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小说网 > 刘瑞明文史述林 > 对蜥蜴100个称名的语言学研究

对蜥蜴100个称名的语言学研究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人人小说网 www.rrxs.net,最快更新刘瑞明文史述林最新章节!

    《论语.阳货》中记载,孔子教导学生要“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虽未说多识的目的,可以想见,是因为学问无处不有,也应“每事问”,从而多有见闻知识。但是,对于鸟兽草木虫鱼之名,语言研究却恰恰很少注意,成为一个死角,因而往往无法解释。而如果迎难而上,对它们进行细致研究,却有意料不到的收获。本文以蜥蜴的系列趣难性称名为例来作说明。

    《方言》卷八守宫,秦、晋、西夏谓之守宫,或谓之爐媳,或谓之蜥易。其在泽中者谓之易蜴。南楚谓之蛇医,或谓之蝾螈。东齐、海岱谓之蹏餱。北燕谓之祝蜒。桂林之中,守宫大者而能鸣,谓之蛤解。”

    同一种虫,因我国土地宽广,方言多,竟有九个异名。可分为三组。甲组,守宫,见字明义。《汉语大词典》:“因其常守伏于宫墙屋壁以捕食虫蛾,故名守宫。”即从虫的出没环境取名。所谓宫,早时只是指一般的房舍。乙组,见字可知字面之义,但不知取名之义,如蛇医,“医”从何说起?丙组,纯粹不知所用字的意思,其它七个名字都如此,占了多数。到目前为止,从无人解释这八个名字之义。上述名字的多数后来不用,各地方言却另外起了更多的趣难名字。显著的特点是,所用的都是常用字,但与此动物却完全风马牛不相及。如名字中有“马”、“狗”、“鸡”、“蚁”等多种其它动物的名字,不仅指鹿为马,而且还要指为其它。竟然用了十多种动物名,还有其它也不相关的字。都是与人捉迷藏,让你不知所云,只能是有意为之的。

    本文首次对它们作语言学研究。先从李荣主编的《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地方分卷;许宝华、宫田一郎主编《汉语方言大词典》,以及其他资料,大量汇集方言称名。把古今众多称名按用字同异分为十多类,作综合对比,找规律,辨隐曲。从而知道那些大不相同的名字,却大有共同之处,都是从蜥蜴的生物习性取名的;但是用字故意完全风马牛不相及。指鹿为马,张冠李戴、颠倒黑白、无中生有,可以说是这些称名追求的难趣。也就是把该用的表示蜥蜴生物习性的字故意不用,而利用谐音,写成形形色色的,不能达意或会形成误解的字。

    从《方言》知道,“蜥蜴”早时是秦、晋、西夏大范围的方言词,因为比《方言》所记的其他八个名字的字都好写,也可以见字知音,便容易流通,所以它成了生物学的学名。

    《说文.虫部》:“蜥,蜥易也,从虫,析声。”未言单字之义。《易部》:“易:蜥易,廷,守宫也。象形。”段注:“上象首,下象四足。尾甚微,故不象。”认为“易”是个象形字,是错误的,详见《洛阳方言的隐实示虚趣难词例说“附言”。

    许多动物都是从它们的生物习性来取名字的,这是一条规律。蜥蜴有断尾逃生的奇异本能,当由“析尾”的理据称名。“析”的意思是分离。“尾”字古音当读如“易”,今不少方言把“尾”字仍然读如“易”,当是保留古音。《汉语大词典》:“尾yi:指马尾巴上的毛。指蟋蟀等昆虫尾部的针状物。方言。尾巴。”

    《孟子.离娄下》:“蚤起,施从良人之所至。”此“施”字音yi,赵歧注解:“施者,邪施而行,不欲使良人觉也。”其实就应是“尾”字口语音的别写。尾随就是不让发觉,而尾随很难说是怎样的斜随。只有“尾随”说法,而没有“斜随”或“正随”说法。杨伯峻《孟子译注》正把此句翻译成“尾随在他丈夫后面行走”,完全正确。但又注解说“施,古斜字”,就自我矛盾。就是因为不知道“尾”字古代口语语音。又,汉代有“首施两端”词,充分可见应就是“首尾两端”。由辨析“蜥蜴”的名义而得知“尾”字在春秋时代的口语音,又可见扎扎实实研究谐音趣难词,是多么的能解决许多老大难问题。

    陆佃《埤雅.释虫》:“蜴,善变易吐雹,有阴阳析易之义。一说蜥蜴十二时变色,故曰易也。’”但它并没有吐雹,阴阳析易的实际。如果“蜴”的理据是动词,指变异,就应有宾语“色”或“尾”,却没有。此虫后来称名有“变色龙”一种。可见“蜴”的理据不是动词语素,而应当是名词“尾”。“蜥”的理据应是“析”。它才是动词,指分开。它后面的“易”正是宾语。当初本名“析尾”,按口语音记写为“析易”,后来加了虫字旁。福建建阳叫:壁利蜥。它的理据就是:避利析。为了逃避有利而断尾。

    析尾之意,后世称名中很多正是一脉相承的。

    由“析尾”的理据变成“蜥蜴”的写法,有两层曲折。一层是“易”的记音掩盖了“尾”的真实。一层是偏旁“虫”反而喧宾夺主,使“析”的理据也不被感知。但是,这却不是故意写风马牛不相及的字。“蜥蜴”虽然不能见字明义而难,却也不会有其他的意思,没有什么趣味。前文说的丙组名字都是如此,对于这一类在后文解释。下面先讨论“蛇医”之类既难而趣的名字,它们都是用谐音来隐实示虚的。谐音有同音同调、同音异调、近音三种类型。《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地方分卷都有同音字表,本文对从它举的例子,都能考察而交代出谐音的具体类型。《汉语方言大词典》不是按地方集中排列词条,也没有同音字表,本文对从它举的例子,就只能从事理推论是谐音关系,而不能交代出谐音的具体类型。

    把谐音的虚假字可以粗分成二十类。

    第一类,用“蛇”字作假。

    现代动物学把蜥蜴分成蜥蜴科、避役科、壁虎科、巨蜥科、鳄蜥科、石龙子科、蛇蜥科等多种。只有蛇蜥科以“蛇”贯名,长约2米,四肢退化,仅在体内留存肢带的痕迹,略像蛇。但我国仅云南才有。其它各科的都有四肢,少数是二肢,与蛇大有区别。很早已有“画蛇添足”的成语,正是从蜥蜴不是蛇,也不像蛇而言的。《汉书.东方朔传》中说:汉武帝把一只守宫盖在盆子下,让众人猜,都猜不中。东方朔说:“说它是龙又无角,说它是蛇又有足。它不是蜥蜴就是守宫。”龙而无角,蛇而有足,就不是龙、蛇。与所谓“四不象”说法类似。

    用“蛇”字称说蜥蜴,都是以文字的“画蛇添足”漫画来否定是蛇。另一方面,又以“蛇”字智巧作假。即“蛇”是“折”或“舍”的谐音而隐实示虚,指断折、舍去尾巴。《本草纲目.鳞一.石龙子》:“生草泽间者曰蛇医,又名蛇师、蛇舅母……:蛇有伤,则衔草以敷之,又能入水与鱼合,故得诸名。”显然是对“蛇医”等名字再附会落实的说法。

    “蛇医”之名,《方言》已有。“医”字风马牛不相及而相及,无巧不成书,总得有个附会成趣的原因,正是“尾”的口语音的谐音。“蛇医”的理据即“折尾”或“舍尾”。

    蛇太医:成都。(以下行文都是在冒号后交代方言属地)表面看来,是用敬称的“太医”来替换“医”,这只是求假之趣。“太”是“泰”的谐音,指平安。“蛇太医”的理据:折(舍)尾而泰。

    蛇医母。《本草纲目.鳞一.石龙子》:“其类有四种。形大纯黄者为蛇医母,亦名蛇舅母。”蛇医母,由“折尾谋”谐音:折尾是脱险的计谋。很有文心的趣名。

    蛇舅母。例见上,由“折救谋”趣成:折尾是自救的计谋。

    舅母蛇:广东汕头。理据:自救之谋是舍尾。翁辉东《潮汕方言.释虫鱼》:“舅母蛇为蛇舅母之倒语。舌长,舌尖叉裂,鳞片粗,尾长易脱落,似檐龙而大。”所谓“舅母蛇为蛇舅母之倒”等于未释。避言“蛇舅母”究为何意,也就只好避言“舅母蛇”究为何意。“蛇舅母”的趣意在于说,此虫是蛇的舅母;而“舅母蛇”的趣意则另是,此虫的舅母是蛇。二者大不相同,因前者之趣而成后者之趣。著名的《红楼梦》等有一系列的续作。“蛇医”之名有趣,于是引发得后世续出一系列趣名。

    四脚蛇:苏州、扬州、长沙、成都、武汉、娄底、萍乡、柳州、广州、乌鲁木齐等地。表层上指似蛇有四脚,深层上是说既有四脚,又有折尾的异能。

    壁蛇子:湖北天门、江西南昌、瑞金。单从“壁蛇”来说,可以有两种分析。或者,壁指墙壁,“蛇”与“舍”谐音,同音同调。即指此虫以墙壁为舍,生活在舍壁处。这与“守宫”之名相同。或者,“壁”与“避”谐音,“蛇”与“舍”谐音。为避敌而舍尾。但是各地和南昌话都把蛇仍然说成“蛇”,并不说“蛇子”。这里的“子”就不是词尾性质,而应是“孳”的谐音:再孳生出尾巴。由此就可以否定壁指墙壁的理解。

    壁蛇:广东东莞、广州、从化。

    蛇儿子:山西万荣。当地“儿、二、耳、扔”等字同音,略如普通话“日”字音。名字的理据便是“折、扔、孳”。“折”与“扔”复说。趣说成此虫是蛇的儿子。

    蛇子:福建将乐。是“折;孳”的联合结构。以下各种名字中的“蛇”都是“折”或“舍”的谐音,不再说明。

    檐蛇:广东广州、从化。表面来看,檐,指生活在房檐间。而深层上是“延”的谐音。粵语“延”与“檐”是近音,在其他方言就或是同音。“延折”:折掉的尾巴再延伸出来。

    檐头蛇:广东阳江。

    檐蛇子:福建永定下洋。曲折同上。

    偷盐蛇:广东信宜、斗门、吴川。是“偷折而延”的理据。偷折,指自己暗中断尾。但有意附会到所谓老鼠偷吃盐变蝙蝠的说法。李全佳《吴川方言》:“守宫……俗呼偷盐蛇,亦曰偷镰蛇。”而“偷镰蛇”则是“偷舍、连”的谐音而倒序。

    蛇夫子、蛇腹子:西安。都是“折复孳”的谐音。蛇夫子,字面意思是:蛇老先生或者以蛇为丈夫。“蛇老先生”与“蛇儿子”成为老少配。蛇腹子,趣味在于说蜥蜴是蛇胎生的,而对比真正的蛇是卵生的。

    蛇出连:河北井陉。指折尾后又连续生出来。1934年刊本《井陉县志料》:“邑人呼蜥蜴为蛇出连。盖蜥蜴头尾似蛇,其出而觅食也,行走甚疾,步步相连,故以为名。”解释错误。许多动物觅食都是既有行走甚疾,步步相连的,也有隐藏、缓慢的情况。

    蛇连连:安徽歙县。特意用两个“连”字,就是要突出折后而“再连”的奇异性。

    连扁蛇:浙江丽水。是“折后便接连”的理据而谐音倒序。

    蛇仆仔:福建顺昌。理据当是:折扑孳。扑,是扔、掷的意思。而字面却是:蛇的仆人。扑,是扔、掷的意思,这是古义。《三国志.魏志.夏侯淳传》:“伤左目。”裴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军中号淳为‘盲夏侯’。淳恶之,每照镜恚怒,辄扑镜于地。”

    蛇立子。《徐州方言词典》对“立”字标同音代替号而不必。故意取立庶子为世子或太子的

    趣意。理据则是“舍离;孳”的谐音。

    又有“观音蛇”的奇妙之名,福建连城庙前话。中国汉化佛教把观音菩萨画成美女,而此虫丑陋难看,不少妇女怕见,“观音”从何说起?殊不料正是从此取名反向作趣。原来“音”谐音另指“影”。不忍看的情状看到了,会潜存在记忆中,方言俗语叫“影心”、“恶影”。“观音蛇”正是指看了它之后让人恶影在心。丑陋之物却有了美女之名。汉语谐音真有颠倒黑白的神通。

    第二类、用“龙”字作假。

    孙龙:福建雷州。《雷州方言词典》对“孙”字标同音代替号,就认为不应当用龙字。这是对的,但又是故意使用,而与一般同音代替大大不同,是不必标同音代替号的。从字面看,理据当作“逊龙”,即像龙而难看,差逊于龙。“孙龙”与“蛇儿子”相映成趣。而深层上“孙”另是“损”同音异调、“龙”另是有音无字的“□”的近音谐音。雷州话“龙”字两读,“孙龙”中读,“龙眼”等词中读。《雷州方言词典》:“口:伸出。”可见,“孙龙”的实际理据是:所损的尾又伸出来。

    石龙子。《辞海》:尾易断,能再生。生活于草丛,分布于许多省。《现代汉语词典》:尾巴细长。《汉语大词典》:蜥蜴的别名。则“石”是“失”的谐音,“子”是“孳”的谐音。而《本草纲目.鳞一.石龙子》:“此物生山石间,能吐雹,可祈雨,故得龙子之名。”显然牵强附会。

    五爪龙:温州。但四脚不能说成五爪。“五”与“二”同音异调、“爪”与“找”同音同调、“龙”与“了”同音异调各谐音。《温州方言词典》:“找:加长、加宽。”词中指尾巴断的地方又加长了。“二”指第二次长尾巴,与“找”复说。“了”指完成。

    草龙:柳州。从生活在草丛中言。也可能是“草稿”“草率”的“草”:简单、不标准。即似龙而无角。

    龙船:海口。《海口方言词典》对“船”字标同音代替号,不必而误。当是“龙巡”的谐音趣说。海口话“船”与“巡”同音同调。“巡”与“守宫”的“守”同指。

    壁龙仔,福建大田。

    檐龙,汕头。

    第三类,以“狮”、“师”作假。

    蛇獅哥、蛇獅子:山西忻州。“獅”由“生”同音异调谐音,“哥”由“疙”字近音谐音。从生长着疙瘩来说。“蛇獅子”理据实是“舍生孳”谐音:尾折后又滋生出来。

    蛇师:此词隋唐文献已有著录。隋杜台卿《玉烛宝典》卷二:“南土名蛇师,即是蜥蜴。”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十一《广知》叙用蛇医求雨的原因:“旧说龙与蛇师为亲家焉。”没有说到是什么地方的说法。今山西太谷、晋乐话有“蛇师”此称。参照上条大致可以认为“师”由“生”谐音,仍指断尾再生。

    第四类,以“猫”“狗”作假。

    狗猫蛇:江西萍乡。狗、猫、蛇,三者的矛盾为趣意。《萍乡方言词典》:“狗猫蛇:四脚蛇(蜥蜴),因像狗、猫一样有四只脚,故名。”解释错误。许多动物有四脚,为什么偏说像狗和猫有四脚?牛羊等都四脚,为什么不用猫狗比喻?是“苟貌”的趣假,指形状不正,似蛇而有四脚。

    落水狗:柳州。落水指在水中生活,“狗”仍谐音指“苟”。

    参见:雷公狗、狗婆蛇、狗母蛇、狗嫲蛇。

    第五类,用“鸡”作假。

    壁鸡蛇:湖北广济。鸡,谐音“畸”,蛇而四足为畸形。

    鸡婆蛇:娄底既说狗婆蛇,也说鸡婆蛇,也是“畸.颇”的谐音。

    第六类,用“猪”作假。

    猪婆蛇:《本草纲目》中李时珍说:“生山石间者曰石龙,即蜥蜴,俗呼猪婆蛇。”《汉语方言大词典》笼统说是湖南方言。似由“蜥婆蛇”而来。即把“蜥”谐音为“浠”,又换成同义的“猪”。三折语类型。

    第七类,用“马”作假。

    马蛇子:济南、哈尔滨、牟平。“马”是“麻”的谐音。乌鲁木齐、西宁即叫“麻蛇子”,银川叫“麻蛇虫子”,可证都从肤色麻而取名。

    马鬃蛇:广西南宁。是“麻棕”色意思的谐音。

    第八类,用“猴”作假。

    壁猴:云南蒙自、思茅。“猴”是“候”的谐音,与“守宫”的“守”是同一理据。

    壁猴儿:云南保山、建水。

    檐猴子:云南永胜。此例可以是“延后孳”的谐音。

    山壁猴,云南昆明、曲靖。

    第九类,用“蝇”作假。

    蝇虎:广东高明。理据是“营户”:围绕房户。

    侯蝇虎:广东揭阳。理据是“候营户”:围绕房户而守护。而字面的趣意则是,蜥蜴是给苍蝇与老虎做侯的。

    第十类,用“虎”作假。

    《本草纲目.守宫》言异名又叫壁虎、蜴虎。“时珍曰:守宫善捕蝎、蝇,故得虎名。”但比喻的解释错误。狼善捕羊,猫善捕鼠,蛇善捕蛙,狐善捕鸡,老鹰善捕鸟。却都不以虎称。有一种食蝇的虫叫蝇虎,食鱼叫碧翠鸟叫鱼虎,实际是“获”的谐音趣假。指可捉获蝇、鱼。蜥蜴名中的“虎”字,一般是“户”或“护”的谐音。

    蛇虎子:山西永济、万荣。自然更不会是说吃蛇如虎,而是“折尾护身”,或“舍护”的意思。壁虎,当由“户”、“护”、“附”等谐音,言守户,守护,附户的习性。也可以是指牢附在壁上之意。

    壁老虎:安徽歙县、浙江宁波。理据,即老壁护。蜥蜴只在陈年老房子才有。

    蛇虎子:山西万荣。为护身舍尾而再孳。

    壁虎虎蛇;丹阳。即壁户护舍。

    蛇虎鲁子:河北唐山、昌黎。即:“舍户庐”与“折护孳”双重理据,重合交叉后趣假成“蛇虎”。

    西虎:湖北襄阳。“息户”的作假。

    第十一类,用“蝎”作假。

    李时珍说:“守宫善捕蝎、蝇,故得虎名。”但《辞海》、《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只言此虫食蚊、蝇、蛾、不言食蝎。“蝎”是“歇”的谐音。

    许多方言叫“蝎虎”,万荣叫蝎虎子。就是歇户,歇护。福建浦城叫:壁蝎,福建福鼎叫:壁蝎虎,即壁歇。也可以是“避卸”的谐音:为避敌而卸掉尾巴。

    蝎拉虎子:北京、天津、张家□、河南原阳、内蒙古海拉尔。在“蝎虎”之名上再作趣说。字面意思成为“蝎子拉(捉)老虎的儿子”,大有调侃风味。

    蝎片虎子:山东临朐。理据:卸尾护身骟敌,再孳生。

    济南叫:歇虎帘子。山东梁山叫:蝎户连子。都是“卸护连孳”谐音。卸,指断尾。河北盐山叫:蝎虎溜子。是“卸护溜而孳”谐音。

    第十二类,以“蟹”作假。

    福建福鼎却叫“壁蟹虎”,难道它又是吃蟹吗?仍是“歇”的趣假。

    第十三类,以“蚁”作假。

    白蚁龙:温州。《温州方言词典》:“壁虎。因嗜食白蚁、蚊蝇等故名。”但不专吃白蚁。更不是只有温州的蜥蜴才吃白蚁,凡是有白蚁的地方,蜥蜴都吃,别的地方却不如此称名。吃白蚁,也不能用来称名。犹如猫吃老鼠,不能用老鼠作猫的名字。温州话“蚁”与“鑰”、“龙”与“两”、“白”与“败”同音异调谐音。败即败坏,指把尾巴折断。《温州方言词典》:“鑰:器皿边缘缺损。《集韵》牵韵牛辖切:器缺也。”即也复说断尾。两,用为动词,指再生一个。与“五爪龙”中是“五”谐音“二”相同。

    浙江丽水叫“白蚁虎”。可以猜测“白蚁”又是“掰尾”的谐音,指断尾。“蚁”与前文所辨析的“医”一样,都是“尾”的口语音。

    第十四类,以“鼠”作假。

    湖北襄樊叫“壁鼠”,言“壁处”。湖南吉首叫“壁老鼠儿”,言老处在壁间。福建永泰叫檐鼠,即处在檐间。

    第十五类,用“虫”字作假。

    蛇虫子:山东寿光。是“折;重孳”的理据。银川叫:麻蛇虫子。山东平邑叫:蛇虫蜊子。“虫”都是谐音趣说它假“充”为蛇。

    以上是用动物名作假,还有以指人的字作假的,前面已经涉及的有:师、医、哥、夫子、儿子、舅、母,等。又如下类。

    第十六类,用“婆、母、嫲”等作假。

    狗婆蛇:江西于都客家话、广西柳州、湖南衡阳、娄底、江西上犹、赣中。而“狗婆”是母狗。“婆”也不能指雄性的蜥蜴。从《于都方言词典》《娄底方言词典》可知,由“破”与“婆”同音异调谐音,指断尾。从《柳州方言词典》可知“婆”是“颇”谐音。颇苟,指蛇有四脚很不正常。

    狗母蛇:广东揭阳、潮州、汕头。“母”可能是“模”谐音,指模样不正。

    狗嫲蛇:梅县。“嫲”是“麻”谐音,指麻色。

    第十七类,用“公”作假。

    雷公蛇:柳州。外形像鳄鱼,有颗粒状鳞甲,学名叫鳄蜥。是国家一类保护动物。“雷”是“傀儡”的“儡”字谐音,犹如说“块儡”。把木偶叫傀儡,是说是由木头疙瘩做成的。“花蕾”、“檑木”、“礌石”中也是同一语素,指疙瘩状。“公”也指疙瘩状。有的方言把肘关节叫“肘公”,把鼻子叫“鼻公”,把石头叫“石公”。“雷公”即“儡”与“公”复说,指颗粒状鳞甲。名叫“积雪草”或“落得打”的一种草药,果实双髻形,节上生不定根。柳州及另一些地方叫“雷公根”。双髻形就是疙瘩状的两个,不定根也粗大成疙瘩状。旧时指甲下插入竹签的刑罚,柳州叫“雷公签”。由“鏔公签”谐音,给你钻签子之意。鏔,意为钻,柳州方言词,与“雷”同音异调。“公”是对对方的敬称。此名的字面之意是雷神的签子,与词义又风马牛不相及。诸例可互为参证“雷公”不是字面实意。“公”指疙瘩状,详见本书《方言词语中趣假的亲属称谓用字》。

    雷公狗:广东阳江、吴川。“雷公”的实际意思与“雷公蛇”中同。但字面却是雷神的蛇或狗,便是趣味。“狗、苟”谐音,指体有疙瘩,难看。

    百公蛇:广东宝安。“百公”是一百个疙瘩的夸大说法。也可以是谐音:“掰”下尾巴“供”敌。

    壁公蛇;福建南平。“壁公”可以是“壁宫”的意思,与守宫相同,是动宾结构。也可以是“壁”与“公”的联合结构,即墙壁与疙瘩状的双指。

    炮公鱼:广东东莞。“炮、包”的谐音,指疙瘩。称“鱼”,与把鳖叫团鱼相同。

    第十八类,以“盐”作假。

    盐变虎:山西沁县、河南郑州。是“户檐边”谐音而倒序。

    盐蛇:广东东莞、广州。“盐”由“厣”谐音,意为疤或补丁,指此虫的疙瘩突起。也可由“嫌”谐音,因它貌不正,难看,而嫌恶它。盐、厣、嫌三字,东莞话同音同调。《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八回:“住了两天,星甫偶然在院子里一棵向日葵的叶子上,看见一个壁虎(即守宫,北人呼为壁虎,粵中谓之盐蛇),生得通身碧绿。而且布满了淡黄斑点。十分可爱。”按,蜥蜴的品种甚多,一般为麻棕色,有疙瘩突起而难看。但也有碧绿,火红等艳色而觉可爱。

    盐龙。《本草纲目》“守宫”,“蛤蚧”之后为“盐龙”条:“按何蓮《春渚纪闻》云:宋徽宗时,将军萧注破南蛮,得其所养盐龙,长尺馀。藉以银盘,中置玉盂,以玉箸摭海盐饲之。每鳞中出盐则收取,云能兴阳事,每以温酒服一钱匕。后龙为蔡京所得,及死,以盐封,数日取用亦有力。愚按,此物生于殊方,古所不载,而有此功,亦希物也。因附于此以俟。”

    此虫出于南蛮,也就是粵地广东。说它能助阳事,作春药用。李时珍认为是稀奇之物,特意收载,“俟”有人讲个道理,却从无人作说明。笔者的研究,那是方术之士骟人的说法,暗中使用了语言转换手段。

    汉代就有一种说法:用朱砂喂守宫百日,使肉成红色,捣成汁液,涂在处女臂上。一经**,朱砂痣就消失,无**便永不退色。纯是骟人之说,守宫并不吃朱砂,朱砂有毒,也不可多吃,怎能使肉成红色?把守宫之名歧解成守子宫即**,指保护处女贞节。又把“朱砂”暗中谐音“朱洒”或“朱杀”,指首次**流处女红。从而说,有守宫痣,证明是处女;处女红已流,守宫痣便消失。古代由此又有许多衍生说法,笔者另有长文专叙,此仅示简单揭秘。

    方术之士仿守宫饲朱砂骟术而言用盐饲盐龙。又是把“盐龙”之名暗中谐音成“阉隆”,指可使天阉即阳痿者性起,再又附会上用盐喂的具体操作。

    第十九类,用“肉”字作假。

    肉蛇:广东阳江。蛇可吃的,叫菜蛇、肉蛇,而此虫实不可吃,必是趣戏之名。参照广州话的“肉”与“鬻”同音,便是趣说把尾巴“卖”了,与“蛇(舍)”复说。把物送人,把东西打了,俗语或说成“卖”,如:卖国、卖相思。“刚买来的碗,没拿好,叫我卖了。”

    第二十类,用“月”字作假。

    河北北部叫:月拜虎、月别蜂、圆白虎。“月”的理据是读音为yue的“蜕”,意思即“脱”。指断尾。《方言》卷十一:“蠭,燕赵之间谓之蠓蠄。其小者谓之蠕蠄,或谓之蝴蜕。”郭璞注:“蝴蜕,幽、悦二音。”《集韵》把这个“蜕”字归在入声薛韵,与“阅”同音。则所谓“月拜虎”“月别蜂”“圆白虎”实际上各是“蜕掰护”“蜕别护”“缘掰护”的理据。

    其他一些称名也有疑难不明之处,并作考证于下。

    蠊蛇:香港。那个生僻字是香港方言为此虫专造的,与“嫌”同音同调而谐音。人们不知此,而另造此字。即与粵语“盐蛇”理据相同。

    杜定。《厦门方言词典》对“杜定”均标同音代替号。它们必是“涂停”的音变而成的记音字,理据是此虫息在土石间。厦门话“涂猴”是“涂吼”的曲折,指蝼蛄。“涂蚓”是蚯蚓。“涂”即泥土。“涂”与“杜”同音异调。“定”字声母变为送气,即是“停”。涂停与守宫说法类似。

    清人蔡奭为浙江人学习官话而编写的《新刻官话汇解便览》下卷《禽兽鱼虫》中:“杜定’正:蜒蛇。”作者是杭州人,可见杭州也有此词。杭州话“杜”与“土”音近,“定”与“停”同音异调。

    杜垫。《福州方言词典》于两个字都标同音代替号。“杜”是泥土义的“涂”由声母送气变为不送气。“垫”在福州话中读音与“阵”对应而异变。土阵,即以土石为阵而捕食。

    《方言》:“东齐,海岱谓之蹏猴。”这两个生僻字,字形无所成义。音sihou。从音求义,“蹏”字当由“伺”或“俟”的音义而趣假谐音,因为“蹏”是传说中似虎而有角的兽,能行水中。“猴”字的理据是“候”,因为要加虫旁,而变通为“侯”。“侯”可以当偏旁组成合体字,“候”则不能。伺候、俟候,指此虫守候在屋壁,即“守宫”之“守”。

    蠣蜓。《说文.易部》:“易:蜥易,蝘蜓,守宫也。”汉代已有此称。《方言》“守宫”条,郭璞注:“南阳人又叫蠣蜓。”即为古代豫方言。但“蝘”之义为蝉,此处当为趣难谐音字。“蜓”字不单用,在“蜻蜓”中也是记音新造字。据“檐蛇”,“杜定”之名,“蠣蜓”的理据似是“檐停”。理据中断而另造记音字。

    祝蜒。《方言》有此名。似由“住檐”或“著檐”而得名。词源中断,用了记音字。

    血子:江西于都。《于都方言词典》对“血”标同代替号。于都话,“血”与“歇”,读音相差较大,不可能谐音。该词典“血”字有两音,声母、韵母相同。指蜥蜴的“血子”中韵母有喉入声韵尾,另一音没有喉入声韵尾,词义正是:扔。所以“血子”此名仍是从舍尾巴而言,“舍而孳”的理据。

    《方言》的“蝾螈”,“螈”当是“蚖”的另造字,指蛇。或是“垣”的别写记音,与“壁”同义。“蝾”字,臆测为“戎”的记音。新造字,指虫披鳞甲如武士。参见下叙“蛤蚧”例。

    《方言》的“爐娘”,理据当是“庐廛”,指住在人的房舍处。廛指房舍。

    “蛤蚧”,《本草纲目》:“时珍曰,蛤蚧因声而名。”但此虫不像青蛙有发达的声囊而鸣声响亮。当由“合介”传义,全身披鳞如甲介。

    《酉阳杂俎.虫篇》:“南中有虫名避役,一曰十二辰虫。状似蛇医,脚长,色赤青,肉鬃,暑月时见于篱壁间,俗云见者多称意事,其首倏忽更变,为十二辰状。”避役,当是“避易”的曲折,而“易”之音就是口语“尾”字,言断尾而逃避。

    湖南永康叫:壁雪。可能“雪、穴”谐音。广东吴川叫:偷镰蛇。是“舍、偷、连”的理据。先舍尾偷生,再连生新尾巴。广东信宜、珠海,叫偷檐蛇。理据是:偷、延、舍。山西榆次叫:蛇骰子。理据是:舍、偷、孳。

    以上共辨析古今异名100个。它们的实际理据都是从此虫生物习性而言,都使用了谐音隐实,设难成趣,表现了古今人民群众的语言创造智慧和生活情趣。这类名词是汉语独有,是汉语谐音文化中一道风景线,而学术界未作研究。这样具体细致的研究能接触而解决许多问题。

    动物的称名在文化上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对动物特点的认识,一个是对这种认识的表述方法。从蜥蜴的这些称名情况来看,在文化和语言方面的显著特点如下:

    对此虫生物习性的认识准确,扣紧它的生活环境和断尾自卫这两点来拟名,具有真实性、客观性。

    从汉代以来几千年历时共地的众多称名又都是以此为共同的理据,具有持久的稳定性。

    在共同理据的基础上,由于悠久的历史和广阔的地域而形成的众多方言,使称名有普遍的变易性。变易的共同性是追求趣难和艺术性,共同的方法又都是利用谐音。各地方言充分利用自己的同音或近音字,创造了众多同中有异的趣巧名字。不同方言的名字往往配套而有某种系列性。

    但是,群众的词语创造始终只处在自发阶段,语言研究没有跟上做探讨和总结,未形成理论。没有把这些趣难名字的实际理据著录下来,便让人们逐渐不知所以然。也就是不知该写哪个字,于是便用最简单又最笨拙的办法来解决。即另造带虫字旁的新字形,这不但增加了字数,而且所造的字往往是生僻字。蠦、媳、蝾、螈、螔、蜋、蜒、蛤、蚧,以及“蜥蜴”字,都是如此。

    对于所有趣难名字的实际含义,几乎都没有人作研究而能解释。古代语言学家忙于研究经书和一般书面语,严重脱离群众的活语言,今时的语言研究本应后追补课,而目前仍然如此。语言研究仍然没有同群众的语言实践紧密结合。

    不仅是蜥蜴的所有趣难名字都用谐音方法,许多动物的趣味名字,许多其他词语,都有谐音趣难的共同性。结合起来,充分说明汉语方言有谐音造词的一种方法。一般词语的组成只求“达意”,而谐音造词则宁肯妨碍达意而要追求趣难,也就是说追求趣侃的艺术性。

    可见,这类词语的研究是一种新角度、新方法、新视野。能解决一系列的疑难。语言学家大有用武之地。

    (原载《青海师专学报》2008年第1期)

本站推荐:误惹妖孽王爷:废材逆天四小姐我老婆是冰山女总裁总裁大人,要够了没!霸情恶少:调教小逃妻修仙高手混花都一号红人无相仙诀校园绝品狂神神级龙卫狼与兄弟

刘瑞明文史述林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人人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刘瑞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刘瑞明并收藏刘瑞明文史述林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