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小说网 > 刘瑞明文史述林 > 从通假看《汉语大词典》的修订——以“佯”字系列词为例

从通假看《汉语大词典》的修订——以“佯”字系列词为例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人人小说网 www.rrxs.net,最快更新刘瑞明文史述林最新章节!

    《汉语大词典》(后文称《汉大》)从1986年12月第一卷出版算起,已经16年了,其间举示全书疏忽失误的文章不少,多是就散在词语做讨论。本文从与“佯”字的通假判定相关的系列词语作穷尽性的细致深入论证,以见失误的多量、类型和规律。

    “佯”字释义为:1假装;2见“倘佯”;3见“佯佯”;4见“佯佯”。后三义的释义,从表述来说苟简,一次不到位,森林掩盖了树木。对所见的“倘佯”等词语,又未指明“佯”字语素之义;“佯”字的非“假装”义,又不限于“倘佯”、“佯样”二词,还有“仿佯”。“佯”与“徉”又有换用。所有这些关涉,又集中在通假与否的判定上。对《汉大》这类大型语文辞书来说,通假的研究及释说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以下对相关词语逐一论证。

    “佯狂”词《辞源》最早释为“装疯”,但所引书证二例全误。这是极常见错误类型,情况复杂,是本文详说重点。

    例一,《荀子.尧问》:“当是时也,知者不得虑,能者不得治,贤者不得使。故君上蔽而无睹,贤人距而不受。然则孙卿怀将圣之心,蒙佯狂之色,视天下以愚。”这是最早的书证,释义纯误。史籍只字未言荀子有装疯之事及类似的行止。例句实言,荀子学说是圣人的理论,却被人看成杂乱的狂说。文章对此反复陈说荀子“名声不白”,“观其善行,孔子弗过,世不详察,云非圣人,奈何!”“方术不名,为人所疑”。“时世不同,誉何由生;不得为政,功安能成?志修厚德,孰谓不贤乎?”总之,是荀子的学生为老师学说被视为狂悖之论鸣不平:“蒙佯狂之色,视天下以愚。”装疯之义与句不适。唐代杨惊《荀子注》、清代王先谦《荀子集解》对此词都无注,不以为有疑难。而中华书局1979年出版北京大学《荀子》注释组的《荀子新注》对此句设注:“佯:假装。色:神色。……这句的意思是,然而孙卿怀着崇高的志向,不得已假装出狂人的神色。让天下人把自己看成愚蠢的人。”这是很错误的。句中若紧扣所释词义,句言又蒙上了装疯的色彩,便不通顺。便改述为假装出狂人的神色,但文章怎样装出狂人的神色呢?仍不通顺,又不合事理。又,荀子为什么要让天下人把自己看成愚人呢?实在莫名其妙。那句话实是说:他本是圣人的思想,却蒙受了发狂的指责,让天下人看到这种愚蠢的说法。那样大为错误的注释显然受了《辞源》“佯狂”条误释的影响。

    《史记.荀卿列传》:“荀卿嫉浊世之政,亡国乱君相属,不遂大道而营与巫祝,信機祥,鄙儒小拘,如庄周等又猾稽乱俗,于是推儒、墨道德之行事兴坏。”即抨击的多,对各派学说又融会相兼。当时曾被斥责为杂乱而狂悖,这就是所谓“蒙佯狂之色”。

    例二,《史记.宋微子世家》:“(箕子)乃披发佯狂为奴,遂隐而鼓琴以自悲,故传之曰《箕子操》。”官吏必冠,冠必束发。弃官披发便是对抗朝政作山野之民的表示。身为纣王父辈而高位,却逃而为奴,俗人不解,以为发狂极点。并不是说装疯。装疯,决无人敢收为奴。《史记.范雎列传》:“箕子、接舆漆身为厉,披发为狂,无益与主。”只言“狂”,而不言“佯狂”。应是重要的参证,而都没有注意到。

    《论语.微子》:“楚狂徒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只言“狂”,不言装疯。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接舆,楚人,佯狂而来歌。”刑昺疏:“昭王时政令无常,乃披发佯狂不仕,时人谓之楚狂也。”都应是后人从对“箕子佯狂为奴”的误解而再作附会。“漆身为厉”是《战国策.赵策一》所叙晋国预让为智伯报仇的手段,不是狂,更不是装疯,更与箕子、接舆风马牛不相及。

    “佯狂”中当通假为“徉”,指乱走;狂,也指乱走。二者复说。“徉狂”本义指乱走,引申为指思想、行为、举止反常、狂乱。这里各例证即引申义。乱走的本义详见后文叙“徉狂”。

    可见《辞源》对二例误解,并未举出、也无从举出是装疯义的书证,因为词实无此义。

    《汉大》“佯狂”条袭《辞源》之误同解,首例也是《尧问》。又,宋何蘧《春渚纪闻.风和尚陈了新》:“金陵有僧,嗜酒佯狂,时言**福,人谓之风和尚。”因他狂言狂事而被称“疯”,并未言装疯。又,清戴名世《一壶先生传》:“一壶先生者,不知其姓名,亦不知何许人,衣破衣,戴角巾,佯狂自放,尝往来登、莱之间。”自我放纵,无拘无束,是真狂,而不是装狂。又,何其芳《画梦录.船上的烟云》:“一个真疯,一个佯狂。”此例中有对比的装疯语境,“佯狂”确实是装疯义,但这是现代汉语用法。《现代汉语词典》:“佯狂:〈书〉假装疯癫。”这种词义正是由于对古代的“佯狂”如此误解的结果。可见《汉大》此条也没有装疯义的古代书证。

    由“佯狂”的误释而致对“徉狂”、“阳狂”、“详狂”同样的误释。

    《汉大》“徉”第三义:“通‘佯’。假装,诈伪。参见‘佯狂’。”“徉狂:装疯。徉,通‘佯”’共三例。如下,而释义皆误。

    汉赵晔《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传》:“子胥之吴,乃披发徉狂,跣足涂面,行乞于市。”一本作“佯狂”。这是特别要显示自己是政治逃难者以求蒙用,也无需更不应假装疯狂。“徉狂”之义实为四向乱走。为了详作论证,需要对比“獐狂”、“猖狂”的同义词。

    《敦煌文集.伍子胥变文》引用此一情节:

    子胥问船人曰:“吴国如何可投得?”船人曰:“子之吴国,入于都市,泥涂其面,披发獐狂,东西驰走,大哭三声。……泥涂其面者,外浊内清;大哭三声,东西驰走者,觅其明主也。披发在市者,理合如斯也。吾非圣人,经事多矣。”后文又叙:“一依渔人教示,披发遂入市中,泥涂面上,而行獐狂,大哭三声,东西驰走。”又叙吴国大臣“见一外国君子,泥涂而獐狂,……必是怀冤侠客”。词变用为“獐狂”,即是信步而行,即乱走义。“獐狂”中是“樟”的通假。《集韵.阳韵》:“律,樟徨,行不正也。”即不由径路,信步乱走。伍子胥初到郑国,不知道路,只能如此。“而行猖狂”与“东西(南北)驰走”同一意思。可见唐代民间作家仍知“徉狂”是乱走之义。

    与“佯狂”同义的“獐狂”,或异写为“猖狂”。《庄子.山木》:“其民愚而朴,少私而寡欲。……猖狂妄行,乃蹈乎大方。”《在宥》:“浮游,不知所求;猖狂,不知所往。”《淮南子.俶真训》:“万民獐狂,不知西东。”词都言四向乱走。《晋书.阮籍传》:“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痛哭而往。”王勃《滕王阁序》对此言:“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猖狂,即不由径路乱走。详见湖北大学学报1990年第2期刘瑞明《释“猖狂”》。“猖狂”的乱走义后来引申为胡乱作为,嚣张义。

    例二杜荀鹤《将归山逢友人》:“儒为君子儒,儒道不妨孤。白发多生矣,山中可住乎?徉狂宁是事,巧达又非夫。只此平生愿,他人肯行无?”要作归隐的君子儒,不乱走求官,不巧取富贵。不是说不装疯。当君子儒,隐居山中,与此反向对比的也不应特是装疯。

    例三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三四:“宁王宸濠慕寅及征明,厚币延致。征明不赴,寅徉狂脱归。”实言乱走绕道而摆脱追寻。如装疯,就不必归,因装疯是特意要让相关的人亲眼见到的,三例之释全误。

    “佯狂”词又异写为“阳狂”。《辞源》:“阳狂,装疯。同‘佯狂’。《大戴礼.保傅》:‘纣杀王子比干,而萁子被发阳狂。’《汉书》五一《邹阳传》狱中上书:‘是以箕子阳狂,接舆避世。’”《释言》的“同‘佯狂’”,应具体而准确为“通‘徉狂’”。《汉大》无“阳狂”条。

    又异作“详狂”。《汉大》:“详狂:佯狂,装疯。详,通‘佯’。《楚辞.天问》:‘梅伯受醢,箕子详狂。’洪兴祖补注:‘详,诈也,与佯同。’《史记.淮阴侯列传》:‘蒯通说不听,已详狂为巫。”’王力主编《古代汉语》对蒯通例注释相同。

    箕子例之误已详辨于前。蒯通例“详狂”当通“徉狂”,指乱走而逃别处为巫。为巫不须装疯,装疯而为巫,人们不会相信他,饭碗都成为问题。

    可见两种著名辞书实在不能举出“佯狂”及其异形词有装疯义的一例古代书证,却不察而失收此词的乱走义及相关的引申义。笔者再以众多例证辨析此词的确义应是:乱走。

    《太平御览》卷七三九《疾病.阳狂》共辑如下五例。

    谢承《后汉书》:“雷义字仲公,举茂才,让于友陈重,剌史不听。义阳狂披发走,不应命。”是说四处乱逃,拒不当茂才。

    《东观汉记》:“丁鸿让国于弟盛,逃去。……及鸿亡,駿遇于东海,阳狂不识駿。駿乃止而让之曰……”即駿紧跟随鸿,而鸿东躲西避乱走,因而“阻止”他躲避。要假装不认识,无需装疯;突然碰见之间,又如何装疯?

    王隐《晋书》:“王衍……少放荡不羁检。益州五辟公府,再辟,皆不就,阳狂不诣郡县。……追求,乃于成都卖熟布。”也是各处躲避,因而“追求”他,他又躲到成都。

    《楚国先贤传》:“石伟……诏以伟为议郎加二千石秩,以终厥身。伟遂阳狂及盲,不受。”

    《华阳国志》:“犍为费贻不肯仕公孙述,乃膝身为厉,阳狂以避之。”此例参见后文。

    五例都是清一色逃避当官,与箕子逃当纣臣一源相承,全不是装疯装傻的情状。《太平御览》把这五例“阳狂”作为“疾病”部的一个小类,实在是错误的。

    朱起凤《辞通》卷九《七阳》“佯狂:佯,伪也。佯狂,伪为狂者也。”下附“阳狂”、“详狂”词,但例证都是前文已辨的箕子、蒯通、雷义、韦玄成乱走不仕事。又有如下四例(原例引文苟简,不足以见词义,笔者核查文献而作扩展):

    《越绝书.记范伯》:“范伯自谓衰贱,未尝世禄。故自菲薄,饮食则甘天下之无味,居则安天下之贱位。复被发佯狂,不与于世。”指范蠡立功弃位,浮海出逃。再无什么文献说他有装疯情事。

    《后汉书.独行谯玄传》:先叙公孙述征诏谯玄以高职,“玄隐藏四野,终述之世”。又,“时亦有犍为费贻,不肯仕述,乃漆身为厉,佯狂以避之,退藏山薮十馀年。”后之“佯狂”与前之“隐藏四野”相同。

    《晋书.范乔传》:“粲又称疾,闭门不出。于是特诏为侍中,持节使于雍州,粲因佯狂不言,寝所乘车,足不履地。子孙恒侍左右,一至有婚宦大事,辄窃谘焉。合者则色无变,不合则眠寝不安,妻子以此知其旨。佯狂不言三十六载,终于所寝之车。”细审文意,为了不当官,无论何时何地都装作不会走路,不会说话。要让众人相信不会走路,便坐车让子孙拉着到处乱走,从不下车一步。“佯狂”仍是乱走义。上引文中丝毫没有他装疯情事。而假装不会走不会说,又不是装疯。假装不会走,文章对此未明说,从坐车乱走来表示。而装疯必须乱说乱走。

    苏轼《方子山传》:“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没识也。”“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佯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与?”是说在垢污之地乱走。这与后文“佯狂泥雪”例相同。

    可见辞书中的“佯狂”“阳狂”都被误释了。下面是笔者再补充书证。

    《五灯会元卷十三.京兆蚬子和尚》:“每日歌唱自拍,或乃佯狂泥雪,去来倶无踪迹。”言在泥或雪中乱走,不是说只在泥或雪中装疯。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远近亲友不接纳逃亡,便或为僧,或乱逃不知去向。隋树森《古代散文选》、阴法鲁《古文观止译注》,高中语文课本都误注为假装发疯。

    徐星平《弘一法师》小说第181页,叙近代著名画家李叔同赴日本留学时,坐轮船见海水奔腾,不由振兴中华的思潮起伏,咏有一歌:“披发佯狂走。莽中原,暮鸦啼彻,几枝衰柳。破碎山河谁收拾?”实际是李先生当年的原作。首句即作者愤慨地各地奔走,寻求救国之路。前人读古书多,对“佯狂”持正解。今时往往据文字望文生义,作装疯理解,便大误而特误。

    下面是“佯(徉)狂”的引申义例证,与《荀子.》尧问“蒙佯狂之色”例相同,指狂乱,放荡,不守常规。

    《史记.张丞相列传》:“(韦丞相)病死,而长子有论罪,不得嗣,而立玄成。玄成时佯狂,不肯立,竟立之。”不是他特意装疯,自己不肯嗣位;是父亲不肯让他嗣位,原因正是他常有狂乱之行,与长子有论罪类似。如果他不想嗣位,便会由第三子嗣位。

    杜甫《不见》:“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注家以为诗怀念李白放逐夜浪,是正确的。“佯狂”即指参与永王璘幕府被判为叛乱。也就是说他投路错误。仇注:“飘零纵酒,见狂可哀。”不言装疯,李白并无装疯情事。

    《会稽典录卷上.范蠡》:“本是楚宛三尸人。被发、佯狂、倜傥负俗。文种为宛令,游三尸之里,下车谒蠡,蠡不为礼。种还馆,复遣使奉谒,蠡默而不言。吏还曰:‘范蠡本国狂人,生有此病。’种笑曰:‘吾闻士有贤俊之资,必有佯狂之名。内怀独见之明,外有不知之毁。’”例中佯狂与倜傥负俗义近。所言“狂人”即言行反常,“佯狂”同指。都不言装疯,古人的见解正确。

    苏轼《以玉带施元长老……》:“锦袍错落差相称,乞与佯狂老万回。”言送给放荡万次的了元长老。不是说他装疯。

    柳宗元《弘农公……宗元……献诗五十韵以毕微志》:“炯心那自是,昭世懒佯狂。”在圣明之世,懒于乱走隐世。不会有懒于装疯的说法。

    宋张齐贤《洛阳搢绅旧闻记》卷一《少师佯狂》:“杨少师拟式……既不登大用,多佯狂自秽。”详叙事例四。游寺院即于白壁上挥笔咏诗;车轿空着不坐,策杖步行;官府赠送家人的寒衣,转手散发僧尼。出门游玩,放弃自己主意而听从仆人所至。“此皆佯狂之事也。”可见不拘常理,随意而为是词义所指。

    《金元散曲》无名氏《端正好.豪放不羁》:“青春去再不回来。一任教佳人宛转歌《金缕》,醉客佯狂饮绣鞋,便是英才。”

    “佯狂”的此义若专指从事某一具体事为,便是尽情适意义,例如下:

    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使其间稍负机心,略藏匕首,造物且诛夺之不暇,肯容作孽者老而不死,独得佯狂自肆于笔墨之林哉!”

    《聊斋.冷生》:“从此佯狂诗酒,著有《颠草》四卷,超拔可读。”

    总之,“徉狂”及通假异形词,不是“佯狂”的装疯义。所谓“佯狂”与字面一致的装疯义,从先秦到清代不见一例书证,说明古人深知它是“徉狂”的通假,词义为乱走。

    四

    《汉大》“佯”的第二义:见“倘佯”。而“倘chf|ng:通‘徜’。见‘倘佯’。”而“倘佯:1同‘徜徉’。徘徊;安闲自在地步行。(例略)2山名。汉刘向《九叹.思古》:‘倘佯垆阪,沼水深兮。容与汉水,涕淫淫兮。’王逸注:‘倘佯,山名也,……言倘佯之山,其阪土玄黄,其下有池,水深而且清,宜以避世而长隐身也。”’对“徜徉”释有三义。1犹徘徊。盘旋往返。2犹彷徨。心神不宁貌。《文选.张衡〈思玄赋〉》:“会帝轩之未归兮,怅徜徉而延伫。”旧注“怅徜徉,思貌。”一本作“倘佯”。《后汉书.张衡传》作“相佯”。3安闲自得貌。

    把这几个词条的音义对比,有三方面问题。首先,“倘佯”中通“徜”有了交代,但其中的“佯”与“倘徉”中的“徉”又是什么关系却未交代,顾此失彼。其次,两词中异形的四个字,各是何义,也无交代。再次,两词既然相同,但为什么两词的第2义却大不相同?其实孤例为证的不同的此二义都是不存在的。

    王逸所注山名无据。“倘佯”、“容与”是动词,同义相对,“垆阪”与“汉水”相对。心神不宁义正与安闲自在相反,必误。旧注“怅徜徉,思貌”是从“怅”而言忧思,不应连及“徜徉”。“徜徉而延伫”应是一意,言徘徊流连的期待。《文选》于此句另引《九叹.思古》“临深水而长啸兮,且徜徉而汜观”句为注,即与忧思无关。而且《张衡传》正注:“相羊,犹徘徊也。”

    《广雅》卷六“徜徉,戏荡也”,这并不确当。《汉大》于“徜徉”所解释的“徘徊:安闲自在地步行”,表述略有矛盾,应删去后一语,因徘徊也可以是忧愁的情状,前面所讨论的“怅徜徉而延伫”就是例证。词义不会只限于一种事理,而排斥另一种。词义即徘徊。这是早时的情况。唐宋之后,两词专指安闲自得的情况。这就是《汉大》“徜徉”条的元张可久及今人萧乾的书证,及“徜徉”条的唐、宋、明代书证。《现代汉语词典》:“徜徉:<书>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也作倘徉。”不以“徘徊”为释,道理相同。《汉大》对词义的时代性不作交代,对一般读者不方便,会有误解,宜求改进。

    现以汉代以前例证说明词义仅是徘徊,以便再讨论词的字形。

    宋玉《风赋》叙雄风:“乘凌高城,入于深宫……然后倘徉中庭,北上玉壸,跻于罗帷,经于洞房,乃得为大王之风也。”言徘徊于院中。《文选》即注“犹徘徊也。”

    贾谊《惜誓》:“黄鹄之一举兮,知山川之纡曲,再举兮,睹天地之圜方。临中国之众人兮,讦回风乎倘佯。乃至于少原之野兮……”言凭回风而畅飞。

    《淮南子.览冥训》:“凤皇……尚羊冀州之际,径蹑广都,入日抑节。”言徘徊飞翔。

    《汉书.历乐志.郊祀歌.天门十一》:“微感心攸通修名,周流常羊思所并。”即“周流”与“常羊”复言。

    《高堂赋》:“王睢鹂黄……其鸣喈喈,当年遨游。”《文选》李善注:“一本云‘子当千年,万世遨游’,未详。”王念孙《广雅疏正》言:“‘年’当为‘羊’,字形相近而误。‘当羊’即‘常羊’也。《楚辞.惜誓》注云‘尚羊,游戏也’,正与‘遨游’同义。其一本作‘子当千年,万世遨游’,词理甚为纰缪。且赋文两句一韵。多一句则参互不齐,盖妄人改之也。”此至确。

    “徜徉”多有异形:倘佯、尚佯、常羊、尚阳、猖洋、倡佯、尚阳、当羊。又有易混的一组为:儘佯、相羊、襄羊、相佯、翔佯。详见《辞通》“倘佯”等词条。用字都不当意,释家都避言本字应是什么。今议言,据徘徊义,前一组词形正字都当为“徜徉”,与乱行义的“徉狂”中一致,因双立人旁的字与行走义相关。如此,也为现代书面语以“徜徉”为规范词形提供了论证。而后一组词形正字都当为“相徉‘相”是“交互;共同”的意思。两组虽是同义词而理据不同。

    又有“仿佯”及其异形词。

    《广雅》卷六“仿羊,徙移也”,王念孙《疏证》详言:

    “哀十七年《左传》:‘如鱼窺尾,衡流方羊。’郑重注云:‘方羊,游戏。’《吕氏春秋.行论篇》云:‘彷佯于野。’《淮南子.原道训》云‘仿洋于山峡之旁。’《史记.吴王濞传》云:‘仿徉天下。’《汉书》作‘方洋’。并字异而义同。《齐风.载驱》传云:‘翱翔,犹彷徉也。’‘翔’与‘徉’古亦同声。故《释名》云:‘翔,佯也,言仿佯也。’……《楚辞.远游》:‘步徙移而遥思兮。’《哀时命》注云:‘徙移,犹低徊也。’逍遥、禳徉、徙移,声之转。禳徉、仿佯,声相近。上(条)言‘逍遥;禳徉’,此(条)言‘仿佯:徙移’,一也。故《离骚》云‘聊逍遥以相羊’,《远游》云‘聊仿佯而逍遥’,《哀时命》云‘独徙移而仿佯。’”

    《汉大》:“彷徉:亦作‘仿佯’、‘彷洋’。1周游;遨游。2徘徊。”又“仿佯:亦作‘仿洋’。游荡;遨游。”也都不言词义理据何在,字形不一的原因。

    据“徉狂‘彷徉”的词义是就“行走”而言,“徉”字当为本字。《说文》:“彳,小步也。象人胫三属相连也。凡彳之属皆从彳。”《说文》失收“徉”字。而“方”的本字应是“放”,奔放之放,指无限止。王念孙用“逍遥、禳徉、徙移,声之转”来解释是不妥的。“逍遥”、是消闲适意的走,所以词义是散步。“禳徉”是“相徉”的理据。“徙移”是变换地方。声之转不能解释各自的理据,所以他避言究竟是从哪一个原形词而声转的。

    五

    再讨论“佯常”词。

    《汉大》:“佯常:亦作‘佯长’。扬长,大模大样地离开的样子。”释有二碍。似以为“佯常“佯长”是“扬长”的通假,却含糊不明言,而“扬长”并不能有“大模大样”之义。

    再辨析例证。元剧《蝴蝶梦》二折:“那大蝴蝶两次三番只在花丛上飞,不救那小蝴蝶,佯常飞去了。”大蝴蝶是无意识飞走,不是特意给触网的小蝴蝶看而大模大样的;蝴蝶的飞也无所谓大模大样的区别。《醒世姻缘传》第15回:“这两个人也奇,你平常是见得我的,你临去的时节,怎便辞也不辞我一声,佯长去了?”并未见其人,怎知道是大模大样的行走?其人也无需大模大样地离开。词形中并无“离开”之意。扣紧词形及词义,“徉长”是理据本字。“徉”指行,“长”指远。毫不犹豫地远走了,即直行不顾。

    《汉大》:“徉长:犹‘扬长长。大模大样地离开的样子。《红楼梦》第20回:‘说毕,徉长而去。’”。正是用本字,无需言“犹‘扬长’”。

    《汉大》:“扬长:大模大样的样子。《金瓶梅词话》第34回:‘说着扬长抽身去了。’《儒林外史》第6回:‘骂毕,扬长上了轿,行李和小厮跟着,一哄去了。’闻一多《‘一二.一’运动始末记》:‘各处暴徒从肇事逞凶时起,到‘任务’完成后,高呼口号,扬长过市时止,始终未受到任何军警干涉。’”

    前后二例仍言畅行而长行,“扬长上了轿”另指意气畅而长,指骂人后的得意洋洋。《金瓶梅》第76回:“西门庆道:‘到那日,好歹把春花儿那奴才收拾起来,牵了来我瞧瞧。’伯爵道:‘你春姨他说来,有了儿子,不用着你了。’西门庆道:‘别要慌,我见了那奴才,和他答话。’伯爵佯长笑的去了。”此指高扬而长时的笑声。前后二例“扬长”倒是“徉长”的别写。“扬长”应是另一词,扬而长。

    可见释为“大模大样”皆误,而泯灭了所指可有不同的情况。《现代汉语词典》:“扬长:大模大样地离开的样子:扬长走了,扬长而去。”但“离开”是从“去”、“走了”来的,不应该在词义之中。大模大样之释即误。此释在早,《汉大》在后而承袭此误。

    此组词共指畅行,直行不顾一义,时代在元代以后,当源承唐宋以降“徜徉”的安闲自在步行一义,而有变化。上古及中古的“徜徉”词及用字,人们已不熟悉,从词义出发,“徜”先变为“常”、“长”;“徉”、“佯”继变为“扬”,现代话中定形为“扬长”。古语变为今词,词义及用字都有调整变易。

    六

    《汉大》“徉”第三义“见‘佯佯1’”,第四义“见‘佯佯2’”。

    “佯佯”释义1犹“洋洋”,众多貌。此合宜,唯应指明是通假“洋”而来。义项2,做作的样子,确,但《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例误:“那娼妓却笑容可掬,佯佯地道了个万福。”丝毫没有做假的事理,释者当是从娼妓一切皆非真情而释义的,则不合理。娼妓也是爱钱为真的。前文叙她“道是客官到,满面生春。”例当叙她见客官来,可得钱而得意高兴地道万福。“佯佯”是“扬扬”的代写,与“笑容可掬”相同。

    义项3犹“扬扬”,得意貌,但黄庭坚《好事近》例误。“不见片时霎,梦魂镇相随著。因甚近新无据,误窃香深约。思量模样乞憎儿,恶又怎生恶?终待共伊相见,与佯佯奚落。”对于误约,分明言“恶又怎生恶”,又怎么奚落而且得意呢?此“佯佯”应如字面是假装义,假装奚落才是词的情趣旨归。

    对“佯佯”有失收的义项。《警世通言》第25卷:“施还在门上侯了多时,守门的推三阻四不肯与他传达。再催促他时,佯佯的走开去了。”《初刻拍案惊奇》第12卷:“等了一会,只见一个后生,走到墙边,低着头像寻找甚东西的。寻来寻去,寻了一会,不见甚么,对着墙里,叹了一口气,有一步没一步的,佯佯走了去。”后例是“怏怏”的别写,指失意情状。前例“佯佯的走开去了”应是“佯长而去”的变说,直去不顾。

    《金瓶梅》第51回:“妇人一连丢了两遭身子,亦觉稍倦。西门庆只是佯佯不采,暗想胡僧之药通神。”白维国《金瓶梅词典》:“佯佯不采:故意不理采。”王利器《金瓶梅词典》:“故意轻慢,不作理采。”但“佯”并无故意一义,释当误。当为“扬扬”的别写,指淫欲扬扬而正盛。《汉大》无“佯佯不采”条。

    “徉徉:1装模作样貌。徉,通‘佯’。《西游记》第63回:‘那呆子意懒疏情,徉徉推托。’《醒世恒言.李道人独步云门》:‘又有身边没钱的,假意说几句冷话,徉徉的走开去了。’一本作‘佯佯’。2犹恹恹。精神不振貌。明崔时佩李日华《南西厢记.烧香月夜》:‘移莲步出兰房,情默默,意徉徉。”’所释均误。“徉徉推托”中是“样样”的别写。前文猪八戒言:“那厮们回去,一定停丧挂孝,决不肯出来。今天色晚了,却怎奈何?”即以两种借口,不肯引妖怪出战。后文行者言:“兄弟不必多疑,还像刚才引出来,等我打他。”多疑正指借口。猪八戒是认真推托,不是假的。另例“徉徉的走开了去”也当是“徉长而去”的变说,与前叙《初刻》例“佯佯的走开了去”一样,不是装模作样地离开。

    “徉”也无“恹”之意。“情默默,意徉徉”当是“洋洋”的别写。凡言默默含情都是充盛的真实春情,不会与恹恹意并言复说。《烧香月夜》是第八出,相当于《西厢记》的第一本第三折。两剧**写:莺莺对烧香的第三祝愿吞吞不言,红娘替说:“愿俺姐姐早寻一个姐夫。”莺莺始语:“心中无限伤心事,尽在深深两拜中。”此即情默默,意洋洋。《西厢记》第一本楔子,莺莺:“花落流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南西厢》五出,莺莺语:“芳心自敛,人随花老,无人见怜,把轻小扇遮羞脸。”都是对她的春心作铺垫。

    又,前叙“徜徉”的异形词中,有的为《汉大》收录,而释义有疏忽之处。

    “常羊:1相羊,徜徉;逍遥。”按《汉大》体例,“相羊、徜徉”便是释词义,而“常羊”与“相羊”、“徜徉”却是异形关系。应作:“亦作‘相羊’、‘徜徉’:逍遥。”又未指明“徜徉”是正体,另二者是通假。“逍遥”是词义,与“徜徉”释为“徘徊”又不一致。

    “相羊:亦作‘相洋’、‘相佯’。徘徊;盘桓。”按,未指明“羊”、“洋”、“佯”都是“徉”的通假。

    “尚羊:亦作‘尚佯’、‘尚阳’。闲游;悠闲地步行徘徊。”未与本字“徜徉”联系。又,贾谊《惜誓》“讬回飚乎尚羊”例言凤凰的飞行。这种情况,其他词例中也有。则与词义的“步行”又不一致。

    “懷阳:亦作‘懷佯’。游荡貌。”未指明通假“相徉”。

    “翔佯:亦作‘翔徉’、‘翔羊’。徘徊:往返回旋。”同上。

    “倡徉:同‘倘佯’。1徘徊;2自在纵情貌。”应言是“徜徉”的通假。

    “徜徉”义为徘徊,它的各种异形词的词义应相同,无需换用“逍遥”、“闲游;悠闲地步行”、“游荡”等有妨碍的表述。

    把这些综合起来看,都是不能指明各自的通假写法,不知词义的根据。

    七

    总括上文,“佯”字系列词的形与义关系,应表述如下。

    徉狂:1乱走。“徉”指行。2思想、行为、举止反常,狂乱。3肆意、尽兴于某事。

    佯狂:1乱走。“徉狂”的别写。2装疯。现代汉语义。

    阳狂:乱走。“徉狂”的别写。

    详狂:乱走。“徉狂”的别写。

    徜徉:1徘徊。古义。通假异形词多有:倘徉、尚佯、常羊、猖羊、倡佯、当羊。2安闲自得;安闲自得地行走。唐以后词义。

    倘佯:“徜徉”的异形。

    相羊:徘徊,盘旋。“羊”通假“徉”。对“懷羊”、“襄羊”、‘翔佯”都应如此解释。

    对“尚佯”等其他词形,都应如此开门见山,一次到位,而不宜如现在作“尚羊:亦作‘尚佯’、‘尚阳’。”因为这是平行的流与流的关系,而应揭明流与源的关系。

    彷徉:徘徊。异形作:仿洋、彷洋。理据是“放徉”。

    徉长:直行不顾。常说“徉长而去”。

    佯长:“徉长”的通假异形。

    扬长:1“徉长”的通假异形。2指得意或笑声扬而长。

    徉徉:1“徉长而去”的变说。2“样样”的别写。3“洋洋”的别写。

    佯佯:1做作、假装。2“扬扬”的通假异形,程度甚。3“徉徉”的通假异形。4“怏怏”的通假异形。

    据此,“佯”的单字义宜是:1假装。2通假“徉”,指行走,见“徉狂”、“徜徉”、“徉长”。

    “徉”的单字义宜是:指走,但字不单用,见“徉狂”、“徜徉”、“徉长”。

    如此,各词之间及词形用字的同异关系,便有了基点即本形本义,词义引申、词形通假源流、时代关系等,便眉目清楚。

    总结上文的讨论,可有以下认识。

    语言研究界对关于汉语通假问题论著实在不少。通假的理论并不多,也不复杂,困难在于它是极多见的语言现象,有众多的具体个例还未作研究。近代俗语词的别写或代用字也是如此。这反映了语言研究的不够扎实,不够具体而微,重理论,轻实践。

    编纂《汉大》这样的大型辞书,涉及大量词语及大量例证,自然涉及多量的通假现象。前有的研究既然不够具体而微,空白众多,本应对理据不明的词语认真推敲,判断是否通假,却也未能,从而影响了辞书的质量。

    从本文的讨论来看,《汉大》在通假问题上的疏忽失误,类型甚多,计有:

    应指明通假而未,或用“犹”作含混掩盖;

    不是通假而误说;

    一个词有多种通假形式,由于未明正体,便把一个通假形式说成是另一个通假形式的通假。即用流与流的异形掩盖了流与源的异形。

    由于通假未明而误,致使误释词义。或误增,或缺失,或把此义说成彼义。不同通假异形本是同一词义,却表述游移有变。

    古书的注释,前有辞书释义本误而承袭。只就例句局都误判词义,未从更大的语境检验,是很容易致误的。

    词义有系列性,也会反映在通假上。古书注释,多人分工编纂辞书,只致力于个别或少量相关词语,未及通假系列整体,是难以避免的。辞书修订时,必应刻意注意由个体组建系列整体,审核其间形音义的同异关系,才可能发现失误。

    从词语系列性复检大型辞书,纠正失误,是个有操作性而有效的办法。

本站推荐:误惹妖孽王爷:废材逆天四小姐我老婆是冰山女总裁总裁大人,要够了没!霸情恶少:调教小逃妻修仙高手混花都一号红人无相仙诀校园绝品狂神神级龙卫狼与兄弟

刘瑞明文史述林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人人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刘瑞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刘瑞明并收藏刘瑞明文史述林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