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小说网 > 刘瑞明文史述林 > “蝙蝠”方言趣难称名系列及谐音隐实示虚的机制

“蝙蝠”方言趣难称名系列及谐音隐实示虚的机制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人人小说网 www.rrxs.net,最快更新刘瑞明文史述林最新章节!

    蝙蝠是一种多有奇特性的动物。

    现代动物学对它的认识:哺乳纲、翼手目、蝙蝠科,体小,似鼠,是具有飞翔能力的哺乳动物。前肢指间、前后肢间,后肢间,后肢与尾之间,都有翼膜。白天在洞窟中倒悬睡眠,夜间出外捕食蚊、蝇、蛾等,是益虫。种类多,以食性言,有食果、虫、鱼、吸动物血的不同。我国常见的,分布在四川以东,北至河北,南至海南岛。

    蝙蝠形态介在兽类和鸟类之间,古代中外作家由此而有旨在讽人的文学描写。曹植《蝙蝠赋》:“吁何奸气,生兹蝙蝠,形殊性诡,每变常式。行不由足,飞不假翼,明伏暗动,尽似鼠形。谓鸟不似,二足为毛,飞而含齿。巢不能鷇,空不乳子。不容毛群,斥逐羽族,下不蹈陆,上不凭木。”是讽剌它自己调和居中,落了个两面不讨好。

    《醒世姻缘传》第8回:“就如那盐鳖户一般,见了麒麟,说我是飞鸟;见了凤凰,说我是走鱼”。

    《法苑珠林》卷108引《佛藏经》:“譬如蝙蝠,欲捕鸟时,则入穴为鼠;欲捕鼠时,则飞空为鸟。”

    著名的《伊索寓言》有《蝙蝠和黄鼠狼》。故事是:黄鼠狼既仇鸟又仇兽,它先逮住一只蝙蝠,说你是鸟,我要把你吃了。蝙蝠便说它是鼠。后来黄鼠狼又逮住这只蝙蝠,说你是兽,我要把你吃了。蝙蝠又说它是鸟,又得以保全性命。

    钱钟书《管锥编》介绍说,古罗马寓言中蝙蝠说:“身即鸟也,请视吾翅”;“身亦鼠尔,愿吾类万寿”。

    与作家这种淋漓尽致的描写相应,我国人民群众也大显文心,在方言中给蝙蝠取了一系列趣难称名。总特点也是用字不伦不类而花样百出,耐人寻味。

    《尔雅》:“蝙蝠:服翼”郭璞注:“齐人呼为蠘螵。或谓之仙鼠。”

    《方言》:“蝙蝠,自关而东谓之服翼,或谓之飞鼠,或谓之老鼠,或谓之仙鼠。自关而西秦陇之间谓之蝙蝠。北燕谓之蠘螵。”

    《广雅》:“伏翼、飞鼠、仙鼠:拭蟔也。”

    这些都只是记录了许多异名,而无名义解释。古今语言学家对这些名称作研究的,有以下内容。

    王念孙《广雅疏证》:“伏与服同,拭与蠘同。”

    郝懿行《尔雅义疏》:“伏、服,古字通也。……今登州谓蝙蝠为鳖蚨。语声之转耳。今按‘伏匿’‘服翼’声相近。蝙蝠以夜出飞翔庭院,掠蚊蚋而食之。俗言为鼠所化,形还类鼠。毛紫黑色,肉翅与足相连。巢所屋檐,孳乳其中。未必是鼠所化为也。”

    没有解释用字的意思,在“同”或“通”的含混遁词下,避言何者为本字。

    闻一多《尔雅新义.蝙蝠服翼》:蝠读为蹼。下文“凫雁丑,其足蹼”注“脚指间幕(膜)蹼属相著”,蝙蝠之足亦有膜蹼属相著,故谓之蝙蝠也。蝙蝠连绵词,析言之可曰蝙,亦可曰蝠。《说文》“犏,獭属”,重文作獱。《博物志》“獱头如马,腰以下似蝙蝠,毛似獭。”案虫谓之蝙蝠,兽谓之犏,皆以足状而得名。蝙蝠或单曰蝠。《玉篇》“踺,鼠名”。疑即蝠之异体。……蝙蝠本鼠类也。服翼,《本草》《广雅》并作伏翼,服与伏亦蹼之声转。蝙蝠以蹼足为翼,故谓之服翼伏翼耳。

    蝙蝠本字疑当作蹁蹼。《释名.释形体》“膝头曰脯,或曰蹁”,蹼与跗同。《仪礼.士丧礼》注“跗,足上也”,疏“谓足背也”。疑蹁蹼(跗)本足之异名,厥后义随音变,始析为足之诸类名。

    这样的解释是不能成立的。因为“蝙蝠”不是连绵词,没有单说蝙,单说蝠的。《博物志》是志怪说法,没有事实性。众多的蝙蝠异名没有从足言的。

    王力《汉语史稿》讲词头“老”字的历史时论及“老鼠”“仙鼠”之名:“汉代已有‘老鼠’,《方言》:‘伏翼,或谓之老鼠,亦谓之仙鼠’。《辞源》解释说:‘按《释名》,老而不死曰仙,伏翼即蝙蝠,古云鼠所化,故有老鼠仙鼠之名。’由此可见,汉代‘老鼠’的‘老’不是词头。”但后来,所谓鼠五百岁变成蝙蝠的说法淡化,特称的“老鼠”变为通称,“老鼠”中的“老”也就成为词头了’王力先生以为这已迟到唐代了。

    《敦煌变文集.百鸟名》又有一个怪名叫“鸅鵾”:“鸅鵾亦曾作老鼠,身上无毛生肉羽,恰至黄昏即出来,白日何曾慕风雨?”

    蒋礼鸿《敦煌变文字义通释》:“徐震谔校:‘鸅鵾’疑当作‘蝙蝠’。徐校误。‘鸅鵾’应当倒过来作‘鵾鸅’。《方言》卷八:‘蝙蝠,自关而东谓之服翼,或谓之飞鼠,或谓之老鼠,或谓之仙鼠。自关而西秦陇之间谓之蝙蝠。’‘鵾鸅’就是‘服翼’,字不同而音同。‘服翼’这个名称从汉代到唐代都流行着,后来不见记载,所以生校者之疑了。现代浙江乐清称蝙蝠为‘鵾鸅’,永嘉则称为‘老鼠鵾鸅’,‘鵾’音。”蒋先生校勘之证精当。但也没有解释名义及用字。

    《方言》所载的蝙蝠、蠘螵,清代所记的鳖蚨,名义都是不知所云的。当代方言的众多名称中又有虎、狐、燕、蜂等用字,更是分歧变化。这实际上是人民群众的语言创造,我国语言学家自然应当对汉语蝙蝠的名义作出精当的解释。

    这需要汇集众多的名称而作同异对比。

    “服翼”用字平实,可以先作解释。“服”当是本字,佩带义,“伏”是代音字,“鵾鸅”又是新造形声专用字,连平实的“翼”字都被掩盖了。“服翼”,犹如说老鼠生翅膀。湖南高安老屋周家叫“翼老鼠子”。

    老鼠皮翼:江苏金华、上海、温州。皮,无所取义。实际当也是与“服翼”同。上海话“皮”与“被”同音同调,金华话“皮”与“被”同音异调。温州话则“皮”是“备”的同音异调谐音。

    郭璞注:齐人呼为蠘螵。“蠘”,《广雅.释鸟》作“拭”,说明都是记音的僻字。张永言《论上古汉语的“五色之名”兼及汉语和台语的关系》一文,举“淄、滓、缁、嵫、滋、嵫、兹、鹚”等字的诸多语料,为杨树达《释滓》“大抵兹声音近之字多为黑”一论广作证明。“織”与“滋”等的音相近,义当为黑,与“蟔”复说,言它的颜色。汉焦循《易林二.需.恒》:“蝙蟔生子,深目黑丑,虽饰相就,众人莫取。”不用那个僻字“蠘”,专从含“螵”的那个字言黑丑。

    下面解释很难理解的用字。

    其实蝙蝠的称名是从它的习性而言,即“檐”与“夜”两个要素:巢在屋檐下,夜行性。鲍照《飞蛾赋》:“蝙蝠伺暗,飞蛾候明。”有的名称中分别有这几个字,但更多的是把它们的意思谐音成为其他动物名或其他字。

    一、由“檐”字而成的趣难名

    谐音为“燕”。

    “燕服翼”。汉代刘向《新序.杂事》:“黄鹄白鹤,一举千里,使之与燕服翼试之堂庑之下,庐室之间,其便未必能过燕服翼也。”燕也巢在檐下,黑色,也像蝙蝠,好像是比喻。但燕本有翼,便是非实指的废话,而是趣说,字的同音起了媒蘖催化作用。应是“檐伏匿”理据的谐音隐实示虚,指巢处于檐间。在使用过程中而向“服翼”的名字靠拢了。

    燕变蝠:河北安城。1931年出版的《安城县志》说:“呼蝙蝠曰燕变蝠,以燕食盐而变成蝠也。”这是受了老鼠吃盐变蝙蝠的说法的影响而另作趣说。实际上“燕变蝠”是“檐边伏”的谐音。

    燕别蝠:沈阳。是“别檐伏”的谐音而倒序。指夜间离别伏檐的巢而出外活动。为了向“蝙蝠”的名字靠拢,而倒序为“别蝠”了。

    燕扁虎:北京。是“户檐边”的谐音理据。“户”字用为动词,拟人化说蝙蝠居住在檐边。

    燕蝙虎:山东寿光、河北保定、完县、献县、辽宁丹东。谐音同上。

    燕巴虎儿:天津。是“巴户檐”的谐音而倒序。巴:依附。

    燕么虎儿:北京。是“户檐末”的理据。末,犹如“边”、“头”。

    燕老鼠儿:安徽太平、江西乐平。是“檐老伏”的理据。可比较,湖南安仁、长沙、江西南昌、黎川,叫檐老鼠,“檐”字便是实话实说。南昌话“鼠”与“许”同音同调谐音。

    燕老鼠子:福建上杭、湖南永定。

    老鼠燕:安徽屯溪。

    谐音为“盐”。

    有趣的是许多地方有老鼠吃盐变蝙蝠的说法;许多称名中正有“盐”字。

    老鼠自然不会吃盐,更不会吃盐变蝙蝠。《本草纲目》李时珍说:“(蝙蝠)自能生育。或云鼍虱化蝠,鼠亦化蝠,蝠又化魁蛤。恐不尽然。”这是对的,但不能解释为什么会有那样的说法。蝙蝠有像老鼠之处,民俗便巧作附会而如此解释,是民间动物故事的一种类型。但总得找一个附会的瓜葛因缘,才无巧不成书的。这因缘便是“盐”“檐”的同音同调或异调。至于“鼍虱化蝠,蝠又化魁蛤”,则纯是无稽的仿说。周作人《看云集.关于蝙蝠》说:在日本也有老鼠吃盐变蝙蝠的说法。这当然是从我国流传过去的。

    盐飞鼠:湖南湘乡。正是“檐飞出”。

    盐鼠老:湖南常德。“檐处老”的谐音。

    盐老鼠:江苏连云港、高邮、福建政和。

    盐老鼠、盐鼠佬:武汉。

    盐腹老鼠:福建将乐。是“檐腹老鼠”;“腹”指“里”,即“檐里老鼠”。

    盐巴虎:河北方言。是“巴户檐”的谐音。

    有一个更为具体的例子。江西黎川叫“檐老鼠‘盐”“檐”同音同调。“鼠”与“书”同音同调。而黎川话“舔”义恰是有音无字而与“书”同音同调,便用“书”字代写。如此,便可有如下的推导置换:檐老鼠一盐老鼠一盐老书一盐老舔。于是,形成了老鼠吃盐变蝙蝠的趣说。

    这只是笔者知道的一个特例。但我国地方广大,方言复杂,也许还会有类似的情况。一个并无实际事理而有奇特性的说法,往往是从个别或少数地方传布开的。所谓“言之有文,其行必远”。而且,仅“盐”、“檐”的同音也可以形成这种趣说。蝙蝠称名中有“檐”字的居多,因为是从事理言;用“盐”字的较少。但吃盐变老鼠的传说非常普遍,这也说明是后起的说法,从别处引进的,引进之时本方言已经有了另外的名字。对本地的名字不改,仅吸收吃盐变老鼠的传说。也就正是从带“盐”字的称名地方传开这一趣说。

    谐音为“烟”。

    烟袋蝠:唐山。即呆伏檐。呆:动词,意思是停留。

    谐音为“蜒”。

    蜒老鼠:四川奉节。

    蜒毛胡子:山东枣庄。

    谐音为“虎”。

    屋檐,就是户檐。许多名字带“虎”字,风马牛不相及,由“户”字谐音隐实示虚,犹言房舍,与“檐”同指。云南昭通、山西太原叫:夜壁户。而南京“夜壁户”另指蜥蜴。河北固始叫:壁虎子。而杭州、苏州、武汉等许多地方用此名指蜥蜴。都是能指相同,而所指不同。

    檐壁虎儿:山东利津,即掩藏在户壁檐间。

    檐老虎儿:贵州清镇。即藏在老户的檐间。新建房屋没有蝙蝠是常理。

    檐面虎:河南开封、兰考、项城。从“眠户檐”而说。

    檐面虎子:河南项城、太康。

    檐眠虎子:山东梁山。

    夜末虎儿:北京。由“户檐末”谐音而倒序。“户”用为动词,拟人化,犹如说居住。

    盐变虎:山西沁县、河南郑州。是“檐边户”的谐音。

    夜拍虎:山西灵石。

    夜灭虎:山西交城。“灭”是消失、不存在:夜间离开户檐。

    夜乜乎儿:徐州。“乜乎”不成意思,是“灭虎”的别写。

    夜飘虎:1931年出版《井陉县志料》:“邑人呼蝙蝠为夜飘虎。因其一至夜间,则飘飞空中,如虎之夜出也。”其实不是以虎之夜出比喻。

    夜飘呼:山西临汾。“呼”是“虎”的别写。换句话说,正是觉得与“虎”没有关系,又不知该写什么字,才别写成“呼”字。

    夜标飞:陕西户县。

    夜标虎:西安。“标”是“趲”的别写。《西安》:“趲:很快的走。”指突然冒出来。

    谐音为“狐”。“户”既可趣假为“虎”,也可趣假为同音的其它字。

    夜百狐:山西榆社。是“夜背户”的谐音:夜间背离户檐。

    夜白狐:山西榆次。

    谐音为“蝴”。

    夜别蝴:洛阳、山西武乡。是“夜别户”的谐音:夜间离别户檐。

    夜末蝴儿:山东聊城。是“夜没户”的谐音:夜间不在户檐内。

    谐音为“蛄”。

    夜飘蛄蝼:山西临汾。由“蛄”而粘连成“蛄蝼”。

    谐音为“元”。

    元宝户儿:山东牟平。“元”应是“垣”的谐音,同于“壁”,即是“檐”的变说。“宝”的褒说在众多称名中独一无二。似由“五蝠(福)临门”的饰画而来,即把“福”变为“宝”。

    元瘪蝠子:徐州。理据是:别伏垣。

    圆白虎:河北方言。是“户败垣”的谐音:住在败坏的房垣里。与“檐老虎”的说法相同。破败的房屋更多有蝙蝠。

    谐音为“鼠”。

    如贵州大方、毕节叫:夜壁鼠。山西太原、新绛、云南昆明叫:夜壁鼠蝠。哈密叫:马蛇鼠。

    蝙蝠有像老鼠之处,但蝙蝠能飞,又是很大的区别,就不能以鼠比喻而称名。以“鼠”称名,实际是借那像老鼠之处来谐音附会。即许多方言“鼠”与“处”、“出”、“许”同音而可以谐音,指蝙蝠巢穴在檐间。古汉语中“许”有“处”义。《墨子.非乐上》:“古者圣王亦厚措敛乎万民,以为舟车,既以成矣,曰:‘吾将恶许用之?”’言何处使用。“何许人也”即何处人。如此“檐老鼠”是由“檐老处”或“檐老许”、“檐老出”的谐音。

    “鼠”与“处”同音的可不举例。与“许”谐音的如长沙、萍乡、成都,都叫檐老鼠,同音同调。南昌、武汉同名而同音异调。娄底同名,“鼠”与“许”不同音,但与“守”同音异调,即理据是“檐老守”。估计也会有“鼠,,与“宿,,谐音的。贵阳叫盐老鼠。而“鼠”,音su,与“素、酥、苏”同音,也可能与“宿”同音。该词典未有“宿”字的注音,不能确知。

    二、由“夜”谐音的系列名

    爷婆老鼠:福建连城。“爷”就是“夜”的理据,是从虚假的“婆”字再凑趣的。但从“夜”字直接谐音的很少,而多是从夜间出巢的习性来谐音的。

    谐音为“雏”。

    夜蝙雏:山西静乐。当由“夜边出”谐音。“夜边”犹如“夜头”,谐音为“蜂”。

    夜蝙蜂:山西沁水。谐音“夜边分”,“分”指从巢穴出来。

    夜蜜蜂儿:山西五寨。即“夜密分”。

    月别蜂:河北方言。

    谐音为“凤”。

    夜百凤:西宁。指夜间背离、分别。“凤”是“分”的谐音。

    夜别风:西宁。“风”是“分”的别写。

    谐音为“冒”。

    夜猫虎:北京。夜间从户(檐)冒出来。

    夜呼猫:山西运城。“夜冒户”的倒序而谐音。

    谐音为“马”。

    檐马虎:河南平舆、开封。户檐下码连着(飞出)。

    谐音为“蚍蜉”。

    夜蚍蜉:山西柳林。但蚍蜉指蚂蚁,事理无涉。谐音“避伏”,指出巢。

    夜蚂蝠儿:山西孝义。但蚂蝠(蜉),也指蚂蚁,事理无涉。“蝠”应谐音“户”谐音为“鳖”。

    鳖虎:山东胶县。1931年《增修胶志》:“蝙蝠曰鳖蚨,又讹鳖虎。”实际上,“鳖蚨”与“鳖虎”都是故意的“讹”。都是指“别伏”:从隐伏的檐下离别出来。

    盐鳖虎:河南登封、新乡、伊川。既是鳖,又是虎,便是趣意。实际是说“别户檐”。

    盐鳖户:见前文引《醒世姻缘传》语。理据是:别户檐。受老鼠吃盐说法的影响,写成“盐”字,而与“鳖户”不能搭配成意思。许多称名都有这种情况。

    夜鳖虎:河南登封、新乡、辉县。即:夜别户。

    夜鳖虎子:安徽阜阳。

    夜鳖胡:洛阳。“胡”是“虎”的别写,而与“鳖”不能搭配,不伦不类。

    鳖蝠儿:山东平度。即:离别所伏之处。

    檐憋蝠子:济南。即别檐伏。“憋”是“鳖”的别写。

    檐别胡儿:河北昌黎。“别”是平实的用字,则“胡”是“户”的别写。

    夜瘪蝠:徐州。即:夜别伏。“瘪”是“鳖”的别写。

    夜撇虫:山西永济。“撇”当是“别”的音变。

    谐音为“鳖蚨”。

    鳖蚨:山东胶县、牟平、蓬莱。《广雅义疏》:“伏、服,古字通也。……今登州谓蝙蝠为鳖蚨。”登州即牟平。鳖蚨,即“蚍蜉”的异写,指大蚂蚁,与要指蝙蝠不符。可见是“别伏”的谐音。

    鳖虎子:山东郯城。

    谐音为“琵琶”。

    许多称名乱扯到“琵琶”上,只能是谐音。

    琵琶老鼠:江西于都、赣州、福建泰宁永安、蟠龙。于都话是“琵”与“背”近音谐音,声母送气与否的差别。“琶”是双兼“秘”和“拔”同音异调谐音。“拔”指离开。如军队从驻地离开叫“开拔”。“背”与“拔”都指出巢。而“老鼠谐音“捞食。

    琵琶兜壁:福州。“琶”是双兼“秘”与“捭”的同音异调谐音。在福州话是“拔”的意思。“琶”是因“琵”字而虚意粘连的。“兜”是“漏”的同音异调谐音。“壁”是“别”的同音异调谐音。也是从夜间出巢来说。同音异调谐音。

    琵婆:福建建阳、建瓯。以建瓯话来说,“琵”是“拔”的同音异调谐音。“婆”是“泊”的同音异调谐音。拔泊:离开栖止的巢穴。只说“琵”,而不是说“琵琶”,可见上述“琵琶老鼠”等词中的“琵琶”是虚假的,也可见单说的“琵”也是虚假的。

    琵琶燕:福建顺昌。

    琵琶檐:福建三明。

    这三个词不知道具体谐音关系,但前面的例词可以参考。

    许多名称又乱扯到“婆”字。

    密婆:厦门。“密”字是“必”字同音异调谐音。该词典:“必:裂开。”厦门话“必痕”就是裂痕。“必缝”就是裂缝。“婆”是“暴”同音异调谐音。厦门话“暴其然”就是突然的意思。“必暴”:突然离开巢穴。

    □婆子:广东梅县。缺字与“别”字同音同调谐音。“婆”是“破”的同音异调谐音,与“别”复说离开巢穴。“子”是“租”的同音异调谐音。蝙蝠巢穴在人家的屋檐下,被趣说租住在这里。

    壁婆子:福建上杭、永定、武平中山镇。

    婢婆子:福建永定下洋、武平。

    老鼠婆:福建仙游。

    檐皮婆:福建明流。

    壁婆:福建福鼎、沙县、广东潮阳、江西赣州。

    婆,不能统言雄性,当为趣假。这在方言中有普遍性。如蟑螂或叫“偷油婆‘婆”由“颇”谐音,义为多,便雌雄双兼了。又如虫名“纺织娘”,但,仅雄虫振翅有声如纺织,雌虫则无。“娘”由“嚷”近音谐音,词面只指雄虫,习惯上也指雌虫。

    22.谐音“袍”。

    壁袍:福建浦城。

    最后,讨论“编蝠”的理据。

    “蝙蝠”两字全是专用字,反而掩盖了字义,最难知称名理据,《说文》也不言及。据汉代“燕(檐)服翼”之名,可议由“(檐)边伏”的省言而来,理据磨灭而另造形声字。《集韵.平声.先韵》,“边”、“蝙”,都是“卑眼切”,同音同调。

    在后世承用“蝙蝠”二字的,可分三种情况。甲类,只承此二字,或增字,却都不加义。如上海、南京:蝙蝠。苏州:蝙蝠子。乙类,加字加义,但无助于此二字的理解,如银川:“夜蝙蝠”。丙类,加字有助理解。下面即由这类名字来讨论。

    壁蝠子:扬州。即壁伏。

    檐蝙蝠:河北满城。即檐边伏。

    檐鳖蝠子;济南。即“檐.别.伏”。

    夜蝙儿蝠耗子:云南建水。即夜边儿伏的耗子。夜边、夜头、夜里,三者同义。

    元瘪蝠子:徐州。

    檐眠蝠:湖北安城。即檐眠伏。

    夜瘪蝠:徐州。即夜别伏。

    盐变蝠:北京顺义。是“檐边伏”的谐音。

    盐蝙蝠:山东淄博、牟平、江苏淮安。也是“檐边伏”的谐音。叶德均《淮安动物观》:“相传蝙蝠是老鼠吃盐变成,所以叫盐蝙蝠。”其实解释错误。蝙蝠是老鼠吃盐变成,这个意思只能说成:鼠吃盐变蝙蝠。而“盐蝙蝠”是不成意思的。

    盐别蝠:烟台。“别”字实话实说,而仍然迷恋“蝠”与“伏”的谐音。

    燕别蝠:沈阳。

    燕变蝠:河北安城。即檐边伏。

    盐蝠乎子:山东淄博、桓台。即伏户檐。

    壁蝠:南京。是“壁伏”的谐音。

    壁鼠蝠:山西太原、新绛、云南蒙自。即壁边伏。

    檐蝙虎儿:大连。即户檐边。

    檐蝙蝠子:山东诸城。即檐边伏。

    檐憋蝠子:济南。即别伏檐。

    蝙蝠老鼠、蝙蝠老支:宁波。按,要解读为“边伏老淄”。淄,指蝙蝠黑色。而“蝙蝠老支”不成意思,应是“蝙蝠老淄”的别写。宁波话“鼠”“支”“子”“淄”同音。蝙蝠服翼:安徽黟县、江西婺源。应当是“鼠变服翼”的理据:老鼠变得有了翅膀。江西高安叫“翼老鼠子”,就没有谐音曲折。

    夜蝙虫:山西万荣。《万荣》:“夜蝙虫:蝙蝠。‘虫’由于轻声,塞擦音声母变为擦音声母m。”按,万荣话“虫”字本读‘蘧耷’,实际上是“缝”的谐音。理据即:夜别缝。缝,指檐与檐的间隙处的巢穴。

    下面是几个杂类的名字。

    盐里鹰:贵州清镇。即“檐里隐”。

    佛鼠:海口。表面看来是“仙鼠”的变说;实际是“仿佛鼠”而省去“仿”字。

    油老鼠:南京、南通、如皋。“油”是“悠”的谐音,即“悠闲”的省说。而“闲”是“仙”的谐音。即从所谓“仙鼠”而变说。

    油蝙蝠:江苏盐城。

    偷油偷盐:安徽歙县。“偷游投檐”的谐音。偷游,指夜间活动。与浙江黄岩“夜游鸟”名相同。

    鷲蝙蝠:乌鲁木齐、吐鲁番。鷲,古代对啄木鸟的称名,此处必是谐音趣假。理据当是“黎”,义为黑,拟古音为。则乌鲁木齐此词中保存着古音古义。

    以上共110个名字。所有称名都是从此兽的生活习性而言,合乎客观性,也合乎称名一般规律性。可是,如果不能具体解释那些虚假用字的由来,却让人以为都是胡扯乱说的。

    补说:

    孙立新《陕西方言漫话》(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年):

    蝙蝠这个词在关中方言里音变形式很复杂。“蝙”字读作bia、bie、biao、bing等。“蝠字”读作hu,但万变不离其宗,bian bi是基本形式,fu hu韵母不变。下面列举关中方言区有关方言点对“蝙蝠”有特殊读音者:

    叫“夜鳖蝠”的:临潼、大荔、合阳、黄龙、凤县、宝鸡、岐山、扶风、陇县。

    叫“鳖蝠”的:富县、宜君、白水、澄城。

    叫“夜鳖蝠”的:宜川、铜川、蒲城、旬邑、长武、彬县、乾县、礼泉、眉县、太白、麟游。

    叫“夜标呼”的:蓝田、丹凤、渭南、咸阳、兴平。

    叫“夜鳖呼”的:高陵、三原、旬邑、永寿。

    “蝙”变作bia音的:西安(夜bia呼儿)、兴平、咸阳(夜bia呼)。

    另外还有叫法特殊的。商州——夜标蝠子。洛阳夜标呼儿。澄城——夜鳖虫。铜川——夜鳖坡。富平——檐鳖鳖。户县——夜标飞(飞,音同:书)、夜兵飞。周至——夜标虫儿、夜兵蝠。武功夜鳖胡儿。

    孙立新《西按方言研究》(西安出版社,2007年)中也列举了上述西安、临潼、周至、户县、高陵、蓝田等地的名称,而没有解释。

    按,用“音变”音与字就不变解释用字的不同是错误的。语音是语义的载体。音不能随便变,义不变,音与字变,那是因为义变了。所列举的这些名称,本文基本都解释了。没有解释到的,一个是“虫”,它是“冲”的谐音:从檐下冲出来。一个是“兵”,它应是从“疾”而典折的,与“标”是“趫”的别写(指突然冒出来)类似。把“疾”说成“病”,再谐音成“兵”。

本站推荐:误惹妖孽王爷:废材逆天四小姐我老婆是冰山女总裁总裁大人,要够了没!霸情恶少:调教小逃妻修仙高手混花都一号红人无相仙诀校园绝品狂神神级龙卫狼与兄弟

刘瑞明文史述林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人人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刘瑞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刘瑞明并收藏刘瑞明文史述林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