人人小说网 > 刘瑞明文史述林 > 方言中含假“猫”的谐音趣难词

方言中含假“猫”的谐音趣难词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人人小说网 www.rrxs.net,最快更新刘瑞明文史述林最新章节!

    ——兼答王志尧对“猶儿匿”新释的反驳

    《甘肃高师学报》2002年第6期我的《“猫儿匿”的妙趣一兼辨绝非外来词》,引起了同刊2003年第4期王志尧先生《“猫儿匿”的妙趣一兼与刘瑞明先生商讨》说:“经研究内容后,可以揣测,这定是一位对古今汉语有较深功底且热爱探究民俗方言学的勤奋学者。”然后提出了反驳,这是我很高兴的。问题和疑难只有充分讨论才可能弄清楚。本文对王志尧先生的反驳作详细的否定性回答。

    王先生的主要论点是:“猫儿匿”是一个极其通俗易懂的本义词的引申和变易,是“猫盖屎”现象演变以后的雅化而已。为何只说猫儿匿,而不说狗儿匿、猪儿匿、羊儿匿、牛儿匿,还是别的什么“匿”?因为这正是猫儿区别于别的动物的显明特点。猫大便后总要将其粪便加以掩盖,老百姓称之为“猫儿盖屎”现象,对掩盖雅称就是“匿”,也就是藏匿和隐匿。刘先生声言从字面上绝对看不出隐藏的本义,主要是不知道“猫盖屎”这一特殊现象。

    但是,王先生猜错了。我小时候家中养过猫,知道猫儿盖屎;也只是胡乱盖盖而已。后来知道这只是一种本能;后来又知道因此用“猫儿盖屎”、“猫儿洗脸”来比喻敷衍了事。本来“猫儿盖屎”也可以比喻拙劣的掩盖(而不是如王先生所说比喻掩盖),但是实际上没有形成此种说法,而是用了约定俗成的“雪里埋不住死人”“纸包不住火”说法。因而王先生不能举出用“猫儿盖屎”比喻掩盖的一个实例。笔者前文列举了对“猫儿匿”作解释的许多说法,难道那些解释者都不知“猫儿盖屎”的现象吗?

    王先生说“‘猫儿匿’是一个极其通俗易懂的本义词的引申和变易”,这话是十分别扭而意思错误的。既然极其通俗易懂,为什么几十年来有那么多的论著的多种解释,还都没有把“猫”字讲清楚,《现代汉语词典》干脆石头大了弯着走一避言“猫”字的意思。词有本义和引申义的区分,没有“本义词”与“引申义词”的说法。可以说由某种现象产生某个词,不能说某种现象演变成或雅化成某个词。王先生把大不相同的“猫儿匿”与“猫儿盖屎”混为相同,把“匿”换成“屎”,给“猫儿匿”词加个“屎”字来解释,这是极明显的错误,科学的释词不应如此。

    王先生又论证说:“联系到社会上出现的形形色色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贪污腐化、虚伪欺诈等丑恶现象,当事者又总是竭力加以掩盖,与‘猫儿匿’的行为何相似乃尔!这真是一种恰切生动的比喻。这便是‘猫儿匿’的实质。”然而这实在是乱扯到另外的问题上了。弄虚作假之类自然是掩盖真情,这又怎么能证明“猫儿匿”词的理据就是“猫儿盖屎”呢?

    王先生又列举几个以动物为说的民谚、歇后语(如“黄鼠狼给鸡拜年一没安好心”之类),说:“由此便能生动地体现出与该类动物的习性特点密切相关的词语或短句,对揭示‘猫儿匿’的本义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价值。”按,这句话有语病,是把两个意思杂糅、混搅在一起了。一个意思是:“猫儿盖屎”能生动地体现出猫有掩盖的习性特点。然而这是错误的,没有人这样说,就像没有人据“狗改不了吃屎”说狗有“吃”的习性一样。任何人都有掩盖某种情况的做法,能说都有掩盖的习性吗?另一个意思是:用这类民谚能写出相关的词语或短句。这又是不准确的,因为“黄鼠狼给鸡拜年”之类本身就是“词语或短句”。这一层并无说明意义,也与我们讨论的问题无关。可见王文实在没有可成立的反驳理由,只是乱扯其他而已。

    王文:“既然上述诸多例证都没有刘先生所谓的趣难特点,为何‘猫儿匿’会独具这种异常特点呢?这合乎民俗学中方言词的生成习惯吗?老百姓真的懂得什么‘谐音趣难词’吗?”“诸多例证决无刘瑞明先生所说的‘隐实示虚,设难求趣,且是汉语词汇带普遍性的一个民族特点’云云。”

    说老百姓不懂得谐音趣难词,却是大背事实和常识的。“说是无晴却有晴”、“外甥打灯笼一照舅”、“火烧旗杆一好长叹”、“月下提灯一虚挂名”,诸如此类的谐音词语俯拾即得,不是求趣难吗?人民群众语言生动活泼的类型之一就是谐音趣难。王文:“那些艰涩难懂的冷僻词语只会出自决心不让人明白其真实含义,即一味嗜好卖弄小聪明的无聊文人之手。”这一棒子实在打得太偏太重了。谐音趣难词都是人民群众创造的,确实难懂,或者艰涩;但不冷僻,恰好因为趣难,反而非常流行。所谓“言之有文,其行必远”。最早的“麻麻糊糊”在百年之后被“马马虎虎”取代,就因为前者“言之无文,其行不远”。有的方言还说“二马一虎”、“一虎二马”、“马儿虎子”的同义词,实在是决心不让人一下子就明白其真实含义,而要启迪人识假求真,也可以说是一味嗜好表现小聪明。对趣难词艺术性的创造和解读欣赏都要靠聪明才智,生活和艺术也需要趣难,人们喜欢它们。但是语言学家对方言口语用力甚少,因而对大量谐音趣难词不知机抒。“积年累代之后,语言学家往往不知究竟甚至强作误说”。对“猫儿匿”的误释,正在于不知谐音趣难词的类型,因此笔者前文以含假“猫”的其他词例来说明,王先生无法否定而有意回避,实在不是认真讨论所应有。谐音趣难词类型的论证认识,实在是对它们解难而欣赏的一把钥匙,笔者多年作此研究而感悟它的普遍性、规律性,即数量大而有系列性。今再用含有假“猫”的系列而大量词语来详作论证。

    词例取自《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各分卷的,以《上海》之类来代指《上海方言词典》之类的书名。“北京”指陈刚《北京方言词典》。引词义解说文字无引号的,或有节缩。谐音与通假类似,有同音同调、同音异调、近音三种。方言读音只有国际音标可表示准确具体,为排版方便,一般用文字交代。许多词典以“比喻”解释而误,本文引出以见普遍性,而适当辨析。

    第一类,谐音“铆”的固定义(前篇文章从俗做“卯”)《汉语大词典》:“猫儿头:元代民间称勾结官府,独霸一方的人。《元典章.刑部十九.禁豪霸》:‘街坊人民见其如此,遇有公事,无问大小,悉皆投奔,嘱托关节,俗号猫儿头,又曰定门。”’即由“铆而投”谐隐。铆,即“定门”之“定”。“猫儿头”是“固定投靠某人”的趣难说法。

    北京,“猫儿:新式纸牌中做‘百搭’的零张,一般叫大王和小王。”按,“铆”指“约定”顶替所需要的任何一张牌,即做百搭。它只是一种牌,却约定能与任何一种搭配,所以叫“百搭”。

    “猫:1躲藏。他猫起来了。2闲呆。他在家猫着呢。猫了一冬天儿。猫冬儿:(农民)冬季不劳动。”躲藏即关闭、固定在一个地方,不外出活动。闲呆即固定性在家里,不出外上班、工作。“猫冬”即农民冬季不在田地劳动,固定性在家里。

    哈尔滨话“猫”也有此两义。也有“猫冬儿”同义词。又有“猫月子:指妇女生孩子一个月内调养身体。”“猫下了:1躲藏起来了。2指妇女生孩子了。”《汉语大词典》也有“猫冬”、“猫月子”同义词。试比较徐州话,铆起来:囚禁起来。也说“罩起来”。因此,我说“猫儿匿”的“猫”实际是动词。以“猫、铆”谐音指隐藏,这不是趣而难吗?它们都与猫儿盖屎实在风马牛不相及,因而王先生只好对这些例子不敢“照将”而回避。

    香港,掹猫尾:喻指两人串通一气欺骗他人。按,“掹”的意思是:拉。“猫”谐音“铆”,指结合。“尾”谐音“昧”:糊涂。词的理据:铆拉昧:(两人)结合而捉糊涂人。谐音而倒序成掹猫尾。广州,“扯猫尾:两人合谋去捉弄别人。也说‘鉼猫尾’。”不言“喻”是对的。鉼:揪。从“拉猫尾、揪猫尾”都丝毫看不出词义。拉猫尾无需两人,更无需串通一气。所以不是比喻。

    广州,柜位猫:旧时指店铺、饭馆中坐在柜台里面收钱的人。温州,当店猫儿:旧时典当铺收纳、鉴定抵押品人员。按,此种人必须固定坚守其位,不得离开,犹如铆在柜台而固定。《全国各界切口大辞典.衙卒.侦探》:“柜头獅子:商店之伙计也。”很可能是吴语词,以上海、苏州而言,就是“獅、司”谐音:主管、司守。而比喻却都是讲不通的。三个词在“猫、铆”与“獅、司”各自谐音上一致,可见规律性。猫与獅大不相同,经谐音却所指相同,难而有趣。

    忻州:“枣猫儿:寄生在枣树上的尺蠖虫。”从固定生活在枣树上言。

    柳州,“铁猫:捕猎野兽的铁夹子。”即指可把野兽固定住,逃不了。但猫不能逮野兽。专夹老鼠的铁夹子叫铁猫,才是比喻。“三脚猫:1搁在火上烧煮食物的三脚铁架。2喻指喜欢到处跑而坐不下来的人。”首义指铆成的三脚铁架。厦门及一些地方另叫“三脚马”,谐音“码”的连接义。马与猫,又可同指了。次义既说多了一只脚,又谐音说爱向外“冒”即出去,参见后文第二类。

    轮船的铁锚,实际也是“铆”的理据,早期即作“铁猫”。宋周密《庚辛杂识续集上.栅沙武口》:“俟彼船出口子,即以铁猫儿冒定。”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防火》:“及有救火家事,谓如大小铁桶……梯子、火叉、大索、铁猫儿之类。”此指抛向高处搭勾而固定住的铁钩子。

    第二类,谐音“冒”。可指冒出来、出现。苏轼《谢惠猫儿头笋》:“长沙翌日煨鞭笋,鹦鹉洲前人未知。走送烦君助汤饼,猫头突兀想穿篱。”猫儿头笋,即刚从地面冒出头的嫩竹笋。清王初桐《猫苑》卷下《名物》:“火猫,瓯中田野人家,冬日悉抟土为器,开口纳火。其背穹,背上多挖小孔,以升火气。名曰火猫。男妇老少,各以御寒。”火猫,从孔中冒火气言。雁荡山有“望天猫”峰:高得冒到天上。袁枚据名而写趣味诗:“仙鼠飞上天,此猫心不许。意欲往擒之,望天如作语。”

    上海,白脚花狸猫:比喻整天在外不归的人。按,最早是说“白脚猫”。《沪谚外编》:“坐不住,立不定者,……又曰白脚猫。”它却是“脈(按,掰的异体字)脚冒”的谐音:抬腿向外走。上海话有“脈开”、“脈一字腿:叉开双腿,使成‘一’字形”的说法。后来繁饰为“白脚花狸猫”。“脈”,声母送气清音广白”,相应的浊声母。“花、化”,同音异调。“雪化了”的“化”,犹言消失不见。“狸、里”,同音同调,指家里。“冒”,指外出。词的理据是:迈脚离开家里而出外。

    南京,猫耳朵:炒米花机爆出的干年糕片,质地松脆,形状弯卷,略如猫耳。丹阳同词:油炸虾片,状如猫耳朵。但猫、狗、兔、鼠、牛、马等的耳朵,都是仅底部弯卷如筒,与此食品不像,非比喻。是说“冒而多”,食料经米花机一爆,冒出的蓬松而多。

    贵阳,淌猫尿:嘲笑人哭的说法。淌、冒,复说。尿,指泪。甘肃陇东说“拿猫尿吓人”。成都,猫儿毛病:言行不正常,像出了什么毛病。即冒出毛病。贵阳,猫鞭=鞭逛:用中指指人,是严重的侮辱性动作。按,鞭,指男阴;冒,指伸出。猫耳朵菜=木耳菜。即树冒出耳朵状菜。

    冒,可以是胡乱义。元高安道《哨遍.皮匠说谎》:“调脱空对众攀古今,念条款依然说是

    非,难回避。骷髅卦几番自说,猫狗砌数遍亲题。”各句都言说谎,指交货日期一次次推延。猫狗砌,即冒勾扯,指冒说。北京,猫儿打镲:无稽之谈,胡说。岂有猫儿打镲之事?实际是隐实示虚的“冒打岔”。无据,不确,谓之“冒”;不言正事,乱说他端,谓之“岔”。

    长沙,“猫腿:踢足球时没有踢中球或者踢得无力的动作。猫贩子:指没有本事却又喜欢逞能的人。”“猫弹鬼跳:1形容人好动。2指举止轻浮,做事不稳重。”“猫公罩:1走路时一种不正规的姿势,乱踹乱跳。2跳起来然后往下扑去的动作(含贬义)。”“猫炙火:指家境窘迫。”都是谐音“冒”:乱而不正。“猫公罩”两义实各是“冒.滚.躁”、“冒.滚.罩”的理据。“猫炙火”即:冒支活,胡乱支持生活。

    捉迷藏的方言名字中会隐实示虚而扯到许多动物名,如:虎、鸡、虾、鱼、蚌、猴、鸟,等等,是系列性的。以“猫”谐音“冒”的更多。冒捉、乱捉即“捉迷藏”的“迷”,此正是游戏之趣。详见本书《捉迷藏方言趣难称名汇释一论证谐音趣难造词法》文中。

    忻州,山渣野冒=山猫儿夜头:言行粗野。理据“野冒”变为“猫”和“夜”。又,攒猫儿:众人乱打一人。攒,指众人合起来。“冒”犹“冲”:冲着、向着那人。可比较徐州,铆:(用枪或其他用具)打。甘肃许多地方也说“把他铆了一棍”之类。词中没有“打”的语素,以“冒”提示。

    哈尔滨,瞎猫碰死老鼠:比喻侥幸成功或收获。甘肃许多地方也说“瞎猫逮死老鼠”。但是,对瞎老虎、狼、老鹰之类,何尝不可如此说,然而都不这样说。对比出其中实际是由“瞎猫、瞎冒”谐音成趣,非比喻。贵阳,猫:外行。外行胡乱作就是冒作。北京方言即平实说为“老冒儿”。

    “冒”也可以是指从上向下浇、蒙覆。北京,“猫儿饭:用菜肴里的卤汁拌的大米饭。”即把卤汁冒在饭上。甘肃陇东把在粉皮、面筋之类凉菜盛盘后,顶上再放一些有肉丝的炒菜,趣名叫“猴戴帽”,即“后”再“冒”上他菜。也有趣说成“猴逮猫”的,则三个字都作假。把以前给小学附加初中班叫“戴帽中学”,相同。贵阳,金猫猫:金龟子。指金色甲壳冒覆着。哈尔滨,猫:做菜时用热水或开水焯或泡。即在热水或开水中冒一下。忻州:跷圆猫儿:开玩笑时一条腿从别人的头上跨过。即腿作弧形从头上冒过。

    成都,岔猫儿尿:有意唱反调,作对。又,卯:闹别扭,闹矛盾。按,岔铆,即书面语的“方枘圆凿”。也可以是谐音“冒”,岔冒,即方向不一致,如同甘肃话“尿不到一个壶里”说法。

    第三类,谐音“卯”。

    《红楼梦》第53回,乌庄头的礼单上有“野鸡野猫各二百对”一项,《汉语大词典》“野猫:方言。野兔。”引此例。哈尔滨,跳猫子:兔子。北京、天津把兔肉都叫野猫肉。兔子怎么都变为猫了?十二属相与十二支的搭配系统中,兔与卯对应。或就把属相的兔合说为“卯兔”。“卯”指兔,“卯、猫”谐音,因而用“猫”指兔。如同数学上的:a=b;b=c。因此,a=c。旧时隐语、行话中也多有这种类型,唐代长安人给它们起的名字叫“三摺语”:经三次曲折而表达的词语。见宋代曾造《类说》卷四引唐代无名氏《秦京杂记》。

    清王初桐《猫乘.杂缀》:“(宋)《贵耳集》:‘学舍燕集点妓,专有一等野猫儿充报。’”。指未登记注册的野妓女。成都,猫:妓女。按,早期隐语先把妓女叫兔。兔一卯—猫,三曲折关系。温州因“大猫”指老虎,而把妓女另叫“大毛”。云南会泽把妓女叫“烂柴毛”。都是“毛、猫”的谐音。

    第四类,谐音“毛”。

    《大词典》猫儿窝:方言。里子衬有毛或绒的保暖皮鞋。“猫头:毛笋的别名。”南京,猫耳朵:指棉鞋鞋口上附缀的皮毛或绒、毛,围成一圈,状如猫耳边缘。“如”的解释错误,许多动物耳边都有毛。实际是谐音说比其它的鞋“多”了些“毛儿”。“多毛儿”谐音再变序,成为趣假的“猫耳朵”。可对比第二类的“猫耳朵”。

    “毛”可指轻小义。柳州:“猫獅:客家人舞的一种小型獅子,由一人舞。”北京:“猫儿佞:小聪明,小计谋。”猫无所谓聪明;猫,也无“小”义。毛,言细小,如“鸡毛蒜皮”词中。“猫儿食:〈谑>极小量的饭食。”《汉语大词典》“猫儿食:指人饭量小,食无定时。”引《红楼梦》例。但鼠、雀之类所食更小量,何以食量小得很不典型的猫竟作首选比喻?仍是谐音“毛”而言小量。与猫无关而说猫,便是“谑趣”的感**彩。武汉:猫食。丹阳:猫肚皮。都指极小的饭量,趣难相同。

    云南建水把成年男子不长胡须叫:白猫儿。哈尔滨叫:白虎嘴儿。白,是没有。“猫、毛”“虎、胡(须) ”,各谐音。

    第五类,谐音“貌”。

    《儒林外史》第六回:“因汤父母前次入簾,都取了些陈猫古老鼠的文章,不入时目,所以这次不曾来聘。”谐音的理据是,陈貌古老处:陈旧样而古老时。“处”可指“时”,容不举例。

    北京:“醉猫儿:〈讽喻>醉得糊里糊涂的人。”没有酒醉的猫,“喻”的解说错误,为何不说醉狗或其他?谐音“醉貌”才是巧意,另有“醉貌咕咚”的同义词可证。“藏猫儿:引逗婴儿的动作。双手蒙脸,突然露出脸,同时叫一声‘猫儿’。”藏的、露的都是脸,即貌。由于谐趣为“猫”,才衍出“猫儿”的叫声。有的地方如甘肃陇东,是作ma-ou或mia-ou的猫叫声。

    香港,花面猫:谑称脸脏的人。醉猫:谑称醉汉。病猫:谑称经常生病的人;病秧子。奸赖猫:耍赖皮的人。按,“花面猫”中直接言脸,与“面”复说。其余三词中“貌”犹“样”。“病秧子”中也是谐音“样”。

    广州,“乌面猫:比喻脸上有污痕的人。也说‘黑面猫’。”比喻之释错误。本来的色黑并非污痕,就不能比喻污痕。为何不用“乌面狗”等作比。“赖猫:耍赖,说了不认账。”又作“干赖猫”。实言赖貌,耍赖的样子。“高窦猫:比喻傲慢、自大的人。”由“高抖貌”谐音,非比喻。抖,指得意而摇头晃脑等情状。香港话同词。“醉猫:1戏指好喝酒者。2醉汉。”此与香港、北京话同。言一副醉样。“发猫寒:说人怕冷。”即人发冷的样子。“病猫:经常生病的人。”即经常现病容。“担鸡=整猫:发疟疾。”各谐音“弹肌”、“震貌”,即肌肉弹跳、发抖的样子。

    贵阳,花野猫:比喻脸很脏。灰猫猫的:遇到挫折或碰到钉子的样子。成都,一猫儿一样:完全一样。花猫儿:比喻脸很脏。雷州,斑面猫:脸很脏的孩子。娄底,花□利嘴:甜言蜜语。那个缺字与“猫”同音同调,应就是词中的趣难字。洛阳,死猫日狗:办事不灵活。理据;死样日苟。日,贬义词头。梅县,狐狸花猫:说话不符合事实。花样多而都是胡歪理。

    第六类,谐音“蟊”。

    香港,“猫纸:1学生考试中作弊提示的纸张。2演员表演时临场提示的纸张。”“出猫:考试作弊。”作弊犹做贼,“蟊”即蟊贼的省说。同词典,“茅虿:谑称球赛中经常犯规的运动员。”又,“茅:不依规则,不择手段以求胜。”蟊虿,古语词。“茅”即代写字,本字都是“冒”的干犯意。

    第七类,谐音“蝥”。

    雷州,斑猫:斑蝥。《本草纲目》:“蝥剌言其毒……俗讹为斑猫。”讹的解释不确当。讹,是因无知而解释错误,而词中却是故意作趣误。

    第八类。谐音近音的“冇”(粵语方言字,音:没有)。

    广州,“猫样:骂人话。德行样儿。”按,简说是“德行样儿”,繁说是“看那个德行样儿”、“没个德行样儿”。“食死猫:比喻受冤枉,吃哑巴亏。”由“蚀死、冇”谐音成巧趣。蚀即亏:被亏死而没有(罪)。东莞话繁说成“食死猫,哽死鸡”,而“鸡”由“羁”谐音,指强加。猫、鸡,可见均非比喻。“食猫面:喻挨一顿大骂,丢脸。”非比喻,由“蚀、冇面”谐音。“猫鼻咐冻:喻事情没有希望了。”但猫鼻子冻与事情没希望毫无瓜葛,绝非比喻。“猫鼻”由“冇裨”谐音,即无补、无益。与“冻”指没希望是同义复说关系。本词典“冻:1凉。2冷。3喻无希望,完蛋。”香港,“食猫面:受责,挨骂。”不言喻,是对的。也是“蚀冇面”的谐音:面子被蚀而没有了。字面意思却是:吃了猫应当吃的面。

    第九类,谐音“摸”。

    广州,“猫儿毛:北方说‘顺毛驴’,喻顺其性则可,逆其性则翻脸者。”但任何动物都须顺毛而摸,所以非比喻。“顺毛驴”中实是动词“捋”的谐音求趣。“猫儿毛”中无动词语素而应有。上条所言“猫”与“冇”的谐音,此条“猫”()由近音的“摸”()谐音,都相当于古代的豪韵与候韵的旁转。“儿”则由“依”、“宜”、“夷”、“怡”等共同谐音,殊道同归。依即顺;宜即合宜;夷即平(逆毛而摸则翘起不平);怡即高兴,均合词义。

    第十类,谐音“了”的结束义。

    海口,“猫使:指人死(含轻蔑义)。”两字都标同音代替号,不必而误。理据是“了、弃”的复说,有意说为“猫使用”的趣意。海口话“猫”音,“了”音,近音谐音。“使”音,是同音异调的有音无字的另一个词的谐音,即“□—:扔。”以乃弃”指死了。含轻蔑义由此而来。“猫鼠:老鼠。”理据是“了鼠”,即使老鼠了结性命的猫。

    第十一类,谐音“料”的画义。

    海口,画狗画猫:比喻乱画东西。按,非比喻。该词典,料:随便乱画。词言苟画乱画。“猫”音,“料”音,近音谐音。

    第十二类,谐音“麻”的凌乱义。

    厦门,“虎猫:比喻杂乱不堪;也形容肮脏。”按,“虎”是“糊”谐音。“猫”是同音同调的有音无字的另一个词的谐音,意思是指麻脸。糊、麻,指肮脏。

    第十三类,谐音“蛮”,同音异调。

    宁波,惹厌猫:言行做作、令人讨厌的人。又作“惹厌梅”,则谐音“霉”指腐臭。屙榨猫:睡眠中所做的感到压抑而呼吸困难的梦。按,是“屙蛮榨”的谐音而倒序。屙:僵。蛮:有力。榨:压。被有力的压住而身体僵直,就是被魇住了。黄头猫:黄头发的人。按,我国人绝大多数黑头发。黄头发如外国人,趣言非我族类为蛮。八猫介:喝酒烂醉的样子。“百蛮”谐音,指醉后的多种粗野情况。

    第十四类,谐音“吗”的什么义。

    雷州,猫年:很早以前,很多年以前。按,雷州话“猫”与“吗”都音,同音异调。此词中谐音的“吗”,是“什吗”的省说,习惯指隔了许多年代。例如:现在都是什吗年代了,还能按老规矩办事吗:甘肃方言“驴年马年”指不可能有的年代,因十二属相无驴;“马”也谐音“什吗”的省说。两相类似,可参。

    第十五类,谐音“犛”。

    《汉语大词典》:“猫牛:即犛牛。”引《汉书》颜师古注犛牛即今之猫牛者也。”可见唐代已经有“犛、猫”谐音趣难。

    可见至迟唐代已有“猫”的隐曲词语,历代增加,近当代而大增。比喻是以明显、直接的来说不明显、不直接的。王志尧先生认为是用意思不明显的“猫儿匿”来比喻明显的“猫儿盖屎”,违背比喻的常识。《广州方言词典》对于本文引录的词语解释表述有四种类型。第一种是“喻……”,第二种是“指……”,第三种是直陈,即不带“喻”或“指”,此类是多数。第四种是有“戏称”、“谑称”字样。同一种语言现象,同一造词方法,却用四种不同的方式表述,已见词典编者的困惑。直陈式,是回避了词形与词义不一致的难点。言“指”,是透露了这种不一致,而难以交代原因。言“喻”,是要解释原因,却又错了,不符合喻体与被喻者之间不仅要有共同性,而且要显明、典型的一般性规律。“戏称”一释也是要解释不一致的原因,但同样不能明白,如为什么用“醉猫”戏称爱喝酒的人,而猫与酒并无关系。由于不明统一的谐音趣难,作孤立性释义时便显出捉襟见肘,顾此失彼等情况。

    对本文所言十五类谐音,王先生能否一一说明猫都有此十五类习性呢?同一个“猫”字,借助谐音,可以表示十五种意思,真可谓指鹿为马、颠倒黑白、将无作有、将有作无,而淋漓尽致,结果使得那么多的词典都不能解释所以然。王先生竟然讽剌为“卖弄小聪明”,实在是不应当的。

    王先生文章最后又说到两点:“刘先生对各种工具书、著述文章中关于‘猫儿匿’及其相关系列词的援引解释,恕笔者无力也无暇全然顾及,只能凭其所引用语句作凭。我以为刘先生引用的材料,多数的解说都揭明了匿为隐藏之义,这就是难得之事。”但是不全然顾及所驳的内容,就是不应当的。其实不是什么无暇,实际是“无力”,即不能驳倒。既以为我多数的解说都揭明了匿为隐藏之义,则应当再就“猫”字揭秘:是说人的行为,为什么说风马牛不相及的猫呢?

    隐实示虚趣难还渗透到古史、文学、宗教、迷信、民俗等许多方面,实在是值得大家研究的汉语文化现象。笔者还有些文章将刊出。我坚信论点主旨及大局无误,个别或少数例子或欠确切,因为全国方言太复杂。感谢王志尧先生的驳论,敬请王先生及各位先生再批评指正。

    (原载《甘肃高师学报》2004年第1期)

本站推荐:误惹妖孽王爷:废材逆天四小姐我老婆是冰山女总裁总裁大人,要够了没!霸情恶少:调教小逃妻修仙高手混花都一号红人无相仙诀校园绝品狂神神级龙卫狼与兄弟

刘瑞明文史述林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人人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刘瑞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刘瑞明并收藏刘瑞明文史述林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