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小说网 > 刘瑞明文史述林 > 方言俗语词中的数字谐音趣假

方言俗语词中的数字谐音趣假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人人小说网 www.rrxs.net,最快更新刘瑞明文史述林最新章节!

    数量表达要求准确,是写作的基本要求。然而,方言俗语词中的数字会是假的,而且大变魔术,表达的根本不是数目,而是其他的意思。从一到十、百、千、万,都会如此。同一个数目,所隐示的意思可此可彼,不一而足。这又是谐音隐实示虚的一种情况。各地方言词典中有一批以数目字作假的趣难词(有的已吸收为通语词),但词典都回避对数目字作解释。本文汇集250多个这样的词语,论证它们的谐音隐实示虚,再揭示这种趣难词构筑的汉语文化宫的丰富多彩的面面观。它将打开你的眼界,启迪你的智巧。

    “一”的谐音作假

    贵阳,假巴一二:假装的样子。“假巴”即假。《贵阳》:“巴:形容词后缀。”例句有:他假巴笑下。“一二”不是说略微假装,由“假巴意儿”谐音成趣假:假情假意。又,正一作二:很正经、严肃。由“正意作儿”谐音,是正经正意的。

    武汉,见二:见疑、怀疑。把“见疑”暗中先谐音为“见一”,再虚仿出“见二”。

    柳州,一哥:江湖隐语,指“顾客”,行骗对象。“意个”的谐音,他是被盗贼、骗子等“打主意的个人”的省说。这种对象或被叫成“猪”、“蠢猪”,也是从“打主意”谐音的。“一哥”词不限于柳州,文史资料出版社1964年出版《文史资料选辑》第47辑,于城《记“江相派”一旧时代里一个迷信诈财的集团》言,遍行各地的江相派就有隐语“一哥:顾客。”

    《全国各界切口大词典.商铺.丝经业》:“一一,减少也。”是清末民初蚕丝业隐语。“乙”的谐音。“乙”字为勾形,所以古代当作动词“勾”字用。《史记.滑稽列传》:“人主从上方读之,止,辄乙其处。”指读到某处而暂停时,即打个勾作记号。也用为校勘术语和符号,指前后文字颠倒,打个折线记号表示。韩愈《读鹖冠子》:“文字脱谬为之正三十有五字,乙者三,灭者二十有二。”此意又作“乙转”、“勾乙”的联合构词。古人又用标“乙”指示文章应分段落处。“乙”指勾,勾去即取消,所以“一一”即“乙乙”,为减少义。

    “二”的谐音趣假

    《大词典》,小二哥:1泛指市井的青年男子。元卢摯《蟾宫曲》:“小二哥昔涎剌答,碌碡上掩着个琵琶。”2旧时称旅馆、茶店、酒肆的侍应人员。《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店小二那里〔小二上云〕自家是这店里小二哥。”亦省作“小二”。《醒世恒言,小水湾天狐贻书》:“便令小二点杯茶儿递上。”但,二哥是排行称呼,一般人或顾客对所称的青年男子或招待员并无二哥的关系。其人更不能自称“二哥”。实由“小儿个”谐音为假。意同“小的”、“小人”,指年青。类似的“老儿”即老的、老人。“老生儿”指老年时所生最小女儿,“老西儿”指山西人。“老儿”宋代指父亲、老人,明代指丈夫。见《大词典》。儿,都不是儿子义,仅指人。

    丹阳,二小、二小庸:供人驱使的人;低人一等的人。又,小小二子:很简单、容易做成的东西。忻州:小小二人:心胸狭窄的人。都是“儿”的趣假,词尾。“二小”是“小二”的倒序,如不虚假,便不可倒序。

    苏州、上海,缠夹二先生:常发生误会和错误的人。杭州,大二先生:穿长衫,打扮得像个先生。又,鞑二哥、鞑二奶:杭人对清朝旗下营内男子、已婚女子的称呼。歙县:当兵二:当兵的。建瓯,月二奶:月亮,月神。

    以上可为一组,“二”都是“儿”的谐音,或指人,或仅是词尾。指人时与“先生”等复指。“鞑二”即“鞑儿”,犹如“鞑子”。

    哈尔滨,明公二大爷:内行,高明的人。又是更复杂的“明公而达也”的谐音。

    由此可以讨论如今流行的俗语“包二奶”的曲折隐趣,它应是“爱而包”的谐音而又倒序,有的是包两个甚或三个的,都统在其中了。当然,按字面解为包少奶奶(包,趣解为姓包),也是可以的,所谓殊道同归,船多不碍路。

    建瓯,下二轮:下一轮,下一次。武汉,下二回:下一回。但洛阳话,第儿里:第二天。却是以“儿”言“二”,正与以“二”,官“儿”相反相成。

    柳州,牛二姐:母牛的生殖器。“牛儿接”的事理,可指公牛交配或牛犊接生之处。三个字中两个为假,所指趣侃谑浪。却因风吹火,费力不多。

    黎川,洋一马二:好出风头。即:扬一码儿,显扬一样儿(本领)。上海,差二勿多:差不多。贵阳,棒老二:土匪。煤巴佬二,旧时指挖煤的人。词中“老、儿”是复用指人的词尾。成都,汉中、重庆、奉节、遵义、昆明、曲靖等地也说“棒老二”,或作“棒客”、“棒子手”,从持棍棒抢劫言。

    丹阳,土老二:乡下佬。劐老二:破的。劐,义为破。小二老:幸灾乐祸的。“土老二”由“土、孬儿”谐音复说。“小二老”由“笑尔孬”谐音。

    忻州,黑汤二水:汤、水很黑。黑蔫二黄:面容憔悴。黄眉二歇:面黄肌痩。趿拉二松:穿戴邋遢。长袍二挂:衣服过长。肥袍二挂:上衣太肥大。筛拖二颤:浑身发抖。洋烟二鬼:像吸鸦片烟的人。高吆二喊:高喊。结咳二巴:说话结巴。乎不二害:杂乱。都是“儿”的谐音,助词。忻州话此种格式非常发育。

    贵阳,汪二:胆大。“汪、妄”的谐音,从“胆大妄为,,变来。周二:粪便。“周”有“浑”义,“浑”与“溷”同音谐音。有意趣假为姓汪、姓周而排行为二的人。幺二和三:装腔作势。其中谐音“妖儿”指装腔作势。字面意思却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一加二是三。贵阳话“二(儿)”的假趣也很发育。

    上海,幺二:遥远的地方。词典标同音代替号,不必而误。是谐音“遥尔”。

    徐世荣《北京土语辞典》:“抓住李二的胡子:俏皮话,意思是抓住‘理儿’的谐音,指理直气壮。”笔者可补言“的胡子”也无关事理,由“得呼、指”谐音:可以呼喊而指点。

    南京,二道毛、二刀毛:齐耳的头发。二面二:当面、对面。洛阳,二老雕:老鹰。谐音理据各是:到耳毛、二面儿、恶老雕。

    贵阳,佯不张二不睬:不理睬。即不张而不睬样儿,谐音又变序。正二八经:正经。即正儿巴经。八二胡:八字胡。即八(字)儿胡。妖精十二怪:骂女子讲究穿戴。即谐音妖精势儿怪。

    不管三七二十一:不分辨本是正确的道理(而乱来)。三七二十一,是绝对正确的,但为什么不说四七二十八、五九四十五之类呢?原来是谐音“不管尔适宜”。谐音用文言代词“尔那”。把“尔适宜”谐音成“二十一”,再说成“三七二十一”。

    “三”的谐音趣假

    《大词典》,三家村:偏僻的小乡村。但“小”的一层是添足而不确。引例唐王季友《代贺若令誉赠沈千运》:“相逢问姓名亦存,别时无子今有孙。山上双松长不改,百年唯有三家村。村南村西车马道,一宵通舟水浩浩。涧中磊磊十里石,河上淤泥种桑麦。平坡冢墓皆我亲,满田主人是旧客。举声酸鼻问同年,十人六七归下泉。分手如何更此地?回头不语泪潸然。”从“村南村西车马道,一宵通舟水浩浩”可以知道,显然不是偏僻的小乡村,更不是只有两三户人家。“山上双松长不改,百年唯有三家村”句,实际是说:只有山村松树能百年常在。“三、山”的谐音趣说。三家村即山家村,即山村。

    杜甫《得舍弟消息二首》之一:“今有平阳信,遥怜舍弟存。侧身千里道,寄食一家村。”寄食在村内一家中,不是仅一家人的村子。

    陆游《题江陵店壁》:“青旆三家市,黄茅十里岗。……行人相指示,此路走襄阳。”有集市有酒店,又是通往襄阳的路,自非偏僻而小的,是说地在山野,而非城镇。苏轼诗:“萧然三家步,横此万斛舟。”步,是河埠的别写,即码头。“三家”即山村,更不是偏僻处三五人家之地。元张雨《早秋》:“每嫌新酒少,尚喜故交稠。篱落三家壁,梧桐十日秋。”是说自己的家就是山家,篱落如同墙壁。元张可久《殿前欢.西溪道中》:“笑掀髯,西溪风景近新添,出门便是三家店,绿柳青帘。……谁将草书,题向茅檐。”言此山村新开了酒店,自然不是仅三五人家之地。元剧《萧淑兰》一折:“想你也梦不出翔龙飞凤五云楼,心则在鸣鸡吠犬三家店。”

    《大词典》“三家店:指村镇小店。”而“小”的一层也是添足而不确。

    宋代陶谷《清异录.玉枕薯》:“岭外多薯,……味极甘香。人多自食,未尝货于外。本名玉枕薯,又号三家薯。”绝不会仅人家少的僻远小村才种,是“山家所种”的趣说。

    近当代许多方言有一批贬称人的词都以“三”字殿后,如上海、瘪三:很痩者。拉三:女流氓。航三:令人不快、失望的人。老鬼三:难以明说的事物。吹牛三:吹牛者。北京,浪张三:轻狂男人。涮三儿:使人上当的人。宁波,万三:夸夸其谈者。丹阳,缩三:无交际能力者。长沙、武汉,贱三爷:贱骨头。绥德,日瞎三:无能。吹三:吹牛。谎三:说谎者。浪三:出风头者。鳖三:无能者。甘肃陇东,争三:冒失、有勇无谋者。还有很多。“三”字无从说起,当是谐音“山”。由城乡差别而来的“山、村、土、沙、野、鄙”等名词都有了贬义,因而指诸多不好品德的词便都缀“山”字而称。

    猴子,北京、哈尔滨、洛阳叫:猴三儿。柳州叫:猴子老三。上海叫:阿三。古代有山猴、山猿、山猱等词。“山中无老虎,猴子当大王”。从猴与山相关而言。

    上海,翘老三、弹老三:死,詈语。按,跨过,口语说“跷”,或说成“跳”,即“弹”。“三”由“山”谐音。人死埋在山野,古语所谓“托体在山阿”,简说“归山”。此二词便趣谑:跨入、跳进山中了。由于“三”的虚假而再虚粘成“老三”。柳州旧时江湖隐语“乔伯”指死亡,今变成方言词,“乔,,即“跷”。扬州,满屋三间:气味、声音到处都是。杭州、柳州,乱讲三千:乱讲一气。前者是“散满屋间”的变序。后者即:乱讲散牵。

    杭州,半三不四:无头无尾。“半散”之意。娄底,棱光三十=棱光:光滑;一无所有。棱,表程度甚的前缀。按,次义时“三十”是“散失”谐音,因分散而光,又指光滑义。

    哈尔滨,裂拉三光:身体歪斜,脚步不稳。按,理据:离拉散逛。方言把“离开”读为“裂开”音。踏空,方言说成“散”、“闪”。滑而不稳、踏空,方言说“逛”。

    徐州,两不三三:分散,不集中。按,谐音理据:两部分,散而又散。三十三,是趣假。万荣、南京,零三八五:分散。天津说:零三八四。忻州说:乱三八四。万荣,四三五野:到处。理据只是“散”。“八”是“扒”谐音,扒拉到四处。长沙,一四三:形容词后加成分,表夸张强调。如,丢烂一四三:丢得到处都是。“一世散”与“四散”的糅合。崇明,要紧三慢:要紧时候。按,“散慢”的动宾结构。散,指消失、无有。散慢,强解为不能慢。

    北京,三七儿:闲言;引起是非之言。哈尔滨,念三七儿:发牢骚。三七疙瘩话儿:抱怨话。按,都是“散气”的谐音。后一词即“散气疙瘩的话”。

    太原,三眼六贼:东张西望。按,即“散眼(如)贼溜”,指目光不集中。

    “四”的谐音趣假

    大四八。元剧《百花亭》一折:“怎敢大厮八将凉浆谒。”《雍熙乐府》卷八《一枝花.咏春》:“一个大四八忙牵金勒马。”按,四,是“肆”的谐音。厮,是“肆”的记音别写。大肆,大模大样做其事,如“大肆宣传”中。因“四”而虚粘“八”。今徐州话,大四巴脚:大模大样;花钱大手大脚。词形当作:大四八脚。可证“/八、巴”谐音关系。

    北京,四脖儿流汗:汗流满面。忻州,白牙四口:满口白牙。按,“四”由“是”谐音,满脖子都流汗(隐含了满面一层)。“是”有概括义。是处即处处,是人即人人。崇明,横四、横四横:反正。按,“横是”即不管如何都是,即反正。苏州、上海、崇明,来事、来四、来三:有木事。按,“来事”是理据,事情可落在他的身上,他可让事情来。“四”是谐音,“三”便是仿词。上海,老三老四:傲慢。“师”或“势”的谐音。老势,指倚老卖老。老师,指以师自居。而老三、老四则无从骄傲。“三”是虚义粘连。

    贵阳,四眼落眍:眼珠深陷,人有病态。按,以“死眼”指不灵活、不精神。

    北京,四五不靠六:说话零乱。乌鲁木齐,四五不六:不伦不类。按,四、五、六,正是相靠的。“似伍又(不似伍),似靠成一溜(又不靠溜)”的省说。伍,指配伍,相合。溜,犹一串。西宁,二四四:爱理不理。按,“二(意)思思”是理据。

    香港,受人二分四:谑称受雇于人,不得不干应干的事。按,“二分四”表面指钱,是作事的报酬。但现代没有这种低报酬。由“受人饵,分事”谐音,吃了人家的饭,就要分担事。

    贵阳,憨包憨四:傻里傻气。四、势,谐音。崇明,多年三四:长时。四、时,谐音。三时:过去、现在、将来。哈尔滨、北京,四六句儿:骂人的连串话。即卩“是一溜串的话”。

    北京,四六步儿:称缓慢(仿佛有“四、六”节奏)的脚步。(徐世荣)按,“是溜步儿”的谐音,指缓慢。正是不知谐音趣难机制(仿骈文“四六句”),才上当误释。溜步无所谓节奏,更无所谓

    四、六节奏。四六夹开:清楚明白地作出决定。如:今儿个咱们倒得说个四六夹开!到底这笔药费归你出,还是归我出。按,仍由“是一溜”谐音,指一道线分开的清楚明白。不是分为四和六。

    哈尔滨,四腿拉胯=支腿拉胯:坐卧姿势随便、难看。按,“四、支”谐音,都是“支腿、拉胯”的联合结构。哈尔滨,丁当五四、丁当二五;天津,丁当五四、丁当五六;忻州,丁八二五;徐州,乒乓二五:都指动作、言语利索。按,各词前二字都是以敲打声响亮的象声词。谐音关系是:五四即伍似、二五即儿伍、五六即伍溜。“伍”指互相配伍有节奏的一连串。似,相似。儿,助词。溜、伍,复说。

    “五”的谐音趣假

    北京,人五人六:趾高气扬,充体面人物。“人五”疑是“人物”的讹变。(徐世荣)但,“人物”不会讹成“人五”,正是有意谐音求趣。《西安》作“人物人六”,便是不完全变态,头不变而尾变。“六”是因“五”而虚义粘连。《万荣》作“人哩五哩”,便无粘连。

    北京,八瓣儿五:许多碎片。八辈儿五:祖祖辈辈。乌鲁木齐,一拿五儿的:全部一样。“伍”谐音,配伍。陈刚《北京》:“伍的:等等、什么的。什么椅子、凳子伍的都搬来了。”一拿五儿的,即“一纳伍儿的”。太原,杂七八五:杂乱。万荣作:杂七八伙。伙、伍,同指。

    乌鲁木齐,二不跨五:不沾边。“二”指不一致,“不跨伍”即不进入同类。词典释为“比喻做事不沾边儿”,比喻之释误。“二不跨五”本身不成义,如何可做比喻。

    柳州、广州,王老五:单身汉。此词奇特绝妙,“亡涝伍”谐音:无配伍而发涝水的女性。发涝水,指射精。动用了古汉语词义“亡”为“无”。丹阳,抖五抖六:得意洋洋。豆五谷六:稻、麦之外的大豆、玉米之类。按,前词由“抖舞”,后词由“豆伍”谐音,粘连而及“六”。

    西宁,左五右六:不顺利。厦门,激五人:故意违背常理、常情与人为难。按,前者由“错仵”谐音。“右六”是虚义粘连。后者仅“仵”谐音。

    金华,十五忙月:农忙的十二月。金华话,“五”、“二”同音异调。

    苏州,小娘五:小女孩。小干五:小男孩。私囡五:私生子。筷五:筷儿。苏州话“五”与“儿”音近。丹阳话,女五:女儿。小五:小孩儿。但字不可谐音,当是因趣而仿。

    《大词典》,一退六二五:本是珠算斤两法的一句口诀。十六除一是0.0625,借用为推卸干净之意。“退”与“推”谐音,故多作“推”。所释有误。斤两法用得不普遍,是从减法“一退留二五”生发的,即从上位的1,退到下位变成2x0.5=1。“留二五”谐音为虚假的“六二五”字面的六百二十五,实际谐音“溜儿无”即推卸干净。

    “六”的谐音趣假

    扬州,鸡毛六畜:心绪烦躁不安。六打六载、六载六载:冒冒失失。六妥:虚假、巧饰。六拱:从中起哄。六遢油:敷衍。六不答对:答非所问。六鼻兽(子):脾气怪异的人。威武神六天:神气十足。各“六”字,词典都标同音代替号,不必而误,正是故作趣假。“孬”字的谐音,它们的差别是“六”字带喉入声韵尾。古代入声已与平上去三者协韵。“鸡毛六畜”中“鸡”由“急”谐音,“毛”指毛躁。“六妥,,中由“沱”谐音,即芡粉,指粉饰。“六鼻兽,,中由“脾手”谐音。脾即脾性;手,指人的词尾,如刽子手、懒干手、能手、副手。“天”、“颠”是近音谐音。

    哈尔滨,胡吹六哨:吹牛。贼奸六怪:非常狡猾。谐音哈尔滨话的“溜很”义。

    《大词典》,六说白道:犹胡说八道。《金瓶梅》第二三回:“你问那雌牙鬼囚根子,口里六说白道,把我的胳膊都气软了。”释义是从句意做宽泛推理的。扣紧字面语素,当是说假话。“六”谐音“溜”而指“滑”,以“油腔滑调”指不正当,与“白”指谎而复说。又如,徐州,假不六道儿、假不六猴(候)儿:装模作样,虚情假意。太原,鬼谝六道:吹牛。假眉六道:弄假。忻州,鬼说六道:说假话。灰眉六眼:言行不一。

    忻州,灰说六道儿:说话流里流气。按,“流”的谐音。八八六六:宴席菜肴丰盛。“八八”是实数:八大盘八大碗的八八席。则不当再折扣而言“六”,摆的“一溜溜”意的谐音,复说“八八”。扬州,拉四六架:拉偏架。按,“私溜”的谐音,以私情随顺,让他方打对方。

    丹阳、金华等地,六六大顺:划拳中对“六”的口彩说法。按,谐音“禄禄大顺”。现在一些不谐音的地方也引进了此词。

    “七”的谐音趣假

    武汉,硬七八戗:硬邦邦。杭州,嗲七嗲八:撒娇的声音。疯七疯八:嬉皮笑脸不稳重。木七木八:愚笨不敏。西宁,硬七拐棒:动作笨拙。上海,老七老八;傲慢。忻州,佯七二憨:憨傻样儿。胡七麻烦:乱七八糟。都谐音“气”,犹“性”。金华,十七:吹牛,说空话的人。十七货:假货。按,“实漆”的谐音。漆,指黑。黑,即不明,指不真实,不正大光明。

    哈尔滨,七香辣味:气味混杂难闻。按,“气襄拉味”是理据。襄,古义为弥漫,包围。《尚书.尧典》:“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拉,指拉杂。难闻而言“香”,正是谐音可指鹿为马,颠倒黑白。忻州,滚珠七蛋:互相拥抱,滚在一起。按,谐音“砌”,犹累。

    武汉,昏七媚八:男女**。福建崇安,向天迷七:仰面睡。按,俗语把**叫“吃肉”。前词中“七”谐同音同调“吃”。词言“荤食”。**属此类。后词中谐音“眯”,即睡。

    武汉,七十八年:很长的时间。杭州,悖七悖八:不合时代。按,前词言“(为)期十年、八年”,后词言“悖期”即背时。扬州,半七不拉、半七半拉:不完全。按,“器”的谐音。

    “八”的谐音趣假

    《忻州》,三八两下:没有几下。三八两天:没有几天。三八六九:比喻不多几天。万荣,八楞没瓣:不方正。银川,阴死八活:1一片漆黑不热情。哈尔滨,猴头儿八相:痩小难看。罗锅儿八相:驼背难看。北京,瞎说八道:胡说。都谐音“罢”,指结束、没有。三罢两下,即三两下就完了。三八六九,谐音为“三,罢留久”,只三天,不久。八楞没瓣:罢楞没畔,没有明显的楞和边,即不方正。而“八楞”恰是正方体。阴死罢活,即不热情。阴死罢火,即漆黑。实际是两个不同的词,因谐音共寓一形,这是谐音趣难词特有的情况。“罢相”即无(好看)相。“八(罢)道”即无道理。《现代汉语词典》:“胡说八道:胡说。”回避了“八道”的难趣。

    洛阳,瞎里八好:凑乎,能说过去。哈尔滨,胡扯八扯;洛阳,胡拉八扯:都是胡扯乱说义。南京,夹八螺蛳:搅和事情,添乱子。洛阳,拼死八活:干活非常出力。西安、甘肃陇东说:挣死八活。北京,杂八凑儿:拼凑起来的。都谐音“巴”,粘附、接近义。夹八螺蛳:夹巴络事,前三个字同指复说。“八(巴)活”指总是抓住活干。“活计”的“活”,与“死”不是对应的反义词。

    太原,红八八:红得可爱。徐州,死呆八板:死板。梅县,下流八贱:下贱。丹阳,树长八大:贬称人身材高。气急八吼:气急败坏。钝老八气:很窝囊。忻州,肮里八脏:肮脏。乌鲁木齐,烂牙(呀)八遭:混乱不堪。仍谐音“巴”,但另是形容词词尾“巴巴”因四字格的省说。“巴巴”是贬义词尾,“红八八”偶相反。相应的词如:死巴巴、长巴巴、黑巴巴、脏巴巴、急巴巴、糟巴巴。有“可怜巴巴”词,可仿有“下流巴巴”“小气巴巴”之类。否则这些词中“八”字与后面的字都不成意。“气急八吼”的平实里据只是“候”,指情状,不是八种情状。气急败坏不必有吼,更不必八吼。“小里八气”也绝不是八种气。虚义的词尾“巴”应在末位,正由于趣假为“八”,便提前成了假修饰性的。易序是谐音趣难词常用的手段。

    丹阳,小里巴气、小里巴脑:吝啬小气。南京,糊里巴涂:糊涂。乌里巴酥:闷热难受。字正作“巴”。又有“正儿巴(八)经”的异形。可证“八”非本字。

    太原,剌猴八怪:长得丑。方言多说成“丑八怪”。南京,异里八怪;丹阳,奇里八怪:都是奇特义。哈尔滨,支楞八翘;西宁,零散八碎;北京,寒啦八碜;丹阳,叫色八样:各色各样。“八”或可是泛表多数、程度甚。但它单用无此义。实际上仍是“巴”字泛化的结果。

    《大词典》对“老实八焦”、“老实巴脚”、“老实巴交”等解释说:同“老实巴焦”。即视“巴焦”为本字,这是对的。清.翟灏《通俗编.状貌》:“俗以干物为焦巴巴。”老实巴焦:“老实而干脆”的趣变,老实而直截了当。异形的“巴交”、“巴脚”不成意,则是不知趣意的不完全变态,本当作“八脚”的侃谑。失趣意而是纯粹的难。

    “正经”词,《大词典》所收衍生的词语有:正经八百、正经八本、正经八板、正儿八经、正儿巴经、正儿八摆。但回避用字差异何来,有关方言词典相同,今可得讨论。“巴经”是本字,动宾关系;依附“经”,与“经”相一。“巴”趣变为“八”,遂再变化为“八本经”,又变为“八百(本)”。“八板”即“八板经”。“摆”则纯是“百”的记音异写,无所趣义。

    杭州,八**:男阴。小八剌子:小人物。万荣,八五不着实:干活儿不扎实。武汉,吃斋八素:吃素忌荤。都谐音“把”而所指不同。“把、**”是复说,把柄之把,指男阴。小八剌(把拉)子,指最后而小。八五(把务)犹言操持,指做事、干活。把素,即守素食。

    北京,二拉八当:1犹豫;2做了一半。二五八:大略内情。哈尔滨,二八扣:半真半假。二八楞子、二八裉子:中间。马思周等《东北方言词典》:“二八颤子:半半落落。”牟平,二八砍子:略知皮毛。扬州,二八京腔:含有方音而不纯正的普通话。武汉,二五八当:中等。这一系列词义都指“一半”、“中间”。词形主要用字是两种类型。甲,全式,二五八。八,即“把”,义为守。二五、即珠算除法“二一钱作五”之意,把“一”分成两个“五”即“半”。北京方言的“二拉八当”,徐世荣书作“二拉巴当”,“巴”便透露了“把”的信息。二五八(把)、二五八(把)当,即守在两半之间。所以词义是中等,大略情况。“八”则与词义相背。乙,无“五”,仅作“二八”,本身不能支持词义,只能是省去了“五”。

    万荣,二五搭八当:心不在焉。即:把搭在二半之当。“搭”证明“八、把”谐音关系。

    济南,横二八三:蛮横。忻州说:五王八侯。按,“横儿霸”、“武妄霸候”的理据。

    扬州,裸二三,八二四:繁复,繁琐。“摞儿、绊儿”的理据,虚粘三、四。有“裸裸绊绊:地上杂物多,行走不便”词,裸字都标同音代替号,可比证。八、绊,同音异调。

    海口,村八:乡下老。按,八、鳖,同音同调谐音。后者为斥骂语。

    “八哥”鸟当是“吧、歌”理据。吧,指此鸟可如人说话;歌,指动听。古名即“鸟”。

    《三刻拍案惊奇》第二回:“如今我们计议,一边折命,一边折钱,不若叫他从重断送,七七做,八八敲,再处些银子养赡你母子。”《何典》第三回:“到得头七里……在螺蛳壳里做道场。从此……七七做,八八敲的闹了四五十日。”七七做,指每七天做一次法事,共七次。八八敲,却是“吧吧”象声词的谐音,指打击乐器的响声。老村著长篇小说《骚土》第274页:“手持搅料棍将那贼二丑八八**九九一顿数落。”第326页:“心里就想着妈死的时候,八八**九九地叮嘱他。”各是用棍打人、说话的响声。“九九九”另是虚义粘连。

    《望江亭》第四折《得胜令》:“唬的他半晌只茫然,又无那八棒十枷罪,只不过三交两句言。”并没有八棒十枷的刑罚,是“把棒施枷”的谐音:用棒打,再戴枷。

    “九”的谐音作假

    忻州,三八六九:不多几天。由“三,罢留久”为理据。

    厦门,九八行:经纪行。又,九八人:经纪人。“九”由“交”同音异调谐音,使买卖双方可以相交而合。古代叫“互市郎”,即在相互间起调节作用。交、互,同义。今作“牙人”,“牙”是“互”之误,宋代已指明。“八”是虚粘的。柳州同词则另由“勾通”双方意谐音。

    柳州,九龙藤:藤本草药,攀援它枝而上。按,理据是“勾拢”即攀援。

    贵阳,九:纠缠,扭转。即“揪”的谐音。

    香港,九九机:歹徒窃听警察通讯的无线电器材,以便在捕前逃脱。又,九唔搭八:东拉西扯的闲谈。前词是“勾”或“救”的谐音,勾取情报而救命。后词是“勾不搭把”理据:连不成一把即一个整体。九与八,正是连接的,一、三、五、七之类才是互不相接。

    崇明话把“圆纠纠”谐音作“圆九九”。划拳的“九长寿”即口彩“久长寿”。过生日有“过九不过十”的习俗,因“九、久”,“十、死”谐音。俗语“九九归一”中相同。

    “十”的谐音作假

    贵阳,滚你的三十三:滚蛋。按,“十”谐音“失”。三失三为零,零即蛋。此词比“言青山上山”拼合为“请出”奇趣得多。又,搭十三:把三枚铜钱放在手背上,再趺下来,按正反面的多少比胜负。仍谐音“失”,指跌。宋代迷信,遇见猫头鹰是晦气有灾,向它唾十三口可以免祸。谐音指使祸“失散”。成都等地把正月十三叫杨公忌日,说是宋代杨家将杨令公战场遇难之日,此日忌出行,否则会失散,又衍成许多禁忌。仍是迷信从谐音而编造来骗人。

    《红楼梦》叙马道婆用伤害巫术使贾宝玉神经错乱,百治无效。癞和尚和跋道人登门献术说,用通灵宝玉持诵,三十三天会好。果然如此。迷信又是从“散,失散”的谐音作神秘的。

    《大词典》:“打十三:宋代刑罚从轻发落的杖数。后亦泛称责打。宋太祖始定折杖之制,凡徒刑五,最轻为徒一年,脊杖十三,又杖刑五,最轻为杖六十,臀杖十三。”但,奇怪的是为什么偏打十三下呢?应当是含有某个寓意。

本站推荐:误惹妖孽王爷:废材逆天四小姐我老婆是冰山女总裁总裁大人,要够了没!霸情恶少:调教小逃妻修仙高手混花都一号红人无相仙诀校园绝品狂神神级龙卫狼与兄弟

刘瑞明文史述林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人人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刘瑞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刘瑞明并收藏刘瑞明文史述林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