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小说网 > 刘瑞明文史述林 > 西安方言的隐实示虚趣难词

西安方言的隐实示虚趣难词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人人小说网 www.rrxs.net,最快更新刘瑞明文史述林最新章节!

    众所周知,人民群众的语言是生动活泼的,但有一种特别的类型是隐实示虚趣难词,却尚不为人知。即故意把词中真实的用字隐蔽,而以谐音的虚假字来代替;又不是任意的代替,而是偏要张冠李戴,颠倒黑白,指鹿为马。它们的本旨是既形成理解的极大困难,也启迪求解的浓厚乐趣。犹如巧智的谜语,那谐音就是暗藏的谜底。“踏破铁靴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由于词语历史悠久,常用而熟悉词义,一般人不求甚解,如久居芝兰之室,不闻其香。已经不知词中为什么用风马牛不相及的字。语言学家及方言词典应当发现而研究它们的奥秘,却也感觉迟钝,不闻不问,回避必应解释的极大难点。

    王军虎编纂《西安方言词典》是《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地方分卷之一。其中就有形式隐实示虚趣难词。老祖辈创造了这些趣难词,反映了他们的语言创造智慧和生活情趣,后代子孙理应珍惜而领悟。历史名都的西安,现在每日成千上万的外地人和外国人来旅游或办事,他们初次接触到这些趣难词,难知意思;知道意思后不免打破沙锅问到底,而对于为什么那样说,我们不能讲个所以然,连我们自己都不免遗憾。

    本文首次从《西安方言词典》取例而作“解密”研究。即指出哪个字是虚假的,再指出所谐音隐藏的真实用字。或引用其他方言的说法,对比而欣赏虚假与真实之间的趣谑。把这些词语按虚假用字情况,分成三大类,并把相同虚假字的词语排在一起,以便比较。每条先标明词典页数,再引词语及释义,另段申述笔者的解说。

    第一类,用动物名作虚假

    3.瓷马二愣:迟钝笨拙。也:说:瓷马圪登。

    “瓷”在西安及西北许多方言中是“硬”、“不机灵”的意思。“马”与词义无关,是“码”的谐音:样子。如“一码一样”、“样码”中。西安名特产唐三彩最常见的品种就是瓷马,因而联想成“瓷马二愣”。也有艺术的色彩。“圪登”是形容词的生动形式“……圪登登”的节缩。

    56.马上:立刻。

    56.马蹄笼子:竹编无盖笼子,长方形,一般用来买东西。

    56.马闸子:可以合拢便于携带的小坐具。

    三词中也都是“码”的谐音,但另是动词:接连、合拢、堆积。“蹄”是“提”的谐音:把多样东西合拢在篮中而提。马上做,就是接着就做。“闸”是“扎”的别写,可以码合而扎住的凳子。其他方言或作:马扎子。

    56.马后炮:象棋术语,比喻不及时的举动。

    象棋的马后炮是很厉害的一着,不会比喻不及时的举动。是“码后.炮制”意思的谐音:巳经迟后而接着再迟后的处理炮制。所以指不及时。可以比较,“马后”、“马前”也是戏剧界的一对隐语。明代《六院汇选江湖方语》:“马后,是叫缓些,马前,是叫快些。”《全国各界切口大词典.优伶类》;“马前:时间仓促,将戏词缩短也。马后,时间尚早,或上场者化装未竣,授意上场角色,延长时刻也。”也是武术卖艺表演的隐语。同书《武术类》:“马前,快也;马后,慢也。”徐世荣《北京土语辞典》:“马前,谓提前结束,不要再拖延时间。如:‘时候儿不早了,咱们得马前点儿。’京剧表演,有时也用此词,使场次或念唱缩减……反之,如果某个主要演员迟到,即嘱咐台上演员‘马后’,拖延时间,等演员到场。”

    两词并不是说在马前为快,在马后为慢。各谐音“抹”、“码”。去掉一些内容就结束得快了,再接连一些内容就推后了。本词典:“麻:1去掉多余部分。2秤东西时去掉零头。”其实也是“抹”的谐音。象棋的马后炮可以是双管齐下,将帅不能上下走,也不能左右动。趣难词的“马后炮”,也是谐音和歧解、省略共三道机关。不是名词的“炮”,而是动词“炮制”,再省说“制”。禅语有道是“一粒米中藏世界,半边锅里煮乾坤”,趣难词的“马后炮”也可以使人有此启悟。

    27.吸虎儿:差点儿。

    “几乎”的谐音。熟语有:老虎屁股摸不得;老虎嘴里拔牙;老虎头上抓痒;老虎头上的虱子,谁敢惹。西安话此词,字面却说:要把老虎“吸”的吃了。具有谑浪风格。

    123.火老虎:旧时放在被窝中取暖的用具,用两片相对帮牢的瓦,里面放燃着的木炭。

    “火牢护”的谐音。绑的牢,护住火,不会烧被子。办法甚简陋,效果却理想。表现了西安旧时穷人的智慧和生活情趣。

    179.猴急:着急并耍赖。

    “候”的谐音,指情状。如“火候”“兆候”“症候”等词中。至于“耍赖”,不在词义之内。

    179.猴年马月:指不可知的年月。

    民间以十二属相表示年代。但是正有猴年,就不能表示不可知的年月。属相又不表示月份。“候吗年月”的谐音:等候到什么年月呢?“吗”是“什吗”的省说。别的方言说“驴年马月”的同义词。因为没有驴年,也谐音“遇到什吗年月”。“驴年”可以说是直接的以无说无,而“猴年”却是曲折的以有说无。

    230.线猴子:提线木偶。

    “猴”是“吼”的谐音,指“唱”。明代《行院声嗽.伎艺》:“水傀儡:洒吼。”“傀儡:提吼。”“杖头(傀儡):塑吼。”《江湖通用切口摘要》:“傀儡牵丝木人戏(俗名地吼戏),曰银子篷。”《新刻江湖切要.娼优类》:“戏师:传吼生。”西安话又叫“肘呼子”。“呼”与“吼”类似,都是指木偶戏演员唱得不怎么好。

    254.幸猴:猫头鹰。

    “幸”是“信”或“衅”的谐音。“猴”是“候”(指兆候)或“吼”(指鸣声)的谐音。即民俗所说,猫头鹰鸣叫是凶兆。古代文献中的方言称名如:训胡、训狐。应是“凶呼”的谐音。又,训侯、衅侯。也是“候”的谐音,“衅”即衅事。

    5.死狗:耍无赖的人。

    178.狗眼看人低:比喻看不起人。

    178.狗尿苔:鬼笔,真菌的一种,生在潮湿处,有臭味,不可食。

    185.游狗:游手好闲的人。

    不是以狗比喻,不可能比喻这么多的大不相同的事物。“苟”的谐音,即不正当,不好,对所说的事物表示批评和反感。鬼笔的全名是:鬼笔鹅膏菌。也叫:毒蛋菌。苟,指有毒。“尿”是“咬”的谐音,指中毒。漆使人过敏中毒,俗语就说被漆咬了。菌盖分泌黄绿色、橄榄色黏液如膏。中毒就是厄难。“鹅”便是“厄”的谐音。由于狗尿苔的趣名,才倒果为因,说狗尿的地方长此菌。

    藏猫儿:儿童游戏,寻找躲藏的伙伴。

    就是捉迷藏。但躲藏者不能说成猫。是“冒”的谐音,指冒捉、胡捉,这正是此游戏的情趣。有的方言叫:藏猫虎儿。虎,便是“胡”的谐音。藏者是一方;胡捉、冒捉的是另一方。“捉迷藏”其实是“迷捉藏”的曲折。迷捉,即冒捉、胡捉。蒙眼的捉迷藏,被捉者并不藏。

    277.羊羔儿风:癫痫。

    有的方言叫:羊癫风,是“癫样风”的理据。谐音而倒序:发癫一样的中风症状。成都话说:羊儿风。贵阳、扬州说:羊儿疯。理据都是“(中)风的样儿”。“儿”本是词尾。有意按虚假的字面把“羊儿风”再别解为:羊的儿子的风。又把“羊的儿子”换为同意思的“羊羔”。湖北天门叫:羊伢子风。“伢子”是小孩。也是对“儿”的同义置换。而南京叫:羊耳风。江苏连云港叫:羊二风。福州叫羊眩,是“眩样”的谐音而倒序。福建仙游叫羊屎眩,是“使眩样”的理据。

    95.铁公鸡:比喻非常吝啬,一毛不拔的人。

    绝对不是比喻。木或石雕的、铜铸的公鸡以及所有动物的毛,都是拔不下的。“贴供给”的谐音:不但不供给别人,而且要别人贴钱供给他。

    120.斗鸡:游戏。两人都把一条腿平屈而握住脚,另一条腿支持身体并跳行,用平屈的膝部撞击对方。

    “斗击”的谐音。大人的真正斗鸡,只是鸡的相斗;儿童的假斗鸡,却是儿童的体力和智力相斗。名字就有一层品味。

    109.热闹处卖母猪:指凑热闹;添麻烦。

    正当的买卖都要争取在热闹的地段进行。卖母猪也不会添麻烦。字面必有趣假。“热闹处埋墓住”的谐音。死人都埋在山野,此位却要埋而住在热闹处,真是要凑热闹。这是一层。又是“惹闹出埋的墓主”的谐音。即惹出闹出鬼来,便是添麻烦。这是另一层。本是不同的两个词,借助谐音,合而为一。如同连环套,西安人大有趣智。

    109.蛇腹子:壁虎。

    壁虎有四足,不是蛇。许多方言却叫:四足蛇、麻蛇子。是“舍”或“折”的谐音。指它遇难时,主动断尾而逃生。西安人却独辟蹊径,说成此名。趣说壁虎是蛇从肚子里胎生出来的儿子,对比蛇蛋孵化的才是蛇。只有三个字,却用神话的异想天开的思维编制谜语,既荒诞而含有真实。它的真实意思是:壁虎“舍弃”尾巴以后又再“滋生”一个新尾巴。即它是“折(或:舍)复滋”的谐音。顺便可以再说,壁虎又叫“守宫”,指它生活在院落或房屋内外。壁虎及它的许多名字,都是谐音方法造成的。壁虎,是“壁护”的谐音。“蝎虎”是“歇户”的谐音。“蜥蜴”是“析易”的谐音:折断尾巴后再换。

    5.屎扒牛:焼鄉。

    字面意思是屎扒在牛身上而不合实际。是“扒屎扭”的谐音。扒在屎团上扭转即滚动屎团。

    228.牵牛花:喇叭花。

    也是“扭”的谐音。藤茎牵着依附的支架扭转而延伸。

    牛年马月:同“猴年马月”。

    “扭年吗月”的谐音。辗转到什么年月呢?

    牛头:比喻很犟的人。

    牛是家畜中最温顺而辛劳的,不是比喻。“拗”的谐音,执拗、固执。“头”也不是实说,而是词尾,如“石头”“木头”“舌头”“苦头”等词中的。由于“牛头”及“牛的很”的说法,又造出“犟”的形声兼会意字。

    50.驴打滚儿:高利贷的一种。到期不还,利上加利,越滚越多。

    “驴”是“屡”的谐音。

    93.鳖瞪眼:游戏。两人瞪眼相对,不许眨,不许笑,看谁能持久。

    “憋”的谐音。眼憋的圆而大,憋住气,憋住笑。

    鸭舌帽:帽顶前部和帽檐扣在一起的帽子。

    帽檐是舌,帽顶前部压在帽舌上。“压”的谐音。

    78.鸭娃子雪:鹅毛大雪。

    鹅毛大雪,是从鹅毛白色形容。而鸭有各种颜色的羽毛。是“压瓦吱”的谐音。大雪积压得瓦吱吱作响。

    第二类,用指人的字作趣假

    13.二郎担山:跷二郎腿。坐时把一条腿搁在另一条腿上。也说大腿压二腿。

    同一条腿才分大小腿,两条腿无所谓大小,更不能说成大郎、二郎。这是一种自由、舒适的坐法,上面的腿的小腿部分会浪荡而闪动。西安人把“动荡”,换成同意思的“弹”(即“坐车弹的很”“动弹”的“弹”),再谐音成“担”。把动荡的意思再重复说成“闪”,从而谐音为“山”。“浪弹而闪”经谐音和变动字序,成为:二郎担山。西安人创造了二郎担山的神话,又用它指这种坐姿在全国方言中也是独一无二的。可以对比的是,西宁话说“虎担腿”较为接近,即“(腿)忽而忽而的弹”的谐音。

    111.饿老子:老鹰。

    老鹰是凶猛的鸟。凶,即恶,谐音成“饿”。老鹰,文言叫“鸱”。由“老鸱”谐音成“老子”。洛阳方言叫“恶老雕”,甘肃方言叫“恶老鸨”。西安人趣侃成:饥饿的父亲。

    168.姚爸:继父。(含贬义)

    168.姚娘:继母。(含贬义)

    168.姚婆子:有子女而续娶的妻子。(含贬义)

    三个词都指斥虐待前房子女。西安人俗谚:世上有三恶:蝎子、老虎、尧婆子。但她们不会都姓姚,是“妖”的谐音,指不正常、虚假。无病呻吟、夸大其辞、过分做作、虚情假意,俗语都可斥为“妖”。例如说:“一点点小病,你看她装得病多么重,真是妖!”“别妖了,一只小虫都吓得吱哇鬼叫!”继父、继母、后妻,对前房儿女的缺点,对自己对他们的“慈爱”,都会无限的夸大,因此被说成“妖”。

    279.向儿葵:向日葵。

    “儿”是“日”的谐音。也是全国方言独一无二的。

    71.瞎子逮跋子:捉迷藏。

    瞎子,是就蒙眼的捉者而言,但被捉者并不跛。是“波”的谐音,指逃;奔走。《汉语大词典》:“波:逃;奔走。《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企喻歌辞之一》:‘鹞子经天飞,群雀两向波。’《太平广记》卷二六三引唐张鷥《朝野佥载.李宏》:‘商旅惊波,行纲侧胆。’清褚人获《坚瓠补集.辞荐馆》:‘来年二月清明后,又袖封筒到处波。’”再如“波逃”就是逃跑。瞎子逮跛子,“跛(波)”可以指逃,就是逃而藏者。“跛(波)”也可以指奔波,就是瞎子为逮而奔波。现在各地方言早都不说“波”字在古代的这两个意思。说明瞎子逮跛子名字的时间是很早前就有的。

    115.佛笤帚:用脱粒后的高粱穗和茎扎笤帚。

    115.佛鞦:用绳、板子等绑秋千。

    “缚”的谐音。本是动宾结构,谐音后成了偏正结构:佛的笤帚、佛的秋千。

    229.仙人掌:观赏植物,茎像手掌。

    没有解释“仙人”的意思,而仙人的手掌并没有剌呀。是“嫌”的谐音。“嫌人”是古汉语“使动用法”:(那些剌)使人嫌弃。因此古代没有人观赏它,作为观赏植物的历史并不长。佛和仙虽并不是人,却是仿照人而编造的,所以附在这里。

    第三类,用其他的字谐音作趣假

    16.皮张厚:不计较小事,别人能沾光。

    15.皮薄:过分计较得失,别人不能沾光。

    自然不是两种人的肉皮有厚薄的不同。“皮”是“脾”的谐音。脾性有淳厚、浅薄的不同。

    25.旗行窝:后脑窝。

    “旗”是“齐”的谐音。趣说后脑窝与嘴一齐行动。后颈窝与口腔及食管前后位置对应,张口说话或吃饭时,此窝同时有深浅的变化。试比较类似的名称,苏州、上海:争食潭。哈尔滨:争嘴窝子、馋坑。南京、银川、贵阳:争嘴窝。牟平:争食窝子。宁波:馋痨槽。柳州:谋食窝。梅县:抢食颏。济南:馋窝。广州:独食罂、为独食。福州:贪食窟。长沙:歉食窝。长沙并有儿歌:歉食窝深,好吃不做声;歉食窝浅,好吃不要脸。而山西忻州叫:后燕窝。“燕”是“咽”的谐音。都是说,后脑窝也在吃饭,甚或争着吃、吃不够。西安话此词却包括了也在说话。

    29.—簪眼:一眨眼。

    “簪”是“眨”的谐音。

    35.脖脐窝儿:肚脐眼。

    按,词中“脖”字读,而在指“脖项”的正常用法中读。可对比出“脖脐窝儿”中实际是“脯”的谐音。

    57.抓毛老胡儿:抓子儿,儿童游戏。用几个石子儿或杏核儿等,扔起其一,做规定动作后再接住。

    西安话“核”与“胡”同音。所谓规定的动作,是手在地上做花样性的快速触摸。而“摸”与“毛”同音。由“摸抓牢核儿”谐音而倒序成:抓毛老胡儿。字面意思另是:抓毛老胡须。

    66.拉皮条:撮合男女不正当的性关系。

    粗俗的直说,就是给卖屄的拉买主。简说成:拉屄卖。屄,谐音隐蔽成:皮。民间性隐语把**用“食”来说,《诗经》《楚辞》已经如此。因此把“卖”换说成卖粮食的“粜”,再谐音隐蔽成“条”。参见后文“失”条。

    67.杂糕:煮熟切碎供食用的牛羊猪等的内脏。

    “搞”的谐音。把杂类搞在一起。

    71.瞎眉钻眼:形容视力不好或不注意看。

    词义与“眉”没有关系,“眯”的谐音:眼眯看也不清如瞎。所以是形容视力不好。“钻”是“转”的谐音。转眼,即不注意看。

    17.咪猫:母猫。

    是从“女猫”来说。“咪”是“女”在词中的“语流音变”。西安话“女猫”本应读,因后面的而发生“前同化”,成。因为没有的音节,即不能相拼,于是再变成。而在书写上,又是故意选用“咪”字,成为:咪咪叫的猫。便不分雌雄了。

    26.嫁汉:偷汉子。

    是从有夫之妇行为如此来说的。她们偷汉子,等于增加一个汉子。所以,“嫁”是“加”的谐音。肮脏而隐蔽的事,说成正当而公开的事,谐音就可以如此神奇的颠倒黑白,指鹿为马。

    80.花裹肚儿:瓢虫。

    此虫的背壳花,底面(可视为肚腹)并不花。“花骨都”的谐音。花,指星状斑点。骨都,指疙瘩状。本词典“花骨都儿:没有开放的花”,可参。

    98.疥肚子:蟾蜍。

    疥,指背部的疙瘩如疥疮状。蟾蜍的肚子上并没有疙瘩。“肚”是“毒”的谐音,指疙瘩中含有毒素。

    103.雪里红:芥菜的变种。

    本应写成:雪里蕻。《集韵》:“蕻:茂也。”《类篇》:“蕻:吴俗谓草木萌曰蕻。”明王磐《野菜谱》:“四明有菜名雪里蕻。雪深,诸菜冻损,此菜独青。”雪里蕻的名义是雪里仍然生长青青。“雪里红”的谐音,则另有诗情画意。

    128.白胡老儿:先天性疾病。体内色素缺乏,生来毛发白色或淡黄色。

    字面是白胡须老人的意思。但词是就此类儿童和青年来说的,与胡须无关。实际是“白乎乎(如)老儿”的谐音。有的方言叫“白羊病”,谐音说“(毛发)白样”。

    132.水淹住咧:魇住了。

    “睡魇住了”的谐音。

    136.额楼:额。

    额,是头颅的前部。“颅”谐音成“搂”。

    毛脸草绳:凌乱;不整洁。例如:屋里懂(弄)得毛脸草绳的,也没人打折(收拾)。又,干早(清早)起来脸也没有洗,头也没有梳,毛脸草绳地跑去咧。

    从第二个例子看,“毛脸草绳”是“毛连草绳”的谐音。没有梳的头发连粘住如草绳。这是本义。泛说的凌乱、不整洁,应当是引申义。

    帽盖子:发辫。

    “毛结子”的谐音。毛,指头发。结,指辫。“结”,古音读如gai,与今“盖”字同音,大约南北朝时才与今音jie同。也就是说“帽盖子”中保留着“结”字的古音。

    182.柳谋子:青苔。

    “柳”是“绿”的谐音。“谋”是口语记音代写,指绒毛状,有音无字。

    182.柳娃子:扒手。

    “柳”是“绺”的谐音。本是量词,犹如“带”、“束”。又是“剪绺”的省说,指小偷剪断荷包等的带子,偷去荷包,从而偷里面的钱物。“带”也谐音指“口袋”。

    182.溜州:溜走。

    当写成“洲”。是从歇后语“五洲加一洲一六洲”,而谐音“溜走”。

    188.门纂:门上的转轴。

    “纂”正是“转”的谐音。

    192.人五人六:神气十足。

    “五”是“物”的谐音。自以为是个人物的神气。由虚假的“五”再陪衬上虚假的“六”。此词产生在“五”“物”同音的方言。西安话不同音(“物”),是从别的方言吸收来的。

    241.灯楼儿:灯笼。

    简单而容易制作的一种灯笼是“篓子”形,俗称:火罐灯。由“篓”谐音成“楼”。

    274.江米糕:糯米粉做的糕。

    南方出糯米的地方叫江米,是“浆”的谐音。煮后有浆汁。

    61.打碗花:夏秋季开花,花冠漏斗形,分红色。

    学名叫:铁线海棠。铁线,说它的茎柔韧,难折断。有茎无枝,又不能挺立。这种茎,俗称“蔓”。几条茎拧搭在一起,在地上或攀附他物伸延。由“搭蔓”谐音成“打碗”。

    7.直肠子:直性子。

    “肠”是“敞”的谐音。与“直”复说。

    9.失:男女交合。也说“窄”。

    “食”的谐音。《诗经.陈风.株林》:“朝食于株。”《唐风.有秋之杜》:“彼君子兮,噬肯适我?中心好之,曷饮食之?”食、噬、饮食,都是说**。而“窄”是“塞”字近音谐音。

    9.失机:非常着急。

    “实急”的谐音。

    9.失眼:令人讨厌。

    “实厌”的谐音,确实讨厌。

    9.失鬼:暗中使用诡计。

    9.失国:摆弄。

    9.失蹋:糟蹋。

    9.失噘:责骂。

    9.失弄:捉弄。

    以上五个词中的“失”字,在西北多处方言另作“日”。是贬义动词的词头。西安话的“曰”字不同音,不是词头。另是“事”的近音谐音,动词,犹如:做。其他多处方言的“日鬼”有使用诡计和摆弄二义。西安话则分化为两个词,“失国鬼”与“国”同音,仅是词中“国”为轻声的字面意思是:亡国。故意要风马牛不相及,十分明显。

    11.耳失:理会。

    “耳”是名词动用,指听。“失”是“识”的谐音,犹如“知”。听知其事就是理会它。郭沫若《卓文君》第二景:“我那么恭维他,他才不大耳识我。”

    78.牙狗:公狗。

    牙猪:公猪。

    “牙”是“压”的谐音。从**时在上位来说。

    86.奶条子:骟过的母猪。

    “条”是“挑”的谐音。西安话把“骟”叫“挑”,即挑割去生殖器官。

    280.黄:事情失败或计划不能实现。

    “谎”的谐音。

    212.站板子:屋面板,铺在椽子上的木版。

    “栈”的谐音。比较简易的修建,是把树枝劈成小而短的栈条铺在椽子上。用屋面板就讲究而造价高。等于高级的栈。

    216.干伞:(说话做事)利落。

    “散”的谐音。指不纠缠。

    227.减脚:垒墙时最初的几层砖叫减脚,减脚上再垒土坯。

    “坚”的谐音。使动用法:使跟脚坚固。

    227.减脚客:指不务正业,倾家荡产的人。

    此词中“减”字是字面实际意思。“客”字谐音“克”。妨克而减少老跟脚。原因在于不务正业。

    11.耳静:耳鼓膜。

    “静”是“镜”的谐音。鼓膜是接受声波而传达到听骨,如镜起反射作用。北京方言正叫:耳镜儿。

    62.大模失样:大模大样。

    “失”是“势”的谐音。“模、势、样”三字不避复。

    76.抱尺等寸儿:形容斤斤计较。

    掐,指减少。“等”是“镦”的谐音,指延长、增加。

    瓜眯失眼:形容很傻。

    是“瓜眯实严”的谐音。眯:堵塞。实严:没有空隙。指不灵活

    158.熬娘家:走娘家。

    “遨”的谐音。犹如“游”。

    174.肘呼子:杖头木偶。

    “肘”是“犓”的谐音:举。

    (原载《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补说:

    关于“帽盖子”,孙立新《陕西方言漫谈》(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年)中《陕西方言本字考》:“絃gai音该。中补地区把发辩叫‘帽~’或‘毛~’。《广韵》古哀切。《广雅.释诂》:‘束也。’《集韵》入声哀韵:‘拘束也。’”

    按,说“絃”是本字,是可以的。但从古音与事里深究,“亥”字与gai音,都不能表示“约束”义。声母j、q、x,是从g、k、h演变来的。对“结”古音的声母,拟为g,而不是j。所以,我以“毛结子”的理据解释,是从根本上来说的。“絃”字最早见于《庄子.天地》:“方且为绪使,方且为物絃。”意思是:被琐事役使,被外物拘束。

    关于“姚婆子”,董绍克《汉语方言词汇差异研究》(民族出版社,2002年):

    又如“尧婆”一词,龙潜庵《宋元语言词典》释作“后母,多指恶毒是后母”。其根据是《灰栏记》四折:“他是无情分尧婆管甚的。”当然,被称作尧婆的人,有的是个后母,如《酷寒亭》三折《红芍药》:“道偷了米面把瓮封合,掬的些冷饭儿又被尧婆劈手把碗来夺。”此例的尧婆就是后母。但《灰栏记》中的尧婆则是马员外的“大浑家”,显然是个“前母”。其实“尧婆”是鲁西方言中很普通的一个词,泛指轻佻浮浪、品行不好的女人。以此义征之元曲,无论是《酷寒亭》中的尧婆,还是《灰栏记》中的尧婆,无不属于这类女人。由于“尧婆”是贬义词,而元曲中的后母又多被写成反面人物,所以“尧婆”的称谓就往往落在她们的头上。注家利用归纳法,自然就容易把“尧婆”解释作“后母”,乃至“恶毒的后母”。

    按,从鲁西方言论证“尧婆”不是“后母”义,是很正确的。但,疏忽了为什么用“尧”字的疑难。也不是从轻佻浮浪、品行不好的女人来指后母的,许多被称为尧婆的后母与非后母,也不是轻佻浮浪、品行不好的。

本站推荐:误惹妖孽王爷:废材逆天四小姐我老婆是冰山女总裁总裁大人,要够了没!霸情恶少:调教小逃妻修仙高手混花都一号红人无相仙诀校园绝品狂神神级龙卫狼与兄弟

刘瑞明文史述林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人人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刘瑞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刘瑞明并收藏刘瑞明文史述林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