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小说网 > 刘瑞明文史述林 > 《汉语大词典》第一卷失误指正

《汉语大词典》第一卷失误指正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人人小说网 www.rrxs.net,最快更新刘瑞明文史述林最新章节!

    本文对《汉语大词典》第一卷的各种失误指正31处。每个词条一议,先列所在的页数与左或右栏,以便读者检核。另行开始笔者的申说。

    右“一九”条引《参同契》卷下:“子南午北,互为纲纪,一九之数,终而复始。”

    此语实际在《参同契》卷上《阴阳反复章》章,见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周易参同契集注》第176页。《参同契》卷下都是五言体,是后来注解性的“传”,卷上都是四言体,是原来的经文。

    134左“二荤铺:饭馆。”

    释义苟简。陈刚等《现代北京口语词典》:“廉价的小饭店。”徐世荣《北京土语辞典》:“一种简便的小饭馆。‘二荤’指有‘冷荤’(现成的酱肉等)和热的‘烂肉面’等。并不供应复杂的菜饭。”解释了“二荤”的难点而确。清夏仁虎《旧京琐记》卷九《市肆》:“二荤馆者,率为平民裹腹之地,其食品不离鸡豚,无鲜烹者。其中佼佼者为煤市街之百景楼。价廉而物美,但客座嘈杂耳。”

    244右“三绺梳头,两截穿衣:旧时妇女的打扮。亦借指妇女。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二折:‘谁想寇承御是个三绺梳头,两截穿衣的女流之辈,倒有这片忠心。’《歧路灯》第六六回:‘男子汉大丈夫休说那三绺梳头,两截穿衣戴髢髻的话头。’”

    例句中的“女流”与“戴髢髻”语境已经提示是指妇女的打扮。对难点回避,没有解释。三绺梳头,指梳两鬓和髻或辫。两截穿衣,即短衫和裤。指妇女不做官,不外出,清代以前没有长袍。《歧路灯》作于清代,是仿用古词。

    297右“上头”条后,缺失“上头上脸”词条。《金瓶梅》第26回:“你见把他逞的恁般没张置的,在人跟前上头上脸,有些样儿!”第7回:“把个丫头惯的恁没大没小上头上脸的。”

    345右“五木:五种取火的木材。”

    解释可算正确,但必应顺便说出是指钻木取火,而不是用木材燃火;是按五行搭配的各种木材,不限于五种。即春用榆柳,夏用枣,季夏用桑柘,秋用柞,冬用槐檀。

    357右“五男二女:……谓有子五人,有女二人。后用以表示子孙繁衍,有福气。宋时常绘印五男二女图于纸笺或礼品上以示祝福。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育子》:‘凡孕妇入月于初一日,父母家以银盆或绫或彩画盆,盛粟杆一束。上以锦绣或生色帕袱盖之,上插花朵及通草帖罗五男二女花花样,用盘合装送馒头。’元郑庭玉《楚昭公》第三折:‘也弗只是我里梢公梢婆两个,倒有五男二女团圆。’《警世通言.三现身包龙图断冤》:‘张媒道:就今日好日,讨一个利市团圆吉帖。’……李媒道:‘老媳妇这里有。’便从抹胸内取出一幅五男二女花笺纸来。”

    按,“有福气”一层是画蛇添足,应删。“绘印于礼品上”一层无根据而不妥。“以示祝福”一层笼统,应具体为“祝福多子女”。《东京梦华录》引文标点有几处错误。1957年古典文学出版社版在“入月”与“及通草”后断逗,正确。“于初一日”即于第一天。而“入月于初一日”:在初一入月。大不一样。“帖”是与“插”并列的谓语,不是“插”的宾语,应断开。误衍一个“花”字;原文是“五男二女花样”。《楚昭公》例是说实有五男二女,不是祝福希望。此例应在“表示子孙繁衍”之后,“宋时”之前。《警世通言》例明明说的是“团圆吉帖”,即婚书性质,上面画五男二女也是祝愿多子女。这并不是“礼品”。

    392右“五类杂种:犹言各种各类。《淮南子.地形训》:‘暖湿生于毛风,毛风生于湿玄,湿玄生于羽风,羽风生于暖介,暖介生于鳞薄,鳞薄生于暖介。五类杂种,兴乎外,肖形而藩。”

    词义既泛指各种各类,就不能确说“五类”。“五”是“伍”的谐音。

    417右“不良才:负心贼。元白朴《御水流红叶》第二折:‘弄诗章相戏逐,不良才,歹事头。”,“不良才”与“负心贼”的意思,跳跃太远。其实应扣紧用字解释成:不是好东西。

    435左“不借:草鞋。丝织者称履,麻织者称不借。《急就篇》:‘裳韦不借为牧人。’颜师古注:‘不借者,小屦也,以麻为之,其贱易得,不须假借,因为名也。’”

    王念孙《广雅疏证》:“《释名》云:‘不借,言贱易有,宜各自蓄之,不假借于人也。齐人云搏腊。搏腊犹把鲊,粗貌。’案《释名》以搏腊为粗貌,是也。搏腊,叠韵字,转之则为不借,非不假借于人之谓也。”现在古汉语词语研究论著,都把按“不借”字面解释作为望文生义的典型例子。《汉语大词典》:“搏腊:即不借。麻鞋、草鞋的别名。”引《释名》,却对“不借”的准确解释失之交臂了。在“搏腊”条说“参见‘不借’”。而在“不借”条更应说“参见‘搏腊”’而未。

    464左“不语先生:指白居易撰的《六帖》。宋叶廷珪《海录碎事.文学上》:‘《牛羊日历》以白居易《六帖》为不语先生。’”

    按,解释无误,但此说较偏僻。还可补充《金瓶梅》第61回:“你腊鸭子煮到锅里,身子儿烂了,嘴头还硬。见放着不语先生在这里,强盗和那淫妇儿怎么弄怂。”此指物证。元无名氏套曲《沽美酒过太平令》:“持不语随缘抄化,叹尘世有似嚼沙。”此指化缘簿无言的记载布施者的功德。

    493右“世:岁;年。”引例《礼记.曲礼下》:“去国三世。”陆德明释文:“世,岁也。万物以岁为世。”《晏子春秋.杂下二六》:“以世之不足也,免粟之食饱。”《汉书.食货志上》:“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

    这个义项不伦不类。“去国三世”中是表示时间的一年。“世之不足”“世之有饥穰”中都是表示收成的“岁”。收成义应该单独列一个义项。

    535左“表子:旧时称妓女。宋无名氏《错立身》第十二出:‘被父母禁持,投东摸西,将一个表子依随。”’

    此例是错误的。钱南扬《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校注》有注,引用“表:妇人”等市语而言:“可见宋元市语,表为妇女之总称,表子即是女子。至于‘婊’字,《集韵》:‘彼小切,音表。女字。’《康熙字典》:‘又俗呼倡家为婊子。’恐是明人语。”又引“清梁章钜《称谓录》卷三十《倡》:“《名义考》:‘呼倡家为表子,表,对里之称,表子犹言外妇。’亦作‘婊’,见《字典》。”从而说:“案:外妇之说,盖出附会。”宋代的“婊”字只用于女名,如果是贬义词,就不会用在名字中。隐语“水表:兔儿。”即水性杨花的女人是娼妓,当初的区别本是清楚的。“表”用以称妇女,是指女儿要出嫁,是对父母乃至全家而言的“外”。后来指妓女的“婊”,是指对自己丈夫及别人妻子而言的“外”。

    570左“两头蛇:……尾圆钝,骤看颇像头,且有与头相同的行动习性,故名。古代传说见之者死。……唐刘恂《岭表录异》卷下:‘两头蛇,岭外多此类。时有如小指大者,长尺余,腹下鳞红皆锦文,一头有口眼,一头似蛇而无口眼,云两头倶能进退,谬也。昔孙叔敖见之不祥,乃杀而埋之。南人见之以为常,其祸安在哉?’”

    有两层不妥。第一层,“尾……有与头相同的行动习性”,与所引“云两头倶能进退,谬也”矛盾而误。第二层,闻一多先生已经雄辩的论证,孙叔敖所见实际是交配的两条蛇,并不是所谓有两个头的一条蛇。蛇与龙同属,犹如看见龙交配,是秽事,所以有那样民俗说法。

    647右“乎:用作形容词或副词词尾。《论语.泰伯》:‘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也。’汉司马相如《上林赋》:‘汩乎混流,顺阿而下。’明刘基《郁离子.枸橼》:‘美哉!煌煌乎柑不相如矣。’草明《乘风破浪》第一章:‘她对你不是挺近乎的么?’”

    所有例句都是形容词词尾。杨树达1928年著《词诠》时,那时把一些作状语的形容词或混淆为副词。所以《词诠》说:“乎:语末助词,助形容词或副词为其语尾。”即有《论语》此例。《汉语大词典》竟然采用如此陈旧的见解。

    670左“乘除:1算术里的乘法和除法。2比喻人事的消长盛衰。”

    后者并不是比喻义,是所指不同。乘,就是增加,除是减少,因而可以指消长盛衰。

    708左“半弓:俗以‘一虎口’(约五寸)为一弓。半弓约二三寸。旧时用以形容妇女缠过的小足。”

    但《汉语方言大词典》载“一弓”是量土地面积的单位,如昆明话指二十平方市尺,三弓为一亩。并没有把一虎口叫一弓的。“半”是“半折”的省说,指缠足是不缠足长度的一半。“弓”是“工”的别写,指绣鞋工致。宋代卢炳《菩萨蛮》:“石榴裙束纤腰袅,金莲稳衬弓靴小。”宋卢炳《踏莎行》:“明眸剪出玉为肌,凤鞋弓小金莲衬。”宋无名氏《鬼董.陶小娘子》:“得女子履,绝弓弓。”宋《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莲步半折小弓弓。”都说“弓”,而不说“半弓”可证。这个“弓”字关系到缠足开始的时代,笔者另有详文申说。

    710右“半拆:大指与二指伸张时之距离。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绣鞋儿刚半拆,柳腰儿勾一搦。’王季思注:‘俗本多作折,误。……拆,谓大指与二指伸张时之距离,今徐海间语尚如此。’参见‘半弓’。”

    大指与二指伸张时之距离一般是叫“拃”,《汉语方言大词典》《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都没有所谓叫“拆”的。“拆”应该是“折”字成误。半折,指缠足是不缠足长度的一半。《汉语大词典》:“半折:1损失一半。2对折.减半。3折断一半。”宋《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莲步半折小弓弓。”元无名氏散曲《醉中天》:“底样儿分明印在沙,半折些娘大。”

    “半”或别写成“半扎”“半札”。《金安寿》第一折《上马娇》:“罗裙轻拂湘纹动,侬半札凤头鞋。”诚斋散套《点绛唇.风情》:“绣鞋儿刚半札。”

    《汉语大词典》缺失“半折”“半扎”“半札”词条。

    717左“州”条虽然有八个义项,还缺失了四个义项。1雌性禽兽的阴器。《山海经.北山经》:“有兽,其状如麋,其州在尾上。其名曰罴。”郭璞注“州,窍也。”《山海经图赞》:“有兽如麋,其窍在尾。”《说文.马部》:“騸:马白州也。”段注:“按,州、膝,同字。俗作。”按,所谓“同音”是说“州”在上古的声母是d,与“后”同音。即古无舌上声,而读舌头音。2女阴。章炳麟《新方言.释形体》:“今山西平阳、蒲阳、绛、潞之间皆谓阴器为州,音低候切(江西抚州人读‘州’正如此音)。”鲁迅《三闲集.在酒楼上(夜读之二)》:“章太炎讲《山海经》:‘其州在尾上。’州为女性生殖器。”3肛门。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人州出,不可入者,以膏膏出者,而倒悬其人,以寒水溅其心腹,入矣。”州出,即脱肛。马王堆帛书《十问.帝盘庚问于考老》:“其事一虚一实,治之有节:一曰垂肢,直脊,挠尻;二曰疏股,动阴,缩州。”4臀。《广雅.释亲》:“尻、州、豚:臀也。”

    728右“九子粽:粽子名。……宋王曾《皇后阁帖子》诗:‘争传九子粽,皇怍续千春。’”

    古代九子粽的形制及取义虽然没有文献说明,但当代方言可以补充。《南昌方言词典》:“猪婆带猪崽:端午节包的一种粽子,一个大粽子的几个角上再挂几个小粽子。一般是包一两个给小孩玩的。”但,与猪无丝毫关系。“猪”是由“主”谐音成的,指大粽子。“婆带”是“颇带”的谐音。“主颇带崽”就是“主粽子上多带小粽子”的意思。可以表示多子女的愿望,正与“皇怍续千春”承应。

    729右“九厄”条引吴兆宜注解:“《汉书》阳九厄,四千五百岁为一元,一元之中九。”

    但这个数目是错误的,也没有必要引用间接性的此语。应直接引《汉书.律历志上》。可比较“阳九”条引《汉书.律历志上》:“凡四千六百一十七岁,与一元终。经岁四千五百六十,灾岁五十七。”

    744右“九射格”条引赵与时《宾退录》:“本朝欧阳文忠公作九射格,独不别胜负,饮酒者皆出于适。然其说九射之格……”按,“出于适”,意思不明。据《欧阳文忠公集》卷71,应是“出于适然。其说九射之格……”。

    861右“直掇:古家居常服,俗称道袍。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一.论衣冠异制》:‘衣布大袖,周缘以皂,下加禰,前系二长带……今呼为直掇。’……明王世贞《觚不觚录》:‘无线导者,则谓之道袍,又曰直掇。”’

    两处引语都没交代为什么说“直”。明陈士元《俚言解》卷二《直裰》:“衣无襞积,其制櫳,谓之直裰。”无襞积,就是不打摺裥,也就是“直笼统”。值得引证。

    984右“卜儿:元代戏曲里老娘或老妇人的俗称。宋元时‘娘’常省作‘扑’,进而省作‘卜’。”

    这是从顾学颉、王学奇《元曲释词》而来的说法,但从来没有谁能拿出文献证明,没有根据。“卜儿”实际应是“婆儿”的记音别写。

    1255右“作筏子:做样子。比喻找差错予以惩治,以警其余。”

    “筏子”不是“样子”的意思。“做样子”不但绝对不能比喻那样的意思,而且什么意思都不能比喻。“筏”是“罚”的谐音趣说。

    1277右“住持:1佛教语。久住护持佛法的意思。2佛教寺院主管僧的职称。”按,缺失动词义:居住。《庐山远公话》:“但贫道从雁门而来,特投此山住持修道。”又,“但贫道若得一寺舍伽蓝住持,以免风寒,便是贫道愿足。”又:“适来问他,并不要诸事,言道只要一寺舍伽蓝居止。”可见词义。姚合《谢韬光上人》:“上方清净无因住,唯愿他生得住持。”陆游《老学庵笔记》:”抵河北镇州城东滹沱河小院住持。”住持,均为居住、住宿之义。

    1370“侠”词头下缺失“侠冤”词条。《吴子胥变文》:“为父报雔侠冤。”《无明罗刹经》:“嗔恚罗刹,侠冤罗刹,小恶重报罗刹。”又缺失“侠雔”“侠仇”词条。《吴子胥变文》:“虑恐楚卒人多,侠雠之心不达。”《大唐秦王词话》第15回:“秦王说:‘既这等,不若先令人擒了这贼,以绝后患。’李淳风说:‘不可。李密虽有反叛之心,形迹尚未彰露。朝廷知道,只是侠仇,皇姑分上也不好下手。’”

    1386右“保山:指媒人。”“保山婆:媒婆。”

    “山”是“扇”的谐音。《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元来那婆子是个撮合山,专靠做媒为生。”元乔吉《扬州梦》第三折:“则今日一言定,便休作两事家,将你个撮合山漫漫酬答。”《隔江斗智》第二折:“俺主公就着鲁肃做个撮合山媒人。”甘肃陇东、宁夏固原以“猴下山”指媒人。猴一猿一圆,三曲折表达,即把“圆”谐音成“猿”,而又换成同义词的“猴”。圆,指使男女团圆。甘肃陇东话把使事情成功,说成:说合、成全、说裹、圆成。“下”谐音“辖”,指协约婚事。“山”也是动词“扇”的协议,与“撮合山”中相同。

    1383左“俏冤家:熏猪耳的别称。”引例《两般秋雨貪随笔》:“猪耳朵。名曰‘俏冤家’,猪大肠,名曰‘佛扒墙’,皆苏人市井食单名也。”但“佛”字词头下缺失“佛扒墙”词条。

    1446右“俱:古代驱除疫鬼时用的假面具。又叫俱头。”

    字或作“魃”。《神异经.东南荒经》:“东南方有人焉,周行天下。身长七尺,腹围如其长。头戴鸡父魃头。”都是按“欺”的意思而另造的专用字:欺骗性的头面,即假面具。《汉语大词典》第十二卷“魃:同‘顛’。魃头。”却没有联系此“俱”字,顾此失彼。

    1601右“俥:1简札;书信。2见‘俥御,。俥御:帝王的车马。”

    “俥御”中是“蹕”或“驛”的通假。“蹕:指帝王的车驾或行幸之处。”可证。

    1591右“傑倯:1詈词。谓瘦小可憎。2厌恶。”

    但并没有“詈词”这个词语。《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都没有,因为没有专门只是骂人的词,都是用“话”骂人的。《汉语大词典》有“詈言”、“詈辞”词条;《现代汉语词典》“詈:詈骂詈辞(骂人的话)。”可见所谓“詈词”是《汉语大词典》生造的词语。又,《汉语大词典》缺失“淞”字词条。

    (原载《陇东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本站推荐:误惹妖孽王爷:废材逆天四小姐我老婆是冰山女总裁总裁大人,要够了没!霸情恶少:调教小逃妻修仙高手混花都一号红人无相仙诀校园绝品狂神神级龙卫狼与兄弟

刘瑞明文史述林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人人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刘瑞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刘瑞明并收藏刘瑞明文史述林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