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小说网 > 刘瑞明文史述林 > 《汉语大词典》第四卷失误指正

《汉语大词典》第四卷失误指正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人人小说网 www.rrxs.net,最快更新刘瑞明文史述林最新章节!

    本文写作体例,基本是每词一议论,共同性的错误则数词集中在一起申说。先标词语所在的页数与左右拦,再引录词语及解释。另行申说失误及指正。

    38左屏门:指遮隔内外院的门。《西游记》第二三回:“屏门上,挂一轴‘寿山福海’的横披画。”

    解释错误。屏门:指遮隔内外的门。其中没有表示“院”的语素。例句引全是:“行者性急,跳起身入门里看处:原来有向南的三间大厅,帘栊高控。屏门上,挂一轴‘寿山福海’的横披画;两边金漆柱上,贴着一副大红纸春联。”可见实际是指大厅的屏门。

    45右展眼舒眉:眉眼舒展。形容称心如意。

    还缺失睁开眼睛即指醒来的意思。元马致远《岳阳楼》第三折《滚绣球》:“则你那送行人何曾道展眼舒眉。你是个红尘道上千年柳。”神仙提醒他说:你还在红尘里没有睡醒。

    123右张支:方言。推辞。孙犁《风云初记》:“快拿去吧,别假张支了。”

    但“张支”没有推辞的意思。是“张致”的别写,意思是样子。例句是说做假样子,即推辞的样子。

    128左张眼露睛:瞪着眼睛说瞎话。《醒世姻缘传》第八回:“这晁大哥可是听着人张眼露睛的没要紧。”

    “张眼”是“瞪着眼睛”,而“露睛”却与“说瞎话”风马牛不相及。人与动物露睛是正常的,不露睛即无睛才是反常的。因此“张眼露睛”是“张眼漏睛”的谐音:趣说虽然眼睛瞪得很大,却把睛即眼仁丢掉了。即有眼无珠,是睁眼瞎,不能看清真相,这是字面意思。实际所指的是他说的他所看见的是不真实的,因而他是说瞎话。《醒世姻缘传》例是说晁大哥听信妾错看而错说有道士与和尚从晁大哥妻子房里出来而有奸情。这是从《金瓶梅》学来的词。第七九回:“月娘道:‘王三官儿娘,你还骂她老淫妇,他说你从小儿在他家使唤来。’那金莲听了……便骂道:‘……俺每小时在俺姨娘家住,常过去和他家伴姑儿耍去。一就说我在他家来,我认得他甚么!也是个张眼露睛的老淫妇!’”是要说我认不得她,她也认不得我。她却说认得我,那是有眼无珠,错看而错说。第八三回秋菊看见潘金莲与陈经济在一块睡觉,去给吴月娘说。月娘在梳头,就给丫鬟小玉说了。小玉觉得不敢张扬此事,就骂道:“张眼露睛的奴才,又来葬送主子。”意思是你看错了。白维国《金瓶梅词典》:“张眼儿溜睛。这里指窥察人的**。”解释错误。

    308左妖蛊:艳丽。《文选.西京赋》:“妖蛊艳夫夏姬,美声畅于虞氏。”刘良注:“妖蛊,艳美也。”《文选.舞赋》:“貌燎妙以妖蛊兮,红颜晔其扬华。”李善注:“妖蛊,淑艳也。”

    但“蛊”字有疑难,可比较第八卷“蛊yg:通‘冶’。冶媚,妖艳。《文选.西京赋》:‘妖蛊艳夫夏姬,美声畅于虞氏。’薛综注:‘蛊,音也,媚也。’”可见此条对“蛊”字应当注音及简单释义,并加“参见‘蛊yg’”语。

    365左娘:6詈词。犹如“他妈的”。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七:“行一似挾老,坐一似猢狲,甚娘身份!”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二折:“出言语不识娘羞。”

    “娘”、“妈”、“母”单独都不能成为骂语。“娘”仅与“他妈的”中的“妈”相同,自然绝对不可能是同义词。例句中是“娘一妈—(者)么”的曲折表达。“么”轻读ma。“甚娘身份”即“甚么身份”。“出言语不识娘羞。”即不识这么羞。详见拙文《详释方言与元曲含“娘”字的系列趣难词》,载《青海师专学报》2007年第1期。

    371左娄猪:母猪。比喻**的女子。《左传.定公十四年》:“野人歌之曰:‘既定尔娄猪,盍归吾艾豭:”杜预注:“娄猪:求子猪,以喻南子。艾豭喻宋朝。”一说娄猪为求牝之猪。

    “娄”是空的意思。“空猪”,指没有怀孕。口语即以“空怀”指已婚妇女未怀孕。《孟子.离娄上》:“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注家都说离娄是指明目人为确。离,指能分辨;娄,是空的意思,以眼睛空灵指视力好。今俗语把嗅觉、视觉、听觉不好说成鼻子、耳朵、眼睛“实着呢”。《说文》:“娄:空也。从毋,从中女。娄空之意也。”

    338左姥:1婆,丈夫的母亲。2老妇的通称。

    缺失也是“母”的谐音。《乐府诗集》卷二五《瑯琊王歌辞》:“公死姥更嫁,孤儿甚可怜。”郭璞《山海经图赞.西王母》:“请药西姥,焉得如羿?”其中指西王母。《艺文类聚》卷三五引《妒记》:晋谢安欲娶妾,妻子不许,侄、甥以《关雎》不忌之德相劝。问是谁作的诗。答周公作。谢安妻说:“周公是男子,相为尔;若是周姥撰诗,当无此也。”

    376左婆婆妈妈:形容人感情脆弱。《红楼梦》第十一回:“听得秦氏说了这些话,如万箭瓒心,那眼泪不觉流下来了……因说:‘宝玉。你忒婆婆妈妈的了。’鬼巍《东方》第一部第十五章:“杨雪揉着眼,也不坐下,抽抽噎噎地哭出声音来了。‘有话就讲嘛!’邓军说‘不要婆婆妈妈的。’”

    但“婆婆妈妈”没有感情脆弱的意思;婆婆妈妈也并非都感情脆弱,更不是只有婆婆妈妈才感情脆弱。是“颇颇麻麻”的谐音:非常麻烦。两例都是说其人的哭是多此一举。《红楼梦》例凤姐与宝玉来宽慰秦氏的病。秦氏说:“我自想着,未必熬得过年去。”“宝玉不觉想起在这里睡晌觉时梦到‘太虚幻境’的事来。正在出神,听得秦氏说了这些话,如万箭瓒心,那眼泪不觉流下来了。凤姐儿见了,心里十分难过;但恐病人见了这个样子反添心酸,倒不是来开导他的意思了,因说……”凤姐并非说宝玉感情脆弱而哭,她自己也是动了感情的。她是说对宽慰病情来说,哭就是不应该的麻烦。《东方》例,那人有话不直接讲,而是用抽抽噎噎地哭间接预兆,因此说他麻烦。这本是方言词。北京方言,婆婆妈妈:言语啰嗦。婆婆嘴:说话烦絮。各是“颇颇码码”、“颇颇嘴”的谐音:多嘴。婆婆钉:蒲公英。钉,是比喻生出的苔。破,指苔破裂,绒毛飞扬。婆婆教:婴儿在睡眠中啼哭或笑。“破觉”的谐音:把一无所知的浑然之“觉”打破了。关于“婆”的趣味谐音详见刘敬林、刘瑞明著《北京方言词谐音语理据研究》,2008年求实出版社出版。

    393右妈巴子:詈词。张天翼《路》:“铁牛在我们面前咕噜着:‘妈巴子有什么别扭。’”393右妈拉巴子:詈词。孙犁《风云初记》七:“什么妈拉巴子官长。”

    “巴”是“八”或“蚆”的别写,都指女阴。《徐州方言词典》:“海蚆子:1蚌、蛤蜊或蚌壳、蛤蜊壳的通称。2喻指女阴。”天津话“巴子”指女阴,作为骂人语,一般不单用。蚆,即蚌。蚌的两壳边缘合拢之状如女阴大**而比喻。《说文.八部》:“八:别也。象分别相背之形。”从开裂形状而指女阴。又,《牟平方言词典》:“巴子:1女性生殖器,可用于一切场合。2借指女孩:又拾个巴子,巴子不如带把儿(男孩)值钱。3骂人话,语气不太激烈。”该词典:“巴:2裂开;张开。”《丹阳方言词典》:“八八:农村有的地方指女阴。”

    393右妈妈:2称年长的已婚妇女。元俞琰《席上腐谈》卷上:“今人谓妇人为妈妈。”3称老妻。宋辛弃疾《好事近》词:“觑着这般火色,告妈妈将息。”元石德玉《秋胡戏妻》第回二折“我便肯了,则怕俺妈妈不肯。”

    2时是“妈码”的谐音:像妈一样的。样码的码。但此例错误,应是3义,因“妇人”指妻子,而不能指年长。3时是“码马”的谐音:(终身)相接连在一起来的女性。“马”字指女性,是从**时在下位,如马载着男性。古语以“御”指**就是这个原因。现代汉语的许多方言仍然如此,但用字或有变化。《南京方言词典》:“马马:1妻之俗称。2比母亲略长几岁的妇女的通俗尊称。”《丹阳方言词典》:“老麻麻:年老的妇女。”按,“码”的谐音,犹如“样”。福州、建瓯把妻说成“老妈”。“老”是指永远。“妈、码”谐音。《建瓯方言词典》:“老妈舅:内兄(弟)。”《福州方言词典》:“老公妈;夫妻,两口子。”由“老公老妈”缩合成“老公妈”。《黎川方言词典》:“我屋老妈子:我家老太婆。对他人说自己的妻,有开玩笑的口气,非正式场合场合用。”福建邵武、光泽、顺昌等地以“妈娘”称妻子。苏州话“大老母”指大老婆。“小老母”指小老婆。

    又,缺失指**义。即以整体指代部分。如徐州、昌黎等方言。《聊斋俚曲集.禳妒咒》第二十七回:“听说你媳妇子把你那妈妈都铰去了,你怎么受来?”则是指男人的奶头。徐州话“瞎妈妈”:无奶的奶头。

    596右斑鸠:指入赘女婿。《刘知远诸宫调》三:“团练常便,不图豪贵,故招知远做斑鸠。”

    原文是“班”,通假“斑”。斑鸠不会筑巢,用来比喻上门女婿。

    620右瑶草:草。《文选.别赋》李善注:“《山海经》曰:‘姑磘之山。帝女死焉,其名曰女尸,化为草,其叶胥成,其华黄,其色如菟丝,服者媚于人。’”

    李善注所引不是《山海经》原文,有错字。即把“其叶如菟丘”错误成“其实如菟丝”。《汉语大词典》则把“实”误成“色”。应直接引《山海经》原文:“姑磘之山。帝女死焉,其名曰女尸,化为草,其叶胥成,其华黄,其实如菟丘,服之媚于人。

    左木:树叶。《文选.蜀都赋》:“木落南翔,冰泮北徂。”刘逵注:“木落者,叶落也。”北周庾信《哀江南赋》:“辞洞庭兮落木。”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刑具。《庄子.列御寇》:“为外形者,金与木也。”郭象注:“木谓捶楚桎梏。”

    “木”没有树叶的意思。“木落”即树落,指落叶。“木”只能指木刑具,不能泛指刑具。与“金”只指金属刑具,不能泛指刑具一样。应把郭象注文引全:“金谓刀锯斧钺;木谓棰楚桎梏。”例句中“形”是“刑”字之误。“捶”是“棰”之误。

    660左木三对:一种混合酒。以新酿酒、烧酒、及未过滤的酒均匀搅拌掺合而成。清李斗《扬州画舫录.桥西录》:“时酒一斤,合烧酒之半,曰火对;合烧酒十分之二,曰筛儿;合烧酒、醅酒各均,为木三对。”

    “木三对”是“侔三对”的谐音:把等量的三种酒对合。

    667右木乳饼:木制扑满。古代儿童玩具。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三折:“道你是个木乳饼,亲钱那口紧。”

    “木乳饼”是“入木并”的谐音而倒序:把(零)钱放入木(指木扑满)中合并起来。

    667右木佬佬:亦作“木老老”。方言。1犹言很多。如农副产品市场上人木佬佬多。2副词。很;非常。如木老老多、木老老好。

    “木”是“么”的别写,即“(这)么”或“(那)么”的省说。

    671左木马:建筑工地上用的木架子,形似高脚长凳。

    既然形似高脚长凳,即并不像马,为什么偏说成“木马”?按,“马”是“码”的谐音。木码:把几根木连接起来而成。这种东西及名称很早。《周礼.天官.掌舍》:“掌舍,掌王之会同之舍,设桂梪再重。”郑玄注引杜子春释“桂梪谓行马”。贾公彦疏“桂梪是周卫之具”。《说文.木部》:“桂,搜枑,行马也。”《说文通训定声》“马”字“转注”项下:“《说文》:‘枑,行马也。’今俗谓之‘档众’。”即都认为“马”不是字面常义。《汉语大词典》:“搜梪:用木条交叉制成的栅栏,置于宫署前遮拦人马。又称行马。”又,“行马:阻挡人马通行的木架。一木横中,两木互穿以成四角,施之于官署前,以为路障。俗亦称鹿角,古谓搜梪。清末民初时,衙署及大第宅门旁犹有设者,俗呼拒马叉子。……参阅宋程大昌《演繁露.行马》。”实际都是“码”的连接义。行马:路上(用木)码连(的阻碍物)。

    671左木马子:军中防御用具。上面一横木,下置三足(或四足),高三尺,长六尺,纵横布置营阵之外,以阻敌骑。明茅元仪《武备志.军资乘.器式一》:“皮竹笆……两边以木马子依定,开箭窗,可以射外。”

    这里不说“形似高脚长凳”,即以为像马,名副其实。但“三足”说明仍然不像马。军中防御用具即今语“鹿角”,未必就都是所说的形制那么整齐划一。仍然是与上条“木马”一样,由几根长木码接起来。而所引例证则很不相符。因它是“皮竹笆”两边的附属,而皮竹笆“开箭窗,可以射外”,可见是箭楼之类。此“木马”应不是阵地外沿的“鹿角”之类。

    677左木杨城:清末天地会引众人入会时,以竹插地,糊纸作门,称为“木杨城”

    “木杨城”是隐语,是“木样城”的谐音。本当说“竹样城”:用竹插地,用纸糊成城门的样子。把“竹”换说成“木”。

    739左朱窝:赌具。骰子的名称。因其凹点内常涂以红色,故称。《水浒传》第一十四回:“那掷色的名儿,非止一端,乃是‘六风儿’、‘五公子’、‘火燎毛’、‘朱窝儿’。”清周亮工《书影》卷上:“骰子朱窝,宋冢宰朱河所造,本名除红,今人误以河为窝耳。”借指赌场。明阮大緘《燕子笺.偕征》:“青楼撒漫第一,朱窝掷手无双。”

    解释不恰切,因为并非所有凹点内都涂红色,而是仅六点的涂红色。这是赌者追求的点数,所以那些名字都由此取名。“六风儿”是“撂逢六”的谐音而倒序。撂即掷,有的方言如甘肃陇东读音为er。“五公子”是“五共子”的谐音:“五”同它的一个儿子合成六。“火燎毛”是“冒撂火”的谐音:即就胡乱撂(掷)也是火红的六点。而“借指赌场”的解释错误。例句“朱窝掷手无双”实际是说:是掷朱窝无双的能手。赌具多种多样,任何一种都没有“借指赌场”的。北京方言,“调猴儿:掷骰子的游戏或赌博。”也别写成:吊猴。“猴”是“侯”的谐音,古义为箭靶。被特用于指骰子上面相当于靶的点数即花样。“调侯”即调换色子点子的数目。在别的方言俗语也说“耍猴”。还有几种而成为系列。对六点涂红色,即朱色,由此谐音为“赶猪”、“猪窝”。色子的不同点数就是不同花样,由“样”又谐音出“放羊”、“赶老羊”的说法。是为赢钱,钱就是宝。由“宝”又谐音出“捉豹”说法。

    759左村:忙,急。宋杨万里《赠阁皂山懒云道士诗客张惟深》:“阁皂峰头半朵云,化为道士到吾门。问渠真个如云懒?为许随风处处村。”参见“村煞”。

    但“村”绝对没有“急忙”的意思。反过来说,如果有此词义,那必然就有把“急忙”说成“急村”“村急”“忙村”“村忙”“村村”等词的;然而都没有,可证没有那样的词义。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首先释“村”为“忙急”之义而误。首例即此,其实仍然是字面意思。村就是乡,这里指家乡。是说懒云道士所到之处就安居如家乡。又例杨万里《益公新作三层百尺新楼》:“写成脚力犹强句,灯火笙歌特地村。”也是说特地住在高楼上,以高楼为家。用不怕登高楼说明脚力犹强。而登高楼与急忙没有关系。

    766左村煞:犹言急坏,忙坏。元吴西逸《寿阳曲.四时》:“折梅花不传心上人,村煞我陇头春信。”

    此即张相书的例五。但梅花并无急于让人折的事理。急的想送梅花的人。是“村一乡一想”的曲折:我非常想折梅花送给远隔的心上人,但没有人传送,真想煞我了。例六巾箱本《琵琶记》第十二出:“虚设,江空水寒鱼不食,笑满船空载明月。下丝纶,不愁无处,笑伊村杀。”并解释说:此为媒婆于蔡伯喈拒婚后讥笑他,“意言相府千斤,不愁无婿,奚落伯喈不必干着急也。”但伯喈并没有什么着急的。实际应是讥笑他不攀富贵的愚蠢。即“村”是“蠢”的意思。《宋元语言词典》释为“急匆、鲁莽”。但这是互不相同的二义。鲁莽,与村俗义近,但仍不恰切。《元曲释词》也承误,释为“匆急忙迫”。

    766左村村棒棒:匆忙急迫貌。元无名氏《冻苏秦》三折《絮虾蟆》:“甚勾当?百般装模作样,汕笑寒酸魍魉。甚勾当?来来往往,张张狂狂,村村棒棒。”元王实甫《苏小卿月夜贩茶船.耍孩儿》:“觑不的乔铺苫.看了他村村棒棒.怎和他等等潜潜?”元无名氏《气英布》第三折《剔银灯》:“咱则道舌剌剌言十妄九,村捧棒呼吆喝六。”

    前二例是张相书的例三与例四。张仪表面上设宴招待苏秦,却特意把冷食冷酒给他,让仆人故作傲态慢待他,另给张仪摆上多种热气腾腾饮食,来激励苏秦立志发奋自立。苏秦不知学友用心良苦,自然看不惯仆人和张仪的傲态,便反感而讥讽他们夸富的俗里俗气。“急忙”的解释既不能显示张仪的苦心,又正与苏秦受到的慢待矛盾,可见错误。“村村捧棒”即“村俗”的意思。《耍孩儿》其中“乔”与“村村棒棒”义近,言茶商的鄙俗,对比心中书生的文雅而反感.所以说:怎么会同他有恋情呢?而某人匆忙则不会成为不被爱的一般理由,更不要说充足必要理由了。《气英布》例是说:我以为刘邦平时对诸侯也是粗野吆喝,今天对我却是有礼貌的。所以下句言:“元来他骂的也则是乡间汉、田下叟,须不共英雄辈做敌头。”粗野吆喝,是傲慢无礼;急忙乱喊,就相去甚远了。又如元刊本《薛仁贵》第三析《么篇》:“子是你合皱眉,古都着嘴,全不似昨来村村棒棒,叫天呀地。”叙农人今时跪在衣锦还乡的薛仁贵面前畏惧担心,全然不像往日大喊高叫的那一派粗俗情况。忙迫,在此并无关系。

    可对比《汉语大词典》:“村村势势:犹言土头土脑”,自然是确当的。但“村村势势”即“村村(棒捧)势”的省式而重言“势”字。《戏曲词语汇释》对《冻苏秦》《气英布》例仍解释为“粗粗鲁鲁”而确。

    “村村棒棒”的“棒”字是“棍”的意思。甘肃陇东话以“乡棒”称农村人,带有鄙视情感。以“瓷棒”、“囊棒”,指蠢笨、反应慢、不善机变的人。这与俗谚“擀面杖吹火一一窍不通”的造词机制相同。陈刚《北京方言词典》:“穷蛤蜊:〈蔑〉穷人。”这是个非常有趣的词,把人为什么会称为“蛤蜊”呢?用陇东话恰可准确圆满而轻松地回答这个难题。因为蛤蜊就是蚌的异名.而“蚌”便是“棒”的趣难谐音字。穷蛤蜊——穷蚌——穷梆子——穷的咣咣(梆子的响声)穷的光光。如此多经曲折的关系。许多俗语词会变隐原来语素庐山真面目,这种多见的情况笔者称名为“隐实示虚”,是一种追求趣难的遭词方法,我已在多篇文章中阐述它.用它解释了一大批难词的确义。所示之虚,犹如陷阱,引君入瓮。恍然大悟之后,犹如猜中一条人们皆误的难谜,便称赞那谜编制得绝妙。隐实示虎的词,也是词源中断。在当初,人们是知道它的曲折的。到一定的时间以后,由于没有辞书记载这个曲折,人们渐渐就不得而知了,就需要语言学家费大功夫去作语义、语源考古了。方言词或相关的词或许还保持着它原初的用字和语义,久经沧桑而依然是原貌故态。陇东话的这几个词正是如此鹤龄而童颜。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首先释“村”为“村俗”之义,完全正确。但也未言名词的“村”何以引申为此义的形容词。其实,“乡”、“村”是同义词,“村”,即土气,因而又有“村棒棒”“村村棒棒”的重叠式词语,它分明就是陇东话的“乡棒”,因而是同义词。

    789右李耳:虎的别称。《太平御览》卷**一引汉应劭《风俗通》呼虎为李耳。俗说虎本南郡中庐李氏公所化为,呼‘李耳’因喜,呼‘班’便怒。”李时珍《本草纲目.虎》:“李耳当作狸儿,盖方言狸为李,儿为耳也。”

    类似的说法又如《方言》卷八:“虎,陈、魏、宋、楚之间,或谓之李父,江、淮、南楚之间,谓之李耳。”郭璞注解:“虎食物值耳即止,以触其讳故。”张永言1988年《中国语言学报》第3期发表《语源探索三例》,例之一是“李父/李耳”。对《风俗通》《本草纲目》所说评为“显然是无稽之言”。论证说:湖南水保方言,父:阿把;母,阿捏。土家语,虎:力。公虎:力把;母虎,力捏。“力把”与“李父‘力捏”与“李耳”对应。把“力把”谐音成“李爸”,而换说成“李父”。土家语属于藏缅语族,“李父”与“李耳”本是对藏缅语各指公虎与母虎的两个词作趣味谐音的音译词。《汉语大词典》第四卷出版于1989年11月,却没有吸收正确的新见。

    918右柏涂:唐柳宗元《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感时书事》:“善幻迷冰火,《齐诣》笑柏涂。”

    《齐诣》是《齐谐》之误,传说的著名诙谐故事书。

    923左柳下道儿:方言。错了道。走错路。谓不合道理。《醒世姻缘传》第八四回:“你姑父这话柳下道儿去了。一个幕宾先生,你叫他来看看,你道是在乡里雇觅汉哩!”黄肃秋注:“柳下道儿去了,差下道去了,走错道了。鲁东方言谓赶马拉的车走错了道,叫做‘柳下道儿去了’。”

    但例句不是说赶车,而是指说的话不对。即对幕宾先生不能说“叫他来看看”,这不礼貌,不能表示对他的尊重。应该说“请他”。对雇觅汉即雇雇工才能说“叫”。这是从语境就能辨析的错误。难点在于“柳”字。柳——溜——滑——话,四曲折表达。“道”不是道路,而是道理。“下”也没有“错”的意思。“话下道”:话离开道理了,即不合道理。

    924左柳衣:出殡时柩车上覆棺的布帷。

    924右柳车:丧车。

    930左柳罢:《周礼.天官.缝人》:“衣罢柳之材。”郑玄注引郑司农曰:“罢即上注方扇是也。柳即上注引《丧大记》帷荒是也。”后因以“柳翣”泛指出殡时柩车上的棺饰。《周礼.天官.缝人》“丧缝棺饰”清孙诒让正义:“棺饰拟生时帷幕为之……即丧行时柩车所饰柳罢等。”

    参见“柳衣”。

    这三个词共同的难点是丧车为什么与“柳”发生关系。《周礼.天官.缝人》那例句引全,就是“丧,缝棺饰焉,衣嬰柳之材。”孔颖达疏:“帏荒之内木材为柳。”大体意思是:为了免除道路上人们直接看到棺材的不安心理,要把棺材从顶上及四围都装饰一番。即给棺材再搭个柳木的较高大的框架,用布障蒙住。再在四旁装饰上霎。霎,指如扇的形状。所谓“柳”指给棺材搭个柳木框架。所谓“柳衣”,指柳木框架再披上如衣服的布幔。给棺材再搭个高大的框架,是为了显示死者地位气势宏大和葬礼的隆重,这是明显而直接的。但为什么专用柳木呢?框架实际是被布幔遮盖住的,按理说无论用什么木材都是可以的。专用柳木应当有某种原因。

    在丧葬民俗文化中往往有“柳”。如哭丧棒要是柳木的。从汉语丰富多彩的谐音文化来说,专用柳木,是从谐音“留”而寄托对死亡的亲人“留恋”不舍的情感。围在框架上的布,可以叫幔、帏、帐,却专门总称“衣”,岂不是用“衣”字又谐音而寄托“依恋”的情思吗?后来又从用“柳”寄托对亡故亲人的留恋引导出寄托对即将远别的亲人的留恋。汉代《三辅黄图.桥》:“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折柳赠别。”也是谐音表示:虽然离别,而情意是互相永留的。唐人多在离别时唱《折杨柳》曲,并折柳枝表示惜别。孟郊《折杨柳》:“杨柳多短枝,枝短多别离。……莫言短枝条,中有长相思。朱颜与绿杨,并在别离期。”

    926右柳圈:我国传统风俗,清明节用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谓可去毒避邪。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忠志》:“三月三日,赐侍臣细柳圈,言带之免虿毒。”

    古代盛行以桃木镇鬼,神秘的原因却在于“桃”是“逃”的谐音:使鬼逃走。由此仿效,便谐音说“柳”可以使鬼溜走。但这没有发展成为普遍的民俗。去毒避邪,从正面说就是保持青春健康,即“柳”是“留”的谐音,寄托保持青春健康。清明时春光明媚,所以,借春柳谐音留住青春的愿望特别反映在清明节民俗。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二《清明节》:“家家以柳条插于门上,名曰‘明眼’。”所谓“明眼”是没有道理的,是“明颜”的再谐音趣假。“明颜”犹如“光颜”:容光焕发。仍然是却老驻颜的希望。宋四水潜夫《武林旧事》卷三《祭扫》:“清明前三日为寒食节,都城人家,皆插柳满檐,虽小坊幽曲,亦青青可爱。大家则加枣于柳上。”是面饼。“枣于柳”寓含“并留住早”:大家都能驻颜。早,指年轻。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熙朝乐事》:“(清明)前两日谓之寒食,人家插柳满檐,青禱可爱,男女亦咸戴之。谚云:‘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清明日摘新柳佩带,谚云:‘清明不带柳,死了变条老黄狗。’”民国二十三年江苏淮阴《乡村风土俗记“清明不戴柳,来生变黄狗。”死了变条老黄狗,又是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趣假说法。实际上是说:变得老而黄,而苟(指不好),而死了。还是谐音与倒序的结合。

    923右柳户花门:旧指妓院。

    923右柳市花街:旧指妓院密集之地。

    925右柳陌:旧指妓院。

    925右柳陌花巷:同“柳巷花街”。

    925右柳陌花丛:同“柳巷花街

    925右柳陌花街:同“柳巷花街”。

    925右柳陌花衢:同“柳巷花街”。

    925右柳巷:旧指妓院。

    926左柳巷花街:旧指妓院或妓院聚集之地。

    928右柳街:指妓馆集中之地。

    928右柳街花巷:妓馆集中之处。

    931左柳营花市:犹言“柳巷花街931左柳营花阵:犹言“柳巷花街931左柳衢花市:犹言“柳巷花街”。

    这么多的(还有一些)指妓院的词语都有“柳”字,应该解释原因。原因在于以柳花即柳絮随风飘荡比喻妓女的送旧迎新,所谓一双玉臂万人枕,一点樱桃千人尝。唐代著名女诗人薛涛《柳絮》:“二月杨花轻复微,春风摇荡惹人衣。他家本是无情物,一向南飞又西飞。”

    925左柳拐子:方言。称大骨节病患者。

    925左柳拐子病:大骨节病。症状是关节粗大,疼痛,肌肉萎缩,手脚不能弯曲等。多见于我国西北和东北地区。

    没有解释是难点的“柳”与“拐子”。此病发生在农村,在我省有此病的农村的所在城市,俗说是乡村人饮用从柳树根下流出的水所致。这是没有道理的,现代医学已经研究清楚那是水中缺乏某种微量元素的原因。“拐子”则指对这种患者最有影响的是走路腿拐,不能从事重劳动。笔者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曾在灵台百里乡的平凉专署农场劳动,那里就有此地方病,但只限于成年男性。每天早晨,有此病的丈夫在院中遛腿,活动关节,妻子则下山担水。有道是:女人担水,男人遛腿。把“遛拐子”谐音成为“柳拐子”。

    926左柳柳惊:压惊。《西游记》第三一回:“你若唬了我的孩儿,与他柳柳惊是。”

    “柳”是“溜”的别写。使惊溜走。

    926右柳眉剔竖:见“柳眉踢竖”。

    926右柳眉踢竖:形容女性发怒时耸眉之状。踢竖,横竖。(例略)

    “踢竖”与“剔竖”都不辞,自然都不能是“横竖”的意思。“横竖”的解释也不确。因横竖就是横与竖。但若是“横眉”(平列的),就不是“竖眉”(耸立的),不可能既横,又竖。“踢竖”与“剔竖”都是“提竖”的谐音趣说:把横向的提起成为竖向的。

    950左柔握:柔美的手。多称女子。晋陶潜《闲情赋》:“愿在竹而为扇,含凄飙于柔握。”唐陆龟蒙《秋热》:“自昔秋扇捐,今来意未衰。殷勤付柔握,淅沥待清吹。”宋陆游《沁园春》之二:“忆盈盈倩笑,纤纤柔握,玉香花语,雪暖酥凝。”

    柔:柔美。而“握”却没有“手”的意思。“握”是握着的意思。柔握:柔美的手握着。前三例都是说握着扇子。后一例是“握起来感到柔美(的手)”的意思。即没有“多称女子”的例句,此说无据,应删除。

    933柱斧:用水晶制的小斧。朝官所用。《朱子语类》卷一二八:“祖宗时,升朝官出入有柱斧。期制是水精小斧头子在桥前。”

    释义及例句都苟简。例句引全是:“无才数年不用,便忘之。祖宗时,升朝官出入有柱斧。期制是水精小斧头子在桥前。至宣政间方罢之。今人遂不识此物,亦不闻其名矣。如祖宗时人画像有握柱斧者。”可见释义应是:宋徽宗政和、宣和年间升朝官桥前水晶制的小斧。

    968右柴米夫妻:系于生计需要而结合的夫妻。明顾起元《客座赘语.谚语》:“南都闾巷中常谚,往往有粗俚而可味者,漫记数则。如曰……柴米夫妻,酒肉朋友,盒儿亲戚。”

    解释不确。婚姻的基本社会意义是**而传种,而不是生计。虽然有“嫁汉嫁汉,穿衣吃饭”的俗言,也是相对的,因为对男性则不能说靠妻子“穿衣吃饭”。生计是衣食两大类,而此词不及“衣”。此词正是就**而言。柴是烧火的,性隐语正把**说成“烧火”。米指食物,性隐语正把**说成“食”,具体说成:吃夜饭、吃黑食。把非婚**说成吃野食。朋友并非都是酒肉朋友,大多数穷人仍然是穷朋友。其实“酒肉朋友”在深层并非说朋友,仍然是对夫妻作进一步深说。“酒肉”是“纠肉”谐音,**纠合。这样的夫妻就是朋友,没有这样关系的只是形式的夫妻,甚或反目如仇敌。亲戚有时亲有时疏。亲是合;疏是离开。盒儿可开可合,因此比喻。

    979右桃印:1用桃木刻成的辟邪饰物。《后汉书.礼仪志》:“仲夏之月,万物方盛。日夏至,阴气盟作,恐物不懋……以桃印长六寸,方三寸,五色书文如法,以施门户。”2谓女子口唇涂红。明沈仕《桂枝香.美姝》:“玉容梅衬,绛唇桃印。”

    “饰物”的解释错误,应修改成:刻成印形的辟邪物。例句中明说“桃印”“书文”。“书文”即印上刻有镇鬼的文字。设计为印形,是因为古代印上是篆体文字,很像符箓上故意把笔画多作扭曲的样子。

    979右桃色:2形容男女情爱。多指不正当的男女关系。

    979右桃色新闻:指有关男女情爱或不正当的男女关系的新闻。

    980右桃花癸水:谓妇女月经来潮。五代张泌《妆楼记.红潮》:‘红潮,谓桃花癸也,又名入月。”’

    按,不是以桃花的颜色比喻,仅以“花”比喻。“套”的谐音,指女阴,也指**。受此趣说影响,产生了许多词语。如“碧桃花下死,做鬼也风流”,“碧桃”是“屄套”的谐音,指女阴与**。元孙仲章《勘头巾》第三折:“是好是好,一了说碧桃花下死,做鬼也风流。”又如用“烂桃”指妇女**。“桃、套”谐音。《金瓶梅》第七十二回:“你这波答子烂桃行货子,豆芽菜有甚正条儿也怎的!”又,“这等你饿眼见瓜皮,不管了好歹的,你收揽答下,原来是一个眼里火烂桃行货子。”《醒世姻缘传》第八回:“他那做戏子妆旦时节,不拘什么人,挦他的毛,捣他的孤拐……淫妇窠子长,烂桃歪啦骨短,他偏受的。”第七十二回:“魏三封道:‘只叫他叫出那烂桃小科子来,剥了裤子,劈拉开腿,叫列位看得明白,我才饶他。”’白维国《金瓶梅词典》:“烂桃:比喻作风败坏的人。”非比喻。《哈尔滨方言词典》:“烂桃儿了:1乱了次序或秩序。2指女性乱搞男女关系。”按,乱了次序或秩序,平实的说法就是:乱套。这充分证明2义时也是“套”的谐音。

    980右桃花星:旧时迷信以为命理为各星所制。桃花星为凶星,主淫荡。《文明小史》第四回:‘逢之的母亲央一位合婚的先生占了一占,批的是女八字极好,也没有桃花星、扫帚星诸般恶煞。”

    实际是从“套花刑”(对爱情、婚姻、**的刑克即妨碍)的意思而谐音为根本不存在的所谓桃花星。释义中的“命理”措辞也不妥。迷信只说人的命运由什么星主管,没有说命运的道理由什么星主管的。

    981右桃花运:1女子涉淫行为。《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也是他桃花运尽,合当变更,一年之后,生出一段事端来。”老舍《四世同堂》四四:“你苟着日本人,得了官儿,弄了钱,哼,你的女儿走桃花运。”2指男子得到女子的爱恋。艾芜《百炼成钢》第十一章:“张福全这小子,真走桃花运了,又是娘儿们来的电话。”周立波《山乡巨变》上十:“这个家伙,这样厉害,偏偏有好多女子追他。他走桃花运。”3指事物受到特别的宠爱。鲁迅《南腔北调集.〈总退却>序》:“只是偶然也还想借书来休息一下精神,而又耐不住唠叨而已,破费功夫,于是就使短篇小说交了桃花运。”

    按,也都是谐音“套”。1是贬义;2是褒义;3是2的引申义。

    1060左梳云掠月:指妇女梳妆。“云”指发髻之形,“月”指妇女容貌。

    发髻之形是团状,不能用“云”比喻。“云”是“云丝”的省说,指女性的头发,“云”是“蕴”与“馧”双兼的谐音。“蕴”指聚集、茂盛。“馧”指散发香气。凡以“云”言女性头发,都是这样的谐音。不能用“月”指妇女容貌。所谓“花容月貌”中其实是“悦貌”的谐音:使人喜悦的容貌。“掠月”的月是指梳子。梳云掠月:用半月形梳子梳理女性头发。梳子的弓背如弯月。陆游诗:“殷勤一梳月,十里伴还家。”是说梳形的半月殷勤的照我回家的十里路。杨万里诗:“盛暑不蕉扇扇,细云聊倩月梳梳。”后句说用半月形梳子梳理女性头发。

    1097左栈羊:在圈内加料精养的肥羊。

    但“栈”不是“圈”。“栈”是“站”的谐音,指这种羊无须奔跑寻草吃。只在圈内喂养就是不让消耗体力而肥嫩。许多方言如兰州等就直接说“站羊”。

    1154右楚拷:拷打。

    烤是拷打,“楚”字落空。准确的释义应是:痛苦的拷打。“楚”是痛苦的意思。如“苦楚”词中。

    1171右杨公忌:旧俗迷信以正月十三开始,以后每月提前两天为百事忌日。相传其说始于宋堪舆术士杨救贫,因称该日为杨公忌。《协记辨方书.辨讹》:“世俗多畏杨公忌,通书亦多载之。谓其日不宜出行举事,犯之不利,皆因不悉其原委,故为所惑耳。今按,其说乃是室火猪日。其术元旦起角宿,依二十八宿次序顺数,值室宿之日,即为杨公忌。”清梁章钜《浪迹续谈.杨公忌》:“《轨论》云:‘宋术士杨救贫,习堪舆术,为时俗所推,其说一年有十三日,百事禁忌,名曰杨公忌’……今人所传杨公忌,以正月十三为始,余每月皆提前一日。惟七月有两日,一为初一日,一为二十九日,亦隔前一日也,故合为十三日。”亦省说为“杨忌”。

    按,许多地方民俗说法,宋代杨家将之祖杨继业,是正月十三触李陵碑而死,因此正月十三、二月十一、三月初九、四月初七、五月初五、六月初三、七月初一、二十九、八月二十七、九月二十五、十月二十三、十一月二十一、十二月十九都不宜出行。还有其他忌讳,都叫杨公忌。如《成都方言词典》“改八字”条言:民间相传正月十三日是宋代杨家将杨继业遇难的日子,这天出生的女孩结婚后,后代会断绝,所以难以说成婚姻。于是便贿赂算命先生,给她另选一个生日。真实生日一直要保密到她死后,在丧宴上由算命先生宣布她的真实生日。这叫“改八字”。成都民俗还说这天载种的花草树木不能活,这天出生的女儿,婚后人口不旺。按,其实,正是从“十三”谐音“失散”而附会说:出行会“失散”而不能回家。十三也就是一十三,谐音成“一失三”,正一与负三抵消,即“失二”。由此编造出每月提前二天的上述共十三个忌日。《红楼梦》叙写道婆用巫术使贾宝玉与王熙凤生神经错乱之病后,有癞和尚与跋道人登门献术:用宝玉的“通灵宝玉”持诵,三十三天后可以平愈。书中说:“宝玉养过了三十三天之后,不但身体强壮,亦且脸上疮痕平复。”这“三十三”便应解读为谐音“散,失散”的隐秘曲折。贵阳民间游戏:把三个铜钱放在手背上再让落在地上,以落地铜钱的正或反面定胜负,叫“搭十三”,见《贵阳方言词典》。但词典未言,是三个钱,为何说“十三”之数。从词典知“搭”为“失”或“落”义,“十”与“失”同音同调。可知“搭十三”即谐音“落失三”之意,让三个铜钱都落下来。

    对《浪迹续谈.杨公忌》省略号处的原是:“然其日多贤哲诞生。如孔子及唐代宗、宋孝宗、孟尝君、崔信明、苏东坡之流。今用其日亦未罹祸害。”又省略了最后的:“然不信其说者多。忆余以十二月十九日完娶,家中亲友,并以此杨公忌日,必不可用。先贤政公毅然用之,余亦了不介意。后清河君(作者妻子)佐余历官中外,膺二品诰封,育五男四女,身享中寿。族中皆以为有福全人,则又何忌之有乎?”这些都有破除迷信的意义,可见省略不当。《协记辨方书.辨讹》说的是另一套迷信解释。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从角宿数到室宿确是第十三。

    117左杨枝肘:《庄子.至乐》:“支离叔与滑介叔。观于冥伯之丘,昆仑之虚,黄帝之所休。俄而柳生其肘,其意蹶然恶之。”郭庆蕃集解:“柳,瘤字,一声之转。”后因以“杨枝肘”泛指人生病。唐王维《胡居士卧病遗米因增》:“色声何谓客,阴界复谁守。徒言莲花目,岂恶杨枝肘。”

    王维例是把《庄子》的“柳”换说成为同指的“杨”。迂曲了一层。

    1173左杨柳:泛指柳树。《诗.小雅.鹿鸣》:“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出处错误。《诗经》没有题目是《鹿鸣》的诗。例句实际见于《采薇》。《采薇》在《小雅》中属于《鹿鸣之什》。

    1178右楞:词缀。张洁《方舟》三:“她扑楞着翅膀,想要飞了。”刘真《春大姐》:“秀芳侧楞着头向她笑着说。”高玉宝《高玉宝》第一章:“那个拖文明棍的一斜楞三角眼……。”

    解释错误。前二例是象声词。可比较“楞楞:象声词。叶圣陶《绿衣》:‘潮水似狂风在空际涌过,震得我室的窗楞楞地响。’梁斌《红旗谱》二一:‘他说着从怀里摸出一把小刀子,用手一摸刀锋,噌楞楞地响。’”后一例是形容词。可比较:“楞子眼:不正常的直瞪着眼。”

    1179左楞头青:指鲁莽的人。

    楞:鲁莽。头:形容词词缀。青:以果实等未成熟的绿色。指人不成熟。犹如俗语所说“生着呢”。

    1179右楞头葱:楞头青。

    难点在于“葱”是“冲”的谐音。

    1194左槎zha击,打。《中国历代农民问题文学资料.敦煌无名氏诗》:“里政被脚蹴,村头被拳槎。”

    此诗实际是初唐民间诗人王梵志所作。原文本是“搓”字,被误录成“槎”。异文是“搋”。《汉语大词典》第六卷774页“搓chuo:推击。”《广韵》:“搋:以拳加物。”

    附言:我在使用各卷《汉语大词典》过程中都有许多纠误的札记。关于第五卷及以后各卷的文章,将在《陇东学院学报》陆续刊出。另外,我在许多文章中论证了《汉语大词典》的许多错误。

本站推荐:误惹妖孽王爷:废材逆天四小姐我老婆是冰山女总裁总裁大人,要够了没!霸情恶少:调教小逃妻修仙高手混花都一号红人无相仙诀校园绝品狂神神级龙卫狼与兄弟

刘瑞明文史述林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人人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刘瑞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刘瑞明并收藏刘瑞明文史述林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