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小说网 > 刘瑞明文史述林 > “方便”词义梳理及辨误

“方便”词义梳理及辨误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人人小说网 www.rrxs.net,最快更新刘瑞明文史述林最新章节!

    “方便”词最早见于译经之始的《四十二章经》中,因而译经及涉佛理的表述中多用此词,后来再泛化成一般词语。它有多个义项,而辞书或有遗漏,或有误释。本文先对它的词义系统作梳理,再辨析错误的解释及原因。

    一、词义梳理

    “方便”的合宜词义有七项。

    1.1名词:智慧;巧智。

    丁福保辑《佛学大辞典》方便:(术语)梵语伛和,upaya。有二释。一对般若而释,二对真实而释。对般若而释,则谓达于真如之智为般若;谓通于权道之智为方便。权道乃利益他之手段方法。”般若之义是智慧;通于权道之智为方便。所以,“智慧”与“方便”是同指的内容。这是最早的用法,也就是本义。而如果从语素来分析,“方”犹如:道路;道理;“便”犹如:锐利。佛徒以锐利的道理来赞誉佛理。下面许多例句都是“方便”与“智慧”同义词复说。

    《四十二章经》:“视方便门,如化宝聚。”

    你看那智慧之门,就犹如化现出众宝。南朝梁王筠《忏悔诗》:“三缚解智门,六尘清法海。”把“方便门”直接说成“智门”,可见“方便”就是“智”。

    《维摩诘所说经.文殊师利问疾品》:“其慧方便,皆以得度。”

    《维摩诘所说经.佛国品》:“忍辱及精进,禅定及智慧方便力,无不具足。”

    《维摩诘所说经.佛道品》:“智慧菩萨父,方便以为母。”智慧和方便,是共同造就菩萨的父母。

    《维摩诘所说经.佛道品》:“佛以无量方便饶益众生。”

    《五灯会元》卷十四《宝峰惟照禅师》:“大丈夫汉,直须处生死流,卧荆棘林,俯仰屈伸,随机施设。能如是也,无量方便,庄严三昧,大解脱门,荡然顿开。”无量方便即无限智慧。

    《法华经.譬喻品》:“如来……具足方便智慧。”

    《五灯会元》卷二《牛头山法融禅师》:“用心会真理,复言用无用。智慧方便多,言乱与理合。”

    《五灯会元》卷一《二十六祖不如密多尊者》:“偈曰:‘真性心地藏,无头亦无尾。应缘而化物,方便呼为智。’”方便呼为智:把方便说为是智慧。

    《宋高僧传》卷十七《后唐南岳般舟道场惟劲传》:“先达圣人,具此不思议智慧方便,非小智之所能。”

    萧衍《游钟山大爱敬寺》:“才性乏方便,智力非善权。”

    《祖堂集》卷十九《径山和尚》:“师初出山时,未具方便,不当稳便,因此不说法。”未具方便,指未达大慧,学问不深。

    《太子成道经变文》:“片时入定,又观心方便,令生拔济。”观心方便即审度智力。

    《佛本行经》汝等采女,大有方便力。”方便力,即智慧的力量。与“智慧即力量”类似,显示了佛教语言的机锋和哲理。

    《水浒传》第四十五回:“照见本来心,方便多究竟。……地狱与天堂,自作还自受。”是说石秀有智慧,能追究出裴如海与杨雄妻子的奸情,而把他杀掉。“方便”与回目“石秀智杀裴如海”的“智”照应。

    1.2动词:教导;启悟。佛教所言的般若智慧是教导人超脱痴迷的,所以又有此动词义。

    刘长卿《狱中见壁画佛》:“幸亲方便力,犹畏毒龙欺。”见壁画佛犹如亲聆佛的教导。

    《维摩诘经讲经文》:“此是如来方便,接引初心。”

    同上:“到处行方便,头头尽化情。”方便与教化复说。

    《王梵志诗校注》第一三七首:“我有一方便,价值百匹练:相打常服弱,至老不入县。”这是格言诗。一方便,指一则教导。又第一七三首:“尊人立莫坐,赐坐莫背人。蹲坐不方便,席上被人嗔。”不方便,指不合教导。

    白居易《僧房花》:“欲悟色空为佛事,故载芳树在僧家。细看便是华严偈,方便风开智慧花。”一语双关,僧家教化之风使树也成教化之物,使我开启了智慧之花。

    《五灯会元》卷十五《舜峰义韶禅师》:“曰:‘学人不会,乞师端的。’师曰:‘两重公案。’曰:‘岂无方便?’”我对老师说的“两重公案”仍不懂,老师岂能不开导?

    同书卷十《光圣师护禅师》:“僧问:‘昔日梵王请佛,今日国主临宴,祖师西来,如何举唱?’师曰:‘不要西来,山僧已举唱了也。’曰:‘岂无方便?’师曰:‘适来岂不是方便?’问:‘学人乍入丛林,西来妙诀,请师指示。’”

    同书卷十一《首山省念禅师》:“问:‘学人久处沉迷,请师一接。’师曰:‘老僧无这闲工夫。’曰:‘和尚岂无方便?’”

    卷十五《云门文偃禅师》:“古德一期,为汝不奈何,所以方便,垂一句半句,通汝入路。”

    又:“老和尚出世,只为汝证明。汝若有多少许来由,亦昧汝不得;若实未得方便,拨汝即不可。”

    《维摩诘经讲经文》:“(佛)数到宫中,设方便之言音,开诱化之门路。”

    敦煌变文《庐山远公话》:“法师高座上不解方便,遍达传说入三等之人。”指不会教导。

    《云笈七签》卷三十五《方便》:“凡人之心或迷不悟,故须方便示以理矣。”

    《宋高僧传》卷十三《后唐漳州罗汉院桂禅师》:“请于罗汉院为众宣法,讳让不获,遂开方便。”

    开方便,即开教导,指开讲座。灯语著作中多见的“请师方便”“不作方便”“大开方便”“未得方便”“有何方便”之类的话,“方便”都是教导的意思。又如《景德传灯录》卷十八“未达其源,请师方便”即请老师教导。

    1.3动词:救助;帮助。把教导佛理的严肃性淡化,就扩大为指世俗的救助、帮助。

    《舜子变》:“上界帝释知悉,化一老人,便往下界来至,方便于舜,犹如不打相似。”项楚注释:“佛教称佛随众生根器不同而以不同方式说法救度为‘方便’。此处‘方便’即设法救助之义。”便是不知直接有救助的词义而只得迂曲解释。

    《孟姜女变文》此言为记在心怀,见我爷娘方便说。”其他鬼魂请孟姜女帮助,向他们父母说他们已死,以便“(家中)努力招魂存祭祀”。项楚注释:“此处‘方便’有讲究方式、委婉之意。……盖丧事即是凶耗,应设法相告,以免惊怖耶娘也。”这个迂曲解释正与以便“(家中)努力招魂存祭祀”的文意矛盾。

    《大目乾连救母变文》:“猛火龙蛇难向前,造次无由作方便。”是说无从救母。

    《目连缘起》:“愿佛慈悲方便力……借十二环锡杖,七宝之钵盂,方便又赐神通。”赐给救母的力量、救母的神通。

    《捜神后记》卷六前文言:“欲暂借甘罗来。”后文:“方便载公甘罗。”前之“借”,即后之“方便”。

    《西游记》第三十七回:“他若见了你,碎尸粉骨,化为微尘。此是我大慈悲之意,方便之心。你乘早潜身远遁,莫上我的禅门来。”是说帮助之心。

    1.4形容词:巧便;巧妙。由名词的智慧义转化而来。

    《大乘入楞伽经.集一切法品二之二》:“比如陶师于泥聚中,以人功、水力、轮绳,方便作种种器。如来亦尔,……以种种智慧、方便、善巧……”陶师巧便作陶器,如来巧妙济渡人。

    《大智度论》卷十四:“如是数数,以衣服弊故,每不得前。便作方便,假借得好衣服来,门家见之,听前不禁。”指想了个巧便方法。

    《佛说生经》卷三:“作伎歌舞,若干方便。跪拜进止,胜于生人。”指机器人有许多巧便动作。张友鸾《古译佛经寓言选》对前例注:“权且之计”,对后例注:“这里指各种动作。”便不得要领。

    法显《佛国记》卷三《达国》:“彼国人民常见人飞来入此寺。于时诸国道人欲来礼此寺者,彼村人则言:‘汝何以不飞耶?我见此间道人皆飞。’道人方便答言:‘翅未成耳。”’本是无翅膀不能飞,巧妙讳饰成翅膀还未长成。

    《佛学大辞典》:“十种方便:皆修菩萨行者之善巧也。”

    对“方便”以“善巧”解释。“十种方便”指: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大慈、大悲、觉悟、转不退法轮。“善巧”是与各种“苦行僧”的修行对比。

    日僧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一《开成四年四月五日》:“僧等拟以实答,还恐人称有罪过楚捉,即作方便设谋,便虚答之。”方便设谋即巧便设谋。

    元稹《台中鞠狱忆开元观旧事呈损之兼赠周兄四十韵》:“哀哉剧部职,唯数脏罪锾。死款依稀取,斗辞方便删。”言对可以判死刑的罪状少取巧删。

    《韩擒虎变文》:“天使一见,方便来救。启言番王:‘王子此度且放。但某请于弓箭,射雕供应单于。’”这样启言,就是巧妙救王子不死。

    《王梵志诗校注》第二四四首:“方便还他债,驱遣耕田作。”前世欠债的人,天意让他给作牛马,正是巧妙地让他还债。

    《五灯会元》卷五《丹霞天然禅师》:“阿你自看,善巧方便,慈悲喜舍,不从外得,不著方寸。善巧是文殊,方便是普贤。”文殊与普贤等同,善巧与方便是同义。

    同书卷四《清田和尚》:“师曰:‘老僧敲,有个善巧。上座敲,有何道理?’瑶曰:‘某甲敲,有个方便。和尚敲,作摩生?”’即“善巧”与“方便”同义词换用。

    同书卷八《清凉休复禅师》古圣才生下,便周行七步,目顾四方……他便有这个方便奇特。即“方便”与“奇特”同指。

    薛涛《十离诗.鹦鹉离笼》:“都缘出语无方便,不得笼中再唤人。”无方便,指不会巧妙掩饰改变,即据实学主人的话,泄露了她的秘密。于是被主人放走,不得再享受笼中供养了。

    1.5形容词:随便;容易;便利;顺便。

    《王梵志诗校注》第一七五首:“尊人与酒吃,即把莫推辞。性少由方便,圆融莫遣之。”

    不能饮酒的人,也应随意少饮一点。项楚先生注释:“任凭设法处置。”即可以不饮而暗中倒掉,违背原来的礼貌旨意。

    《太平广记》卷二五三《薛道衡》:“隋薛道衡为聘南使,南朝无问道俗,但机锋者,即方便引道衡见之。”随便都可以引去与他较量。

    寒山诗:“一生傭懒作,憎重只便轻。他家学事业,余持一卷经。无心装裱轴,来去省人擎。应病只说药,方便度众生。但自心无事,何处不惺惺。”指不认真、不慎重。

    宋陶谷《清异录》:“唐季王侯竞作方便囊,重锦为之,形如今之照带。每出行,杂置衣巾、篦鉴、香药、词册,颇为简快。”指能轻便的装各种东西。

    李健吾《雨中登泰山记》:“七股大水,从水库的桥孔跃出,仿佛七幅闪光的黄锦,直铺下去。……黄锦是个方便的比方,其实是一幅细纱。”是说简便的比方。

    1.6名词:方法。或名词动用:设法。此义至明,无须赘言。

    1.7指排泄大小便。

    但是,此义时与“方便”实际上不是同一个词,不是同一个理据。它是从“便利”词来的。即把其中的“便”说成复合的“方便”,省略了“利”的一层。而“利”却是“离”的谐音。“便离”即:请让我方便而离开一下。这个词是从与别人在一起而需要排泄大小便时的委婉礼貌语言。最早说“旋”,就是转:转到隐蔽处去大小便。也说“私”,就是暗中(也就是避开人)行其事。

    二、误释辨析

    “方便”的字面非常简单而明白,辞书及著名学者的解释竟然大大有误,正应了汽车司机哲理性的经验谈:平处易翻车。

    2.1蒋礼鸿《敦煌变文字义通释》:“方便:采用不正当的手段,虚妄。”但这是与实际词义风马牛不相及的。例句见下。

    《降魔变文》:“若论肯卖,不争价之高低;若死腰楔,方便直须下脱。”

    又:“卿是忠臣行妄语,方便下脱寡人园。”

    又:“无端诈计设潜谋,方便欲兴篡国意。”

    蒋书言:“这里所引三个‘方便’,都有不正当、邪曲的意思,和佛家讲‘方便法门’有所不同。但根源是一样的,即不依常道,不走正道的意思。”但“方便法门”是明显的褒义词,实在没有不依常道,不走正道的意思。蒋先生是把例句中的“下脱”(欺骟)、“诈计”、“篡国”等的意思冒涉给“方便”了。实际都是巧便的意思。

    《唐律疏议》卷二十《盗贼四》:“公取谓行盗之人公然而取,窃取谓方便私窃其财。”蒋书言:此例足以证所释之义。其实公然而取的盗也是不走正道的,“方便私窃”即巧便私窃。

    《伍子胥变文》:“子胥被认相辞谢,方便软言而帖写:娘子莫漫横相干,人间大有相似者。”是说把假话说得巧。

    白居易《论行营状……》:“臣等受恩日久,忧国情深,志在恳切,言无方便。”

    蒋书言:“这里的‘方便’与伍子胥变文‘方便软言’同意,意谓委婉曲折,讲究方式方法。”

    但这却是把自己所解释的不走正道的贬义,更换成委婉曲折,而不一致了。实际上例句是说:言不随便。即是认真建议的,与例句中的“恳切”一致。

    2.2郭在贻《〈游仙窟>释词》肯定蒋书的解释,又补出“特地”的意思。例句是:“双燕子,联翩几万回,强知人是客,方便恼他来。”但实际是说双飞的燕子,很容易的惹起他们不能成偶的烦恼。

    “女人羞自嫁,方便待渠招。”实际是说,因为羞于自媒,而巧便的等待他招引她。后文承此即是挑逗的话:“旦来披雾,香处寻花;忽遇狂风,莲中失藕。”用“失藕”谐音“失偶”,诱他来配偶。

    “巧将衣遮口,能用被遮身。定知心意肯,方便故邀人。”从她将衣遮口,用被遮身,可以知道一定是对你意肯的,才巧便的邀请你。

    《甥经.甥舅经》:“此人方便,独自无双,久捕不得。”是说机警聪明,难于捕捉。

    同上:“智慧方便,无过卿者。”智慧与方便复说。

    郭文说二例都是方法的意思。但文章并没有具体说其人用什么方法。《语言研究》1989年第1期江蓝生、日本太田辰夫《〈甥经.甥舅经>词语札记》却把此二例解释成“机谋”。

    2.3下面对《汉语大词典》“方便”的解释作辨析。它共有十二个义项,还缺失“智慧”、“教导”、“巧便”等三义。

    首义:“佛教语。谓以灵活的方式因人设教,使悟佛法真义。”然而这并不是词义,而是佛教如何教导的理论,是“教导”的相关事理。佛徒无非是拿孔子的“有教无类”来通俗的阐述佛教的教育理论而已。下面是所举的例句。

    《坛经.般若品》:“欲拟化他人,自须有方便。”是说需要有智慧。

    《维摩经.法供养品》:“以方便力,为诸众生分别解说。显示分明。”是说智慧的力量。而“因人设教”是不能构成“因人设教力”、“因人设教门”之类说法的。

    姚合《秋夜寄默然上人》:“赖师方便语,渐得识真如。”靠你的教导,才认识真理。

    《五灯会元.章敬晖禅师法嗣.荐福弘辩禅师》:“方便者,隐实覆相,权巧之门也。”按,例句之后的话是:“被接中下,曲施诱迪,谓之方便。设为上根言,舍方便但说无上道者,斯亦方便之谭。乃至祖师玄言,忘功绝谓,亦无出方便之迹。”可见弘辩是说应该如何方便,而不是解释“方便”的词义。

    第二义是“随机乘便”。但这与“以灵活的方式因人设教”实际是相同的。例句或实际是别的词义。

    《晋书.石季龙载记上》:“军中有勇干策略与己侔者,辄方便害之。”

    《大唐新语.公直》:“中宗尝游兴庆池,侍宴者……方便以求官爵。”

    《董西厢》卷七:“(莺莺)九曲柔肠,似万口尖刀搅。那红娘方便地劝道:‘远道的消息,姐姐休萦怀抱。’”

    三例都是巧便的意思。

    第三义是“便利”。词义合宜,例句或不准确。

    《乐府诗集.清商词曲二.团扇郎》:“青青林中竹,可作白团扇。动摇郎玉手,因风托方便。”应是说靠送所作的扇子,巧便送去我的情意。

    第四义是“给予便利或帮助”。按,并不恰切,因为“方便”中没有“给予”的语素。应当就直接是“帮助”。

    宋王明清《春娘传》:“若得姐姐为我方便,……也是一段阴德事。”例句中的“为”才是“给予”的意思。

    第五义是“机会;时机”。

    《北史.孟业传》:“州中要职诸人,欲相贿赡,止患无方便耳。”

    “无方便”就是不方便。其他三例与此相同。这样的“方便”也可以译述为:缘由、途径、条件。却不能说也有这三个词义。“好机会、相宜的时机、机会来了”等意思,不能换说成“方便”,就可反证没有这个词义。

    第六义是“合宜,适宜”。

    元乔吉《小桃红.僧房以太湖石支足》:“海棠花阴月明,约那人相见,掩雨遮云忒方便。”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有了这个聚餐会,比在同业公会里交换意见方便些。”其实就是所释第三义“便利”或“容易”的意思。

    第七义是“容易”。但也应与所释第三义合并。例略。

    第八义是“灵便;舒适”。但“灵便”与“舒适”实际上是两义。“灵便”就是所释第三义“便利”。而“舒适”义不能成立。

    老舍《四世同堂》:“他……嗓子不方便。”

    洪深《香稻米》:“老阿爹耳朵不大方便。”

    所举此两例都是“灵变”的意思。

    第九义是“指钱财宽裕”。但这是词的具体“所指”义,而词义应是概括的“能指”义。人员、地方、材料、时间、条件等不宽裕,都可以用“不方便”来说,所以不能成为独立的义项。

    第十义是“计谋;算计”。

    《百喻经.牧羊人喻》:“乃有(羊)千万,极大悭贪,不肯外用。时有一人,善于巧诈,便作方便,往共亲友……便大与羊,及诸财物。”

    《董西厢》卷二:“将军败,有机变,不合追赶;赶上落便宜,输他方便。”

    两例都是称赞其事的巧智,不是指中性的“计谋;算计”。此义不能成立。参见下条。

    第十一义是“方法;诀窍”。例略。

    “计谋;算计”实际是“方法”义的“所指”,不能成为独立的义项。“诀窍”实际是“巧便”的换词表述,也不能成为独立的义项。“方法”是中性词,而“诀窍”是褒义词,怎么能共成一个义项呢?

    第十二义是“排泄大小便”。

    顺便说说《现代汉语词典》“方便”的词义是:1便利。2使便利;给予便利。3适宜。4婉辞,跟“手头儿”连用,表示有富裕的钱。5婉辞,指排泄大小便。按,34两项也是不妥的。

    台湾《中文大辞典》的义项:1、犹言机会。2、佛家语,犹云权宜。3、犹便宜也。4、俗谓便利于人。也缺失智慧、教导、帮助义项。

    三、误释的原因

    “方便”词义系统中较难的“智慧”与“教导”二义,从来没有人揭出。“帮助”与“巧便”二义,《汉语大词典》已经接触到,却没有明确化,失之交臂。学者的注释及《汉语大词典》的其他解释都杂乱无章,不合词义的系统性与概括性。各种失误都是从研究词义的方法不科学而来。

    研究词义的根本方法是扣紧用字,作语素理据分析。而那些失误都是从“粗通句意”的方法来的。“粗通句意”对理解句子的意思可能是对的,而对所解释的那个词义则可能是不恰切的,甚或是错误的。

    王力先生1980年的《关于古代汉语的学习和教学》中说:“什么叫做‘望文生义’,就是看到一句话,其中某个字用这个意思解释它,好像讲得通’以为就对了。其实这个意思并不是那个字所固有的意思,在其它的地方从来没有这么用过,只不过是在这个地方这样讲似乎讲得通。但是‘通’不等于‘对’,不等于‘正确’。你要说这样解释就通了,那就有各种不同的解释都能通的。为什么‘通’不等于‘对’呢?我们知道,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是全体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一个词在一定时代表示一定的意思,是具有社会性的。某个人使用某个词,不可能随便给那个词另外增添一种意思。因此我们阅读古文或注解古文时,就要仔细体会古人当时说那个话究竟是什么意思?那才是对的。我们的老前辈最忌讳望文生义,常常批评望文生义。可是我们现在犯这种毛病的人非常多。”

    王力先生说的“通”不等于“对”,不等于“正确”,意思就是:随文释义不等于词的义项。古代语言学家对此有反复申说。例如《说文》:“鬈:髪好也。”段注:“齐风《卢令》曰:‘其人美且鬈。’传曰:‘鬈,好貌。’传不言髪者,传用其引伸之义,许用其本义也。本义谓髪好;引伸为凡好之称。凡说字必用其本义;凡说经必因文求义。”《说文》:“艮:很也。”段注:“《易》传曰:‘艮:止也。’……许不依孔子训止者:止,下基也;足也。孔子取其引伸之义,许说字之书,嫌云止则义不明审,故易之。此字书与说经有不同,实无二义也。”《说文》:“彻,通也。”段注:“按:《诗》‘彻彼桑土’,传曰‘裂也’;‘彻我墙屋’,曰‘毁也’;‘天命不彻’,曰‘道也’;‘彻我疆土’,曰‘治也’。各随文解之,而‘通’字可以隐括。”段注就是强调要区分词典的义项解释与“随文释义”作疏通的不同。

    黄侃述、黄焯编《文字声韵训诂笔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对此有多处强调。如《独立之训诂与隶属之训诂》:“《说文》之训诂,乃独立之训诂;《尔雅》乃隶属之训诂。独立之训诂虽与文章所用不相应可也。如许君曾注《淮南子》,文义字义多与《说文》不相应,可知许君对独立训诂与隶属训诂有别也。”《说字之训诂与解文之训诂不同》:“小学家之训诂与经学家之训诂不同。盖小学家之说字,往往将一切义包括无遗。而经学家之解文,则只能取字义中之一部分。……是知小学之训诂贵圆,而经学之训诂贵专。”《经学训诂与小学训诂有异》:“黄先生云:小学之训诂贵圆,经学之训诂贵专。盖一则可因文义之联缀而曲畅旁通;一则宜依文立义

    而法有专守故尔。”

    总之,给词要立词典学的义项,必须“隐括”、“贵圆”、“守法”、“独立”,即高度概括性。而“随文释义”,却是“因文求义”“曲畅旁通”的“隶属性”而“贵专”。

    《汉语大词典》:“方便主子:犹言浮浪子弟。”仅下面第(82)例。

    《醒世姻缘传》第十八回:“这是武城县有名的方便主子,那还有第二家不成?”

    但“方便主子”与“浮浪子弟”没有丝毫的联系,“浮浪”与所释“方便”的十二个义项都不挂钩,而“主子”与“子弟”又恰好相反。可见解释纯误。词义应当是:肯帮助穷人的家主。

    例句的前文是,想要同晁大舍攀婚的秦夫人向女儿问:“(晁大舍)人才如何?家里也过得么?”回答:“人材齐整的,这是武城县有名的方便主子,那还有第二家不成?”可见这是就“家里也过得么”的经济状况回答的。既是富裕,也是有济助贫穷的品德。《醒世姻缘传》中还有两例“方便主子”。

    第三十四回:“杨春方才与与狄员外叩头作谢,说道:‘如今世上的人,谁是你老人家这心?人只说天爷偏心,那年发水留下的,都是几家方便主子。我掐着指头儿算,那留下的,都不是小主子们歪哩。像你老人家这心肠,天爷怎么不保护?’”是说狄员外在水灾后救助了许多人。

    第六十七回:“你这瞎话哄我!你才认的赵医官,怎么好问他借银子?他甚么方便主儿,有四五钱银子借给你?”是说其人既不富裕,也不助人。

    把“方便主子”错误的解释成“浮浪子弟”,也还是以“通”句意为词义的原因。

    (原载《青海师专学报》2009年第1期)

本站推荐:误惹妖孽王爷:废材逆天四小姐我老婆是冰山女总裁总裁大人,要够了没!霸情恶少:调教小逃妻修仙高手混花都一号红人无相仙诀校园绝品狂神神级龙卫狼与兄弟

刘瑞明文史述林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人人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刘瑞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刘瑞明并收藏刘瑞明文史述林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