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小说网 > 刘瑞明文史述林 > 从《诗经》“云”字论证“云”字的词义系统及误释——望文生义古今一脉相承例说

从《诗经》“云”字论证“云”字的词义系统及误释——望文生义古今一脉相承例说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人人小说网 www.rrxs.net,最快更新刘瑞明文史述林最新章节!

    对古汉语“云”的词义,古今著名学者的研究居然会因袭错误而继续增加错误,根本的原因是共同用了望文生义错误方法。清理这些错误,是很有鉴戒意义的。

    1.王力先生论“望文生义”

    王力先生1980年的《关于古代汉语的学习和教学》中说:“什么叫做‘望文生义’,就是看到一句话,其中某个字用这个意思解释它,好像讲得通’以为就对了。其实这个意思并不是那个字所固有的意思,在其它的地方从来没有这么用过,只不过是在这个地方这样讲似乎讲得通。但是‘通’不等于‘对’,不等于‘正确’。你要说这样解释就通了,那就有各种不同的解释都能通的。为什么‘通’不等于‘对’呢?我们知道,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是全体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一个词在一定时代表示一定的意思,是具有社会性的。某个人使用某个词,不可能随便给那个词另外增添一种意思。因此我们阅读古文或注解古文时,就要仔细体会古人当时说那个话究竟是什么意思?那才是对的。我们的老前辈最忌讳望文生义,常常批评望文生义。可是我们现在犯这种毛病的人非常多。”

    王力先生说的“通”不等于“对”,不等于“正确”,意思就是:随文释义不等于词的义项。古代语言学家对此有反复申说。例如《说文》:“鬈:髪好也。”段注:“齐风《卢令》曰:‘其人美且鬈。’传曰:‘鬈,好貌。’传不言髪者,传用其引伸之义,许用其本义也。本义谓髪好;引伸为凡好之称。凡说字必用其本义;凡说经必因文求义。”《说文》:“艮:很也。”段注:“《易》传曰:‘艮:止也。’……许不依孔子训止者:止,下基也;足也。孔子取其引伸之义,许说字之书,嫌云止则义不明审,故易之。此字书与说经有不同,实无二义也。”《说文》:“彻,通也。”段注:“按:《诗》‘彻彼桑土’,传曰‘裂也’;‘彻我墙屋’,曰‘毁也’;‘天命不彻’,曰‘道也’;‘彻我疆土’,曰‘治也’。各随文解之,而‘通’字可以隐括。”段注就是强调要区分词典的义项解释与“随文释义”作疏通的不同。

    黄侃述、黄焯编《文字声韵训诂笔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对此有多处强调。如《独立之训诂与隶属之训诂》:“《说文》之训诂,乃独立之训诂;《尔雅》乃隶属之训诂。独立之训诂虽与文章所用不相应可也。如许君曾注《淮南子》,文义字义多与《说文》不相应,可知许君对独立训诂与隶属训诂有别也。”《说字之训诂与解文之训诂不同》:“小学家之训诂与经学家之训诂不同。盖小学家之说字,往往将一切义包括无遗。而经学家之解文,则只能取字义中之一部分。……是知小学之训诂贵圆,而经学之训诂贵专。”《经学训诂与小学训诂有异》:“黄先生云:小学之训诂贵圆,经学之训诂贵专。盖一则可因文义之联缀而曲畅旁通;一则宜依文立义而法有专守故尔。”

    总之,给词要立词典学的义项,必须“隐括”、“贵圆”、“守法”、“独立”,即高度概括性。而“随文释义”,却是“因文求义”“曲畅旁通”的“隶属性”而“贵专”王力先生说的“可是我们现在犯这种毛病的人非常多”,就是违背了这些教导,从“随文释义”的“专”来“望文生义”,当做词义的“圆”,把“通”等于“对”,等于“正确”,从而以为对词义有所增加。其实这样的望文生义也是古今一脉相承而非常普遍的,却一直没有被发现。而指正古今辞书的错误是提高语言研究所极为必需的。本文以“云”字词义的逐渐误增为例来说明。

    2.《诗经》“云”字的词义及毛传、郑笺的训释

    为了从根本上说明问题,先对《诗经》“云”字的词义及毛传、郑笺的解释作穷尽性的调查和研究。《诗经》“云”字共44个,毛传、郑笺对它们都没有直接解释而往往是在阐述句意时对“云”的本义用法有所涉及。对疑难的“云”字故意避言的,往往是通假用法。下面按义项归类例句,引录所有的毛传、郑笺。对毛传、郑笺避言的,笔者在“按”字后说明自己的解释。后文还要对比其他学者对《诗经》例句的解释,为了方便,把《诗经》例句编号。

    2.1动词:说。22例。

    《鄘风.定之方中》:“卜云其吉,终然允臧。”

    《小雅.正月》:“有皇上帝,伊谁云憎?”笺:是憎恶谁乎?未释“云”字。按,是说:是谁说憎恶你吗?

    《小雅.雨无正》:“维日予仕,孔棘且殆。云不可使,得罪于天子。”

    同上:“亦云可使,怨及朋友。”按,“云”与“曰”同义对言。

    《小雅.何人斯》:“胡逝我梁,不入我门?伊谁云从?”按,是说:是谁说的才听呢?

    同上:“维暴之云。”笺:譖我者是言从谁生乎?乃暴公之所言也。按,是说:是暴公说的才听。

    同上:“胡逝我梁,不入唁我?始者不如,今云不我可。”笺:今日云我所行有何不可者乎?

    《小雅.四月》:“相彼泉水,载清载浊。我日构祸,曷云能榖?”笺:何者可谓善言?

    《小雅.小明》:“曷云其还?岁聿云莫。”笺:何言其还?按,后“云”字通假“运”。

    同上:“曷云其还?政事愈蹙。”笺:何言其还?

    《大雅.抑》:“无曰不显,莫予云覲。”笺:无谓是幽昧不明,无见我者。按,把“曰”与“云,,统释成“谓”即“说”。

    《大雅.桑柔》:“民之罔极,职凉善背。为民不利,如云不克。民之回有,职竞用力。”笺:为政者害民,如恐不得其胜言至酷也。按,全句是说:人民没有了准则,就干不善的事。就如口头虽说不能作不利的人一样,却是竞争着去作的,”

    《小雅.黍苗》:“我行既集,盍云归哉。”

    同上:“我行既集,盍云归处。”笺:盍犹皆。皆告之云:可归哉。

    《大雅.桑柔》:“国步灭资,天不我将。靡所止疑,云徂何往?”笺:今复云行,当何之往也。按,是解释成“说”。

    《大雅.云汉》:“旱既大甚,则不可沮。赫赫炎炎,云我无所。”笺:言我无所庇阴处。

    同上:“靡人不周,无不能止。瞻卬昊天,云如何里?”笺:里,忧也。但仰天曰:当如我之忧何?

    《大雅.瞻卬》人之云亡,邦国殄瘁。”笺:贤人皆言奔亡。

    同上:“人之云亡,心之忧矣。”

    同上:“人之云亡,心之悲矣。”

    《大雅.召旻》:“池之竭矣,不云自频。”

    同上:“泉之竭矣,不云自中。”笺:今池竭,人不言由外无益者。

    2.2疑问代词,“庸”的通假:为何?15例。词例很有规律,除单独用“云”字外,往往是复合成“云何”、“曷云”、“云胡”。这与“庸何”“庸安”的复合构词是一致的。毛传、郑笺对它们都仅是以“何”解释,而对“云”则避难不及。《诗经》中没有直接用疑问副词“庸”的,都通假成“云”字。《左传》都直接用疑问副词“庸”,没有通假成“云”字。

    《周南.卷耳》:“我马矣,我仆痛矣,云何吁矣。”笺:云何其亦忧也。

    《小雅.何人斯》:“壹者之来,云何其京!”笺:终不得一者之来见我,于汝亦何病乎?

    《邶风.雄雉》:“道之云远,曷云能来?”笺:何时能来望之也?孔疏:“道路之遥,亦云远矣。我之君子何时可云来?”宁肯套用原“云”字,而避难不作解释。

    《邶风.简兮》:“云谁之思,西方美人。”笺:我谁思乎?按,可与“庸孰”对比。《大戴礼.曾子制言》:“虽女亲,庸孰能亲女乎?”你虽然亲别人,谁亲你呢?

    《鄘风.桑中》:“云谁之思?美孟姜矣。”

    同上:“云谁之思?美孟弋矣。”

    同上:“云谁之思?美孟庸矣。”笺:**之人谁思乎?

    《鄘风.君子谐老》:“子之不淑,云如之何?”传:有子若是,何谓不善乎?笺:于礼当如之何?

    《小雅.小弁》:“心之忧也,云如之何?”毛传、郑笺都未阐释句意。

    《郑风.风雨》:“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同上:“既见君子,云胡不瘳?”

    同上:“既见君子,云胡不喜?”笺:云何而心不说?未释“云”字。

    《唐风.扬之水》:“既见君子,云何不乐?”

    同上:“既见君子,云何其忧?”

    《小雅.隰桑》:“既见君子,云何不乐?

    “运”的通假。5例。毛传、郑笺都未释“云”字。后世以“云”通假“运”是比较多见的,就是继承《诗经》的用法,而往往被错误解释。

    《邶风.雄雉》:“道之云远,曷云能来?”无释。按。“运”犹如“行”。句言:路走得远。下例同。

    《小雅.绵蛮》:“道之云远,我劳如何?”笺:道路远矣。

    《小雅.正月》:“洽比其邻,昏姻孔云。”传:云,旋也。是言王者不能亲亲以及远。笺:犹友也。言尹氏富,与兄弟相亲友为朋党。按,“旋”的解释确,因为“运”“转”“旋”可同指。

    《小雅.小明》:“曷云其还?岁聿云莫。”

    《小雅.小明》:“岁聿云莫,采萧获菽。”笺:岁晚。按,句言岁律“运行”到年暮了。后文对此另有详细解释。

    “耘”的通假。1例。

    《大雅.桑柔》:“民有肃心,宑云不逮。好是稼穑,力民代食。”传与笺对句子意思解释得都迂曲不畅。也未涉及“云”字。高亨《诗经今译》:宑,读为“耕”。“云”借为“耘”。可从。“魂”字的讹误。1例。

    《郑风.出其东门》:“續衣綦巾,聊乐我员(云)。”《释文》:“员,音云。本亦作云。韩诗作:魂。魂,神也。”按,“乐魂”合宜,而“乐云”则不成意思。笔者暂且认为是“魂”字的讹误。

    一半例句是本义“说”,这是正常的。对有疑难的一半例句,传与笺都审慎而不解释。唐孔颖达《正义》也是这样,在解说句意时宁肯仍然套用而不强立什么名目。又如对(26)“云谁之思”句言:“故令我云谁思之乎?”对(41)“岁聿云莫”言:“今乃岁月遂云已暮矣。”后世则不仅对空白无解释的“云”望文生义,也对本义“说”的例句望文生义。

    向熹《诗经词典》(1986年)“云”字的义项:一、说。4例。二、言。1例。三、周旋往来,即(40)“昏姻孔云”。1例。四、句首、句中助词。无实义。共36例。引清陈奂《毛诗传疏》:“云为语词,凡全《诗》云字,或在句首,或在句中、句末,多用为语词,无实义。”

    说《诗经》“云”字用本义“说”的仅5例,无义助词却34例,这显然不合实际。迟到陈奂才把绝大多数的“云”字都解释成为无意义的助词,仅此就透漏出解释的不合理。他不能解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殊的助词,仅是基于把“云”字当成没有具体意思,句子意思也是通达的。但这不是论证词义的基本方法,而正是望文生义。以“云何”来说,仅按“何”字,就能把“云何”的基本意思讲对。但,必须解释为什么这样的“云”字总是在疑问句疑问词的位置上使用。而如果联系到“庸”与“何”是同义词,是“庸何”的通假,疑难就涣然冰释。

    3.《助字辨略》是望文生义的滥觞

    辞书对“云”字疑难用法最早研究试图解释的,是康熙末年出版的刘淇《助字辨略》。卷一“云”释义有八项。他的很多例句被《词诠》袭用,本文后面专有辨析,这里一般不作详说,仅对他独有的例句详说。

    3.1助辞。引《广雅》“辞也”为据。其实《广雅》只有“曰,词也”条,并没有“云,辞也”的解释。例句是(2)“伊谁云憎?”本是“谁说憎恨你”的意思,把“说”的意思不计,“谁憎恨你”,基本意思相同。于是认为“云”是助词。对《论语》“玉帛云乎哉!”、《左传》“岁云秋矣”“日云莫矣”,也都是从“云”字似乎不参加意思而认定为助词的。《汉书.邹阳传》:“权不足以自守,劲不足以扞寇,又非有奇怪云以待难也。”其实是说:没有奇怪的(好)命运能对待困难。是“运”的通假。

    3.2将。《汉书.萧望之传》:“今将军规撫云若管晏而休。”刘淇说:“云若”犹如“将若”,语辞也。其实是“说”的意思。

    3.3有。《荀子.荣辱》:“虽欲不谨,若云不使。”陆机诗:“公之云感,贻此翰音。”也都是“说”的意思。

    3.4所班固《东都赋》:“乌睹大汉之云为乎?”刘淇说:“云为”犹“所为”。实际此例是通假“运”。“运为”:运转;作为。

    “如何”的省略。《汉书.甘延寿传》:“故隐忍而未有所云也。”刘淇说:“未有所云”犹“未有所如何”的省文。

    但是,“如何”只能省为“何”,绝不会省为凭空而有的“云”。而《汉书》本是“故隐忍而未有云也”,即没有“所”字。而“未有如何”、“未有所如何”都是不成意思的。试看:“故隐忍而未有所如何也”或“故隐忍而未有如何也”,岂不是不知所云吗?卷二“何”字条下对“云何”说:如何也。按,即认为“云”直接是“如”的意思,又与所谓省略说矛盾。

    “云云”即如此。《汉书.汲黯传》:“上曰:‘吾欲云云。’”引颜注:“云云,犹言如此如此也。史略其辞耳。”按,解释不能算错,但暗含“云”是“如”的意思,则误。

    卷一“尔”字条下对“云尔”有两种解释。《孟子.公孙丑上》:“是何足与言仁义也云尔。”引赵注:“云尔者,绝语之辞也。”即以语已辞解释。另对《论语》“则可谓云尔已矣”例,刘淇说:词犹“如此”也。“云”为“如”。此与上例义别。按,其实都是“如此说”的意思。细致的标点应是:“其心曰:‘是何足与言仁义也’云尔。”意思是:心里说“这哪里能说是仁义”这样的话?

    “若云”该括之辞。《汉书.王莽传》:“课功绛霍,造之与因也;比于青戎,地之与天也。而公又有宰治之效,乃当上与伯禹周公等盛齐隆,兼其褒赏,岂特与若云者同日而论哉!”引颜注:“若云,谓若向者所云绛霍青戎也。”刘淇说:“若云”者该括之辞。按,颜注是正确的。例句是说:岂能与前面说的绛霍青戎相同。而把“概括”的解释换在原文中,“岂特与概括者同日而论哉!”,就不知所云了。“若云”也与“该括”的用字没有丝毫关系。

    3.8通“员”。《郑风.出其东门》:“缟衣綦巾,聊乐我员(云)。”按,但避言所通的“员”究竟是什么意思。参见前文此条。

    又,卷一“乎”字条下对“云乎”说:语已辞,咏叹之辞也。《公羊传.庄公二十四年》:“然则曷用枣栗云乎?椴脩云乎?”按,避言“云”本身的意思。“曷用”与“云乎”明显是前后双重疑问词呼应,“咏叹之辞”的解释大误。

    又卷三“已”字条下对“云已”解释说:犹如“而已”。“云”,已也。皆语助辞。

    刘淇首次对一批有疑难的“云”字和凝固结构集中性试探解释,难能可贵。但他仅从语感为据,而开拓了错误的望文生义的道路,对后来的影响是很大的。他所解释的“有”、“所”、“如”、“语已辞”、“语助辞”都被后来的专著所吸收。

    4.《经传释词》对望文生义的强化

    王引之《经传释词》卷三“云”字共10个义项,9个就是子虚乌有的。下文一一辨析义项及全部例句。有的例句苟简,笔者补足,一般不作说明。例句后面是王引之的认定说法。对所引《诗经》例句,用本文前文的编号代替篇名,非《诗经》的例句,接续本文前文的编号。例句仅引包含例词的部分。“按”是笔者的解释或评论。

    4.1言也,曰也。常语也。按,这是唯一正确的词义。

    4.2犹“是”也。(2)“伊谁云憎”言伊谁是憎也。(5)(6)“伊谁云从,维暴之云。”言伊谁是从也。毛传“云,言也”是解释下云字,不是解释上云字。笺曰“是言从谁生乎?”则误训上云字为言也。

    按,“是”是个多义词,王引之没有说具体义项。但从对例句的解释来看,是把“云”看成前置宾语的助词。“伊谁云从”(是谁说的才听从)确是宾语前置,但这是由于疑问句的疑问代词宾语的前置的通例,如果没有“云”字,“谁”仍然前置。“维暴之云”的宾语前置则是一般性的强调。

    毛传实际是把两个云字统一释成“言”即“说”的。王引之基于自己的错误,而把毛传、郑笺的正确说成错误。

    4.3家大人曰:犹“有”也。或通作“员”。(诗《玄鸟》笺曰员,古文云。)《广雅》曰:“员、云,有也。”按,从“说”绝对不可能引申出“有”的意思。

    《文选.陆机〈答贾长渊>诗》:“公之云感,贻此音翰。”李善注引应劭《汉书注》曰:“云,有也。”按,“云感”就是:说感想。

    《书.秦誓》:“惟古之谋人,则曰未就予忌;惟今之谋人姑将以为亲。虽则员然,尚猷询兹黄发。”言虽则有然也。

    按,其实是“说”的意思:虽然说得这样。而“虽然有这样”却意思不全。王世舜《尚书译注》就译述为:虽然这样说。

    《公羊传.文公二年》:“曷为以异书?大旱之日短而云灾,故以灾书;此不雨之日长而无灾,故以异书也。”“云灾”与“无灾”对文,是“云”为“有”也。何注:“云,言也,言有灾。”亦不知“云”即“有”也。

    按,应该是“运”的通假。运灾:命运是灾。

    《荀子.非十二子》杨注引《慎子》:“云能而害无能,则乱也。”言有能而害无能之人。按,其实也是“运”的通假:运用能力来害。

    《荀子.儒效》:“故人无师无法而知则必为盗;云能则必为乱。人有师有法而知则速通;勇则速成,云能则速成。”言有能害无能。杨注“云能,自言其能也。”失之。

    按,其实也是通假“运用能力”的意思。包含把才智错用了地方的意思。

    《荀子.法行》:“事已败矣,乃重大息,其云益乎?”云益,有益也。

    按,此例应是:说。指“重大息”:反复的大大叹息,这样说就有益了吗?不仅“唉,唉”的叹息,还有叨叨的叹息的话,意思更细致。

    共6例,都不能成立。

    其实《广雅》“云,有也”也是错误的。王念孙《广雅疏证》的例句有的与《经传释词》相同,所增加的新例也都是不能成立的。《晋语》:“其谁云弗从?”《书.秦誓》:“日月逾迈,若弗员来。”这两例却又另被解释成“或”,见下一义项。有《诗经》(12)“如云不克”例。又有(40)“昏姻孔云”例笺“犹友也相亲友”,从而说:云,又为相亲有之有。按,引据是“相亲友”,解释成“相亲有”是矛盾的。况且没有把“相亲友”说成“相亲有”的。《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诗》曰:‘协比其邻,昏姻孔云。’晋不邻矣,其谁云之?”其实“其谁云之”按毛传“旋也”,就是谁与他周旋呢?文通字顺,无须僻解。

    4.4家大人曰:犹“或”也。“或”与“有”古同声而通用,故“云”训为“有”,又训为“或按,“云”训为“有”的前提既不存在,训为“或”就没有根据。

    《书.秦誓》:“日月逾迈,若弗员(云)来。”言若弗或来。

    其实是说:时间过去了,就不能运转回来。也是“运”的通假。只能是全称判断的说:时间一去不回来;不能说:或不回来(即也有回转的而违背事理)。只能说:或不来;不能说:不或来。

    (11)“无曰不显,莫予云觐。”应是全称判断:别说在自己家里的言行不会显扬出去,也没有人说会看见我在家的作为。而如果说“或者没人看见”,就成为有人看见,而与愿意相反。

    (12)“为民不利,如云不克。”言如或不克。

    按,只能说我绝对不干坏事。没有人说:我或者不干坏事,即或者也干坏事。

    《国语.鲁语下》:“帅大雔以惮小国,其谁云待之?”言谁或御之也。

    解释错误。例句前文说:“……其谁曰不如先君?……其谁曰不侮也?”可见前之“曰”即后之“云”。

    《晋语》:“其谁云弗从?”韦昭注:“云,言也。”失之。

    也只能是:说不从。而不是:说或不从。又:“内外无亲,其谁云救之?”韦昭注是正确的。王引之评为“失之”,其实是他自己“失之”。

    《墨子.公孟》:“鸟兽可谓愚也,禹汤犹云因焉。”言禹汤犹或因之也。

    按,例句前文:“鸟闻热旱之忧则高,鱼闻热旱之忧则下。当此虽禹汤为之谋,必不能易也。”可见没有“或”的一层折扣。以今语比方,都是说:向先进学习。没有说:或许向先进学习。

    共6例,都不能成立。

    4.5家大人曰:犹“如”也。“如”与“或”义相近。按,“如”与“或”义并不相近。

    《列子.力命》:“管夷吾有病,小白问之曰:‘仲父之病疾矣,不可讳,云至于大病,则寡人恶乎属国而可?”

    按,“病疾”就是大病。张湛注把“云”归上句:“不可讳云,至于大病……”不可讳云就是不可讳说。这是正确的。王引之评为“失之”而也是他自己“失之”。“至于说到……”的话,按王说就成为“说至于到……”。显然是病句。

    仅1例,况且不能成立。

    4.1.6家大人曰:犹“然”也。按,即:这样、如此。但动词的“说”不会成为近指代词:

    《左传.僖公二十九年》:“介葛庐闻牛鸣,曰:是生三牺,皆用之矣;其音云。”言其音然也。

    按,介葛庐闻牛鸣,说:它下了三个牛犊,都被作祭祀品杀了。是它的鸣声说的。即指能听懂牛鸣的意思。“其音这样”:它的鸣声这样。则意思不完全,还得补充出“说”字。

    《史记.周本纪》:“既渡,有火自上复于下,至于王室,流为乌,其色赤,其声魄云。……诸侯皆曰:‘纣可伐矣’。武王曰:‘女未知天命,未可也。’乃还师归。”马融说:“魄然,安定意也。”

    但是,“魄”并没有“安定”的意思。如果确是“安定”的意思,就意味着天命可伐。武王应是从侦察看出纣的军事还强大,就借用乌鸦鸣声预兆天命。细致传神的标点应该是:“其声‘魄’云。”而“魄”必是谐音“叵(不可)”。乌鸦在自己屋上“叵、叵”的叫,由此而说不可伐的。“云”仍然是“说”的意思。

    《史记.封禅书》:“秦文公获若石云于陈仓北阪。”又言:“若雄雉,其声殷云。”言若石然;声殷然也。

    按,引例不全,断句不当。应是:“获若石,云于陈仓北阪城祀之。”云,就是说,犹如指示、命令。这也是借助神秘而宣扬自己的好天命。其声殷云,细致的标点应是:“其声‘殷’云”:鸣声是说(秦就要)殷盛。共4例,都不能成立。

    4.7发语词也。共7例,即(23)“云何吁矣。”(26)“云谁之思。”(30)“云如之何?(32)“云胡不夷?”(15)“云徂何往?”(7)“云不我可。”(16)“云我无所。”(17)“云我无所。”都不能成立。“云”多是与“何”连用,便是“庸”的通假。

    4.8语中助词也。共5例,(25)“曷云能来?”(8)“曷云能榖?”(18)“人之云亡。”还有《左传》“岁云秋矣”与“日云莫矣”例,详见后文。都不能成立。

    4.9语已词也。共3例。王引之对例句都没有解说。

    (44)“缟衣綦巾,聊乐我员(云)。”《正义》:“‘云’‘员’古今字,助句辞也。”《大戴礼.夏小正传》:“盖记时也云。”《礼记.乐记》:“故圣人曰礼乐云。”

    按,“故圣人曰礼乐云”例,是说:故圣人说礼乐是如此说的。“云”是“云尔”的省略。孔疏:“云者,言也。谓礼乐所言法天地也,记者引圣人语证此一章也,言圣人云此一章也,”

    4.10云尔、云乎,皆语已词也。王引之对例句没有解说。

    《论语.阳货》:“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按,意思是:经常“礼”呀“礼”呀的说,难道就是说玉帛等礼物吗?经常“乐”呀“乐”呀的说,难道就是说钟鼓等乐器吗?

    《公羊传.庄公二十四年》(《经传释词》误为十四年):“然则曷用枣栗云乎?椴脩云乎?”是说:然而为什么说用枣栗、椴脩呢?

    《大戴礼.曾子天圆》:“而闻之云尔?”是说:听到(这样)说吗?

    《谷梁传.隐公元年》:“犹曰取之其母之怀中而杀之云尔。”按,犹如说……这样的说法。句子仍然是合宜的。

    这三种是从在句中、句尾的不同位置而言的,但遣词造句与句中的位置并没有什么特殊关系,不应有这种特殊词语。与位置有关系的是语气词在句末,却是专职的。进行议论和解释的句子,或以“夫”“盖”在句首提示,也是专用的,提示议论和解释就是它们明确的作用。而所谓这三类的“云”字,位置既不固定,也不是专职,又没有什么具体的意思。一般或称为“助词”“语助词”“助语”。句子中不是语法成分而又有某种辅助作用的,是时态助词、结构助词、语气助词,而所谓的这三类在这三方面都无“助”,谁也不能说明它们究竟在哪方面有助。实际上这些“云”字都是与某类字有组合关系。如与疑问副词连用、与“尔”连用、属于谓语成分。实际上它们或就是谓语动词,“说”或“运”的意思,或就是疑问语气词“庸”。由于不识庐山真面目,便从位置的形式上强立这三个名目。参见后文叙《词诠》“云:如此”义。

    王引之虽然只字未提《助字辨略》,但“有”“如”“然”“语已词”等都是承用刘书的。由于王引之的学术地位及《经传释词》对“云”字的例句增多,还有对前人正确解释的误驳,就大大强化了望文生义的影响。

    5.《词诠》增义与增例两误

    5.1杨树达《词诠》(1928年)又增加了一个义项:“外动词,为也。”按,即及物动词“作但“云”即“说”,绝不可能再有“做”的意思。

    《汉书.严安传》:“政教文质者,所以云救也。”

    《汉书.甘延寿传》:“匈奴……留杀汉使者、吏士,甚逆道理,朕岂忘之哉?所以优游而不征者,重动师众,劳将帅,故隐忍而未有云也。”

    《后汉书.袁术传》:“苟能用德以同天下之欲,虽云匹夫,霸王可也。”

    前两例都是通假“运”,犹如:行救敝;行征伐。后例却是:虽说是匹夫。

    5.2《词诠》或对《经传释词》本是错误的词义或增加例句,也都错误。为所谓的“有”义所增加的例句:

    《荀子.荣辱》:“巨涂则让,小涂则殆,虽欲不谨,若云不使。”按,是说:虽然想要不谨慎,却好像说:不能使这样。而“若有不使”的话就不知所云。

    《盐铁论.利议》:“将欲观殊议论异策,虚心倾耳以听,庶几云得。”实际是说:庶几可说得到。

    《汉书.董仲舒传》:“陛下……夙夜以求贤,此亦尧舜之用心也,然而未云获者,士素不厉也。”实际是说:未能说得到了。

    《后汉书.冯衍传》:“天下存亡,诚云命也。”此例是通假“运”。实际是说:确实在于运命。即运命有好坏的不同。若说成:在于有命。就不能统辖“亡”的一层,因为只对好事说有命,对怀事说没命,而对怀事不说有命。

    《后汉书.应劭传》:“臣累世受恩,荣祚丰衍。窃不自揆,贪少云补。”按,引例苟简,引足应是:“……贪少云补,辄撰《律本章句》……凡二百五十篇。”所以“贪少云补”意思是:贪少量的说补。“云”指撰述、论述。

    《后汉书.崔絪传》:“皇纲云绪,帝纪乃设。”此例是通假“运”。实际是说:皇纲运转有头绪,帝纪才算设立。

    共6例,都不能成立。

    5.3又把《经传释词》犹“然”直接说成指示代词“如此”义,增加4例。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子之言云,又焉用盟?”此例解释成:你的话如此,还用结盟吗?是很通顺的。但原文只是说:你的话(已经)说了,还用结盟吗?也是合宜的。

    《汉书.汲黯传》:“上曰:‘吾欲云云。”’

    《汉书.朱博传》:“文学儒吏时有奏记称说云云。”

    《后汉书.仲长统传》:“何子之言云云也?”

    按,“云”不可能有“此”的意思,更不可能有“如此”的意思。如果有“此”的意思,那就应该有把此人、此事之类说成“云人”“云事”的,却完全没有。《经传释词》说,云尔、云乎,皆语已词也。此三例的“云云”也是语已词。同类的还有个“云尔”。《论语.述而》:“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把这几个词语比较而可知,“云尔”是本体词:说此;这样说。省略成“云”,再重叠成“云云”。至于“云乎”中仍然是“说”的意思。

    《词诠》又把《经传释词》2犹‘是’也,再明确为:“语中助词,宾语颠倒时用之。”但没有新例。

本站推荐:误惹妖孽王爷:废材逆天四小姐我老婆是冰山女总裁总裁大人,要够了没!霸情恶少:调教小逃妻修仙高手混花都一号红人无相仙诀校园绝品狂神神级龙卫狼与兄弟

刘瑞明文史述林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人人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刘瑞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刘瑞明并收藏刘瑞明文史述林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