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小说网 > 刘瑞明文史述林 > 苏州谐音趣难词例说

苏州谐音趣难词例说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人人小说网 www.rrxs.net,最快更新刘瑞明文史述林最新章节!

    《苏州杂志》2004年第5期李希文《鬼馒头》说:“鬼馒头是一种木本的蔓生植物,学名薜荔。小时候,我对这种植物是十分恐惧的。尤其是在黑咕隆咚的夜晚,哪怕是身边有伴,我也不敢走近它,生怕那密密匣匣爬满墙头的叶丛里面会钻出一个青面獠牙的鬼来。我对鬼馒头的惧怕完全是因为那听起来有些恐怖的名字。顾名思义,鬼馒头就是鬼吃的馒头,而且对门的江师母就是这样讲的。”

    苏州人给这种植物起的名字为什么要叫鬼馒头呢?自然也是要吓人,但主要的还是有让人长知识的教育作用。《论语.阳货》中孔子就教育学生要“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自然是要善于从鸟兽草木之名增长知识。

    就以鬼馒头而言,从《本草纲目.木莲》知道这种植物的平实的名字是:木莲。是说它是木本植物,它的种子如莲蓬。“时珍曰:木莲,馒头,象其实形也。……木莲延树木垣墙而生,四时不凋……不华而实。实大如杯,微似莲蓬而稍长,正如无花果之生者。”也叫木馒头。

    鬼馒头的名字,正是从木莲而趣说的。即把“木莲”故意混淆成目连救母的“目连”。目连救母是鬼戏,流行在吴语地区。于是把“木莲馒头”变成“目连馒头”,再变成“鬼馒头”。鲁迅《朝花夕拾.无常》:“这乐器好像喇叭,细而长,可有七八尺,大约是鬼物所爱听的罢,和鬼无关的时候就不用……所以我们叫它‘目连盜头'。”也是把“目连”与“鬼”联系起来,与鬼馒头的名字类似。

    苏州人不说木莲、木馒头,而说鬼馒头,显然是欣赏它有趣难,能让人思索一下,知道其中有“木莲”与“目连”的谐音关系。苏州话中有这种谐音趣难的词语很多,也是苏州文化的一景,凝结着世代苏州人的语言创造智慧。但是,这方面的情况却没有人研究解说。例如《苏州方言词典》:“鬼馒头:一种野生植物,果实形状像馒头。”就对趣难的“鬼”字回避了。

    人们都说“臭狗屎”,苏州方言却另有个“狗屎香”词,可谓骇人听闻。其实它不是说:狗屎是香的。叶祥苓《苏州方言词典》:“狗屎香:元末,吴王张士诚割据苏州,对吴人有恩,吴人在张士诚遇难那天一农历七月三十日在门前地上遍插棒香,名叫烧‘地头香',也叫狗屎香,因张士诚小字九四,谐音为‘狗屎'。”该词典又一条:“包龙图(弄大):原指宋代名臣龙图阁大学士包拯,谐音包弄大,意思是请这种人帮忙办事,则事情愈弄愈大,用钱也愈用愈多。”初次看到或听到这个词,都会以为是说包拯其人的。

    这两个词如此难而有趣。它们的特点,是故意用不能达意的字,又用谐音的方法给人提示本字。这是把词义与智趣结合起来的词语,可谓谐音隐实示虚的趣难词。但该词典所指明的这样谐音的词也只是这两个词,好像再也没有了。其实谐音隐实示虚是汉语独有的一种造词方法,是群众口语生动活泼的一种类型,各地方言都有一大批。语言研究者还未曾充分注意,因而解说时挂一漏万,大大泯失了群众的语言创造智慧。笔者曾发表了多篇文章,解说宁波、福州、东莞、柳州、西宁、成都、武汉、哈尔滨等方言的隐实示虚趣难词,本文就苏州方言来作论证,并兼顾吴语其他地方的相同或相近的词语。

    这类词语中的虚假用字,可以分成三类:用指称人的字;用指称动植物的字;其他的字。限于篇幅,本文仅解说用指称人的字、用指称动物的字这两类,解说也不是穷尽性的。解说的方式是,先标示例词在《苏州方言词典》的页数,接着引录例词及释义;其后是笔者申说。只有用国际音标才能把具体谐音表示清楚,但刊物排版有困难,本文用同音同调谐音、同音异调谐音、近音谐音等来作交代。

    一、用指称人的字谐音趣假

    106.花姑娘:瓢虫。

    用此名字也能指雄虫,便是趣假。花,指介壳红色而有星点。“姑”谐音同音同调的“箍”,指介壳。“娘”与“样”谐音。“羊”是“娘”的零声母字。丹阳话同名,谐音也相同。有的方言叫花大姐,则是“介”与“姐”谐音,指介壳。花姑娘与花大姐,堪称异曲同工。

    149.臭花娘:草本植物,有臭味,子有黏毛,沾人衣服,不易掉落,学名窃衣。

    “娘”、“酿”同音同调谐音:酿造臭味。而“子”又是“滋”的谐音趣难。酝酿与滋生复说。“窃衣”更有趣,“衣”谐音“依”,依附指黏附。由“窃依衣”而同音重合成“窃衣”。

    149.臭花娘子:一种小昆虫,有臭味。

    也是“娘”、“酿”谐音:酿造臭味。宁波话同名。

    267.德:黏。可以扩展成“德兹哥娘”。

    既说“哥”,又说“娘”,两成趣难。“哥”是“箍”的同音同调谐音,“娘”是“黏”的近音谐音。“箍黏”指紧紧相黏。“兹”是助词,如“甜兹颳搭”。由于“娘”的趣难,便再加上“哥”的趣假陪同。用“娘”字可以对多种不同的本字作虚假的谐音,在方言俗语中极多见。

    3.雌婆雄:男人兼有女人习性、生理特征,如嗓子细,动作忸怩。

    此词的第一个难点是结构不明。“雌婆雄”、“雌婆雄”、“雌婆雄”的结构都不合宜。第二个难点是为什么偏用年龄大的“婆”来指兼有女人习性;别的方言或说“娘娘腔”,是以“娘”指兼有女人习性,就是平实的。原来词的结构本来是“颇雌雄”:颇有雌性的雄性。一般说来“颇”是书面语,但苏州话却偶有使用。如“热此颇烫”:滚烫。雌婆雄:男人兼有女人的习性、生理特征。如嗓子细,动作忸怩。”仅一个“雌”字就能指女人的习性、生理特征。而到了“婆”的年龄,反而嗓子粗,动作不怎么忸怩了。所以不是用“婆”来比喻。“婆”是“颇”的谐音,指程度甚。“雌颇雄”:雌性多的男人。

    9.水泡眼:胖眼婆,眼皮肿大。

    词所指不限于女性,也不限年龄。“婆”是“部”的谐音,眼部胖。

    195.汤婆子:盛热水放在被褥中取暖用具。

    “婆”是“颇”的谐音。加“子”字以足成趣意。此物宋代叫“脚婆”,也应是吴语词。苏州人写成“汤婆子”,极有趣味,就被全国欢迎而流行,成为通用词语。又,纳凉器唐代叫“夹膝”、“竹几”,宋代时仿“脚婆”而叫“竹夫人”,清代又把“竹几”仿照而谐音为“竹姬”。

    8.痴汉等老婆:因某事而长久等待。

    各种人都会因某事而长久等待,也不可能用痴汉等老婆来比喻。实际意思是:痴而干地颇等。“汉”是“旱”的谐音,而把“旱”再换成同义词“干”。干等,犹如说白等,正就是痴。“婆”也是“颇”的谐音,指程度甚。顺势添加“老”字,成为“老婆”的趣说。

    91.眼仙人:目里孔。

    此词是把“仙”换成“神”,而与“存”同音同调谐音。“眼存人”指瞳孔成人像。崇明话叫“先人乌子”。温州话叫“仙人头”,但“仙”另是“显”的谐音。宁波话叫“仙人”。理据相同。

    137.仙人跳:利用女色,引人入彀,进行敲诈勒索。因这种骗局连仙人上当后也双脚乱跳而得名。

    并没有连仙人上当的事理。有各种目的地让人上当,这种只是为了敲诈金钱,词中应当有指金钱的语素。此词是把“仙”换成“神”,而与“陈”同音同调谐音。“陈”即陈列,指拿出很多的钱。“人”是“银”的同音同调谐音,“跳”是“条”的同音同调谐音。仿“金条”而说“银条”,这本是市语行话。但是,《全国各界切口大词典.工匠类.织机匠》:“仙人跳:踏脚板也。”织布工人自取乐趣,说他们踏织布机的踏板就像仙人跳舞一样。又,《全国各界切口大词典.党会类.女拆白》:“仙人跳:以色引诱男人,至其下处,方图好事,忽有男匪排闼而入,倾其所有也。”

    126.观音竹=凤凰竹:竹的一种,质坚硬,高二三公尺,节粗而大,可供观赏。

    “观音”是“观影”的谐音成趣。《北京方言词典》:“观音镜:一种作为玩具的三棱镜。”此玩具由一面涂墨遮光的三条长玻璃片扎成,内装若干彩色小玻璃块,每摇一次,在底部可以折射成多种花样,又叫“万花筒”。所以,“观音”是“观影”的谐音成趣。“影”指景象。其他方言对观赏植物如此谐音取名的,如观音菊、观音菊、观音芋、观音莲等。

    160.罗汉竹:质坚硬,可以制作手杖。

    解释苟简,所介绍的情况与“罗汉”完全风马牛不相及。可对比《柳州方言词典》:“罗汉竹:一种比较少见的观赏竹,是毛竹的变种,杆不高,下部节间短而肿胀,人工培育的特小品种可作盆载。”《辞海》同条:“竹杆较细。部分节间亦短缩而肿胀。作手杖及工艺用品。”

    可知称名的实际理据仅“杆不高”、“特小品种”这一特点。俗语“汉子”、“汉汉”、“汉仗”指身高。由“落汉”谐音成为“罗汉”趣假。“落汉”,犹低汉子,指不高。此竹是观赏性的,名字也有欣赏智巧。其他方言如此谐音的趣难词又如:扬州话“罗汉狗子”是对比鱼秧稍大的小鱼的通称,济南话“罗汉碗”指较小的饭碗。

    155.油炸桧:油条。

    张光宇认为:“‘油条’在吴闽方言称‘油炸锞’,但写法不一。油炸鬼,见于《普通话闽南方言词典》、《简明吴方言词典》,油炸桧,见于《上海市区方言志》。其实,‘鬼’系误认,‘桧’系附会(《补正俗字编》:‘相传油炸秦桧夫妇也。’)正字应作‘馃’。这个食品名称在华北多见于山东,少见于他地。《潍坊方言志》的‘油炸果子’说法见于潍坊、坊子、寒亭、安丘、昌乐、临朐、青州、寿光等地。(钱曾怡1992:86)其中所写‘果’字正与‘锞’同一音韵地位。地理分布表明,吴闽方言的‘油炸锞’是中原东部移民从北方带下来的说法。”

    按,说“果”字正与“锞”同一音韵地位是对的。但说“油炸桧”、“油炸鬼”的本字也应是“锞”,就把方言词语看得简单化而不确,因为“桧”、“鬼”都与“馃”不同音。苏州话、杭州话、上海话的“油炸桧”都应是“油炸贵”的谐音,油炸就比馒头、珞饼等价贵,苏州话同音同调。

    226.菠菜:有“红嘴绿鹦哥”的美称。

    此词是从红绿相映来说的。把根部用“红朱”复说,谐音成同音同调的“红嘴”。“映”是“鹦”的近音谐音。“哥”是“股”的同音同调谐音,指茎干和叶子。

    黄花处女:处女。

    黄花是菜名,从形状也叫“金针菜”。把“针”谐音成“贞”,用来誉称处女。

    黄伯伯:不负责任的人。也说:王伯伯。

    “黄”是“荒”的同音异调谐音,指不能实现。第一个“伯”是“白”的谐音,与“荒”同义复说。第二个“伯”是“百”的谐音,夸大说一百次都是落空。“王”是“黄”同音异调的谐音。

    207.黄脱:评弹行话,指原来所定的演出未能实现。

    “黄”字谐音同上条。“脱”犹如失去。

    207.黄六:落空

    “黄”字谐音同上条。“六”是“落”同音同调的谐音。倒序就是“落荒”,犹如落空。《简明吴方言词典》:“黄六:虚假,靠不住。……也作‘王六’、‘黄落’。《上海俗语图说》:‘上海话于虚伪的东西,皆称之为黄落。’”

    《汉语大词典》:“黄六:方言。泛指欺骗行诈的人。明张萱《疑耀》卷三:‘今京师勾栏中,言绐人者皆言黄六。余初不解其义,后阅一小说,乃指黄巢兄弟六人,巢为第六而多诈,故诈骗人者为黄六也。”’这个解释是信口胡说。《旧唐书.黄巢传》:“黄巢、黄揆昆仲八人。”“巢将林言所斩巢及二弟邺、揆等七人首。”《新唐书.黄巢传》:“巢喜乱,即与群从八人……应仙芝。”又,“言(按:巢将林言)因斩巢及兄存、弟邺、揆、钦、秉、万通、思厚。”可见,黄巢是兄弟八人,黄巢是老二。

    171.嘸妈用:无用。

    “妈”是“吗”的谐音,“什吗”的省说。上海话只平实的说“嘸用”。

    260.拆贡:完结。苏州还有“拆贡老寿星”的说法,词义相同,语气加强。

    宁波、嘉兴、上海等地说“拆空”,便是平实的说法。苏州话“贡”是“空”的近音谐音,声母送气与否的区别。“寿”是“售”近音谐音。“星”是“尽”的近音谐音。“拆空”与“售尽”复说。

    1.子孙钉:大殓时棺材合盖,最后由孝子钉在棺材头上的大铁钉。

    实际都是由长子钉的。独子早亡而由孙子钉的极少。钉如同铆榫。“孙”是“榫”同音同调的谐音。把动宾结构的“钉榫子”倒序,谐音成偏正结构的“子孙钉”,为丧葬习俗增添了有操作性的表示孝心的一种作法。

    二、用指称动物的字谐音趣假

    253.鸭屎臭:丢人现眼。

    此词并不是因鸭屎最臭而用来比喻。人屎是最臭的,因食物多含脂肪。北方方言而进入普通话的“臭狗屎”也不是比喻,而是“狗”与“苟”的谐音,“臭”与“苟”复说而指斥屎。苏州话此词“鸭”是“阿”同音同调的谐音。《苏州方言词典》,“阿:名词前缀。1用在单音节的姓、名、排行、称谓语素等之间,构成称谓,多带随便、亲切的色彩。2用在排行数前,排行后再带后缀‘头’。3用在其他一些单音或双音成分前构成名词,多数指人并带有鄙夷、戏谑等色彩:阿乡(贬称农民)、阿曲死(见识不广易上当之人)、阿木林(呆头呆脑的人)、阿胡子(络腮胡的人)、阿猫阿狗(泛指不重要或者素质低的人)。”“鸭屎臭”就是3的用法。《宁波方言词典》有同义的此词,“阿”也有同样的前缀用法,自然也是同样的谐音。宁波话“鸭”字有两种读音,一种正与前缀“阿”同音,更可证是前缀“阿”谐音。丹阳、杭州、金华、温州、崇明等都是吴语,这些地方的方言词典既没有“阿”的前缀用法,也没有此词,虽然“阿”与“鸭”的读音也有相同的。

    125.鸳鸯:成双的东西不完全一致叫鸳鸯,形容词:哀双鞋子鸳鸯葛,一只大,一只小。

    鸳鸯水:河水、井水各半,七夕乞巧用。另一说是天落水(雨水)与河水各半

    鸳鸯本是比喻两人爱情一致的,无所谓爱情的东西,不能用鸳鸯比喻。鞋子等,一只大,一只小,或一只左,一只右,这种情况,在有的方言便平实的说:岔只子、岔合半。“鸳”是“远”的同音异调谐音。“鸯”是“样”的近音谐音,“鸯”字没有“样”字的声母。把不是一样、相差很远的东西搭配成对,许多方言都有谐音成“鸳鸯”的说法。如:广州,“鸳鸯门”:不对称的两扇门。于都,“鸳鸯身”:由于胚胎的畸形发育而形成的具有男性和女性两种生殖器官的人。南宁,“鸳鸯扣”:扣肉的一种,把五花肉煮烂油炸后切成片夹上芋头片蒸烂的菜肴。此词是从不值钱的芋头与值钱的肉,风马牛不相及来说的。《醒世恒言》第十五卷:“如何叫鸳鸯绦?原来这绦半条是鹦哥绿,半条是猫儿黄,两样颜色合成,所以谓之鸳鸯绦。”柳州,“鸳鸯鲤”:菜肴名,一条完整的鲤鱼烧出两样口味,一面煎熟,一面清蒸。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二:“太祖尝命制军士战衣,表里异色,令各变更服之以新军号,谓之鸳鸯战袄。”表里异色,也是“远样”谐音。

    不知道这种谐音趣难,自然就会解释错误。《汉语大词典》:“鸳鸯客:指共桌宴饮的两人。”然而,两人一张桌子的情况非常普遍,从来没有把这两人说成鸳鸯的。孤例是元秦简夫《东堂老》第一折:“我那丈母与他一张独桌儿,你们都是鸳鸯客,把那桌子与我一字儿排开着。”实际说的是:丈母是独桌儿,其他人都在一字儿排开的桌子旁紧挨着坐。关系疏远,与丈母对比。例句并没有两人一张桌子的交代,“鸳鸯”又是“远样”谐音。

    “鸳鸯”也可以是由别的意思谐音而趣假的。宋朱弁《曲洧旧闻》卷三:“草乌头,……人多移植园圃,号鸳鸯菊,盖取其音近似耳。”“取其音近似”分明是解释名字的,即由“园养举”谐音。“举”本指对幼儿的养育,词中借指培育花苗。

    15.蜂糕:夏令食品,用米粉发酵制成。

    “蜂”是“粉”的近音谐音。“蜂”有后鼻音韵尾。

    152.喉蛾:喉头炎症。一边红肿叫单鹅,两边红肿叫双鹅

    中医的全名是喉乳蛾。乳,是对白膜的形容;蛾,指如蛾状。但小小的扁桃体,肿胀岂能像蛾而有触须、足、双翼?中医把炎症说成有火。简单说,“蛾”是“火”的近音谐音。详细说,“喉”与“火”两字的声母极相近,发生异化,而成为“蛾”之音。也与“鹅”同音,但说喉中有双鹅是绝对不被人相信而有破绽的,于是选择较小的蛾来作为趣味谐音。又不忍对“鹅”的割爱,于是又说单鹅、双鹅。其他方言“火”与“蛾”不是近音,就无从如此谐音。

    143.燕子窠:鸦片烟馆。

    “燕”是“烟”同音异调的谐音。

    166.鹅=白乌龟。

    “白乌龟”是“举白鹅”的谐音,指全是白色。“举”是“龟”同音异调的谐音。“鹅”是“乌”的谐音,“鹅”作零声母便成“乌”之音。《上海方言词典》:“白乌龟:指鹅,讳称。上海话‘鹅’与‘我’老派同声,因此忌讳说‘杀鹅’。”(按:忌讳说“杀鹅”,只是改说法的原因,但不是说成“白乌龟”的原因)。

    20.鸡头晕:头脑一时不清:题目亦勿难,一个鸡头晕,才忘记光。

    词义是:记性晕了,即记不得了。“鸡”是“记”同音异调的谐音。

    144.斗鸡眼:两个眼珠都靠近中间。

    西医称为内斜视。别的方言或平实说“对眼子”。“对”是对合在一处的意思。则“斗”也必是对合的意思。别的方言也说“斗鸡眼”,“鸡”是“集”或“挤”的谐音,与“斗”复说。《苏州方言词典》没有“集”与“挤”的注音,不知具体谐音。(补言:今知苏州“鸡”音;“挤”音;“集”音,都不能谐音。而“羁”与“鸡”同音同调,则应是谐音理据,羁连也就是距离近。)

    6.猪狗臭:狐臭。

    狐臭是比喻,猪狗就不是比喻。“狗”是“苟”的谐音,表示鄙夷。“猪”应是“肢”的谐音。《苏州方言词典》无“肢”的读音,但“枝、吱”都与“猪”同音异调。

    252.阿猫阿狗:泛指不重要或者素质低的人。

    此词不是比喻。“猫”是“毛”的同音同调谐音,指轻微不重要。“狗”是“苟”的谐音,指素质低。

    52.老虎灶:卖开水的小铺。煮开水的大灶外形像老虎。烟囱为虎尾,两只大锅是虎身,左右两个小锅是虎眼。烧砻糠的灶门像老虎的血盆大口。

    但是,两只眼怎么长在虎背中间了?这实是从谐音之后作倒果为因的说法,是民间词源的趣味附会说法,不是语言学上称名理据的科学解释。《上海方言词典》也如此解释。《汉语方言大词典》却另说:因这种灶吃柴量很大而以虎为喻。但虎肉食,并不吃草。马牛骡吃草而量大,为何不以为喻?此词实际是从烟囱高,通风好,火势呼呼谐音求趣。“虎”、“呼”同音异调。可以比较忻州方言,“地老虎”:在室内泥砌的小火炉,方形或圆形。因炉座有通风道,比陶或铜铁铸的火盆火势旺。

    (原载《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7年第11期。题目被改成《吴语谐音趣难词初探——以苏州话为中心》而不恰切,今恢复原题目)

本站推荐:误惹妖孽王爷:废材逆天四小姐我老婆是冰山女总裁总裁大人,要够了没!霸情恶少:调教小逃妻修仙高手混花都一号红人无相仙诀校园绝品狂神神级龙卫狼与兄弟

刘瑞明文史述林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人人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刘瑞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刘瑞明并收藏刘瑞明文史述林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