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小说网 > 刘瑞明文史述林 > 柳州方言隐实示虚趣难词

柳州方言隐实示虚趣难词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人人小说网 www.rrxs.net,最快更新刘瑞明文史述林最新章节!

    刘村汉先生编纂的《柳州方言词典》是《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地方分卷之一。李荣《分地方言词典总序》说:“方言词典用分条列举的形式,表达调查研究的初步成果。读者可以用来查考方言词语的意义。语言工作者可以据此从事专题研究。文史方面的学者也可以取用其中的语料。”本文即利用此词典对柳州方言隐实示虚趣难词作专题研究。

    先引录本词典的三条。

    “五柳鱼。一种菜肴,加五种细条配料烹制的整条的鱼。五种配料是葱白、生姜、番茄、冬菰、酸藠。‘柳’字当为‘绺’,指细丝儿。”

    “筷落:吃饭桌上筷子趺落时说的吉利话,谐音‘快乐’。柳州方言‘落’与‘乐’完全同音。”

    “笑眉笑眼:1满面春风。2‘小眉小眼’的戏谑说法。”

    由此三例可追究两个问题。用五种作料,特别是冬菰、番茄、酸蠤头使鱼味香美,增加了营养,是此菜肴名贵之处。但不明言,反把“绺”字遮隐为风马牛不相及的“柳”,分明是用欲擒故纵,先用趣难使人刻意思索。筷子落下不雅相,谐音成为“快乐”的口彩吉利话,逢凶化吉,妙语天成。“小眉小眼”戏谑为“笑眉笑眼”,有讥笑之实而不显形迹。三词的理据实指都是用谐音的虚假字面既遮隐而又提示的。词典只对一词明确指出谐音,另二词却都未及,画龙不点目青。

    这种词中用谐音形成颠倒黑白,指鹿为马的趣难特点。误人而又悟人。初看字面难解而或误解,山穷水尽疑无路。思索或经人点破,柳暗花明又一村。知词用词的同时,又是巧智的领略欣赏。体现了柳州人的语言创造智慧和生活情趣,词典对此是需要彰显的。

    本词典指明或可暗示出谐音曲折的仅上述三词。是仅三词如此,还是数量很多而有规律性?自应是人们想知道,语言研究应明确论证的。事实上和各地方言一样,柳州方言也有一大批谐音隐实示虚趣难词。由于编纂词典的学者不知这一造词方法而未作研究,方言词典对它们失之交臂。不能讲明实际理据也就不能指明谐音,或误以为是比喻说法,泯失了艺术性。

    这类词数量大,本文先对词中所含动物名而隐实示虚的作辨析。把含同一动物的词语集中对比,一词一议。先标示词典页数,再引录词条及释义。多义词中与谐音无关的义项不涉及,释义文字引述或有节缩,故不标引号。

    38.土狗:蝼蛄。生活在泥土中,昼伏夜出。

    方言以此称名的多有,如银川,武汉、贵阳、成都。《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收此词。但都避言“狗”字缘由。汉代已有。《方言》:“南楚谓之杜狗”。郝懿行《尔雅义疏.释虫》:“头如狗头,俗呼土狗”。实是误说,现代生物学无此介绍。《大戴礼.夏小正》:“螯则鸣。螯,天蝼也。”螯、蛄、狗,是源流之变。前二者实是从鸣声“咕咕”言,或作蝼蝈。“狗”是谐音而从被从土中挖出后勾曲形状趣说。《墨子.备城门》:“狗走,广七寸,长尺八寸,蚤长四寸,犬耳施之。”岑仲勉言:“似为钩曲之器,故有蚤(同‘爪’)长。”犬耳即勾形之耳。可见很早已有这种谐音作趣。不开襟的背心之类,勾头从领口伸出而穿,南京、扬州叫狗套头,有的地方叫狗钻洞。中药苍耳子有剌,万荣叫狗扎扎,于都叫狗咬侬子。从剌勾人为说。毛毛虫,南宁、香港、广州、萍乡叫狗毛虫,厦门叫狗仔虫,都从勾曲蠕动趣说。

    220.狗拉羊肠:歇后语,“越扯越多”。

    “勾拉扬长”的谐趣。

    136.白狗肠:凌霄花。藤本,攀附他物。根粗壮,长而横走,灰白色,如狗肠。

    不是以狗肠之粗为喻,小狗肠也不粗,其他动物肠也有粗的,肠非灰白色。“百勾长”的谐音,藤多次扭曲勾附而长。长,即就凌霄言。说如狗肠,是从曲折的词形作倒果为因,是语言学中所谓“流俗词源”或“民间词源”。正是不得理据正解时的附会趣说,如旧时对“狼狈”,“犹豫”,“不借”的误释。

    220.狗(屎):形容词,高傲。

    高傲为人所斥,不当有,“苟死”的谐音而表批判。死,指程度甚。屎、死,同音同调。但词中读“屎”的另音,义为差劲,没本事,而不切词义。当是后来发生了讹变。

    220.狗爪豆:一种食用豆。缠绕草本。蝶形花冠,荚果长约三寸,被软毛。

    可见称名与花、荚的形状无关,只从茎缠绕“勾抓”他物谐音成趣。与“白狗肠”可互证。

    293.跟尾狗:用于责骂总跟着大人的小孩。

    宠物的狗也或在前、左右。仍谐音“勾”,与“跟”复说。广州等地把这种小孩叫“黐脚鸡”,却是“羁”的谐音,与“黐”的粘连义复说。机抒相同,殊道同归。

    220.狗婆蛇:铜石龙子。也叫四脚蛇。

    即蜥蜴之类,如蛇而有四脚,不是正体的蛇。又不当以“婆”统称雌雄。“颇苟”的谐音而倒序:很不正。

    220.狗鱼:大头无鳞,有黏液,尾鳍不分岔,捕食其他鱼类。

    从无鳞到形状为苟而谐音。也可以从“勾”谐音指食其他鱼类。鱼类学中“狗鱼”专指黑龙江流域一种牙齿锐利,食别的鱼的鱼。

    77.大头狗:喻指对任何事情都不在意,不专心的人。

    小头狗并非对什么事专心,非比喻。“苟偷”的谐音,与“苟且偷生”中相同。偷,用古义:苟且,怠惰。这说明此词历史久长。大,指苟偷的程度甚。

    215.做狗崽:小儿生病的避讳说法。

    生病即不正常。陕甘不少地方说“变狗”,都由“苟”谐音。

    66.发狗头疯:1头脑发热,言行不正。2撒泼,大哭大闹。

    “发苟.透疯”的理据,联合复说。透,指表现。谐音后变成“狗头”的修饰关系。

    51.猪狗朋友:狐朋狗友,不正常的朋友。

    “诸苟朋友”的谐音;所谓狐朋狗友也是“胡朋苟友”的谐音。

    266.天狗吃日:日蚀。

    266.天狗吃月:月蚀。

    “天苟”谐音,天象不正常。趣说变成迷信,成为天狗吃日月,或有敲锣打鼓以惊走天狗的民俗。

    89.阿猫阿狗:泛指无足轻重的人。

    “狗”谐音相同,“猫”由“毛”谐音,指轻微。同义的“阿三阿四”便是平实说法。

    359.熊=狗熊:黑熊。性孤僻,动作笨拙。

    正是从孤僻、笨拙的“苟”为言。

    214.走鸡:失机。语义来自熟语“炸熟的鸡也会走”,到嘴的东西吃不成。

    “鸡”由“机”谐音,广州等粵语地区也有此词。炸后的鸡实不会走,它正是对“走鸡”词再作趣说。上述解释恰是说相反了。独立性的熟语是“煮熟的鸭子也给闹飞了”。《儿女英雄传》第40回:“倘然这一翻脸,要眼睁睁儿的把煮熟的鸭子给闹飞了。”因“鸭”与“机”不谐音,所以没有形成“走鸭”说法,可对比。

    341.网油=花油=鸡冠油:猪肠外面的脂肪网膜,用来炼猪油。

    网状、花格状同指,与鸡冠状大不相同。由“羁管”谐音趣说,羁络在肠管上。

    4.吃无情鸡:喻指被解雇。旧时在12月26日“尾牙”宴席上,东家搛一块鸡肉给某伙计,表示明年不再雇用他,这块肉称为无情鸡。

    鸡肉无所谓有情与否,是东家对伙计无情羁留,伙计感叹无情,用“鸡”谐音成巧说。

    23.鸡婆:指娼妓。

    由“妓”谐音,宋代已如此。《东京梦华录》卷二《潘楼东街巷》:“向东曰东鸡儿巷,向西曰西鸡儿巷,皆妓馆所居。”黄庭坚《戏书少游壁》:“莫愁野雄疏家鸡,但愿主人印累累。”野堆即野鸡,指青楼的歌妓,家鸡指家中的歌妓。今“野鸡”指娼妓已成全国通语。

    68.打鸡头(思):儿童游戏。小棍摘在地上,一端翅起,用另一小棍敲击使弹跳起来,在空中把它打出去,打得远的为胜。

    “鸡”由“击”谐音。击木棍的一头。

    鸡崽饼:一种老式饼干。面粉配半肥痩的猪肉、鸡蛋、南乳等做成斜方块烤成。当初由鸡形饼演化而来,故名。

    但《东莞方言词典》、《广州方言词典》都不言当初为鸡形。鸡形,是为儿童设计,则必会有其他动物形,所释似为猜想。馅中最值钱的是肉,当由此得名。肉即肌,谐音“鸡”。广州话“多耳鸡”指耳旁生赘肉的人,由“耳多肌”成趣。寒鸡,指疟疾。糯米鸡,指糯米粉包肉的食品。都以“鸡”言“肌”即肉。

    鸡桐树:一种速生树种,学名叫黄桐。

    由“急”谐音,指速生。

    136.白脸鸡:指不长胡须的人。

    357.红脸鸡:喻指爱发怒的人。

    鸡脸红,但不发怒也如此,非比喻,“急”的谐音。脸红是心情急的表现。“白脸鸡”中另谐音“极”,脸白极了,一点也无胡须。

    48.五更鸡:以女性身份出现的两性畸形人。

    别的方言中此词指夜间可应急而用的简易小炉,谐音“急”。柳州话此词当由“乌根基”谐音。根与基复说,指生殖器;乌即黑,指不清楚是男还是女。也可以是“乌根.畸”复说谐音。

    24.鸡公车:独轮车,木轮,行走时发出类似鸡鸣的声音。

    与鸡公鸣声毕竟很不同。“吼滚”的谐音,轮子滚动时发出吼吼的剌耳响声。

    23.鸡眼:脚掌或趾上角质增生而成的小硬块,样子像鸡的眼睛。

    陆宗达、王宁《古汉语词义答问》书中《释“趼”》说:“脚掌或脚趾上因摩檫而角质层增生形成的皮肤病变,俗称‘鸡眼’,其实是‘趼’音分读之,由jian而变为ji-yan。《汉书.叙传》颜师古注以为‘茧’之名因‘足下伤起形如蚕’而得,《现代汉语词典》说‘鸡眼’因‘样子像鸡的眼睛’而得名,都是就后来的用字而解释,立足于现代,也未尝不可。但若推究起它们最早命名的来源和追寻其音义发展线索,那两个解释便有点望文生义,还是要从‘趼’来说明方为科学。”群众的思想是活跃的,从最初的“趼”分化为ji-yan的衍音,也包含着“挤研”的起病原因解说,由“挤研”又谐音而双关成“鸡眼”。

    125.铁公鸡:吝音鬼。

    由“贴供给”谐音。不仅不供给别人,还想别人贴钱供给他。歇后的说法,铁公鸡一毛不拔。但铁、铜、石、木的母鸡或其他动物都一毛不拔,所以非比喻。其他动物不能谐音“供给”,所以不以为说。山西忻州庙会上免费供应开水的白铜大水壶,趣叫白公鸡,取“白供给”寓指。扬州话把铁路、公路、飞机三种交通合称“铁公鸡”,趣情巧智可参比。

    170.灶鸡子:灶蟋蟀。

    从鸣声吼吼又集于灶间双重谐音。有的方言另叫灶马,又谐音“码”的堆积而多义。暗中又谐音“灶积(粮油)”的祝愿,因为在汉代之前此虫是作为灶神的,详见《说神道鬼话民俗?灶鸡、蟑螂是怎样成为灶神的》。

    马打滚:糯米粉包馅儿煮熟,外面裹绿豆粉或黄豆粉,类似北京的“驴打滚儿”。

    “马”由“麻”谐音,指豆粉颗粒状手感。北京叫驴打滚,由绿豆粉的绿谐音。有的地方是裹芝麻,“麻”的谐音更为直接。

    马(哈):梨园隐语,提示台上演员“打住”,结束白或唱。

    “抹”的谐音,去掉、裁剪义。北京方言“马前”、“马后”各指截去前或增加后部唱白表演。“马后”中另谐音“码”。

    64.马甲=领褂:坎肩。

    “抹、架”的谐音而联合结构。抹去袖子而架承在肩上。“坎肩”也是从肩部砍去的谐音所指。“马甲”则指古代战马所披的护甲。

    64.马鬃蛇:一种四脚蛇,浅棕或带灰色。自头后至尾基的正脊上有鬣鳞。

    由“麻色”意谐音。乌鲁木齐、西宁叫麻蛇子,济南、哈尔滨叫马蛇子。《辞海》:“鬣蜥:背面由颈到尾正中线上有棘状鳞,排列成鬣状,……分布于南美洲、中美洲和西印度洋群岛。”即我国没有。柳州此词当指一般的蜥蜴。由“棕”色谐音为“马鬃”的套合机关。

    45.苦麻菜=苦马莱:苣費菜。

    苦、麻,复说,“麻”谐音成“马”。

    61.蚂賜:青蛙。“蚂”的本字当作“蟆”。

    即“蚂”是“蟆”的谐音。

    64.马褂:旧时男子穿在长衫外面的短褂。

    码在长褂上,接连穿的,是理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说:原来是满族人骑马所穿。但问题是骑马为什么专要穿它呢?

    64.马钉:蚂蟥钉。

    以此钉把两件木料码连在一起言,趣说成“蚂”,又虚义粘连成已有的“蚂蟥”虫名。

    64.马上:立刻。

    “码上”即接连上就做,不间断即立刻。

    64.马门:舞台上前后台之间的门。

    码连前后场,供演员上下场之用的门。

    63.马蹄=蒲慈=荸荠。

    《汉语大词典》:“荸荠”条:“古称凫芘。又称乌芋。今有些地区名地栗、地梨、马蹄。”也不及叫“马蹄”的原因。周振鹤、游汝杰《方言与中国文化》一书详有论证,此作简介。

    台语水果类名词第一音节为mak,即类名“果”之义;第二音节是具体的种类。如武鸣壮语,mak tau是桃,mak tum是野霉果,芒果是mak mag ko 。而荸荠,武鸣壮语是mat si。台语水果类名词第二音节之意是“地”,指果在地下。前一音节为果,对应汉语“马”的读音而音译,不计原有的辅音韵尾。第二音节也音译,但专门选择了近音的“蹄”,有意合成“马蹄”的风马牛不相及。厦门话叫“马荠”,永安叫“麻荠”,海南叫“马蹄薯”。荠、薯,便是汉语义译。地栗,便全是意译,而“地梨”的“梨”又是“栗”的谐音趣假。

    63.马古:烟草,烟丝的早期叫法。“马古”是“澹巴菇”的讹音,“澹巴菇”是西班牙语tabaco(烟草)的音译。

    “澹巴菇”不会讹成“马古”之音。应是“麻古”的谐趣。麻,就吸食的麻醉感言,偶然吸食,口舌更觉麻。约成书于1613年前后的姚旅《露书》:“吕宋国出一草,曰淡巴菰……,以火烧一头,以一头向口,烟气从管中入喉,能令人醉,且可辟瘴气。”醉犹麻,这是当时人对烟草的神誉说法,柳州话此词仍保留着信息。“古”则是从“澹巴菇”截取。如此“马古”词实际是汉语与外语音译节缩的“合璧词”。又,所言的西班牙语原文不确,当为tabacg。而所写的tabaco,实是葡萄牙文tobac,或法文tabac的误写。

    204.鬼马:鬼名堂。

    又,鬼马六道=鬼五六马:“鬼马”的加重说法。

    从“鬼码”的“鬼样”而谐音音趣说。“一码一样”,“样码”,两词可证。

    316.放马:私下通融,放人过关。

    又,放一码:豁拳时第一回合不计输赢。也写作“放一马”。

    “马”与“码”便是平实说与趣难说的对比。犹放一筹。简说成“放马”。

    349.龙骨=脊龙骨:脊梁骨。

    不是以龙脊骨为喻,牛马羊等的脊骨也相同。脊骨是由许多节合拢起来的。拢,谐音为“龙”。《现代汉语词典》解释“龙骨”指鸟类突起的胸骨,船只、飞机、建筑物等象脊椎和肋骨那样的支撑和承重结构。笔者今指出,前义时由“隆”谐音,指高突,后义时也由“拢”谐音,指脊骨肋骨合拢,飞机等纵横构件合拢。

    349.龙骨车:提水灌溉工具,水叶链条似脊椎骨,故名。

    “拢”的谐音,水叶与连杆合拢,又首尾合拢成圆形,而脊骨并不首尾合拢。

    47.乌龙:糊涂。

    144.摆乌龙:无中生有。

    “龙”与“弄”同音异调谐音。乌弄,即胡弄,可指糊涂,无中生有。

    349.龙口子:“百子”隐语,衣装儿。

    “龙”由“窿”同音异调谐音,与“口”复说口袋。许多地方把瞎一只眼的人说成“单眼龙”,同此,是指那只好眼睛,言通明。而对比瞎了的眼是实的,无视力。

    350.龙门洞:胯下,双腿张开所形成的洞。

    由“窿”谐音,即指洞。龙门,本指大河从两山紧逼之处通过,上部并不封顶。

    350.龙卷风:旋风,形成一个大漏斗。

    龙与云、雨相关。本当言“风卷窿”,即形成漏斗状。忻州话把大旋风叫土围子。旋、围、窿,同一所指。

    74.打同龙转:原地旋转,形容忙碌。

    “打同龙”由“搭通拢”谐音,相连无分。否则,“打与龙转一样”或“打与龙一样转”便滞碍。

    116.过龙:过了头。

    “龙”由“垄”谐音,指界限。

    306.醒龙:察觉。

    不当是睡醒的龙作比喻,谐音“胧”,从朦胧中醒觉。

    268.撵龙:1在赌场上向赢家乞求施舍。2向有进项的人打秋风。

    赢家、有进项的人,难以说就是龙或如龙。即“龙”非实言。首义其实也是打秋风,把它省略为“风”,谐音为“凤”,再转换为“龙”。而且,宋代产生的“打秋风”、“打秋丰”、“打抽丰”同义词,本身就是隐实示虚的,引得几种笔记著作连续讨论,而未得的实。实际只是“打抽分”的谐音趣难:你有钱了,让我抽分一些。

    62.猫獅:客家人舞的一种小型獅子,由一人舞。

    “猫”当由“毛”谐音,指人工饰作的假毛。“猫”与“獅”的矛盾,便是有意设置的趣味。

    96.捋(猫)毛=摸顺毛:喻指顺从,迎合。

    将任何动物的毛都要顺着捋,故“摸顺毛”不言什么动物,这与梳头要顺着梳一样。“捋(猫)毛”中,因“毛”而谐音虚拟出“猫”,故可有可无,不是比喻。哈尔滨及一些方言说“顺毛驴儿”,是由“捋”而谐音“驴”,也不是比喻。

    245.三脚猫:1搁在火上烧煮食物的三脚铁架。2喻指喜欢到处跑而坐不下来的人。

    首义中“猫”是“铆”的谐音,指三条铁棍结合一起。这种支架,一些方言另叫“马子”或“马架”,却由“码”成趣,殊途同归。次义中是以多一只脚比喻。是不同理据的两义两词共用同一词形,前者以谐音寄寓于后者。

    125.铁猫:捕猎野善的铁夹子。夹上有齿,另有弹动机关,触动机关就被紧紧夹住。

    屋内捕鼠的此类设置,也叫野猫或电猫,是比喻说法。捕野兽便非比喻,由“铆”谐音成“猫”,指把兽紧夹如铆住一样。停船使稳的“锚”宋代已有,称名的理据便是“铆”,使船固定住。《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都不及“锚”的理据。东北方言,“猫冬”指农民冬天常在家中不外出,也是“铆”的谐音趣说。

    92.瞎子摸鱼:儿童游戏。蒙眼扮瞎子在众人中乱摸,摸到谁,由谁再扮瞎子。

    游戏中并没有“鱼”的角色。由“遇”而谐音趣说,不是定向的摸,只是无意间遇到而抓住。游戏有趣,名字也有趣。

    273.捡死鱼:捡便宜。

    也从“遇”谐音。

    216.臭鱼烂虾:喻指烂东西或无用的人,约略近似北京的“破玩意儿”。

    还可作深层解读欣赏,由“臭竿烂瞎”谐趣,即“滥竿瞎臭”的倒序。瞎臭,指技艺拙劣。也就是从“滥竽充数”的典故作趣仿。

    9.死鱼眼:白内障。

    鱼无白内障病,死鱼更无,无从比喻。鱼死后眼的变化是不能转动,也与白内障的角膜棍浊不是一回事。“鱼”当由“淤”趣变。淤,混浊、阻碍不通,是相互的关系。

    56.鱼眼雪=碎米雪=雪珠: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

    鱼眼与冰粒风马牛不相及。由“雨盐雪”趣难谐音。旧时无今日的精盐,所谓细盐也只是颗粒小而已。盐、米、珠,才都是类似的比喻。“雨”动词,犹“下”。

    167.老脚鱼:戏称富有经验并有几分狡狯的人。

    没有用鳌或老鳖作如此比喻的。“脚”是“角”的谐音,“角”字带介音韵头,即是开口呼与齐口呼的差别。老角犹老手,指富有经验。“鱼”由“迂”谐音。迂曲,不直,即狡桧。

    167.老斑鱼:喻指老于世故的人。

    斑,即花斑。花,又谐音“滑”。这也是三曲折。老于世故即处世圆滑,俗语有“滑的如泥鳅一样”的说法。而斑鱼身上无黏液,无滑的特点,特点是食鱼虾凶猛。“鱼”谐音“迁”,曲而滑。老脚鱼,老斑鱼,二者同词义,不可能由差别很大的两种鱼比喻,正是理据相同的谐音。

    166.老火鸭:喻指成长缓慢的小孩,也指身体很矮的成人。

    煮得过火的鸡鸭及各种肉是干硬,咬不动,失去鲜味,无从比喻人矮。“火”由“伙”或“夥”谐音,同音同调。“鸭”由“压”谐音,同音同调。趣说由于大伙压而长不高。

    95.鸭扒子:“百子”隐语,指脚。

    “鸭”由“丫”谐音,俗语说“脚丫子”,从脚掌上有五指,如树枝分丫叉一样为喻。北京方言说“鸭子”“颠鸭子”,后词言跑。

    95.鸭(公)嗓:1公鸭嗓儿,说话声音嘶哑。2长期声音嘶哑的人。

    公鸭的嗓子无所谓嘶哑,非比喻人嘶哑,由“鸭”谐音“哑”。由“宫”谐音“公”。受过宫刑的宦官声音嘶哑而比喻。“鸭、宫”是联合结构。

    51.猪笼袋:1用塑料绳结成的网袋,上面穿上绳子可以收拢。2这种形制的人造革背袋。

    又,猪笼:粗蔑编制的运猪笼。

    两相比较可知非比喻,上词中谐音“搐”的收缩义。一种活口绳结,方言叫“猪蹄”,但也拴羊、狗及其他东西,也是同一谐音。

    牛骨佬:性格暴躁而粗野的人。

    又,牛婆:2指犟女人。

    牛在动物中是最温顺的,非比喻,由“拗”或“扭”谐音,在各地口语中是共同的。

    274.牵牛花:喇叭花。

    由茎“扭”转牵附他物而上伸谐音。《本草纲目》说,从前有牧童牵牛此花下而得名,但这是民俗词源说法。

    牛甘子=牛甘果:生食先苦涩,后甘甜的一种水果。

    也谐音“扭”即转,由苦转甘甜。

    164.綯牛:收押金,把交易定下来。

    谐音“扭”,扭住,与“淘”复说,假趣为动宾关系。

    341.黄牛(医生):庸医和行医骟钱的人。

    340.黄:2事情失败或不能实现。

    “黄”由“荒、谎、晃”谐音,虚假,未实现。“牛”谐音“扭”指转,而再谐音“赚钱”。

    217.臭虫吃客:客人带菜到主人家,主人说的客气话。

    词甚有调侃戏谑风趣,实际是“丑充吃客”的理据:主人把客人的菜充当自己的菜而吃是羞丑的。这比“借花献佛”更有智巧。

    200.吹风蛇=吹风鳌:眼镜蛇。受到侵袭或激怒时,颈部向左右扩展,发出呼呼的喷气声。

    “鳖”由“憋”谐音,指蛇憋气成风。

    327.两头蛇:喻挑拨离间,搬弄是非的人。

    两头蛇即令有,也没有挑拨事非的特点,非比喻。“蛇”由“折”谐音。两头折,指向两头倒’“倒”又谐音“捣是非”。也可以是由“斜”谐音,指倾向、亲近、依附。都是同音同调。还可以是“两投社”的谐音,言进了这个社庙又进那个社庙。柳州人充分利用本方言音系特点,殊道同归,左右逢源,作谐音趣说。

    278.软皮蛇:疲疲杳杳:对什么都无所谓的人。

    由“软疲.折”谐音。皮,也可由“脾”谐音,指脾性。

    228.秋老虎:立秋以后(三伏)特别炎热的天气。

    “虎”与“伏”同音异调谐趣,老虎无从比喻炎热。上海、温州话因为“火”“虎”同音而有此词。不少方言也有此词,却没有相应的谐音关系,是觉得趣巧而从别的方言引进的。

    246.三钱三=黄杜鹃=闹羊花。嫩枝有短绒毛,黄冠漏斗形。根有大毒。有的地方称为“毛老虎”、“老虎花”、“羊不吃草”。

    《本草纲目》已载黄杜鹃、闹羊花、羊不食草、老虎花诸名。但“老虎”与此植物的哪一点都挂不上钩,当由“闹糊”谐音,指把羊闹(即毒)糊涂。

    194.飞虎:棕鼯鼠。有飞膜,能滑翔。妇科良药。柳州是主产区之一。

    是鼠类,为什么以“虎”系名呢?《本草纲目》辑有鷗鼠、鼯鼠、耳鼠、夷由、飞生鸟等名,没有用“虎”字的。“飞虎”是主产区柳州人所起的趣名,今时也不知其详了。笔者猜测,也许由同音异调的“妇”谐音为“虎”的,即从妇科良药言。但“飞妇”又成为大碍,只好又猜全词是从“肥妇”而来的,使有病而瘦的妇女转为体胖。“虎”字必非实指,疑不能明,希方家指教。

    333.羊牯:1雄羊。2土匪黑话,票,人质。

    次义自然同首义没有关系。“羊”当谐音“洋”,本指洋钱、银元,泛指钱。“牯”指疙瘩状,如柳州话把马卵石叫“马卵牯”。此义的由来,因费辞,另文专叙。词的理据便另是“洋疙瘩”,指被绑架的人就是一疙瘩钱。这与把被绑架的人质叫“票”即指钞票相同。

    以上含动物名的隐实示虚趣难词85个,占词典词条总数8千的1%,可见数量之大而带规律性。

本站推荐:误惹妖孽王爷:废材逆天四小姐我老婆是冰山女总裁总裁大人,要够了没!霸情恶少:调教小逃妻修仙高手混花都一号红人无相仙诀校园绝品狂神神级龙卫狼与兄弟

刘瑞明文史述林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人人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刘瑞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刘瑞明并收藏刘瑞明文史述林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