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小说网 > 刘瑞明文史述林 > 释元剧“邦老”

释元剧“邦老”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人人小说网 www.rrxs.net,最快更新刘瑞明文史述林最新章节!

    古代文学作品中元曲的词语最难解释,而且数量很大。1947年徐嘉瑞著成《金元戏曲方言考》,把金元戏曲词语研究正式提到汉语词汇的学术研究地位。赵景深的《序》中说:“惟独元曲还不曾有过系统的训诂学方面的研究。可是元曲是最难懂的,我们急需把难懂的词语一一弄清楚,这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工作。”

    《金元戏曲方言考》虽起了带头作用,而它的解释绝大多数都是错误的,充分说明难度很大。直到现在,还有许多词语未曾触及,更有许多词语的解释是错误的。常见的错误类型和基本原因,就是忽视词义理论的指导。词义理论的基本点就是:理据是词义的基础或根据。不努力探求难词的理据,就只能把句子的某种相关事理来代替词义。就或者错误,或者宽泛游移,因而歧说纷纭。而元曲是讲求语言的诙谐趣味性的,方法之一就是用谐音达到趣难而有欣赏性。这种趣难的特点竟然是指鹿为马、张冠李戴、颠倒黑白、将无作有奇特类型,自然更容易理解错误。

    元剧中的强盗角色称为“邦老”,多见于人物上场的科介语。

    《合汉衫》一折《混江龙》:“〔净邦老扮陈虎上〕。”陈虎骟人钱财,杀人夺妻。

    《升仙梦》三折:“〔钟离扮邦老领娄罗上〕”。仙人钟离变为占山断路的强盗,用杀人越货来点化桃柳二妖脱离凡尘修仙。

    《朱砂担》一折《醉中天》:“〔净扮邦老闪上做意科〕”。也是抢财杀人的。

    《盆儿鬼》一折《鹊踏枝》:“〔邦老暗上做搬正末科云〕”。也是杀人劫财。

    《金凤钗》二折《迎仙客》:“〔邦老上〕杀人放火为活计,好斗偏争欺负人。”这等于自报家门是强盗。又,第四折:“〔邦上云〕自家李虎的便是,自从昨日偷了那十把银匙筋,将状元店里换了九只金钗。”后处的“邦”可能是“邦老”的省说,或脱字。

    “邦老”从字面看,与“乡老”、“国老”相似,应指地方上有德望的老年人,却指称强盗。词义从何而来,令人费解,因而解释者不少。

    最早试图解释的是王国维《古剧角色考》:“《杂录》又云:弄婆罗。……婆罗,疑婆罗门之略。至宋初转为鲍老。……金元之际,鲍老之名分化而为三。其扮盗贼者,谓之邦老;扮老人者,谓之孛老;扮老妇者,谓之卜儿。皆鲍老一声之转,故为异名以相别耳。”又,“邦老之名,见于元人《黄粱梦》、《合汗衫》、《朱砂担》诸剧,皆杀人贼,其所自出,当如上节所云。而金人院本名目所载《邦老家门》二本,一曰《脚言脚语》,一曰《则是便是贼》,则此语确为金元人呼盗贼之称矣。”

    但是,古汉语所说的“一声之转”,是声转成同音或近音的异写字,而词义仍相同或相近。而从婆罗门到木偶鲍老、再到盗贼、老人(男)、老妇,五者的差别太大,风马牛不相及,应不是同一语源。

    清人焦循《剧说》卷一:“邦老之称,一为《合汗衫》之陈虎,一为《盆儿鬼》之盆罐赵,一为《朱砂担》之铁幡竿白正:皆杀人贼,皆以净扮之,然则邦老者,盖恶人之目也。”这仍是舍“邦”字的理据关键作猜想:“恶人”之释又比“盗贼”宽泛,反而略有矛盾。

    近人胡忌《宋金杂剧考》另言“邦”或是“帮”的省写,取“有那一帮人”之意。但,盗贼也有单个而无帮的;结帮成派的并非就是强盗,如近代的“青帮”、“红帮”。

    陆澹安《戏曲词语汇释》(1981年):“邦老:宋元戏曲里盗匪、凶徒等的俗称。”

    顾学颉、王学奇《元曲释词》第一册(1983年)同条,引胡忌之说而认从。

    《汉语大词典》第十卷(1992年):“宋元戏曲里扮演盗匪、凶徒等角色的俗称。”

    除《元曲释词》外,都避难而不释称名的理据,也不引用前人的所释,显然以为并不正确。词本见于元代,王国维即言“见于元人‘金元人呼盗贼之称”。但上述有两种辞书又说是“宋元戏曲”术语,却无据而提前到宋代。词只指盗贼,有三种辞书却言,也指“恶徒”、“凶徒”。扩大了范围。这两种疏误也反映了对此词并未作具体研究,只好作宽泛的猜想。

    笔者从元代用例再作向后考察。

    明代《行院声嗽.人物》:“贼:邦老。”近代的《江湖行话谱.走江湖行话》:“大帮:大柳。小帮:小柳。”其中“柳”当是“绺”的代音字,指贼,如“小绺”、“剪绺”词中。又指匪。萧军《八月的乡村》二:“还不如现在去到那个绺子挂个‘注’,混二年,弄几千。”

    《行院声嗽》是市语、行话、隐语汇辑,“大帮”、“小帮”正是江湖行话。“帮”字应是“邦”字的记音别写,不应是“一帮人”之意。这提示元代的“邦老”不是一般的通语词,有可能来自方言。经考察,正是如此。

    姜亮夫《昭通方言疏证》:“昭人谓大盗曰‘响马’,言其行时马被铃不畏人也。或又曰‘棒老二’,亦指强盗之小者,以棒击人而夺其财货也。”

    崔荣昌《四川方言与巴蜀文化》:

    “‘棒客’又叫‘棒老二’或‘老二’,在四川方言中特指土匪、强盗。例如:‘爹爹今天遭了棒客抢,连云片糕都遭抢走了。’(李劼人《死水微澜》83页)‘现在水灾、兵灾、棒客、粮税样样多。’(巴金《家》三十三)‘外面还有谣言,说温江的‘棒老二’说过,本年新租,他们收八成,佃客收两成。’(巴金《秋》四十三)。”

    又引清人姚莹《康鞧记行》卷一《书棒客之起》:“当烟禁初严,洋烟不至,建昌(按,今四川西昌)一带所产烟泥盛行。奸贩如云,号为泥客。邛州知州虑兵役之不胜捕也,则大张《晓喻》’谓:‘泥客本犯法,民能逐捕者,听。’于是所在游民,蜂起劫泥客以为利。自称棒客。盖其初固以客自居也。其后泥客衰,棒客以捜泥为名,为害行旅。”

    泥客是外地来贩大烟的人,本地人捜劫泥客,也如同盗匪,必得持棍棒之类,沿用旧名叫棒客。

    汪平《贵阳方言词典》:“土匪:1有组织的武装匪徒。2〔棒老二〕,一般的拦路抢劫者,多在乡间活动。”

    梁德曼、黄尚军《成都方言词典》:“棒老二=棒客=土匪1:抢劫财物的匪徒:他老汉儿(父亲)当过棒老二||老年人和农村人多说‘棒老二’。”

    尹世超《哈尔滨方言词典》:“棒子手:强盗。”马思周、姜光辉《东北方言词典》同释,则不限于哈尔滨。

    《汉语大词典》:“棒子手:方言。强盗。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九:‘我早就料到,胡子非败不可,扎古丁的棒子手,还能打过咱们萧队长?’”又,“棒客:帮会组织之一。亦指土匪、强盗。栗戡时《保路运动》:‘四川准备已甚充足,以袍哥、棒客为基础,人数众多,遍布圈川。’”所释的“帮会组织”为误。又,“棒老二:方言。土匪。”(例略)

    许宝华、宫田一郎主编《汉语方言大词典》收载:汉中、武汉、汉源、自贡、仁寿话有“棒客”词;沈阳、通化、丹东共有“棒子手”词,汉中、重庆、奉节、自贡、达县、遵义、昆明、曲靖有“棒老二”词;四川南充有“棒棒客”词;四川邛崃有“棒客”词,另指称老鼠。笔者补言,老鼠也是盗贼,所以同称。甘肃陇东一带也有“棒棒客”词,也指强盗、土匪。

    上述《汉语方言大词典》“杠子手”条言是辽宁丹东方言,指盗匪。杠即棒,又完全排除了“一帮人”的误解。

    上述词典多数也避言为什么用“棒”字。应如姜亮夫先生所言,以棒击人而抢。笔者可补释的是,强盗、土匪多流窜在外地作案,所以称为“客”。“棒老二”应是“棒佬儿”的理据。“佬”是贬指人的词尾,或作“老”;“儿”是复说的词尾,也指人。《贵阳方言词典》:“煤巴老二:旧时指挖煤的人,常用于形容人黑、脏:黑得像煤巴老二。”这“煤巴老二”与“棒老二”一样,都不是说排行,而是复合词尾“佬、儿”的谐音趣变。各地的土地神,《西游记》中孙悟空叫成“土地老儿‘老儿”也是复说词尾。

    把“棒佬儿”说成“棒老二”,词义表达有了曲折,不够显豁,正是为了求趣。元剧作家正是受此启发,把“棒老二”改成“邦老”,谐音隐实示虚,设难成趣的。贬义的事物,敬称的形式,名实不符,便是假趣。“邦老”只是元剧盗贼角色名,是行话,所以承用于后时隐语、行话,如《行院声嗽》、《江湖行话谱》,而不见于一般口语。但它源于方言,只能借助方言才获得正确的理据解释。

    近代汉语词汇的主要来源之一是方言口语词,往往又是有智巧趣味的方言口语词,因而要借助方言的隐实示虚趣难词求得确解,棒佬儿一棒老二一邦老,是个典型的例子。参见拙文《近代汉语隐实示虚趣难词》(载《语言》第三卷),及其他相关文章。

    (原载《古汉语研究》2006年第2期)

本站推荐:误惹妖孽王爷:废材逆天四小姐我老婆是冰山女总裁总裁大人,要够了没!霸情恶少:调教小逃妻修仙高手混花都一号红人无相仙诀校园绝品狂神神级龙卫狼与兄弟

刘瑞明文史述林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人人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刘瑞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刘瑞明并收藏刘瑞明文史述林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