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小说网 > 刘瑞明文史述林 > 贵阳方言“谐音趣难词”详释

贵阳方言“谐音趣难词”详释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人人小说网 www.rrxs.net,最快更新刘瑞明文史述林最新章节!

    李荣主编《现代汉语方言发词典》地方分卷的汪平编纂《贵阳方言词典》中的一条:

    牵:一种逗引幼儿的游戏。牵着孩子的手,口中念儿歌:“牵□□,摇弟弟,打破碗,请坐地。”念一句,走一步,到第四句两脚蹬一下。

    此儿歌很有意思,未见别的地方现在也有此儿歌的报道。但大大令人遗憾的是其中有两个字不知该怎样写而空缺着。不知为什么要说“打破碗”?而且还要“请(打破碗的人)坐地”?这说明它历史悠久,当今不仅一般贵阳人,连研究贵阳话的语言专家,也不知道它的庐山真面目了。

    笔者研究的结果是:

    词典中空缺的“□”的注音与“郎”字同音异调,其实就是“郎”的声调有变。其中“摇”是“要”的谐音。“碗”是“瓦”的谐音。“请”是“清”的谐音:冷清,稀少。这是希望多生儿子少生女子的儿歌,宋代已经有了。陆游《老学庵笔记》:“童谣云:‘牵郎郎,拽弟弟,打碎瓦儿不着地。’以为祝生男之意。”梁绍壬《两般秋雨庵笔记》卷四《山歌》:“儿童扯衣裙相戏唱说:‘牵郎郎,拽弟弟,踏碎瓦儿不著地。’《询蒭录》曰:‘此祝生男也。踏碎瓦,禳之以弄璋;牵衣裙,禳之以衣裳;不著地,禳之以寝床。上二句说多男,下一句说禁生女。’”清顾张思《土风录》卷十九《牵郎郎,拽队队》说或把此童谣变成:“牵郎郎,拽队队,打碎瓦儿不着地。”《诗经.小雅.斯干》:“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球,载弄之瓦。”于是“瓦”特殊的与生女孩联系起来。

    与陆游所记的对比,贵阳此儿歌的“摇弟弟打破碗请坐地”,即四句中就有三句不同。特别是“打破碗”的“碗”字变得奇特。原来贵阳话“碗”字有两读,一音与普通话读音相同,另一音却与“瓦”同音同调。于是借“碗”的字形,读出“瓦”字的实际。另外两句也是利用谐音的手段。汉语的谐音是有非常神奇效果的。它能指鹿为马、颠倒黑白、张冠李戴、无中生有。各地方言都有一种“谐音造词法”:隐实示虚,设难成趣。就是:对词义理据的真实用字借谐音既作隐蔽又作暗示的双兼方法,形成趣难风格,从错误而启悟正解。有智巧和情趣的艺术欣赏性,有如谜语。可以借用下面这些话来比喻:“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踏破铁靴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贵阳方言词典》中的一条:“饭甑山:梵净山的讹音,山在贵州省东北部,是武陵山脉主峰,海拔2572米,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网,并为佛教名山。”其中把饭甑山的生物圈即自然性方面说清楚了;指出梵净山名称,为佛教名山,这是对“人”文化方面的解释,但遗憾的是还有错误。天下名山僧占多,僧人称为梵净山,但千万劳苦群众首先渴望的是吃饭,于是有意利用谐音另起个名字,把梵净山另叫饭甑山。也就是创造了一个新词。创造得好,流行开了。解释成“梵净山的讹音”,“讹”的评判就是不知道谐音也是汉语的一种造词方法而凭感想误说。个别人乃至少数人有时或把一个词读或写讹,历来的贵阳人

    竟然都这样转化吗?明明知道也就是梵净山,可为什么偏偏仍然读写成饭甑山呢?因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

    词典又一条:“懂三:江湖上说的话,在求别人办事时,暗示会给对方甚么好处之类:请你帮个忙喽。我们是懂三的。‘懂三’可能是从‘事、四’谐音引申出来。”应该准确而肯定地说:就是把“懂事”暗中谐音成:懂四。从而仿出:懂三。也是谐音造的新词。

    还有许多这样的词语,该词典也没有这方面的丝毫解释,本文即专作辨析与欣赏。《贵阳方言词典》共有8700个词条,这样的词语数量众多,约是290个,占3.3%。谐音可以是同音同调、同音异调或近音。本文即这样表示,而一般不再说“谐音”两字。有的被谐音的字,在该词典中未见注音,不知声调,就只说某字与某字谐音。先示词典页数,词语后面是词典的解释,文字或有节缩,免标引号。另行是笔者的申说。

    可以把词语中的谐音字分为四类。一类是词语中含动物名而虚假。

    23.**=(小)鸡儿=麻雀=小麻雀=雀雀:赤子阴。

    “鸡”与“基”同音同调,从传种来说,犹如说:根。也可以是“肌”的谐音,该词典未见“肌”的注音。“把”是从形状来说。“雀”与“脚”近音谐音,声母送气与否的差别。俗语用“腿”或“脚”指代男阴。因“雀”而粘连成“麻雀”。

    鸡拉乌叫:吵吵嚷嚷。

    “鸡”与“吼”同音同调。“乌”与“呜”同音同调。而字面上是“乌鸦”的虚假意思,与虚假的“鸡”承应。

    25.鸡公车:独轮手推车。

    “鸡”与“吼”同音同调。“公”与“滚”近音,从轮子滚动声来说。

    鸡眼:脚掌或脚趾形成的硬块,样子像鸡的眼睛。

    陆宗达、王宁《古汉语词义答问.释“趼”》:“俗称‘鸡眼’,其实是‘趼’音分读之:由jian而变为ji-yan。……《现代汉语词典》说‘鸡眼’因‘样子像鸡的眼睛’而得名……便有点望文生义,还是要从‘趼’来说明方为科学。”说样子像鸡的眼睛,仅是从圆形而言,许多动物的眼睛都是圆形。若从大小来说,趼也有比鸡的眼睛大或小的。况且,趼的中心也没有相当眼仁的情况。可见不是比喻,而是由“趼”字分音的ji-yan而趣说的。

    鸡冠油:粘连在猪大肠上的脂肪,其形状像鸡冠。

    其他方言(如北京话)或从形状叫“网子油”或“花油”(花指零碎),而与“板油”分别。鸡冠就没有丝毫的网状,也无所谓零碎,非形状比喻。而是“鸡”与“居”同音同调。“冠”与“管”同音异调,指管状的大肠。扬州话把猪各种内脏上的都叫“网子油”或“花油”。徐州只把猪体腔内壁黏附的叫花油。于都把猪内脏与鸡体腔内壁黏附的都叫花膏。而把鸡体腔内壁黏附的叫鸡公膏,但“公”是“贡”的谐音。东莞把猪内脏上的叫网油。上海把猪肠子上的叫网浪油。贵阳话只把猪体腔内壁黏附的叫“网子油”或“花油”。《柳州方言词典》:“网油=花油=鸡冠油:猪肠外面的脂肪网膜。”也是同样谐音,并没有其形状像鸡冠的说法。

    106.恶鸡婆:凶恶的女人。

    “鸡”与“极”谐音。

    183.幺鸡:麻将牌里的一条。

    “鸡”谐音“基”或“记”。来自旧时数目“一”的隐语,北京叫“也基”;吴语中作“欲记”。都是“切口”即反切式,拼合成“一”的读音。见《汉语大词典》“切口”条的举例。起初是用这两个隐语暗指幺条,后来被多数人知道了,便刻成一只鸡的图像存趣。

    186.斗鸡、打鸡:儿童游戏。1单腿立地,抱另腿以膝部击斗。2一人拿一根草,互相交叉着拉,先断的输。

    1“鸡”与“击”谐音。2“鸡”与“技”谐音。

    86.斗鸡眼=对对眼:内斜视。

    “鸡”与“集”谐音,指眼珠集中而靠近,犹如“对”指对合。

    155.菢母鸡棉鞋:一种老式棉鞋,鞋面为鮮壳形,不系鞋带。

    是“包毋系”的谐音。包,指包得比较严合。把不系鞋带,仿说成文言的“毋系”,又飞白而谐音为“母鸡”。不系鞋带一毋系一母鸡,三次曲折。

    31.依乌鸭乌:贬斥人胡说。

    “乌”是黑的意思,指没有道理。“鸭”与“呀”谐音,贬斥那样的说话。

    84.鸭屁股:妇女一种发式,脑后一大块头发垂至颈部。

    “鸭”与“压”同音同调。“屁股”指脑后。

    84.鸭子:旧称买卖经纪人。

    买卖经纪人一般叫“牙子”。“鸭”与“牙”同音同调。

    84.鸭鸭乌:形容太差。

    “鸭”与“呀”谐音。“呀!呀!”的惊叫。“乌”与“污”同音同调。

    106.鹅毛月=蛾眉月。

    “鹅”与“蛾”都是“阿”的谐音:弯曲。“毛”是对“眉”的变说。

    84.哑雀嘴:划拳用语的“二”。

    “哑”与“亚”谐音。粘连成“亚军”词而指“二”。“雀”与“确”同音同调。“嘴”与“锤”近音,声母送气与否的差别。犹如“划拳”的拳。

    233.燕边胡:大胡子。

    “燕”与“沿”同音异调。

    56.巴壁虎:壁虎。

    巴,依附。“虎”与“附”同音异调。理据及字序本是:巴附壁。其他方言或是谐音“户”。该词典未见“户”的注音。

    64.打巴壁虎:两手撑地倒立,脚翻过来靠在墙上。

    “打”与“搭”同音同调。搭、巴、附,三者同指不避复。并没有表示两手撑地倒立,脚翻过来的语素。

    197.秋老虎:比喻立秋后仍然十分炎热的天气。

    老虎不能比喻炎热。“虎”与“糊”同音异调。趣谑的说秋天老糊涂了:该凉了,反而热。北京方言说秋傻子,机抒相同。

    59.马虎:早率;敷衍;疏忽大意与“麻糊”同音异调。该词典:“麻喳:粗心马虎。”

    61.马:拉长脸,不高兴的表情。

    “马”与“抹”同音异调。指抹去正常的表情。有的方言说“驴脸”,也是谐音“捋去”正常的表情。驴马的脸虽长,无所谓不高兴的表情。骡子的脸也长,却没有这样的说法,就是反证。正有平实的说法:把脸抹下来、变脸、翻脸。“马眉马眼:板着脸的样子”、“马起脸:拉长着脸”,两词中同样的谐音。

    61.马脸:厚着脸。

    同样的谐音。把脸面抹掉就是不要脸面的厚脸皮。此也可证上条的谐音。

    61.马料豆:油炸蚕豆瓣,再洒上作料。

    “马”与“码”同音异调:连接。指把作料码入。可比较《成都方言词典》:“码:将生肉片或肉丝、菜和盐、水、豆粉调匀。”“码味:烹制前,在主要原料中加入一定数量的调味品进行拌和。”

    61.马草篮:“高挑草”的农具。

    “码”的谐音。指直接把扁担插入草篮。

    61.马后炮:比喻过时的行动。

    非比喻。“码”的谐音。连接在后面就是迟后。名词的“炮”谐音动词的“炮制”,指行动、处理。

    61.马:旧时一种储钱的器具。

    解释苟简,不能知道是怎样的形制。许多地方都是泥制,仅有小缝可把钱币塞入,叫“憋死猫”。“猫”与“冒”谐音,指不能倒出来。最后砸破罐子总取钱。贵阳的当与此相同。则也是“码”的谐音,以连接指储蓄。空缺的那个字,应就是“砸”字。

    61.马打面:指眼镜。因马拉车时眼睛要罩住,有诙谐、取笑意味。

    牲畜推磨时怕乱走,才蒙眼;拉车蒙眼就无从看路而出事故。“马打”是“码搭”的谐音,指脸上还增加了个东西,即眼镜。

    112.拍马屁:谄媚奉承。

    是“配码脾”的谐音:配合、连接(上级等)的脾性。该词典未见“配”的注音。详见本书《方言“拍马屁”词语家族及研究失误》。

    42.湖南骡子:蔑称湖南人。

    100.北方骡子:蔑称北方人

    “骡”与“落”同音同调。指从湖南、北方落到此地。

    65.打狗屁:骂人糊说。

    “狗”与“苟”谐音:不正,犹如以“放臭屁”指斥。以下八个词中都是如此谐音。

    158.毛狗:旧时指狐狸。

    158.毛狗路:狐狸走的路,即很小的山路。

    狐狸和一切动物都没有固定成形的路。毛,指小与简率。不熟这样的路容易走错而抱怨说是“(让人)胡里走的路”,从而反过来把狐狸叫毛狗。

    狗日的、狗**日的:骂人话。

    犹如说私生子或野种。

    狗窝:比喻人住的地方太脏。

    非比喻,猪窝更脏。

    192.狗刨烧:不会游泳,两手在水里乱划。

    “苟刨”即乱刨。

    狗熊:黑熊。

    “苟”指黑熊生性喜独居。

    221.天狗吃月壳:月食。

    “天苟”即天象不正常。把“月蚀”也通俗的说“月食”,把“食”换成“吃”。倒序成为:吃月壳。

    逗狗:(孩子)生病。

    生病即不正常,或说成:不好。其他方言或说:变狗。

    191.狗眉狗眼、狗夹夹、狗头狗脑:吝畜。

    “狗”与“抠”近音。贵阳话同义词有“夹抠客”。“眼”与“严”谐音,因虚假的“眼”而再加虚假的“眉”。“抠”是形容词:小气,所以可以带词尾“头”。因虚假的“狗头”而再加虚假的“狗脑”。

    狗地芽:一种小灌木的嫩芽,可以做野菜。

    “狗”与“勾”同音异调,指芽。

    狗扯:勾结;勾当。

    “狗”与“勾”同音异调。

    土狗:蝼蛄。

    “勾”指蝼蛄被挖出后,呈蜷曲状。

    273.狼场:大场面。

    “狼”与“浪”同音异调:没有约束。

    94.躲猫猫:捉迷藏。

    蒙猫猫:捉迷藏

    “猫”与“铆”谐音,指被捉住。详见本书《“捉迷藏”方言趣难称名汇释》。

    灰猫猫的:遇到挫折后的样子。

    金猫猫:金龟子。

    89.花(野)猫:比喻脸很脏的人。

    “猫”与“貌”谐音。

    157.猫:外行。

    “猫”与“冒”同音异调,犹如:胡乱。北京方言就平实的说:老冒。

    157.猫鞭:对人伸出中指的不礼貌行为。

    273.淌猫尿:流泪。

    猫耳朵菜:木耳。

    都是“猫”与“冒”同音异调谐音,犹如:出。

    三脚猫:1坐不住的人。2游泳的一种姿势,一只手或一条腿接触河底游动“猫、冒”的谐音:冒出了第三只脚。比人多出一只脚,就比别人“善”走而坐不住,此与以“三只手”称小偷类似。游泳时“一只手或一条腿接触河底”,只有三只手和脚从水面冒出来为人看到,便趣说“三脚猫”。

    母猪疯:癫痫。

    “母”与“木”同音异调:麻木。“猪”与“做”同音异调。字序本是:做木。即失去知觉。谐音倒序成为:母猪。“疯”与“风”同音同调。许多别的方言就平实的写成“风”,指中风。详见本书《帛书〈五十二病方>“人病马不痫”考证》。

    白胆猪:骂白木老土的人。

    “胆”与“淡”同音异调,指反应冷淡。“猪”与“做”同音异调。理据和字序是:做白淡。白:没有。该词典“白木老士:反映迟钝,或没有反映。”按,白:没有。木,麻木,即无反映。“士”是“死”同音异调谐音,也指无反映。

    286.羊癫疯=羊儿疯:癫痫。

    “羊”与“样”同音异调。“羊癫疯”的理据及字序本是:癫痫中风(之)样。“羊儿疯”的理据及字序本是:中风样儿。都是从症状命名。详见本书《帛书〈五十二病方>“人病马不痫”考证》。

    抢羊羊:儿童游戏名。很多孩子互相抱腰成队,另一个孩子抓他们的最后一个。

    “羊”与“央”同音异调:结束,最后。是文言文词语。《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

    45.兔:待人接物不近人情。

    160.倒奸不兔:似傻不傻。

    78.那兔儿:骂人的话,可用“他”代替。参见“兔”

    不近人情即不合明显的道理,即不开通,“兔”与“土”同音异调。

    112.白龙会:旧时“土公子”的行会。

    “白”与“百”同音同调,指众多的人。“龙”与“拢”同音同调。

    43.独眼龙:一只眼瞎的人。

    “龙”与“窿”谐音。指那只好眼睛如窟窿,空而通明。对比那只瞎眼是实的,不通明。

    摆龙门阵:聊天。

    “龙门阵”的理据和字序是:“振朦胧”。使人从朦胧状态振作,是从讲故事的效果来说的。详见本书《“龙门阵”等称名的妙趣》。

    跑龙套的:1戏曲中扮演随从或兵卒的人。2比喻在人手下是无关紧要的人。

    “龙”与“拢”同音同调。扮演随从或兵卒的四人靠拢成队,穿一样的服装。

    300.龙窝:1头上长瘤,瘤上长发。2小孩留长发而不洗,让结成快,据说可以吉利。

    “龙”与“拢”同音异调。“窝”与“罯”同音异调:覆盖。由于“龙”的谐音才据说可以吉利。民间词源往往是颠倒因果的。

    86.耍龙尾巴=背榜。

    “耍”与“刷”同音异调,犹如:写。“龙”与“拢”同音异同调,拢在尾巴处,即最后一名。

    “鼻涕龙:挂在鼻子下面的一条鼻涕。

    “龙”与“拢”同音同调。拢成一条。如果是以“龙”比喻,也就可以以蛇比喻,却从来不把成串,成条用蛇比喻,就是反证。

    195.牛嘴龙:牛笼嘴。

    “龙”与“笼”同音同调。

    夜老鼠=盐老鼠:蝙蝠。民间传说老鼠吃盐变蝙蝠,所以叫盐老鼠。

    “夜老鼠”中,“鼠”与“出”近音谐音:夜间出来。“盐老鼠”则是“檐老出”的谐音:老从房檐间飞出。“盐”与“檐”同音同调。是由于谐音趣难名称才使得传说老鼠吃盐变蝙蝠。民间词源往往是对谐音趣难名称追编故事性解释,是“反客为主”的机制。

    236.川耗子:旧时对四川人的贬称。

    耗子即老鼠,“鼠”与“出”近音谐音。理据及字序本是:川出老。

    193.猴头:树上的蕈,形似猴子的头。

    蕈是伞形。无毛,无五官,与猴子的头没有丝毫相同。那正是不知词的理据,而按字面解释的趣味性的民俗词源。“猴”与“厚”同音异调,指体大肉厚。

    193.猴耳包:扁桃腺炎。

    “猴耳”与“厚而”谐音。厚而包,犹如说大疙瘩。

    211.三老猴:每次掷三颗色子,按点数定胜负。

    “猴”与“侯”同音同调,用古义:箭靶。骰子上面的点数相当于靶,都是目标。掷色子,南京话说:掷猴儿。北京话说:调猴儿、吊猴。每次掷三颗色子,乌鲁木齐话说:三猴子。徐州话说:赶猴儿。

    242.门槛猴:比喻只会在家里凶的人。

    没有门槛猴,非比喻。“猴”与“吼”同音异调,指凶。

    148.吹牛壳:吹牛,说大话。

    “牛”与“扭”同音异调。扭,就是转,而谐音“赚”:诓骗。其他方言说:吹牛皮。“皮”与“脾”谐音:脾性。贵阳话此词则把“皮”换成“壳”。

    195.牛打滚:一种小吃,由熟汤圆外滚上豆面制成。

    牛,谐音“扭”,就是转,与“滚”复说。

    227.牵牛花:一种观赏花,缠绕茎。

    “牛”与“扭”同音异调,从缠绕茎来说。

    214.赶牛牛场:旧时郊区农民挑菜、鸡鸭等农产品到城里卖。

    “牛”与“流”同音同调,指“人流”。词是从赶场的人多来说。

    死老蛇:比喻很呆的人,像死蛇一样。

    没有用蛇比喻呆的事理。“死”就可以指呆。“蛇”与“折”同音同调:亏损。指精神或智力不足。

    四脚蛇:蜥蜴。有四肢,尾细长,易断。

    有四肢就与蛇大有区别。很早已有“画蛇添足”的成语,正是从蜥蜴不是蛇,也不像蛇而言的。“蛇”与“折”同音同调,指遇敌主动断尾逃生的特异功能。蜥蜴有众多的方言名称,竟然用了蛇、狗、鸡、蚁;师、医、哥、婆、公;月、盐,等二十多个无关的字。原来都是对蜥蜴断尾再生等习性的谐音趣难表示。详见本书《对蜥蜴100个称名的语言学研究》。

    273.郎鸡叶:一种蕨类植物。“郎”字标同音代替号。

    24.鸡冬菌:一种珍贵的蕈。

    还有下面一些词,其中的动物名字必定是趣假的。但遗憾的是,由于词义解释中没有相关的内容,无从考虑谐音本字而不知。

    109.鹅耳长:一种野菜。

    253.鹦哥嘴:猪头上的肉,常用做腊肉。

    186.豆狗:多生长在葡萄等藤本植物上的害虫。

    286.羊角菜:一种块茎可吃的蔬菜。

    34.鱼鳅串:马兰。

    34.鱼鳅症:旧时流传的一种病名。

    一类是词语中含指各种人(包括神、鬼)的语素而虚假。

    3.掷状元红:掷色子的一种玩法,每次掷六颗色子,根据掷出的点数的变化决定胜负,常在过年时玩。

    “红”指希望是红色的六点。“状”与“撞”的同音同调,指色子撞碰的结果,也指撞运气。“元”与“园”同音同调:圆满。指六颗色子都是六点。

    13.儿天崽地:说话带脏话。

    “饵田载地”的谐音,以食物、种植指**。田、地,都指女阴。

    45.土公子=土匠:专门从事入检和安葬的人。

    “公,,与“工”同音同调。

    147.雷公公:雷。

    “公”与“滚”谐音。即雷声滚滚。把雷神叫雷公,也是如此谐音。

    “郎”与“浪”同音异调,指在水中。

    9.屎壳郎:蜣螂。

    “郎”与“浪”同音异调:流浪。

    179.跷二郎腿:坐时把一条腿放在另一条腿上。

    谐音同上条。指上面的腿会摆动如浪儿。

    224.鲇巴郎:鲇鱼,身上有黏液。

    64.打鱼郎=叼鱼郎:翠鸟。生活在水中,吃鱼。

    “郎”与“浪”同音异调,指在水中。

    162.老爷车:老出毛病的车,也引申为其他质量差的、过时的东西。

    指质量差的,趣说像老爷一样要人常常伺候、经管。而指过时的东西却是谐音“这老也”而倒序。用了文言文的感叹语气词“也”。“爷”与“也”同音异调。

    201.半截大爷:指二十来岁、不大正派的男青年。

    半截指二十来岁。“爷”与“野”同音异调,指不正派。“爷”又指男性。

    117.黑妈妈=黑妈地洞:光线黑。

    “妈”与“麻”同音异调。“地”与“的”同音异调。是“黑麻麻”与“黑洞洞的”二者的缩合。

    94.多事老妈:好管闲事的人(多指女性)。

    “妈”与“码”同音异调:连接。

    67.大姨妈:开玩笑时指大脚趾,笑人鞋破了,露出大脚趾。

    “姨”与“遗”同音同调,是“漏”的变说。贵阳话把大脚趾叫:大指拇。把“拇”谐音“母”,又换说成为“妈”。三曲折。

    43.父母装:中式大小襟女式上衣。

    “父”与“服”同音异调。“母”指女性。理据及字序本是:母服装。旧时女性上衣与男性的对襟大有差别,裤子则没有差别。

    34.姨妈菜:一种野菜,也可入药。

    “姨妈”必定是谐音趣假的,遗憾的是词义解说中没有相关的内容,无从考虑本字。

    162.老婆婆针:鬼针草。痩果线形,有几枚芒状冠毛,附着人、畜身上,传布种子。

    “婆”与“破”谐音。痩果破裂,冠毛才能飞扬而附着人、畜身上。

    186.偷油婆:蟑螂。能发出臭味。

    “偷”与“透”同音异调,“婆”与“颇”谐音。颇能透发出臭油味。

    238.管家婆:比喻爱管闲事人,不限男女。

    272.汤婆子:取暖用具。

    两词都是“婆”与“颇”谐音,指程度甚。

    89.花姑娘:瓢虫。

    “姑”与“箍”近音,“娘”与“囊”近音。指有硬壳箍住软囊的虫体。

    244.藤藤菜=空茼菜:蕹菜。茎中空。嫩叶可以做蔬菜。也叫:饿死老公菜。

    “死”与“食”同音异调,指可以吃。“公”与“供”同音异调。理据及字序本是:老供饿食的菜:在荒年时连老茎秆也吃了。

    143.霉神:碰到倒霉事时说的话。

    “神”与“生”同音异调:倒霉发生了。

    250.神仙饭=罐罐饭:用盆罐等蒸的米饭。

    “仙”与“鲜”同音同调:保持鲜味。因虚假的“仙”再粘连虚假的“神”。

    228.仙人掌:有剌。

    “仙”与“嫌”同音异调;人们嫌弃它有剌。

    193.枢神:吝畜。

    “神”与“生”同音异调,是指人的词尾。与普通话学生、先生、医生等中相同。贵阳话“女生”意思是女性,是很典型的词,尤其能说明“生”是指人的词尾。

    68.大鬼:扑克牌中最大的一张。

    “鬼”与“贵”同音异调,从贵重来说。同类的“小鬼”词中相同。

    151.鬼抱蛋的:以前老人对晚辈的昵称。

    “鬼”字同上条。“报”与“宝”同音异调。蛋,圆形,“圆”与“元”同音同调。理据及字序本是:贵元宝。

    211.山和尚:戴胜。羽毛大部是棕色。

    下背与肩部黑褐色,尾羽有白斑。共是三色。由“三合裳”成为“山和尚”的谐音。《汉语大词典》:“山和尚:鸟名。因其鸣声似和尚念经而得名。宋王质《林泉结契》卷一:‘山和尚,身灰褐色,脑嘴倶黑,声浊圆,间若诵牟尼号者,旋杂他声。’”没有说尾羽有白斑的特点。鸟鸣声不可能复杂而具体得如“释迦牟尼”名字。而说“间若”,透漏出本是从“和尚”而做附会之说。鸟的鸣声是机械一致的。《汉语大词典》把“间若诵牟尼号”再改变成“似和尚念经”而误。

    257.灵哥:搞巫术自称肚子会说话的人。

    “哥”与“个”同音异调。犹如“灵的个”。

    151.鬼敦哥=鬼冬哥:猫头鹰。

    敦:敦促。“冬”是别写子。“哥”字同上条。即说:是敦促鬼的个鸟。迷信说法,猫头鹰叫预兆死人。

    62.fa哥:土气或学时髦学不好的人。

    253.鹦哥:鹦鹉。

    305.八儿:八哥:一种鸟,能模仿人的某些声音。

    此两词中“哥”与“歌”谐音,指鸣声如歌。

    一类是词语中含数目字而虚假。

    假巴一二:假意。

    “一二”与“意儿”的谐音。

    247.正一作二=正二八百:很正经。

    谐音理据是:正意作儿、正而八百。汉语词汇有“八百诸侯”“八百罗汉”“八百媳妇城”“八百孤寒”“八百驳”等,笔记小说中又有神仙式长寿人物叫李八百。仿此而有“正经八百”,即以“八百”表示正经的程度甚。详见刘敬林、刘瑞明《北京方言语谐音理据研究》书中《北京方言的谐音隐实示虚趣难词》文中“正经八百”条。

    57.八二胡:八字胡。

    “八(字)儿胡”的谐音省说。

    瞎二胡:骂眼睛不好的人。

    理据是:瞎儿糊。糊,犹如说眼睛被蒙蔽着。

    82.(下)二哥:男阴。

    理据是:下而个。犹如:下面的个。“哥”与“个”同音异调。“下”字本不能省略,由于趣假的“二哥”而可以省略。下面各词中都是“而”与“二”谐音。

    175.吊儿郎当=吊二垮三=□二垮三=垮二垮三:行为、穿着随便,不讲规矩。

    179.跷二郎腿:坐时一条腿放在另一条腿上。

    理据是:跷而腿浪。浪,指那条腿摆动如浪。

    94.多二、多二多三:多管闲事。

    “三”是因虚假的“二”再做重复的虚假。

    143.煤巴老二:旧指挖煤工人。

    272.棒老二:土匪。

    “老”是动词。该词典:“老:举;抓取。”例句是:“把手老高点。”“老起棒就打。二”与“儿”同音异调,词尾。理据及字序本是:老煤巴儿、老棒儿。

    223.连二杆:小腿。

    “臁儿干”的谐音。小腿肉少,或说成:干腿。

    157.猫三=猫儿。

    暗中把“猫儿”谐音成“猫二”,再仿成:猫三。

    292.恍张三:稀里糊涂的人。

    143.梅三壳子:爱说大话的人。

    “每山磕恣”的谐音:每每恣意的磕嘴。“山”犹如“村”,是表示鄙夷的语气。上海话的“瘪二”也是如此。

    10.四眼落眍:1眼珠子深嵌陷在眼眶里。2形容人的病态。

    “四”与“死”同音异调。

    10.四眼人:孕妇。

    并不是说孕妇与胎儿共四只眼,因为还有双胞胎。一个胎儿也有与孕妇共两张口、四只手等。“四”与“嗣”谐音。该词典未见“嗣”的注音,但“饲”与“四”同音同调,可参比。“眼”与“衍”谐音。“人”与“妊”谐音。

    216.憨包憨四=憨里憨气:傻里傻气。

    “四”与“死”同音异调,用字形容词语素后,指程度甚。

    63.搭十三:一种游戏。把三枚铜钱放手背上,再让掉下来。以正反面决输赢。

    “搭”与“三”指把三枚铜钱放手背上。“十”与游戏没有关系,是趣假,是“失”的同音同调谐音,指让掉下来。理据和字序是:搭二(而)失。

    183.妖精十八怪=妖精十二怪:骂女性太讲究穿戴。

    “精、尽”;“十、死”;“八、把”;“怪、乖”;“二、而”各谐音。理据和字序各是:妖尽死把乖、妖

    尽死而乖。妖,指怪;尽、死,复说程度甚;把:守;坚持,总是如此;乖:好看。

    267.滚你三十三:表示要别人不再说或走开。

    “三”与“散”谐音。“十”与“失”同音同调。散、失、散,都指离开。

    不属于上述三类的许多用字也是虚假的。

    二班老者:四五十岁的人,略有戏谑义。

    词中的“二”与“班”字都是与词义无关的,对初次看到此词的外地人来说,不知所云。词典却避难没有解释。“班”与“半‘二”与“耳”都同音异调。词的理据及字序本是:(百岁)老(之)半耳。用了文言文的语气词“耳”。可见,这样的词中是另有一番趣智世界的。为了节约篇幅,下面的解释中不再指出某个字与词义无关,而直接说它与哪个字谐音。

    299.桐油凌:较大的凌。

    “桐”与“统”同音异调。“油”与“有”同音异调。夸大说成全部都是冰凌。

    292.黄豆崽=黄豆雀:黄鹂。

    “豆”与“都”同音异调。“崽”与“哉”谐音,用了文言文感叹词:(全身)都黄哉。

    82.下水:杂碎。

    “下”指下等。“水”与“碎”同音异调。

    86.刮胡子:比喻批评(人)。

    不能如此比喻,与因为不能用“剃头发”来比喻一样。批评是因为有错误,要他改正。刮胡子就是刮脸,而谐音“寡敛”。寡,指少。敛,指收拢、闭缩。可比较《武汉方言词典》:“刮胡子:比喻落空。”比喻的解释同样错误。也是同样的理据及谐音。但“寡敛”另指落空。

    25.挤油渣:儿童游戏,冬天大家靠墙互相拥挤取暖。

    “油”与“游”同音同调:游戏。“渣”与“插”近音谐音。被挤出来的就要用力再插进去。

    160.倒欠:手指甲周围脱开的细长的皮。

    “欠”与“签”同音异调。

    160.倒憨水:说傻话;干傻事。是新的说法。

    “倒”与“道”同音同调:说。“水”与“碎”同音异调,指犹如小孩。

    160.倒载葱:头先着地的摔倒。

    “葱”与“冲”同音同调:冲下来。

    17.起锯锯:指因为胖,下巴下面的皮肉鼓出来一层一层的。

    “锯”与“聚”同音同调。可比较:“肉聚聚:形容身上肉多的样子。”

    169.骚天湿地:骂女性风骚。

    151.鬼咋湿咋:吵吵闹闹。

    213.干跳湿跳:无聊的吵闹。

    297.疯天湿地:言行轻狂。

    “湿”与“死”同音异调,指程度甚。该词典:“死:副词,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表示达到极点,多有贬义。”按理也可以用在形容词后,只是贵阳话一般不如此说,而是特殊的隐蔽性用在“x天湿地”格式中。“地”与“的”同音异调。“骚天湿地”的理据本是:骚死的。因虚假的“天”而搭配虚假的“地”。贵阳话助词“的”音le或ler,与“地”不能谐音。但“的确”词中与“地”同音异调。即借用而谐音,是“飞白”修辞。

    33.—坦平阳:形容大平原的样子。

    “阳”是“洋”的别写,指程度甚。

    197.猴眉猴眼:人长得痩小,特别是脸痩小。

    “眼”与“脸”近音。

    38.不识嫌=不识好歹:不接受或不珍视别人的好意。

    “嫌”与“选”同音异调;犹如说不知道鉴别好歹。

    40.木走走戏:木偶戏。

    “走”与“犓”近音谐音,声母送气与否的差别。该词典:犓“(从物体的一端)抬。”犹如说:举。人举起木偶表演。有的方言就叫:犓吼子。

    55.五零尸散:五零四散。

    “尸”与“四”同音同调。是从“五体分尸”的古话而仿说的。

    59.麻打火钩:装傻骗人。

    麻:欺骗。“火”与“呵”同音异调,该词典:“呵:哄骗。”“打”与“搭”同音同调,犹如“加”。麻搭呵:欺骗又欺骗。“钩”:使上钩。

    69.(大)灰豆:指不被人理睬。

    “大”与“搭”同音同调,“搭灰”犹如碰一鼻子灰。“豆”与“斗”同音同调:会、合。理据和字序本是:搭斗灰。

    83.牙狗:公狗。

    “牙”与“压”同音同调,从**时在上位而说。

    97.坐红椅子:背榜。

    在别的方言中此词“椅”与“尾”同音而谐音。该词典“尾”字与普通话读音相同。或者贵阳话是从别处方言借用此词,或者是词典未交代“尾”字另有与“椅”同音的白读音。

    97.锁喉黄:白喉。咽部有白色膜,有的声音嘶哑。

    “黄”与“簧”同音同调,指声带,从声音嘶哑来说。

    104.荷包蛋:煎熟的整个的鸡蛋。

    “荷”与“合”同音同调,指整体。

    161.痨病=干痨:中医指肺结核

    中医把各种不治之病都以“痨”为称,实际上是“牢”的谐音,指难以治疗。

    116.扯和牌眼:一眼开一眼闭,面带笑容,是一种耍笑行为。

    “和”与“合”同音同调,指一眼闭。“牌”是“牌照”的歇后,指一眼开。

    125.谢土:破土挖墓穴。

    “谢”与“穴”同音异调。

    17.咪咪:形容很甜。

    “咪”是“蜜”同音异调的别写。

    138.拐拐鱼:金鱼的老说法。

    “拐”与“乖”同音异调:可爱。

    149.尿泡眼:眼皮浮肿。

    “尿”与“水”同音异调。

    157.毛辣角:西红柿。

    “毛”与“冒”同音异调。从西红柿像圆形红辣椒而趣言可以冒充。即把“辣椒”再谐音成“辣角”。

    痨:用毒药毒死。《广韵》号韵郎到切:“《说文》曰:朝鲜谓饮药毒曰痨。”

    理据应是:闹。指中毒受折腾的不平静之状。

    糟透油:非常糟糕。

    225.奸透油:非常奸诈。

    “油”与“尤”谐音。文言词:突出的,最甚的。如“无耻之尤

    170.高叉叉:贬称女性身材高。

    “叉”与“差”同音同调,犹如说不合标准。

    175.**:男阴。本字应是“鸟”。

    本字其实是“吊”。其物垂吊着。有的方言说“锤子”就是“垂”的谐音。“**”是另造专用字,“鸟”则是趣味谐音。贵阳话把赤子阴也叫“甩甩”,就是从垂吊而甩动来说。

    178.叫马:公马。

    “叫”与“浇”谐音,从射精说。

    197.九长九个眼:划拳用语,九。

    “九个眼”无所意义,“眼”与“缘”同音异调。与“两相好”机抒相同。

    202.半边疯:偏瘫。

    “疯”与“风”同音同调:中风。

    208.展言子:说歇后语。

    “言”与“延”谐音:再延续后面未说的部分,才能表达意思。

    223.连二杆:小腿。

    “臁儿干”的谐音。小腿肉少,方言或说:干腿。

    223.连包肚:小腿肚。

    “连”与“臁”谐音。

    贱皮子:骂人贱骨头。

    “皮”与“脾”同音同调:脾性。

    千翻:过场多,类似北京话“事儿多”。

    “翻”与“烦”同音异调。

    弯里弯酸:不爽直。

    “酸”与“算”同音同调:计算;考虑。

    玩江湖:故意失信,耍花招。

    “江湖”与“讲糊”谐音。对所讲的话糊弄人。

    针鼻子:针上引线孔。

    “鼻”与“毕”同音同调,指根底

    259.金膀圈:可放大缩小的镯子。

    “金”与“近”同音异调:能变得挨近手腕。

    261.清丝亮汪:水深而清。

    “丝”与“死”同音异调:程度甚。

    棒头鱼:蝌蚪。

    “棒头”是棒槌,不能比喻。“棒”与“胖”近音谐音。

    瞎指甲:灰指甲。

    “瞎”与“下”同音异调:(破碎而)掉下。

    292.黄:2事情不成。3(唱歌)走调。4外行。

    2与“谎”谐音。34与“荒”同音异调,犹如:野。

    黄皮柳叶:脸色黄,难看。

    “柳”与“硫”同音异调。用它的黄色比喻。“叶”与“耶”同音异调,贵阳话的叹词。

    296.风火墙:防止火蔓延的墙。

    “风”是助火势的,正与词义矛盾,与“封”同音同调。

    风皮:脱落的头皮。

    “风”与“分”近音,犹如“碎”。“风癣壳:头皮”词中相同。

    扇一耳屎=扇一耳巴。

    “居”谐音“巴掌”。

    兰花豆:把蚕豆上部划开成四瓣,炸后像兰花而得名。

    炸后仅上部开裂,仍然是豆的整块,怎么能像兰花呢?“兰”与“烂”同音异调。“花”与“划”同音异调。理据及字序本是:划烂(而炸的)豆。可比较《太原方言词典》:“莲花豆:蚕豆泡胀后,在顶部划十字豁口,油炸后成莲花状。北京叫‘开花豆’。”也不能炸成莲花状。《忻州方言词典》:“莲花豆儿:油炸蚕豆。”不说炸后成莲花状,是对的。“莲花”实际是“连划”的谐音。划十字豁口就要连划两刀。

    烂板凳:比喻去别人家做客不想走的人。

    非比喻。“烂”与“拦”同音异调。“板”与“扳”同音同调。“凳”与“等”同音异调。犹如被拦住、被扳住而在人家等着。

    276.赏你脸:给你面子,只用为反话,特别是不答应对方得寸进尺要求时,等于不给面子。

    是“丧你连”的谐音。丧,指你死了这条心,休想。你连:你得寸进尺。

    赏他几大句:给他几句(训斥)的话。

    “赏”就是“奖”,而又谐音“将(军)”。指为难对方。

    赏起脸:板着脸。

    赏—奖—浆。“浆”动词:刷浆。从而可以指板着脸。

    302.冲壳子=吹壳子=吹牛壳=冲牛壳:吹牛,说大话。

    其他方言说:吹牛皮。“皮”与“脾”谐音:脾性。贵阳话把“皮”换成同义词的“壳”,即隐蔽了“脾”的理据。“牛”与“扭”同音异调。扭,就是转。而另谐音“赚”:哄骗。

    卧巢:象棋马的一种走法。

    “走法”的解释不妥,马都是走日字形。此词却只是指马所走到的特定的位置,即在下二道横线与三、七路竖线交叉点向在本位的将帅要将。马踏到士角也是向在本位的将帅要将,但另有“跨士角”的名字。马踏到其他任何地方都不能说“卧槽”。将帅在本位就是在老窝(老巢)。所谓“卧槽”就是“窝巢”的谐音,这是一次曲折。“窝、巢”的联合结构,变成“卧槽”的动宾结构,这是一次曲折。省说“要将”又是一次曲折。

本站推荐:误惹妖孽王爷:废材逆天四小姐我老婆是冰山女总裁总裁大人,要够了没!霸情恶少:调教小逃妻修仙高手混花都一号红人无相仙诀校园绝品狂神神级龙卫狼与兄弟

刘瑞明文史述林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人人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刘瑞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刘瑞明并收藏刘瑞明文史述林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