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小说网 > 刘瑞明文史述林 > 福州方言隐实示虚趣难词

福州方言隐实示虚趣难词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人人小说网 www.rrxs.net,最快更新刘瑞明文史述林最新章节!

    刘瑞明 林羽

    中国的文化大致分为俗、雅两个大层次,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了俗文化,文人学士后继为雅文化。两者相辅相成,融汇互补,但在大端上,俗文化是雅文化的基础。对于文学艺术范围的俗文化,学术界的研究比较普遍,民俗、语言方面的,研究便薄弱得多。本文专就闽语福州方言中五彩缤纷的趣难词,探讨其中的文化内涵。福州方言是闽语的代表,李荣主编《现代汉语言大词典)的41册地方分卷中,有冯爱珍编纂的《福州方言词典》。它有如下几条:

    “扁肉:面食,用薄面片包肉馅儿,通常是带汤吃。北京话叫‘馄饨'”。

    “扁肉燕:福州著名的传统食品,形似馄饨,薄皮儿,用肉糜和白薯粉制成,内包馅儿,可煮熟带汤吃或炸、蒸着吃。简称‘燕’。”

    “扁肉面:面食,把面条儿和馄饨煮在一起,有汤,是福州常见的小吃。”

    “肉燕:用肉和淀粉制成的食品,其薄如纸张,切为细丝或方形小张,用于各种烹调,味甚美,家常酒菜点心等多用之,是福州的特产之一。”

    扁肉即馄饨,同实异名。扁肉燕形似饨饨,肉燕是薄如纸的肉制品。后两种食品别处所无,是福州闻名的地方风味食品。但它们的原料却并不特殊。奇怪而让人欲知的是为什么用“扁”和“燕”来称名?馄饨形状不扁;北方一些方言把饺子叫“扁食”,因为扁而不圆。福州话为什么“名不副实”呢?方言词典也避开这个疑难,不做解释。

    福建的建瓯也有这两种同名食品。李如龙、潘渭水《建瓯方言词典》:“扁食:馄饨,用薄面皮包肉馅煮成的点心。”

    “扁食燕、燕丸:本地的一种风味食品,将瘦肉捣成肉糜和上芡粉做成燕皮,再包上肉馅,先蒸后煮,带汤吃。”

    也是避释难点。避,自然是因为不知究竟。原来这类称名的疑难在于使用了语文趣巧机关,有意不让人见字明意,而要人动脑筋好好想一想,或者说,如同出个谜语,把你考一下。“扁”是“辫”字的谐音。两股或多股东西掺合在一起叫“辫”。由此引申,把肉糜和薯粉掺和在一起,也特殊地叫“辫”,但隐实示虚,另写成同音异调的“扁”。这样掺和拼成薄片,就是面片中藏着肉。用这种面片再包上肉馅,又是肉藏在里面。藏,就是“掩”,把它再谐音隐实示虚,写成同音异调的“燕”。从而成了“扁肉”、“扁肉燕”、“肉燕”这样的奇名。建瓯话的“扁”与“辫”读音并不相同,不能谐音。似乎是从福州吸收这种食品及趣名。

    《福州方言词典》:“佛跳墙,本地的著名菜肴。采用参、筋、翅、鲍等放入坛中偎制而成。相传启坛时香气四飘,有佛弃禅跳墙而来,故而得名。”

    “香气四飘”是客观如实的,“有佛弃禅跳墙而来”,便是虚假的趣说,即附会。附会须有一个共同性的依附之处,仍然是语音的谐音手段。把几味原料放入坛中封闭而偎制,也就是“伏藏”在坛中。福州话“伏”、“佛”同音异调。这一菜肴因为有香气、美味和营养,被人们首先挑选食用,甚而争抢而食。“挑”与“跳”、“抢”与“墙”,同音异调。“伏、挑、抢”的真实理据,经谐音变成了虚假而趣巧的“佛跳墙”之名。

    这样的词语表现了世世代代福州人的生活情趣和创造智慧,不仅创造了新的食品,而且创造了趣巧的称名。一边享受美食的口福,一边品味称名的曲折,可以启迪智慧聪明。风马牛不相及的情况却相及了。费尽思索,不知其妙,终于“心有灵犀一线通”,或者别人给道出原委,这不正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踏破铁靴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生活阅历和思维哲理吗?福州人借助生活小事,巧妙、生动、艺术地向人启示诸如此类的大道理。

    这类词的特点是把不是这样巧说成是这样;又启化知道“是这样”为假;从而求索本是怎样。是俗文化“寓教于乐”的目的,因风吹火,费力不多,事半功倍。可以概括为:谐音隐实示虚,设难成趣。巧智艺术是它们的文化内核。这类词语历史已久,由于趣巧而习用至今,但其中的具体曲折却不为人知晓,连语言学家的方言词典也不能解释。这类趣难词在《福州方言词词典》中收载的不少,却都是避作解说,人们只能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泯失了它们的启智赏趣的积极意义。也就是说对它们要加强研究,弥补这种空白,把祖辈福州人的智慧巧趣再彰显出来。

    以下从《福州方言词典》取例,并作解说欣赏。为求简便,不标示词典页数,对词典释义文字也做必要的节缩。字的具体读音及谐音关系,尽量用文字叙述,不用音标符号。

    地牛转肩:俗称地震。俗谚:井水变甜,地牛转肩。

    地震即地摇,“摇”与“牛螕”词中“牛”的读音相近(有无前鼻音声母的差别),从而谐音趣说成“地牛”。“肩”是“坚”的同音同调谐音。把坚固情况转变(成不坚固),倒过来说成“转坚”,再谐音成“转肩”。后来又把特殊读音的“牛”泛化为经常的读音。其中有四层巧智的曲折机关的趣难。

    牛屎龟:蜣螂的一种,主要吃牛的粪便,常把粪滚成球形。

    “偎屎摇”的谐音而变序。偎、龟,同音同调,牛、摇,谐音情况与“地牛转肩”中相同。偎,指依附生存的生活环境。摇,指转、滚。此虫不限于吃牛屎,多处方言另叫“屎巴牛”,实是“扒屎扭”的谐音而倒序。福州话利用自己的音系,多了“龟(偎)”的机关。

    牛肠马肚:指又脏又乱的杂物。

    肠肚并非必然脏乱,牛肠马肚并非更脏乱。“伍剩码堵”的谐音。伍、码、指多、堆积。剩,指废物之类。堵,指放在不该放的地方。四个字都是谐音趣假的。

    起马酥:糕点名,北京叫“萨其马”。

    “码起”的谐音而倒序。用糖汁把经炸的细面条粘码起来。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萨齐玛乃满州悖悖,以冰糖、奶油合白面为之。”但制法不同,悖悖与现在的“萨其马”差别很大。应是北京方言用旧名装新醋,同名异实。借助福州话此词,倒可知道“萨其马”应是“码起沙”的谐音而倒序。“沙”是说不硬、不绵,而同于“酥”。福州与多处方言共有的“马上”、“马扎椅”,也是“码”的接连、合拢义。

    老虎:谑称买卖活动中的经纪人。

    “虎”当由“互”谐音,指在双方间交互联络。汉代设“互市”同少数民族贸易。可作翻译并作经纪人的叫“互郎”。唐代时,“互”字俗体是“牙”,略如“牙”,即末笔作与竖笔相交的捺,因讹误成“牙”。后民间习叫“牙人”、“牙子”。宋代刘邠《贡父诗话》:“古称驵侩,今谓牙也。刘道原云:‘本称互郎,主互市,唐人书互为牙,因讹为牙。’理或信然。”敦煌藏经洞文卷中多见唐代“互”的那种俗体。福州话“老虎(互)”词仍保存了唐代之前的称名信息,十分有历史资料价值。福州话也说“牙侬”,便与其他方言相同。

    老虎衣:旧时称制服,含贬义或戏谑意。

    又,老虎图:蚕茧里的踊。

    都是“护”的谐音。制服是要经常穿的,有礼服、工作衣的性质,人们常穿它,家中才换穿便服。陕西、甘肃一些地方,把人穷没有换穿衣服,常穿那一件,趣说成“老虎下山一张皮”,谐音“披”“护”,与福州的说法虽所指不同,而道理相同。蚕踊有茧壳封护,谐音趣假为“虎”。

    摸鱼摸虾:儿童游戏。一人蒙上眼睛,摸索着去抓另外的人。

    即捉迷藏游戏。鱼,谐音同音异调的“遇”。遇上就是摸上,才可能抓住。“虾”谐音同音同调的“孩”、“哈”。孩,指儿童的游戏。哈,在福州话是质量差之意,指蒙目摸不着而可笑之状’这正是此游戏的情趣。

    卖黄瓜白力鱼:类似老鹰抓小鸡的游戏。

    黄瓜与游戏毫无关系,更无叫白力鱼的。原来“卖”是义为“侦察”的同音异调而有音无字的谐音。“黄”是“望”同音异调谐音。“瓜”是“挂”同音异调谐音,指抓。“白”是“擎”同音异调谐音,指把一个小孩从队列中分离出来。“力”是“立”同音同调谐音,立刻。“鱼”是“遇”谐音。侦察而希望立刻从队列中抓出一个小孩,是称名的内容,而所用的六个字都是趣假的。

    掩风掩大目:另一种捉迷藏。一人转过脸闭目,等同伴藏好后再去寻捉。

    “掩风”、“大目”是故意留下的破绽,而机关不全在此。“眼封掩逮没”的谐音。眼封即眼闭。“掩”用古义:捕捉,与“逮”复说,没,隐没,指藏者。“眼”“掩”是近音,其余是同音同调或异调。如再作深说,“眼”字受后面“掩”字近音的影响,发生语流音变中的同化作用而读音同于“掩”,于是如此书写了。

    以上这些游戏,也是游戏之趣与称名之趣相兼的。

    鸡角指:食指。

    但按字面却只能是:公鸡的指头。又是让人“丈二长的和尚一一摸不着头脑”了。“鸡”由“继”谐音。“角”可指雄性,即“公”,却又把“公”别解为“公正”之“公”,即与“小私”对言的“大公”。“公母”之公,理据即为大。如此,角一公—大,“角指”便成了“大指”之意。继接着大指的便是食指。本来也可对中指、无名指、小指,如此类推称说,但就泛化而不奇特了。只对食指如此说法,孤立而难察隐秘,类似“舍卒保车”的棋术。上述三次转折,读者会以为曲折离奇而附会,这不无道理。这是从不合大道理言,但也有相应的局部而矛盾的小道理,也是有条件可成立的。民间市语在唐代时就有一种“三摺语”类型,正是三次曲折为变的。限于篇幅,此不详及。

    钩耳爿、猴耳:汉字偏旁双耳刀、或兼指单耳刀。

    钩,指曲折的那一笔。“猴”是“钩”同音异调谐音,所以再不言“爿”。

    猴仇:存心找茬;唠叨不休。“钩、守”的谐音。犹抓住不放,守着不离开。

    猴马鹿兔:比喻形形色色、各式各样的人(贬义)。

    但后三种动物在中国文化中并无贬义的情况。当由“垢码六土”谐音。六、码,指多种;土垢,指贬义。否则,为何不用其他动物比喻?

    老鼠趼:瘊子。

    老鼠囝:用糯米浆做成的条状甜点。

    前词由“嘴”,后词中由“箠”谐音而趣成“鼠”。从瘊子是突起如嘴、甜点是箠条状而言。

    土豹:没有见过世面的人。

    “土包”的谐音,犹土疙瘩,土块。与土里土气、村俗、乡巴佬等类似。都是城乡差别形成的一些说法。

    狗子:戏曲中扮演的反面人物,类似文丑。

    天狗食日:俗称日食。

    前词是“苟”的谐音,不正义。后词是“天苟折日”的谐音。折,亏损。苟,不正,复指“折与“地牛转肩”一样,本是趣巧说法。由于没有人作解说,机制失传,迷信乘虚而入;人们以为真有什么天狗吃月、吃日,敲锣打鼓以惊跑天狗。揭明了曲折,有助破除迷信。

    龙:1长条的像龙的东西。2指人的精神抖擞。

    龙骨:作为食物的猪、牛、羊的脊椎骨。

    脊椎骨是若干节合拢在一起的。扰,谐音成‘龙”。“长条的像龙的东西”的释义并不准确,必须有套合关系。飞机、轮船的主架也叫龙骨,“一条龙服务”之类,并不像龙,而谐音“拢”。精神抖擞义,应是“隆”的谐音。

    龙缠柱:搞糟了,异常混乱。

    “弄”的谐音。“柱”谐音近音的“住”。

    龙卷风:形状像大漏斗的旋风。

    单眼龙:一只眼瞎的人。

    两词都是“窿”的谐音。各指旋风漏斗状、那一只好眼。好眼通明,趣言是空的窟窿;瞎眼则通明,是实的。

    妈:1祖母。2妻,

    福州话“妈”指妻与别处方言及通语指母相比,甚为奇特,似乎毫无道理。这因为谐音“码”的接连、堆积义。妻与夫的**、永远生活在一起,都是“码”的事理。娶妻叫讨老妈、讨一个码合的人。可以想见,这是从早远的调侃趣说而变为固定的词义,充分代表了谐音趣难说法的影响。

    港:动物的雄性。

    它是“公”的雄性义读音的同音异调的谐音。

    生去:避讳语,指牲畜死;指人时含诙谐意。

    “去”表死,“生”与它矛盾,是“前”同音异调谐音。前去,即已死。

    去外妈、去外妈食斋:1谑称死。2糟了。

    首义时,第一道机关是用“外妈”的祖母义而变为别处方言的“姥姥”词。第二道机关把“姥”谐音为“老”。第三道机关把“老家”从祖母家别解为指大地即坟墓,所谓生死循环的“归原”。第四道机关,把吃素义的“食斋”歧解为吃祭供。对神佛、先祖的祭供要求清净原料,清净无秽犯的人以清净寡欲之心情做成,这是“斋”的本义。次义时,“妈”谐音“码”。外码指走了样子,出了意外。“食斋”又谐音“折、挤”复说。折即亏损、挫折。福州话“挤”之音有扭转、弯曲、歪斜义,是同音代替字;相当于“事情办拧了”的说法。不同理据、不同词义的两个词由于同一谐音成为同一写法。

    白面、白面哥:妓女。

    此词在全国方言中似是绝无仅有而奇特。不当从妇女脸白美丽而言,如此会伤众。把“白”换成同义的“粉”,而又谐音“凤”,从而指“鸡”。宋代时,把妓谐音说成“鸡”。民俗把食品的鸡翅、鸡爪誉说为凤翅、凤爪。由此移花接木,把妓女之鸡换说为凤,今香港粵语仍如此。明代谐音说成“粉头”,见《金瓶梅》等。福州话把“粉”换成同义的“粉面”,再换成“白面”。白脸,正是要人成误之趣。“哥”是福州话指人的词尾,也会误以为男性。福州话“食鸡”中也以鸡言妓。

    道德镜:贪婪鄙吝的人。

    这个词也很奇特、独一无二。是多种谐音的殊途同归。道、倒、掏,同音异调。“德”字两读,一读与“勒”同音异调,一读与“贴”是声母送气与否的差别;又与“逮”音近,“逮”无入声韵尾。镜,与“铿”是声母送气与否的差别。“德”与“勒”音同,又与“利”(无入声尾)是近音。古诗入声可与平上去合韵,所以可以与非入声同音字谐音。

    如此,就有八种情况。(1)倒贴铿;(2)掏贴铿;(3)倒逮铿;(4)掏逮铿;(5)倒勒铿;(6)掏勒铿;(7)倒利铿;(8)掏利铿。“倒”指反要他出钱。掏:要他掏钱。贴:他贴钱。逮、勒:别人逮他、逼他出钱。利:对别人有利。即要他出钱利别人,是铿吝的。倒逮、倒掏、倒勒之类,又可另指其人反倒要逮、勒、掏别人的钱成为自己的,这便是贪婪义的由来。“道德镜”字面不成意,当又是从“道德经”的书名(即《老子》)谐音再变。福州人充分利用自己方言语音的相同,在一个词中隐含了如此众多的曲折花样,如八宝饭的多味。

    食大草:食欲好、食量大。

    “草”谐音“凑”,指口粗,什么都能吃。“食细草:食欲不好,食量小”便是仿词。

    夹纱挂:1不明事理,纠缠不休。2男女之间有暧昧关系(一般是一方或双方有配偶)。

    首义是比喻说法。次义却是“恰少挂”的谐音避讳说法。少,福州话义为交媾。

    压桶囝:妇女改嫁带来的子女。

    “搭同”的谐音,趣说添加的。

    压厝脊:老处女。典出《闽都别记》,老姑娘牛媲因长相又黑又丑,无人聘娶,见来人便躲藏于屋脊之上。

    妇女难于上房,也无上屋脊躲人的事理。“压积厝”的谐音而又倒序。厝,指家,脊、积,同音同调。用积压在母家指老处女。《闽都别记》作者从谐音趣编这样的情节,从而成为一个别致的词,流行下来。说明群众对谐音趣难词的欣赏。

    拍马屁:诌媚奉迎。

    “拍码脾”谐音,与某人脾性所好投合。此词由福州话流行全国,因闽语,尤其是福州话“拍”字的用法十分广泛,如把“打气”说成“拍风”。“拍码”即打成一块。

    阳春面:质量好的面条儿。

    “纯样面”的谐音而倒序。春、纯,近音。北京、上海方言等同音谐音,另指没有菜肴的纯面条。

    羊眩:癫痛。

    “眩样”谐音倒序,眩晕是病状。

    掌盘婿:旧时称商店的二掌柜。

    “二”字单说的读音谐音为“婿”。

    电光泡:谑称与情侣同行的第三者。

    此第三者成为多余的人,被冷淡,颇感凉意。电灯泡很亮,谐音“很凉”,也是三曲折。

    半曰、半十日:相当长一段时间。

    “十”由“时”近音谐音。

    颂绿鞋:上了年纪的人穿绿鞋,迷信以为长寿。也指长寿。

    绿与青可同指,青可指年青。鞋,在通语中谐音“谐”,福州话另谐音“会”。谐青、会青,都指不老。又,如福州话“绿、禄”可谐音,也可指和谐福寿。这就揭明纯是迷信。

    去算米数:谑称死。意为死后清闲无事,有时间一粒一粒数米。

    这正是虚假的玩笑说法,理据另是“去丧、弥数”的谐音。弥数,寿数满了。福州话“算”“丧”同音异调。

    阿弥陀佛:口语中表示脱险之后的感激庆幸,也表示祈盼请求。又表示幸灾乐祸。

    不会是世代福州人全虔诚信佛而以呼佛号表示这些感情,词典也未如此解释。“啊,托(天、神、祖、您的)福”意思的节缩的谐音,又粘连上“弥”字。关键是“福”、“佛”要同音。弥勒椅:一种大椅,圆形,有靠背,扶手。要把佛名别解为“弥、勒”,即把身体周围全部逼勒住,与“圈椅”之名同指。

    四假眼:俗称戴眼镜的人。

    “四”由“使”谐音。把眼镜说成假眼,深层上“假”又是借助义,文言说法。

    油炸果:油条。

    本地写作“油炸桧”或“油炸鬼”,是憎恨奸臣秦桧。因为福州话,果、锞、鬼,同音同调;桧,便音近。这种趣说传到了一些不谐音的地方而被采用,例如杭州。

    霸霸:**。

    词典为“霸”标同音代替号,不必。是“把”(把炳)同音同调谐音。

    麻九:不三不四、不像样的、破烂的。

    “九”是“垢”同音同调谐音。

    马卵:糯米浆做的圆形食物,油炸,无馅,表面粘有芝麻。

    “马”由“麻”谐音,指芝麻。

    锚榄、锚榄船、猫榄船:旧时大帆船,约由十五人操纵。

    锚、猫,同音同调,都是同音异调“马”的谐音,义为大,与“马路”中同。

    桃花癫:精神病的一种,患者多为青春期男女,犯病及复发多出现于春季,故名。

    春花不限于桃花,桃花花期比整个春季短得多。得名之由在于谐音“套”,指女阴与交合。俗语“桃花运”,骂作风不正妇女为“烂桃”,机抒相同。

    白蚁:旧称为人居间说合,促成卖买获取佣金的人。传说白蚁能入箱食金银,遗屎仍可成银。借以喻此种人无缝不钻,善赚银钱,故名。

    “蚁”是“蚂蚁”的省说,谐音“码易”,指说合成交易。但也有另一民间文学故事的影响。东汉《韩诗外传》佚文,而见于南朝梁人殷芸《小说》卷二:孔子周游在陈国被围,令把线从九曲

    珠穿过,才放行。孔子难以做到,有采桑女巧教办法:把丝系蚁,蜜涂珠孔,用烟熏蚁从珠孔进去,蚁便把丝带过珠的九曲孔。敦煌藏经洞文卷及多种古书载此内容。蚂蚁引丝,有如穿针引线的媒人作用一样,生意说合也是媒介作用。宁波以“白蚂蚁”称给寡妇做媒的人。白,是因为把寡妇再婚叫“死人妻”,不是指白蚂蚁。苏州话把说合卖买或租赁房屋的人,只叫“蚂蚁”。可见福州此词也不是专指白蚁。而“白”谐音“百”,指说合本领大。白蚁食银又粪银,又应是“引”与“银”近音谐音的趣说。先有此词指经纪人的用法,迟后补编这个解释,这是语言学理论所说的倒果为因附会性的“民间词源”。

    全家福:1全家合影照。2宴会上一种荤的杂烩。

    首义是全家共一“幅”或全家“赴”意谐意。次义是“全佳富”意或“全佳糊”意谐音。佳、富,指荤,与素菜的便宜、不好对言。糊,指杂乱烩在一起。

    汉马:身佬、个子。

    汉,指身体;马,谐音“码”,样子义。

    依大、依大头、依厝:鸨母。

    词的字面与所指风马牛不相及,必为趣假。“大”字另有音如“驮”(如“大王”中)。“头”谐音同音异调的“透”。各从妓女、缥客言**。“厝”另音如“上”。“依厝”当为“依大厝”的省说,便是“驮上”的谐音。依,鸨母依靠此谋财,谐音机制失传,读音也改变。

    大头镜:放大镜。

    “透大”的谐音而倒序。物体透过成像大。

    猪角:公猪。

    福州话“角”用在动物名之后都表雄性,是“脚”近音谐音,指大腿,是古义。由此又隐指雄性生殖器。明清时女性**所用人造男阴名叫“角先生”,与福州话此类词同一曲折。

    旧旧:女阴。

    “谷”的谐音,带入声尾,谐音后失入声尾。《大戴礼记.易本命》:“丘陵为牡,谿谷为牝。”福州此词与上古说法一脉相承。词典标同音代替号,误。

    以上辨析欣赏的谐音造词70多个,都是把表述词义的真实用字用同音或近音虚假字代替,形成理解词义的极大困难,如同古书上多见的通假字。又有很大的不同,即通假字只是形成困难,多无趣味,而福州话这众多的谐音造词却是都有智巧趣意,有艺术欣赏性。通假字属于文人的雅文化,谐音趣词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俗文化,表现了世代福州人的生活和文化情趣,表现了他们的语言生动活泼和创造智慧。

    俗文化在民间是世代流传的,它的机制和内涵却会相对失传,需要研究而张扬。《福州方言词典》对众多的谐音趣难词,都不能阐释隐实示虚追求趣难的机制特点,也正是如此。这批趣难词的研究不仅探明了谐音造词以求智巧艺术性的机制即规律,而且涉及词中用字倒序、歧解、粘连等其他智巧手段,也发现了一些词语在历史文化上的古老传承关系,显示了福州方言词在多方面的研究价值。笔者本文首次试作集中的例证,有的词语的具体谐音关系容或不确,敬希指正。

本站推荐:误惹妖孽王爷:废材逆天四小姐我老婆是冰山女总裁总裁大人,要够了没!霸情恶少:调教小逃妻修仙高手混花都一号红人无相仙诀校园绝品狂神神级龙卫狼与兄弟

刘瑞明文史述林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人人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刘瑞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刘瑞明并收藏刘瑞明文史述林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