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小说网 > 刘瑞明文史述林 > 蒲松龄对秦腔的推广

蒲松龄对秦腔的推广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人人小说网 www.rrxs.net,最快更新刘瑞明文史述林最新章节!

    秦腔是历史悠久的地方戏曲,它的发展与向外流传是同步的,在此进程中对许多地方戏曲给以直接影响,留下了丰富的史料。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程砚秋、著名戏剧家田汉等都曾希望开展秦腔发展历史的研究。1987年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焦文彬主编的《秦腔史稿》专著已经基本上完成了这一艰巨课题。但开创不易,兼顾未及之处难免。该书在蒲松龄对秦腔的推广方面还有很多遗漏,需要补充。

    《秦腔史稿》的《秦腔史研究的几个问题》专章的《正名》一节,用许多资料说明:“秦腔随着时代和政治中心的转移,出现过众多的称谓。”其中有以“西”与“秦”为首字的两大系统:西音、西曲、西调、西腔、西班腔;秦音、秦声、秦腔、琴腔、西秦腔、秦川调。还有“梆子腔”与相应的“陕西腔”“山陕梆子”等名。“西调”最初见于明末。西秦腔出现于明嘉靖间。秦腔之名晚出,却成为明清时的正名。但是该书对这些名称都没有说到具体的作品。而蒲松龄作品正有许多如此曲调的唱词,正可说明秦腔音乐对蒲松龄的影响,也说明他对秦腔音乐的推广。本文再顺便申说《戏凤》应该是秦腔的一个早期剧本。

    蒲松龄有感于他的文言短篇小说《聊斋》仍然不便于广大群众阅读,特意写了许多通俗口语的说唱戏曲作品。这类作品,一般总称“俚曲”。《柳泉蒲先生墓表》碑阴所记蒲松龄著作中有“通俗俚曲十四种”一项。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路大荒整理的《蒲松龄集》收载了十三种,总称《聊斋俚曲集》。这些作品中所用的各地民间曲调多达数十种,其中实际就是秦腔的,现按《蒲松龄集》页数的先后顺序,把作品名、所用曲调名、曲子的数目,一一排列于下。

    《翻魇殃》第三回中,《西调》共四曲;第八回中,《西调》共六曲;

    《快曲.第四联.烧耳》中,《梆子腔》共四曲;

    《禳妒曲》第八回中,《西调》共六曲;第十五回中,《西调》共四曲;

    《富贵神仙》第七回中,《平西歌》共十曲;第十三回中,《平西歌》共三十五曲;第三十三回中,《平西调》共二曲;

    《磨难曲》第十八回中,《西调》共四曲;第二十回中,《平西调》共十九曲;第二十七回中,《平西歌》共二曲;第三十四回中,《平西歌》共三曲;

    《蒲松龄集》中未收载的一种俚曲是《琴瑟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马瑞芳校辑《聊斋遗文七种》、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9年出版的蒲先明整理《聊斋俚曲集》中都有收载。《琴瑟乐》又名《闺艳秦声》、《闺艳琴声》。“闺艳”是指内容为闺女思嫁和新婚之乐。“秦声”指用秦地的《陕西调》咏唱。“琴声”却是“秦声”的别写。《琴瑟乐》的序曲是《清江引》与《西江月》各一,其余共四十一曲都是《陕西调》。

    这些调名中的《陕西调》、《平西歌》、《平西调》(“平”应是指平声,与仄声对应),还是《秦腔史稿》中未曾记载的。可见弥足珍贵。

    蒲松龄后来把《富贵神仙》又扩展为《磨难曲》,两者相同的曲辞不少,可以对比而知道曲

    调的相同。如《富贵神仙》第七回首曲《平西歌》,与《磨难曲》第十八回《西调》完全相同。都是八个韵句,七字或十字句为主,可以有衬字。《富贵神仙》第七回首曲《平西歌》全文是:“日头不高,日头不高。果饼钉锤都挎着,皮毡衣又带上安军帽。一去十里遥,一去十里遥。下马前行闹吵吵,不多时就把名字叫。”《琴瑟乐.行聘》中一曲《陕西调》是:“日色平西,日色平西。家中茶饭懒待吃,我的魂灵儿先往他家去。灯烛交辉,灯烛交辉。丁冬一派乐声催,他家来迎亲好生增门楣。”可见同一性。自然,有的曲辞或有少些文字差异,如把叠句变成另叙一意。

    清人陆次云《圆圆传》中追叙明末京师歌妓已经习唱《西调》:“见圆圆,(李)自成惊且喜,遽命歌。奏吴歒,自成蹙额曰:‘何貌其佳,而音殊不可奈也!’即令群妓唱《西调》,操朊、筝、琥珀,己拍掌以合之。繁音激越,热耳酸心。”但是,没有见到那时的《西调》作品流传下来。而乾隆六十年刊刻的俗曲总集《霓裳续谱》中就有《西调》二百一十四篇,洋洋大观。

    郑振铎《霓裳续谱.序》:“这西调过于雅致。宋朝人写词是比较清新的,清乾隆年间的西调,竟也写得跟词差不多,那就变成陈词滥调,很少能感动人了。可能这些西调都是出于文人之手吧?”文人能仿写出这么多的数量,说明《西调》在民间流传已经是很长了。而蒲松龄写的《西调》小曲却是忠实于民间本来的风格,写得仍然通俗清新。蒲松龄为数众多的这些曲文就是现在所知的最早的《西调》作品。比《霓裳续谱》中的早了八十一年(以蒲松龄逝世为计),所以它们对秦腔发展史的价值是珍贵的。

    《秦腔史稿》说:“用这种‘西调’写过剧本的还有《聊斋》的作者蒲松龄。蒲松龄生活于明末清初,与洪昇同时,他的《考词九转货郎儿》(一出),与洪昇《弹词》体制完全相同。”仅有怎么简单笼统的一笔带过,却完全不知道因而只字未及蒲松龄更直接推广秦腔的这些《陕西调》等作品。

    《秦腔史稿》有《〈缀百裘>里的秦腔剧目》专节。其中说:“标明杂剧,而实以梆子腔和乱弹为主要唱腔者有:……。标明《西调》者有……等。仔细研究这些唱腔的格局和风格,基本上是一致的,应同为秦腔剧目。其中大部分剧目还可以在晚清秦腔剧目中找到它的句土唱词。”这些剧目中有一个是标明梆子腔的《戏凤》,它确实是秦腔剧目,早期著名秦腔演员魏长生、吴莲宫等都演出过,现在仍然有演出。本文从《缀百裘》中《戏凤》脚本的语言,可以证明它的底本应就是秦腔剧本。

    例证之一,明武宗的唱词:“见一个丫头生得好,分明似嫦娥月里降凡尘。孤家枉有那三宫六院多多少,怎比这丫头脚后跟。”说某人比某人相差太远,书面语是望尘莫及,今关中乃至陕甘方言,正是用“比不上……的脚后跟”这种诙谐说法。

    例证之二,剧中两次说到“男娃子”一词,这是关中方言。

    例证之三,李凤姐的台词:“我们梅龙镇虽小,那红白萝卜是不上酒席的。”红白萝卜是陕甘常年性的普通的便宜的菜。而南方往往另叫胡萝卜。

    例证之四,明武宗调戏李凤姐而追到她的卧房,她叫他快出去。他又进一步暗示的调戏说:“你要打发为君的出去。”暗含的具体意思是:你与我做了房事,我再出去。因为陕甘方言把出嫁女儿叫“打发”。陕西话“耍”与“发”又同音而可以谐音。“耍”即能指房事。聪明的她自然知道他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却装得没听懂他的意思,另从岔路上说:“又不欠负你的东西,叫我怎生打发?”即用了“打发”的另一个意思:使离开。而他却真正受她的骗,自言自语地说:“这丫头偌大年纪,打发还不晓得。”只有秦腔语言才会如此行文。

    《戏凤》中也有极少的吴语词。就是你是出外的人,眼睛多不带的?”“人的酒饭,马的草料,多要丰富。馀多放在账上。”两句中的三个“多”字却另是“都”的意思,就是吴方言词,因为吴语的“都”与“多”是同音字。吴地人冯梦龙编的《三言》与凌濛初编的《二拍》中,许多“多”字都是“都”的意思。《戏凤》编在《缀百裘》第十一集,自然是钱德苍续编入的。钱德苍是苏州人,他在编录的时候,无意间把“都”字换成自己方言“多”字。

    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年出版的《中国戏剧史料丛书》中的《明清戏曲珍本辑选》对所辑秦腔剧目三种的《说明》:“秦腔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剧种,但早期剧本存留极少。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秦腔剧本是:乾隆三十八年的手抄本《回府剌字》、嘉庆十年手抄本《画中人》及嘉庆十三年手抄本《剌中山》。”而钱德苍续编成的十二卷《缀百裘》是乾隆三十九年完成的。在第十一卷中的《戏凤》的实际写成时间,应该与《回府剌字》差不多,也有可能比它早。因为只有经过一段演出,才能出名而入选。《戏凤》的刊刻时间也要比《画中人》与《剌中山》早三十多年。而且,《回府剌字》、《画中人》及《剌中山》本身内部能说明是秦腔的标志都不如《戏凤》多。比如,《明清戏曲珍本辑选》对《画中人》的道白“真怪物把泡儿捏破了”作注解:“把泡儿捏破了,关中方言,谓把秘密揭穿了。”但也仅有这样的一处。

    蒲松龄用《西调》写俚曲作品,既是秦腔音乐对他的影响,也是他对秦腔音乐的贡献。

    《戏凤》应该是秦腔的一个早期剧本。

本站推荐:误惹妖孽王爷:废材逆天四小姐我老婆是冰山女总裁总裁大人,要够了没!霸情恶少:调教小逃妻修仙高手混花都一号红人无相仙诀校园绝品狂神神级龙卫狼与兄弟

刘瑞明文史述林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人人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刘瑞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刘瑞明并收藏刘瑞明文史述林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