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小说网 > 刘瑞明文史述林 > 谐音趣难词“百鸡宴”

谐音趣难词“百鸡宴”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人人小说网 www.rrxs.net,最快更新刘瑞明文史述林最新章节!

    ——“鸡”的历时共地谐音研究

    《林海雪原》中座山雕过春节大摆了“百鸡宴”。本文借此名比喻汉语二百多个词语中的“鸡”是假鸡,反而各有奇趣的艺术性。由此论证谐音“隐实示虚,设难成趣”词语的研究意义。

    先介绍一个引渡性的例子。上海著名作家李肇正短篇小说《商人》有一段宴席中的对话。一商人提出要三陪小姐来尽兴作乐,一商人说:“现在是繁荣昌(娼)盛,机(鸡)不可失。”表示同意。一商人说:“心急吃不得热粥,要伺机(鸡)而动,攻守有度。”是要等她们主动来后再从容挑选。宴席东道主的县长便借口有事退席。一商人说,县长有漂亮的女秘书,是要去“曲径通幽处”吧。一商人代答:“天机(鸡)不可泄漏。”县长则说:“得得。我这是给你们当鸡公。”

    三处括注的“鸡”实际是以谐音“妓”,指三陪小姐。宋代时已如此。这便是隐实示虚,设难成趣。所示的“鸡”是假的,谐音隐蔽的真实含义是“妓”。而“昌(娼)”和“鸡公”却是临时性的谐音修辞。鸡公,是“妓供”的谐音:供给妓女。指她们的服务费用,由他包揽供给了。但语言中未形成这种意义的“昌”、“鸡公”的独立性词语,成词与未成词恰好形成对比。

    以鸡代妓之类的独立性词语,是多得不计其数的。本文特从历时共地的方法,上自汉代,下至当今,不限方言系属,对用“鸡”字隐实示虚的各类词语,作穷尽性的辑汇解说,用此细部特写的长编显示这一语言机制的历史悠久,古今一贯,造词数量众多,妙趣横生。由此再作几点理论探讨,简述这类词语的研究意义。

    词例主要取自许宝华、宫田一郎(日)主编《汉语方言大词典》,李荣主编《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的共41册地方分卷,陈刚《北京方言词典》以及零散的论著。为求简便,不一一交代引录词语出处,只以“北京”等地名交代是何地方言。少数词语需引录释义文字时,以《广州》等形式表示李荣主编的《广州方言词典》等。谐音有同音同调、同音异调、近音三种情况。方言音系复杂,差别很大,只有用国际音标才能表示得准确具体。不少资料中并无词语读音,或无该方言的同音字汇。因此,本文对谐音一律不注音,而用文字简作叙述交代。

    现先把57种不同的谐音本字列示如下,以见全局:

    1.笄;2.技;3.急;4.妓;5.;6.极;7.记;8.迹;9.挤;10.羁;11.继;12.机;13.肌;14.叽;15.唧;16.忌;17.稽;18.给;19.髻;20.拼;21.基;22.蓮;23.击;24.激;25.脊;26.吉;27.寂;28.箕;29.计;30、系;31.几;32.棘;33.集;34.;35.畸;36.饥;37.及;38.疾;39.嫉;40.积;41.蓿;42.悬;43.乖;44.街;45.易;46.煎;47.解;48.介;49.蹊;50.肢;51.净;52.嘴;53.拘;54.朱;55.蹊;56.趼;57.口(有音无字)其中1-40是普通话同音的,方言或异音而不可谐音;41-57是普通话异音的,方言或同音而可谐音。各方言为追求设难成趣,充分利用自己的同音近音关系,于是汇成了“鸡”的谐音趣难词网络体系而洋洋大观,是汉语词汇中一区文化风景。

    以下按谐音类别,举示所属的趣难词。

    谐音“笄”

    鸡斯:《礼记.问丧》:“亲始死,鸡斯徒跣。”郑玄注:“鸡斯,当为笄纒,声之误也。亲始死去冠,二日,乃去笄纚括发也。”笄纚,是括发的带子,不可能无意的讹误成很特殊的“鸡斯”,是专意要趣附传说的神马名。《六韬》:“文身朱鬣,眼若黄金,项若鸡尾,名曰鸡斯之乘。”

    鸡头山:《史记.五帝本纪》:“(黄帝)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山。”山即今甘肃平凉市崆峒山,本名笄头山。后山的八座山峰前六座低后两座高,古人形容如发髻以笄束约。见《崆峒山志》。《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亦曰笄头山”。

    香鸡(香港):制造香烛用的小竹签。而广州方言把香烛燃后剩下的竹签,平实地叫做“香笄”,可见“鸡”是“笄”的隐实示虚趣说。

    谐音“技”

    家鸡:家传的书法技艺。《太平御览》卷918引《晋书》:“(庾翼)书,少时与右军齐名,右军后进,庾犹不分,在荆州与都下人书云:‘小儿辈贱家鸡爱野雉,皆学逸少书,须吾下当比之。’”柳宗元《殷贤戏批书后寄刘连州并示孟仑二童》:“书成欲寄庾安西,纸背应劳手自题。闻道近来诸子弟,临池寻已厌家鸡。”苏轼《柳氏二外甥求笔迹》:“退笔成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君家自有元和脚,莫厌家鸡更问人。”又,元耶律楚材《赠高姜长一百韵序》:“尤长于诗,而诰爱余之拙语,盖自厌家鸡耳。”后例又指诗艺。

    打鸡(广州):以六个色子赌钱。又,玩趟鸡孩玩单脚跳。“趟”义为跳。赌钱、玩单脚跳,都有本领、技艺高低之别。以色子为赌,方言有“赶羊”、“耍猴”、“赶猪”、“捉豹子”等趣名。各谐音“花样”、“记侯(古代射箭的靶子)”、“朱点(红点)”、“宝点”义。可见不同方言的群众刻意作假求趣,而又花样翻新,可见谐音隐实示虚的特异功能。

    谐音“急”

    古代紧急公文外插鸟羽,以示飞快传送,叫“羽书”,这是以物象意。也有特插鸡毛的,便是谐音“急”。《后汉书.光武帝纪上》“王郎移檄购光武十万户”,李贤注引曹操《奏事》:“若有急,即插以鸡羽,谓之羽檄。”《演繁露》:“有急,以鸡羽插木檄,谓之羽檄。”兼含了谐音,后来由此形成了许多固定词语。

    鸡毛文书:紧急投送的公文。《荡寇志》第99回:“只见一骑报马飞到,乃是清真山马元的差人,呈上鸡毛文书一角。”沈从文《牛》:“别处有人送‘鸡毛文书’来了,说县里有军队过境,要招待筹款,召集甲长会议,即刻就到会。”

    鸡毛报:紧急投送的公文。《“五四”爱国运动资料?“五四一六三”爱国运动大事目录》:“学界、商界所发抵制日货传单及鸡毛报等,每日多至数十种。”《扬州》:“鸡毛报:紧急的公文。旧时紧急的公文上插鸡毛,称‘鸡毛报’,今口语中仍有人沿旧称。”

    鸡毛信: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群众对紧急信件、消息的称名。华山《鸡毛信》:“这是一封鸡毛信,信角上插着三根鸡毛的信。”李季《五月端阳.满天红》:“卖脑的白军一出动,鸡毛信转眼间送上了山。”

    野鸡报(北京):旧时指以社会新闻及趣味性资料为主的小型日报。按,“野”指非正式的,“鸡”谐音“急”,即指快报。

    野鸡脖儿(北京):还未长大即上市的嫩韭。野,指不是正常上市之时;鸡,谐音急快。脖,是“拨”的隐实示虚。一拨,犹一批。本是“野”和“急”平行联合关系,谐音后变成“野鸡”的偏正修饰结构。又,鸡桐树(柳州):速生的黄桐树。

    五更鸡:《汉语大词典》:“一种以铜铁或竹木制成外罩,中置油灯,便于夜间煮食的小炉。《海上花列传》第五十二回:‘琪官复寻出一副紫铜五更鸡,亲手舀水烧茶。”’又有巴金、许地山文例。宁波、温州等地方言同词。名义是夜间五更内应急(之用)。

    鸡鸣壶:即五更鸡炉上的壶。紧急使用时壶中水即可沸开鸣响。有的书释为“从入夜可保暖至鸡鸣”,便是不知难趣。

    锦鸡鼓:紧急鼓。明代一种外族军乐的趣名。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五.词曲.俚语》:“又有紧急鼓者,讹为锦鸡鼓,总皆虏乐也。”讹的解释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有意追求趣意。

    鸡儿吃了过年粮:俗语。紧急使用而超支。《红楼梦》第69回:“什么银子?家里近日艰难,你还不知道?咱们的月例一月赶不上一月,鸡儿吃了过年粮。”温端政《中国俗语大辞典》以比喻作释,不确,没有鸡儿超支粮食之事。周汝昌《红楼梦词典》以为“鸡儿”由“今儿”谐音,也不确。不仅今时,而且早已超支。此语的重要事理是紧急。

    鸡猫子喊叫:急忙喊叫。京剧《法门寺》第一场:“我说桂儿啊,外头什么事这么鸡猫子喊叫的啊?”《汉语大词典》释:“方言。谓喧闹声像鸡和猫那样的喊叫。”但鸡或猫叫声音小,不能比喻人大声喊,是“急忙喊叫”的趣说。

    鸡毛猴性子(甘肃平凉):着急、好动。“急而毛躁候”谐音成“鸡毛猴”。候,指情状。

    草鸡:“躁急”的谐音趣说。《小说月报》1993年第5期,林深《海赌》:“他本不能当支书,但却当了。他叫大岸,名字挺大气,却是一个没能力的人,顶让人草鸡的是他没主意。”“大岸就头痛这许多‘怎么办’,见人家请示他就坐卧不安。请示完备,人家问:书记你看这事怎么办?他最草鸡的就是这……”

    鸡毛园蛋(江西余干):一种类似丢手绢的游戏。言急忙把东西藏在某人身后。

    毛脚鸡:毛手毛脚的急躁。《红楼梦》第25回:“这老三还是这么毛脚鸡似的。我说你上不得台盘。”《汉语大词典》以比喻解释,误。鸡的脚都无毛,假设有毛,也不会因此就急躁、轻浮。牛马狗等脚都有毛,为什么不用为比喻?

    草鸡毛(江苏丹阳):《丹阳》:“比喻做事毛手毛脚,常常出差错的人。”但丹阳话草鸡指本地土鸡和下蛋鸡,它们的毛与词义无关。“急”字带入声韵尾而“鸡”字无,古代入声与平上去声即可合韵。

    草鸡沟子(乌鲁木齐):《乌鲁木齐》:“比喻因经不起开玩笑和输不起而起急的人。”但母鸡屁股无从有此比喻义,况乌市话不把母鸡叫草鸡。当从“燥急够”谐音,发怒、发脾气,方言叫“燥”,与“草”同音异调。另,《柳州》:“红脸鸡:喻指爱发怒的人。”喻之释不妥。

    4.谐音“妓”

    鸡儿巷:妓儿聚集之巷。《东京梦华录》卷二“潘楼东街巷”:“向东曰东鸡儿巷,向西曰西鸡儿巷,皆妓馆所居。”可见以“鸡”谐音卖淫之“妓”,北宋已是民间俗语。宋代黄庭坚《戏书少游壁》:“莫愁野雉疏家鸡,但愿主人印累累。”野雉即野鸡,指非自己蓄养的歌妓,家鸡指家中蓄养的。元代乔吉《水仙子.忆情》:“说相思难拨回头,夜月鸡儿巷,春风燕子楼,一日三秋。”

    鸡、野鸡,指称娼妓,已成全国通语。香港话“妓”字带辅音韵尾,仍以近音的“鸡”为说。“鸡窦”是妓院,“鸡头”是接送妓女的人或拉皮条的人。“鸡巷仔”是童妓聚居的小胡同。因以鸡说妓,香港话便仿此把男妓类推说成“鸭”,又把妓变说成“凤”。

    鸡虫(广州):好色者。虫,谐音“宠”。水鸡是水上妓女,当娼妓说**,宿妓说叫妓。妻子假意勾引男性再由丈夫捉奸诈钱,广州、香港叫“黄脚鸡”,谐音“谎作妓”,雷州说成“红脚妓”——哄人说她是妓。《长沙》:“叫鸡公=叫鸡:1公鸡。2比喻喜欢叫喊的人。3比喻男子好色者。”但公鸡无从此喻好色。“叫”双重谐音同音异调的“缴”与“交”,“公”谐音“供”。隐蔽的理据与结构是“缴供交妓”,即开支供应而与妓女**。缴、供、交,三者是联合关系,共同的宾语是“妓”。

    谐音“要”

    鸡奸:指男色**,也是通语。明代出现“旻”字,字形取上现男身,下作女用的会意。明《字汇补》:“要,《杨氏正韵笺》:明律有要奸罪条,将男作女也。”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补遗.风俗.契兄弟》:“闽人酷重男色,其相爱者,年过而立尚寝处如伉価;至有淫而告讦者,名曰要奸。要字不见韵书,盖闽人所自制。”后来谐音趣说作“鸡奸”。袁枚《随园随笔.奸之讹》认为“鸡”是讹写,也是不知此种语言机制。

    谐音“极”

    草鸡(北京):畏缩。按,理据即“草包极了”。《汉语大词典》释为“比喻怯懦畏缩”,即以“草鸡”的母鸡义作比方,误。母鸡如同母鸭、母狗等都相对怯弱畏缩,而喻体应是典型、并且易于理解的。俗语“草包徐(谐音虚)大汉,能吃不能干”。《汉语大词典》:“草包:比喻没有真才实学、说话行动莽撞粗鲁的人。”但莽撞粗鲁一层错误。《汉语大词典》“草鸡”例句引自孙犁《风云初记》、郭澄青《大刀记》、峻青《海啸》,则冀中平原、胶东半岛也有此方言词。

    鸡屎(北京):怯儒,无能。以本领极臭作评价。

    老斗鸡(北京):世故深而难于对付的老油子。由“与他斗,极疲劳”谐音。又,闷头鸡(南京):沉默寡言的人。“极”字本有入声尾,谐音为求趣,不计较这一差别。

    鸡肝餐(南京):炉中烘烤成的一种面食,六角形,有豆沙馅。仅从食品“极干”的特点作谐音趣名。

    猾鸡子(武汉):狡猾的人。又,干鸡子:身无分文。章鸡子:迟钝的人。即干(指无钱)、章(愚蠢、糊涂、反应迟钝)到极点。怏鸡子:精神不振的人。《集韵》:“怏:怏然自失之意。”陕甘方言说“他蔫的像怏打了一样。”晻鸡子:小气自私的人。由“蔫极”谐音,指花钱、助人不爽快。斋鸡子:软弱无能的人。“斋鸡”是自相矛盾的趣意说法。也说“斋货”、“斋公”,由“斋、柴”谐音示虚。柴,犹言草包。北京方言谐音为“菜货”。武汉,柴、斋,声母送气、不送气之别而近音。又有“闷头鸡子”与南京方言“闷头鸡”同义。武汉还有类似的词,不一一示例。某一种谐音说法,有的方言同类词很多,别处或无或少。

    狗**菜(山西忻州):简单的饭菜。由“苟极扒菜”谐音,指胡乱做成不好之极的饭菜。扒,指乱操作。苟,指不正、不当。方言俗语词以“狗”谐音“苟”的极多见。狗鸡有饭有菜而又丰盛到八样,字面的调侃意味。

    马思周等《东北方言词典》:“鸡:表某些使人反感的人。如:大损鸡;外国鸡(洋里洋气而又穷酸的人)。”不是“鸡”有此义,而是“极”的曲折说法。损,穷酸义。又,完蛋鸡猴:骂人不长进。按,从不可救药到极点言,猴,谐音“候”,指情状。

    小头鸡脑、小头鸡脸(哈尔滨):人的头、脸小。白脸鸡(柳州):不长胡须的成年男子。从脸白极了指无须。废物鸡(天津):毫无用处的人。疽头鸡(丹阳):失魂落魄的人。“晕头极”的谐音。恶鸡婆(贵阳):恶毒的妇女。由“恶极.婆”谐音,变为“恶.鸡婆”的假结构。

    鸡屎眼(江西黎川):很小的眼睛。由“极细”即极小义谐音。屎、细,同音异调。又,鸡崽草:中药远志。“鸡崽”即小鸡,“小鸡”又谐音“小极”。远志一名小草。鸡公蛇:一种毒蛇。由“极滚射(毒)”理据谐音。黎川话“滚”是形容词前缀,表示程度深。“极、滚”本是复说,变成“鸡公”的偏正关系。“鸡公”与“蛇”风马牛不相及而竟相及,正是称名之趣。鸡磨猪:一种个头小、腿短的猪。鸡慶:母鸡。与“猪”也风马牛不相及的,“极末”谐音指极小。

    鸡屎粒子(长沙):小孩儿。又,鸡屎蚊子:极小的蚊子。屎,谐音近音的“细”,指小。

    呆鸡:《庄子.达生》叙驯养成的斗鸡笨拙之极,“望之似木鸡”,这是比喻,后来的“呆若木鸡”“呆鸡”说法却是谐音。木制任何动物都无反应,平实的说法是“如木头”。《现代汉语词典》:“呆若木鸡:呆得像木头鸡一样。”以比喻解释不妥。

    鸡毒:《淮南子.主术训》:“天下之物,莫凶于鸡毒,然而良医橐而藏之,有所用也。”高诱注:“鸡毒,乌头也。”即“极毒”的趣谐说法。可见这一谐意历史悠久。

    谐音“记”

    放鸡竿:旧时湖南西部土匪隐语,指竖起一根竿子以暗示通报情况,即以竿为记号。

    鸡头晕(苏州):紧急时忘记了。从“记头”谐音,记性义。晕,指忘。青鸡面(广州):面上有青色小点,如痣。按,痣之类,口语或径称为“记”,指辨认相貌的记号。咖喱鸡:被女性吻后留下的咖喱色的印记。

    鸡屎雀子(山东梁山):雀斑。按,雀斑也是一种“记”。“屎”字参照山东牟平话,与“识”同音谐音。雀斑之雀,未见有解释的。在有的方言,是“缺”字谐音,即容貌的缺点。在有的方言另是“俏”的谐音,指(影响)俏丽的斑点。江西宜春叫“鸡血点立”,“血”似“些”的谐音,指多。

    大眼鸡(广州):《广州》:1鱼名;2喻大眼睛的人;3一种运货大船,船身刻有两只大眼睛。东莞话同词仅第一义。但鱼眼再大,也大不过小孩之眼,必不是用此种鱼眼作比喻;牛马眼大,为什么不用来比喻呢?况且鱼眼大为什么说成鸡眼大呢?大眼是这种鱼、人、船的认记。

    谐音“迹”

    麻鸡婆竹(娄底):表皮有斑点的竹子。麻迹点颇多的趣说。

    乌鸡:广州、揭阳、梅县、海口共有“乌鸡”词,指衣物因潮湿的霉迹。梅县情歌:“日里想你头低低,夜里想你到鸡啼。流尽几多暗目汁,枕头席上生乌鸡。”

    吊眼鸡公:江西于都把因疤痕使上眼皮下垂平实地说成是“吊眼皮”,但对这种人却趣侃叫“吊眼鸡公”。“公”是“拱”的谐音。象棋“拱卒”的“拱”,上眼皮要拱近下眼皮,如此才可统称女性也如此。

    □鸡:《南宁》:“疤痢;疮口或伤口长好后留下的痕迹。”又,“□鸡眼=疤眼:疤瘌眼,眼皮有疤痕的眼睛,迷信说疤瘌眼的女人克夫。”按,缺字当做“棱”,即声母由边音l变为鼻音n,这在方言音变中是合规律的。皮肤上后有的病态的棱,也就是疤痕。所谓“克夫”的迷信,实际也是一种语言因素起作用。即“肌肤棱”谐音为“忌夫能”,而调序为“能忌夫”意’禁忌即是相克相妨关系。这种因语言因素而形成的迷信,靠语言手段的揭示可彻底消除,此仅是一例。“棱鸡”词,《香港》同义词作“掹鸡”,声母又异变成m,也是规律音变。音变义不变,字自应不变。

    谐音“挤”

    窝里鸡(丹阳、扬州):自己人,同伙。从在一块相处无间言。

    钻迷鸡(黎川):泅水。从眯眼即挤眼复言。汤珍珠等《宁波》:“鸡眨觉:很短时间的睡眠。”对“鸡眨”二字标同音代替号,不必而误。夸大而趣味说法,只挤眨了一下眼。但同音代替号意味着不是以鸡眨眼作比喻。《万荣》:“鸡眨眼:比喻很短的时间。”误。人眨眼不也是一瞬间吗?鸡涩目(汕头):小孩挤眼装睡。鸡宿眼(上海):人瞌睡时的眼睛。

    鸡婆笋子(长沙):丛生不能长成竹子的竹笋。从拥挤言。婆,谐音“颇”。

    鸡冠漏(山西忻州):痔疮。“挤管漏”的谐音,指痔管漏血点滴断续如挤而有。按,《本草纲目.荠苧》言治“痔漏下血”,而宋《政和本草》本作治“野鸡漏”。《本草纲目.主治》言新棉灰治痔漏。而《棉》:“新棉纱:烧灰,治五野鸡病。”又,甘松香治“野鸡痔”。可知宋代时痔漏已有野鸡漏一名;明代承说。痔、雉,同音,经“雉”的谐音中介,痔趣说为野鸡病。这与“挤”的谐音又是殊道同归。

    斗鸡眼:两眼瞳人向鼻梁偏斜靠近,医学叫内斜视。多处方言叫“对眼子”,或叫“斗眼”,江阴叫对挤眼。对、斗、挤,都指靠近,是平实说法。而南京、上海、宁波、扬州等不少地方,趣说成“斗鸡眼”。此词中也可以是“集(中)”的谐音。

    谐音“羁”

    黐脚鸡(广州):老是缠着大人的小孩。羁,正是指缠,与“黐”的粘附义复说。可比较“跟尾狗”:老是跟着别人的人,由“勾”谐音。又,摸肓鸡:捉迷藏。即以盲羁指盲目而捉。又,滞鸡:指滞销的商品。滞、羁,同义复说。又,捉鸡脚:1捉奸;2蒙骟买主。按,首义时即捉妓(指奸妇)的奸夫的腿,而腿又隐指男阴。如此才有捉奸之义。(明清小说中的“角先生”指仿男阴的淫具,一些方言把种猪叫脚猪或角猪,同一隐曲。)后义时“捉、羁”复言,犹套住了买主。又,鸡手鸭脚:毛手毛脚。香港话同,实言羁手羁脚,不利索。由假义的“鸡”再虚义粘连同类的“鸭”。

    鸡髀仔(东莞):幼瓶仔,改嫁妇带来的孩子,谐音“羁比仔”。“幼瓶”是吴语“拖油瓶”之变,由“拖幼并”谐趣。比、并,同义。又,“捉鸡脚”即“捉痛脚”,意为挑毛病,与上述广州话同词的次义理据同,所指不同。又,鸡仔媒人:多管闲事者。广州话同。香港话同词,意为在生活小事上热心地充当中间人。但字面义是:给小鸡当媒人。趣说透露着非真,由“羁仔昧人”谐音:纠缠小事,使人嫌弃。又,“食死猫”即“哽死鸡”,意为冤枉,背黑锅,各由“蚀死冇”、“哽死羁”谐趣。蚀,即指亏、冤;哽,即噎,指不顺、不确。冇、羁,各指无有、强加。广州话只说“食死猫”而同义。而“背黑锅”也是“过错”意思的谐音。

    二撇鸡(东莞、香港):八字胡。从“八”字两笔顶端相羁连作描写,比“八字胡”反倒逼真一些。

    鸡冠油(东莞):《东莞》:“附在猪大小肠外的油,因其形状似鸡冠而得名。”此释误。此种油多为细丝网状,或称“网油”,与“板油”对言,它实难像鸡冠状。由“羁连肠管”谐音求趣。但《成都》、《贵阳》、《南京》都如此误释。《北京》、《柳州》同词则不说是比喻。

    广州、柳州旧俗,店主、厂主在年终宴会上把一块鸡肉特意“敬”给某位雇员,意味着来年不再雇用他,这块肉叫“无情鸡”:无情羁连的寓含。

    湖南永安,捉迷藏叫躲鸡狗,谐音“羁勾”指捉住。湖南常德,合页叫鸡骨捭,“羁固配”谐音。建瓯话,鸡角仔是小公鸡,又指挂在屋檐的弯铁钩(用来固定承滴水的管子),“羁固”谐音。

    谐音“继”

    武汉话吃鸡下巴、洛阳话吃鸡下巴颏儿、成都话接鸡下巴:都指打断别人的话而自己继续说。成都话“接”与谐音的“继”复说。西宁,齁鸡子:哮喘。即齁齁相继。西宁,齁鸡子:哮喘即駒駒相继。

    鸡母指:《福州》:“鸡母指,谑称食指。因食指叫‘鸡角’(公鸡)指,戏谑时对举为‘鸡母(母鸡)’指。”人的食指被说成鸡的脚趾,是一趣;又是母鸡脚趾,是二趣;又是公鸡的,成三趣。但词典避言为什么如此指鹿为马?按,食指继在拇指之后,“继.拇指”的动宾结构,谐音为“鸡母.指”的假偏正结构。这还比较简单,“鸡角指”说法则曲折得多。从“男阴一腿一脚—角雄性”的推导指代关系,福州及一些地方以“角”表雄性动物,如鸡角、牛角、犬角。又因为“公”有“正、大”的事理,把“大指”暗中换成“公指”,又歧解成公母的公。再用“角”换“公经过“大公雄性角”的曲折,“继拇指”成了“继角指”。本是“继.角指(大指)”的动宾结构,谐音趣变成“鸡角.指”假偏正结构的说法。于是,人的食指就有了字面意思是母鸡、公鸡的脚趾的这两个词。唐代已有此种类型的“市语”,叫“三摺语”,见无名氏《秦京杂记》。这种市语自然是从方言俗语多次曲折的趣难词仿学的。福建永春也叫鸡角指。南平叫鸡公指。莆田叫鸡阿指,“阿”谐音“亚”、“下”,继大指而亚、而下,便是食指。顺昌、建阳叫鸡手指,“首”的谐音。潮阳又叫鸡翁指,“翁”犹“公”。湖南宁远叫鸡公手,耒阳叫鸡公手脑。公,指大广手、首”谐音。上海叫鸡节头:“继.头.节头”。头:头一个。节头:指头。但“头”重合在“节头”中了。

    鸡婆寒(成都):一人先得寒病后,家中其他人相继传染。“婆”又谐音“颇”(指多人)。

    谐音“机”

    杀鸡吓猴:《现代汉语词典》:“杀鸡吓猴:比喻惩罚一人来吓唬另外的人。也说杀鸡给猴看。”《汉语大词典》“杀鸡骇猴”也以比释解释,有《官场现形记》的例子。但为何不说杀狗给猫看之类呢,岂不是更害怕?所以实非比喻。“(示)杀机、吓候”、“(示)杀机、给候(让人)看”的趣味谐音。机、候,同指复说给一个信息。

    广州、香港话“走鸡”、“漏鸡”均言失去机会,“捞鸡”指得到拾便宜的机会,谐音至明。“偷鸡:偷懒”是偷机而懒。(香港话“走鸡”又指遗精,另是“羁”的谐音。)吊鸡(机)指吊车。东莞,“三脚鸡”即三轮机动车。“趣趣鸡”,即行走如跳的(三轮)机车。南宁“撺鸡”、广州“摱鸡”都是枪上的零件“扳机”。广州、南宁、香港、海口等同把电珞铁叫“焫鸡”,因电珞铁也是机械设备。或双重谐音趣难而说为“辣鸡”,“焫”、“辣”同音。

    又如,照田鸡(广州):地摊上请算命先生看相。由“照天机”谐音。谐音作假后犹如费猜而有趣的谜语。又,偷鸡帽:未油漆的小竹帽。即偷机取巧而未刷漆。“偷机(做的)帽”,变成了“偷鸡的帽子”。扬州话,铁公鸡指铁路、公路、航空(飞机)交通运输。

    也见于旧时隐语。《全国各界切口大词典.赌博类.麻雀赌》:“放鸡子,先施人小胜,而后使其大败,务使其所负之数,超过所胜十倍。”即先给赢小钱的机会。

    谐音“肌”

    多耳鸡(广州):由“耳多肌”谐音而又变序,故指“耳旁生赘肉者”。又,“担鸡”是“弹肌”,“寒鸡”是“寒肌”的曲折,指身体发冷,打颤,故指疟疾。广州又说“震猫”,其中谐音“貌”,又把打哆嗦说成“打冷震”,都是从症状言。“弹”作动词,振动义。俗语“打摆子”,同一理据。又,糯米鸡:一种常见食品。糯米中放入肉,用叶子包裹、捆紧煮熟。鸡仔饼(东莞):用面粉加肉、糖烤制成的饼。都是“鸡(肌广的对应,指其中的肉。红母鸡:《南宁》:鸟,即褐翅鸦鹃。头、颈、胸、背,紫蓝色;两翅、尾部栗红色;翼下复羽黑色;眼赤红色,嘴、脚、爪黑色。用于泡酒,对产妇有滋补作用。按,“鸡”之称,名实多不相符。是“鸦鹃”而非“鸡”,更非母鸡。仅翅、尾是栗红色,所以学名贯以“褐翅”。但俗名却特言“红”。原来“红母鸡”者“红母肌”也,能使产妇肌肤容颜红润之谓也。一字之变,相差十万八千里。不禁让人拍股称绝,智巧、情趣!

    弹鸡泡(东莞):指玩游戏时赢者用手弹输者的弓着的手背。“鸡(肌)”即肉,指手背,“泡”,圆形,指弓着。为求趣,从“弹泡鸡(肌)”易序。又,广州、东莞把河豚鱼叫“鸡泡鱼”,“弹鸡泡”显然是要趣附河豚鱼之名。

    成都、贵州著名的吃“鸡摊豆腐”:把肉末下到碎豆腐中做成。肉末即肌;摊,谐音“下”。而字面意思却是鸡用爪子扒拉豆腐。建瓯话“鸡卷”指油炸肉卷,温州等地把豆腐的卤制品叫“素鸡”。也有把腐竹、豆腐皮等叫素鸡的,犹如说“素肉”,也有把豆腐趣叫和尚肉的。《汉语大词典》:“素火腿:1江浙一带称笋脯为火腿。清王士稹《香祖笔记》卷六:‘越中笋脯,俗名素火腿,食之有肉味,甚腴。’2一种形似火腿的素食品。以豆腐皮加佐料制成。”此可参。

    **:把男阴叫“**”,“鸡”的一种可能也就是“肌”的谐音,另一种可能就是“基”的谐音。

    谐音象声词“叽”、“唧”

    鸡公车:贵阳、成都等称旧式木制独轮车。指车轮“滚”动摩擦声“吼吼”。

    鸡拉乌叫:贵阳话形容吵吵嚷嚷。

    **啰嗦(丹阳):吼吼巴巴啰嗦不停。

    **狗狗、鸡狗鸡狗(宁波):形容争吵。即吼吼咕咕,吼咕吼咕。

    鸡哇猴叫(湖北盐城):指吼哇吼叫的哭啼。

    草鸡(厦门):一种蟋蟀类的小虫,即从在草中“吼吼”作声来说。

    《醒世姻缘传》第94回:“鸡力谷碌,打起四川的乡谈,素姐、小浓袋一些也听不懂。”

    吃鸡(甘肃平凉):小孩吃饭时吸了冷气,会发出“ji gou”声,人们会趣说他“吃了一个鸡”。平实的说法是“打唧嗝”。

    燕鸡子(乌鲁木齐):燕子。“鸡”是燕子鸣声“唧唧”的谐音而省说。又,灶鸡,或叫灶蟋蟀、灶蛐蛐、灶马。鸡,从鸣声唧唧言。也从集中见于灶间谐音,“马、码”的谐音,指接连出现。

    宁波人把男性声音尖而细叫“雌鸡喉咙”。而母鸡之声并不如此。以“唧”指声细。雌唧喉咙与“娘娘腔”相同。《广州》鸡咳:比喻不当一回事的话语。吼、咳复指,非以鸡比喻。

    蝉,南通叫鸡丁儿,溧水叫鸡了子。“唧”与“知了”的“知”其实都是谐音指鸣声。

    谐音助词“唧”

    嘴巴狼鸡:北京方言指说脏话,由“脏不拉唧”谐音。老舍《小波的生日》第十八:“小老虎一岁数都很小,说话行事有些‘傻拉瓜鸡’的。”其中是“傻拉瓜唧”的谐音。瓜,义为傻。陈刚《北京方言词典》“傻拉光几:形容傻头傻脑的样子。”此是平实说法可对比。

    软**代(忻州话):形容柔软或无力。实即“软唧巴达”。水**带、水鸡挖害:形容从水中取出之物,水唧唧的。

    谐音“忌”

    东莞,“鸡泡鱼”是河豚,“鸡”由此鱼有毒应忌吃而谐音,“泡”指头圆、体圆。广州也叫“泡哥鱼”,从圆疙瘩形说。又,广州,金鸡瓦:墙头上插的碎瓦片、瓷器片,用以防盗贼。从“禁忌贼”谐音。

    谐音“稽”

    鸡杂、鸡杂鸭杂(武汉):旧时讥称反动政府稽查处的特务。字面义是鸡鸭的下水杂件。“鸭”又谐音“关押(人)”。

    捉鸡儿盲、揞鸡儿盲:南宁方言指捉迷藏游戏。本从“盲儿捉稽”、“揞盲儿稽”来说,经谐音又变序,成为“捉(或:揞)盲鸡儿”字面虚假趣意。“揞”义为梧,指蒙眼。

    搵呼鸡:厦门话指捉迷藏。“搵”义为遮,指蒙眼。“呼鸡”由“胡稽”谐音,指乱找乱捉。

    谐音“给”

    白公鸡(忻州):指过红白大事或庙会中为大家供开水的大壶。铜锡合金制成,色发白。“公鸡”即“供给”谐音。白,又指不交钱。

    铁公鸡:《汉语大词典》:“比喻吝啬的人。清袁枚《新齐谐.铁公鸡》:‘济南富翁某,性悭吝,绰号铁公鸡,言一毛不拔也。”《洛阳》:“铁公鸡=琉璃公鸡。比喻吝啬的人。”但铜、石、木做的公鸡岂非一样;此类公牛公马公羊,此类母动物岂非也都一毛不拔。非比喻,“贴供给”的谐趣。不但不供给你,还想你贴钱供给他呢。

    灶鸡子(娄底):灶马。按,此与灶间另种虫在古代都曾被奉为灶神,民间对它们有祈求粮油充足的祝愿,此词即以“给”指古义“供给”。详见本书《说神道鬼话民俗.灶鸡、蟑螂是怎样成为灶神的》。

    谐音“髻”

    蟾蜍,福建武平话,叫鸡舅婆,福建永定下洋叫鸡丘婆。都是“髻球颇”的谐音,指身上疙瘩多。髻、球,复说背部疙瘩。湖南江永叫鸡婆腿,“颇髻”即疙瘩多的理据。松树上球形果,东莞叫松鸡,湖南临武叫鸡婆仔。湖南永安叫松鸡狗,“狗”是“疙瘩”的音变。玉米,上海松江叫鸡头须、鸡头粟,把缨冠部喻作髻。广州话,鸡仔粉:扎成小把的干粉条,也叫髻子粉。髻,指扎成束。

    谐音“析”

    蔗鸡:东莞话指甘蔗节上长的芽。而广州话即叫“蔗拼”。拼,本是柱上的方木,用指秆上所生的芽。

    谐音“基”

    小学基、中学基(香港):各指小学生、中学生,从基础教育言。云南水富把私塾叫鸡婆学。

    非常奇特的是柳州话“五更鸡”,竟指的是以女性出现的两性畸形人,颇让人费解,当由“乌根基”谐音。根,指男女生殖器;基,是复指。乌即墨,指其人是男根或女根不清楚。

    银川沙质地上一种植物叫“地棉花”,茎基部有白色团状的绒毛如棉花团。此绒毛团药用止血叫鸡毛狗,有“家有鸡毛狗,不怕刀割手”之谚,由“基部毛疙瘩”意谐音。

    台鸡:《徐州》:“旧指暗娼;也指老嫖霸子(为暗娼提供卖淫场所的老妇)为暗娼提供的卖淫场所。”“台鸡”两字标同音代替号,不必而误,“台基”的故作趣说。它本是旧时娼妓业隐语,指不挂牌而无名的下等妓院。《全国各界切口大词典.娼妓类》有“台基”一种,又叫“咸肉庄”,“嫌”兼“闲”的谐音,阔嫖客嫌弃而营业清淡。《醒世姻缘传》第十回:“更兼物色良家女,诱上台基密定情。”又,“天下最可恶的,莫如台基,那开台基的,大半是上了年纪的老太婆,满腹歪心,一张滑嘴。”《全国各界切口大词典.娼妓类.茶室》:“台子,私妓寮也。上海谓之半开门。”

    幺鸡(贵阳):麻将中的“一条”。按,不少地方都如此说。本是旧时隐语。《辞海》:“切口:也叫‘反切语’。用反切造成的词语。如过去北京话中有一种把‘一’说作‘也基’的,有说作‘爷九’的。”由于隐语公开,便在“一条”牌上作一只鸡的图画。“一鸡”读起来拗口,说为“幺鸡”。

    谐音“靈”

    盐鸡:《崇明》:“腌菜。……腌菜而美其名曰‘盐鸡’,既是美称,也是戏称。”戏,在于是古称“蓮”的谐音。宁波平实的叫咸蓮。东莞把海底一种大红鱼的腌制品叫海底鸡。

    谐音“击”

    斗鸡(乌鲁木齐、西安、银川):男孩的游戏。右腿盘起,用左手扶脚,用膝部相斗。攻击对方右脚落地为输。崇明是两人坐着互相顶膝盖比胜负,同名同趣。

    啄鸡头(南宁):儿童一种游戏。地上放寸长而两头尖的木棍,用尺长木板击打它的一端使跳起,再击向远方。柳州叫“打鸡崽”,北方或叫“打尜”。

    谐音“激”

    野鸡乖(扬州):挑动他人做后果不好的事。“野鸡”由“惹激”谐音,“乖”指不当,适得其反。而字面趣意另是:妓女美丽。

    谐音“脊”

    步鸡:《崇明县志》:“鸱吻曰步鸡。”取鸱吻伏在屋脊上之意称名。“步”是“伏”的谐音。其实是一些怪兽,古人也说不清是什么,后来或作龙、獅、虎等,恰巧无鸡。再后来也有作鸡的,便是倒果为因的落实。

    鸡母头(温州):古建筑物上特殊的兽形装饰品。由“脊儿头”谐音。“鸡”与“脊”音近。“儿”、“母”同音异调。

    倒鸡狗(湖南江永):翻跟头。“倒脊勾”的谐音,即勾头弯脊而倒翻。

    谐音“吉”

    鸡卜:从汉代起有的地方用鸡骨占卜,实际上是取“吉卜”的谐音寓意。不少迷信事为,都是以语言的变换为机制的。

    金鸡放赦:李白《流夜郎赠辛判官》:“我愁远谪夜郎去,何日金鸡放赦回?”大约从后魏起,颁赦诏之日,在朝廷建高竿,上饰金鸡衔赦书。唐宋成为定制。“鸡”是抽象的“吉”经谐音而具体物化。

    金鸡(广州):旧式屋脊上的瓦公鸡。也就是鸱吻由怪兽俗化为鸡形,以谐音“吉”来求辟邪。否则为何不作鸭形?

    花绿鸡公(于都):骨牌的天牌。天牌是最大的牌,众人所求。有它为吉,无它为晦气。

    鸡血藤:中药,有行血、补血功效。谐音“于血为吉”的意思。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汉语大词典》:“比喻女子出嫁后,不管丈夫如何,都要随从一辈子。”比喻的解释误,释义画龙不点睛。谐音趣说,嫁给吉祥人就享受吉祥,嫁给苟生的人就苟且生活。苟,指不正、不好。否则为何偏以鸡狗比喻呢?杜甫《新婚别》:“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则唐代已有此谚,杜甫缩合取便。宋庄季裕《鸡肋编》:“杜少陵《新婚别》云‘鸡狗亦得将’,世谓谚云‘嫁得鸡,逐鸡飞;嫁得狗,逐狗走’之语也。”

    谐音“寂”

    静**(香港、广州):静悄悄;偷偷的。广州也说“静静鸡”、“静鹰鹰”。而“鹰鹰”又是形容词生动形式即词尾“英英”的趣写。东莞话即说“静英英”。广州话又有“薄英英”词。

    谐音“箕”

    息鸡草:席箕草的趣名。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卷十《支植下》:“席箕,一名塞芦,生北胡地。古诗云‘千里席箕草’。”但《新五代史.四夷附录第二》:“有息鸡草尤美,而本大,马食不过十本而饱。”清纪昀《乌鲁木齐杂诗》:“息鸡草长绿离离,组荐裁帘事事宜。”

    鸡斗:旧时契约等文件上以手指押印为凭证。四川达县叫“鸡斗”,四川汉源叫“鸡斗押谐音指“箕斗”形的指纹。

    鸡母风:旋风,福建福鼎叫“鸡母风”,即箕模样旋转的风。

    谐音“计”

    鸡公:湘西苗族隐语称会计。“计”指会计,“公”是指人,犹先生。

    谐音“系”

    《隋书.高祖记上》:“望三辅而将逐鹿,指六国而愿连鸡。”《旧五代史.梁书.刘鄠传》:“然后东收镇、冀,解彼连鸡。”联系的趣说,指联盟。民国重修《芜湖县志》:“门上施绞钉,以系帘,谓之门鸡。”

    谐音“几”

    充老鸡:《徐州》:“爬大:在别人面前充长辈。较老说法,也有人说‘充老鸡’。”按,“充老鸡”,实际是反问讽剌:你算老几?

    鸡零狗碎(上海、宁波等地):指整体物成为几个碎片,即“几零苟碎”。

    谐音“棘”

    剌鸡天:湖北天门把剌猬叫“剌鸡天”,“剌棘阗”的谐音,满身都是剌棘。

    谐音“集”

    斗鸡眼(北京等地):两眼黑球儿均向内斜视,也叫“对眼儿”。按,两眼都向内斜视,就是集中。“斗”是会合的意思,也就是“对眼儿”的“对”,故意说成容易误解的“斗鸡”。此词中也可以是“挤”的谐音。

    鸡尾酒:《现代汉语词典》:一种混合酒名。通常用几种酒加果汁、香料等混合而成。多在饮用时临时调制。”《汉语大词典》全同,都避释酒名由“集味”而谐音。

    谐音“眉”

    不少方言把男阴叫**之类。也有以“鸡”指称女阴的,如崇明、娄底叫:板鸡。仪陇叫:板鸡子。山西柳南叫:敏鸡。山西太原、榆社、柳林、阳曲叫:扁鸡。而广州、东莞叫:眉。与“鸡”声母是送气与否之别。按,《类篇》層,诘利切,《广雅》:‘層,臀也。’”《广雅疏证.释亲》“臀也”条据补,则“鸡”正是“眉”的谐音趣说。以臀指男女阴,是以整体指代局部的修辞。与“后”义为底,方言或指臀部、男阴、女阴一样。“**”词也可以是“肌(肉)”的谐音,已见前文。

    鸡对:道光元年(1821)重修广东《博白县志》:“下户童幼而婚者,长而合卺,谓之‘鸡对子’。”光绪十八年(1892)广东《吴川县志》:“童养媳谓之‘夹鸡对’。”这些词中都是“鸡、眉”谐音指女阴。李全佳《吴川方言》童婚者,长始合卺,谓之‘鸡对’,亦谓之‘鸡对侬’,言其小如鸡雏,成双成对为匹耦也。”完全不知曲折谐趣。没有把小孩、成人以鸡雏为说的。为什么不以鸭雏为说呢?词从“圆房”的两阴相对合作趣侃而又遮隐巧妙。童养媳未合卺,便是“夹鸡(層)对”的事理和结构。夹,指无**;对,指配偶。又,北京话“家过老”、“家姑儿老”意为老处女。绝大多数人都是在家庭生活到老年的,老年漂泊在外的妇女极少。“家、夹層”谐音,对女阴而言,指无**。“过、锅”谐音,性隐语指女阴。“姑”则是“谷”的谐音,性隐语指女阴。可见共同性。

    谐音“畸”

    壁虎,湖北广济叫壁鸡蛇,湖南娄底叫鸡婆蛇、狗婆蛇。蛇而有四足为畸形,娄底话由“畸颇”、“苟颇”谐音。颇,程度甚。苟即不正,与“畸”同指。

    谐音“饥”

    老叫鸡(云南玉溪):年长而未婚的男人。从性饥饿言。本也可指大龄未婚女性,因礼貌而不如此说。

    鸡毛坊:1934年山东《临清县志》:“二闸口流民所居谓之鸡毛坊,盖‘饥氓坊’之转。”

    谐音“及”

    挨鸡抱母(武汉):接近,相去不远。词的字面意思勉强才可成为“挨近鸡而抱母”,若要由此表达所释词义,实在不合理,应是有意的示假。所隐的真实理据应是“挨及包蒙”。武汉话“母”、“蒙”同音异调。包蒙犹包裹,挨到包袱皮,就接近其中之物了。

    谐音“疾”

    传鸡(北京):发生鸡疽。理据只能是“传鸡疾”,即“鸡”字中还重合着“疾”的谐音。

    谐音“嫉”

    鸡肚猴肠(江西宜春):气量小,嫉妒心重。由“常嫉妒候”谐音倒序,“候”指情状。

    谐音“积”

    五脊子六兽(五鸡子六兽):《现代北京口语词典》:“心中矛盾重重,忐忑不安。”应是“忤积自受”的谐音而倒序。仵积,积压的矛盾。“六、溜”,谐音。北京方言“溜”可以指程度甚。

    以上“鸡”的多种谐音曲折,从普通话的音系来说都比较容易理解(虽然有的方言具体读音与普通话差别仍大)。以下各种谐音,与普通话读音距离很大,不易理解。

    谐音“蓿”

    母鸡头:《南京》:“苜蓿茎叶的嫩头。作蔬菜食用。‘母鸡是由‘苜蓿卜’的讹读而来。”如果真的音讹而字也讹,只能是个别人偶然情况。成为方言词语,便是有意隐实示虚,设难成趣。鸡蛋炒肉叫木樨肉,用木樨花的黄色言蛋,而俗语又或叫“苜蓿肉”,与此“母鸡头”恰是相反相成。

    谐音“悬”

    乌脚鸡:《海口》:“1黑脚的鸡。2比喻不认娘家亲戚的人。”但前者决不能比喻后者。乌脚即黑脚,但不是实言颜色,而是指来历不明。唐宋时“脚色状”指今时履历书,今戏剧或电影演出底本叫脚本。脚,跟基义。对不认娘家亲戚用无根基即无娘家来指责。“鸡”与“悬”同音异调。悬空,也就是无跟基的复说。

    谐音“乖”

    倒手鸡仔:厦门方言,左撇子。倒手即与一般人习用右手相反。乖,相背义,与倒手复说。厦门话“鸡”与“乖”同音同调。

    谐音“街”

    行鸡(厦门):死。厦门话“鸡”与“街”同音同调。俗语把人死讳说成走了,上长路了。清代把刚死的皇帝叫“大行皇帝”。

    鸡角仔(建瓯):指屋檐上挂滴水管子的铁钩,由“羁”谐音,已见前文。此词又指“在一定区域里的流氓头”,由“街跍蠘”谐音。鸡、街,同音同调。角、跍,同音异调。跍,义为蹲,指占据。蠘是有长螯的一种蟹,横行。蠘、仔,是声母送气与否的差别。

    谐音“易”

    《厦门》:“火鸡:1一种鸡,头部有红色肉质的瘤状突起;2火焊的工具。3比喻好事之徒。”前二义都无从喻人好事。火,指煽风点火;“鸡、易”同音异调谐音。次义中由“机”谐音。又,孽鸡:爱捉弄人的人。“孽”是调皮捣蛋义。轻易调皮捣蛋可指捉弄人。又,臭头鸡仔:比喻常被当做抱怨、泄愤或批评指责的人。但字面意思:秃头小鸡。无从有如此词义。“凑毒易也”的谐音:人易把毒气凑在他身上出。还用了文言语气词“也”做调侃。

    谐音“煎”

    鸡麻则陋(宁波):小事令人烦。“煎麻”是熬煎,麻烦,“陋”指鄙陋小事。“鸡”与“煎”同音异调谐音。

    谐音“解”

    偷鸡(海口):1偷偷溜走。2考试偷看。首义即“解一开一离开”的曲折。次义指打开夹带看,也可指偷看邻座的试卷。“解”同音异调。

    谐音“介”

    会呼鸡,赠卩盆火(厦门):形容疲乏之至。喻,义为吹。但是呼唤鸡的气力要比吹灭灯火大得多,必非比喻。“介”同音异调。此用宋元戏曲术语“科介”词,指表演某种情状。呼介,有呼气之状(而无呼出之气)。词实言有气无力。为了隐实示虚会动用意想不到的手段和材料。

    谐音“蹊”

    鸡钱(南宁):冥钞。可比较《广州》:“溪钱:送殡时撒的纸钱,撒时叫‘买路钱’,卖时叫‘溪钱’。”按,“溪”是“蹊”的别写。蹊、鸡,声母送气与否之别。清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死丧》:“今人出丧,柩行之道,于前抛金银纸钱,名曰买路钱。”元代时有“一陌纸钱”习语,“陌”本通“佰”,言一叠纸钱。《西厢记》一本二折:“自父母下世之后,并不曾有一陌纸钱相报。”省说为“陌钱”。明余继登《典故记闻》卷二:“如庶人陌纸瓣香皆可格神,不以菲薄而弗享者,何也?所得之物,皆已力所致也。”而“陌”本指田间道路,于是把“陌钱”讲成“买路钱”。起初当是故作趣说,反被迷信者相信而流行。

    谐音“肢”

    鸡婆蛇(娄底):蜥蜴。此虫或叫四脚蛇,从如蛇而有四腿言。有下肢而多,“颇肢”的谐音。此与前文言娄底“鸡婆蛇”中谐音“畸”,是殊道同归。

    秧鸡子(娄底):快乐得手舞足蹈的人。按,谐音“扬肢”而指手舞足蹈。

    谐音“净”

    忻州话,“鸡儿灯”是小儿手拿的纸卷小型焰火儿,缓慢间隙发小火花。从“净而等”谐音:一个火花净了即完了,等一会才有下一个火花。“净”同音异调。山西岚县去势公牛叫鸡牛。古时把人去势叫“净身”。河北新河把阉猫叫净猫。

    谐音“嘴”

    鸡抽风、鬼抽风(温州):癫痫。嘴,同音异调,此病时嘴巴痉挛歪斜。“鬼”则由“拘”谐音,指痉挛。

    谐音“拘”

    鸡圈病(崇明):崇明把癫痫叫鸡圈病。由“拘蜷”谐音,指痉挛。“鸡”与“拘”同音异调。又叫圈病、羊圈病,各是“蜷”、“蜷样”的谐音。

    谐音“朱”

    温州,“鸡血藤”即红血藤:根及老茎切面有红色汁液。又,“鸡骨草”即红药:根呈红色,药用。“朱”同音同调。前文言“鸡血藤”中是“吉”的谐音,也是殊途同归。

    谐音“膜”

    磨鸡膏:《厦门》:磨洋工;也比喻工作松散拖沓。但,鸡膏即鸡屎,无从比喻。“鸡”与“蹊”同音异调。该词典,蹊:1腌制的水产品。2比喻稀烂状。当用2义。膏,谐音同音异调“擡纠缠。“磨、蹊、”同义复说。

    谐音“趼”

    陆宗达、王宁《古汉语词义答问.释“趼”》:“俗称‘鸡眼’,其实是‘趼’音分读之:由而变为ji-yan。……《现代汉语词典》说‘鸡眼’因‘样子像鸡的眼睛’而得名……便有点望文生义,还是要从‘趼’来说明方为科学。”说样子像鸡的眼睛,仅是从圆形而言,许多动物的眼睛都是圆形。若从大小来说,趼也有比鸡的眼睛大或小的。况且,趼的中心也没有相当眼仁的情况。可见不是比喻,而是由“趼”字分音的ji-yan而趣说的。

    谐音“□”(有音无字)

    鸡软病(建平):福建建平把癫痫病叫“鸡软病”。参照福州话有个同音异调而无字的缺形字,义为蜷,当由此谐音。软,指瘫痪。

    以上共辑例250个,笔者未曾示例的还有不少。

    还有不少词中的“鸡”字必属假,但所隐谐的实际用字,因为没有该方言的同音字表,笔者还不知晓,也举些例子。

    黎川话,“蝗鸡”即水蛭,“鸡公老鼠屎”即天葵。南京话,“鸡心坨”即牛胸骨上的肉。山西永济话,“木鸡公”指蒲公英。于都话,“碓鸡公”是螳螂。广州话,“鸡化凤”为菜肴名,以豆腐和鱼做成。香港话,“鸡英”:衬衫的袖口。东莞话,“鸡念”即蝌蚪。

    以上众多词语中“鸡”的隐实示虚,历时共地性非常明显。由于方言音系复杂,而方言词典或同音字谱很欠缺,笔者对少数词例的具体谐音议说或可另解,敬希同志们批评指正,但对认识这种特殊的造词方法来说则无关大局。拙文《吴语隐实示虚趣难词历时共地研究》(载《吴语研究第三届国际吴方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5年),对“虎”字说明共有29种谐音,即:壶、护、糊、胡j虎、呼、乎、户、庳、激、忽、互、富、赴、俘、妇、伏、火、伙、货、土、跗、获、弧、德、鬍、憮、附、武。共辑谐音造词180个。

    这类词语,具体来说,又有几个特点:

    甲,古代词例相对是少数,到近代、现代则逐渐越来越多,能产性明显。

    乙,在一个方言内,或临近方言之间,或远隔的方言之间,往往有全同或同中有异的系列词。如指食指,本文示例的有鸡母指、鸡角指、鸡公指、鸡阿指、鸡手指、鸡翁指、鸡公手、鸡节头、鸡指。如本文只言癫痫叫鸡角风、鸡软病二名,不属本文范围的又有羊角风、羊羔风、羊哥儿风、羊根儿风、羊迷儿风、牙骨子风、羊伢子风、羊耳疯病、圈病、猪癫疯、母猪疯、老母猪疯、猪头疯、鬼抽风,等等,这尤其反映了隐实示虚机制在方言俗语中的活跃和影响。

    丙,这类趣难词中的一部分已经进入通语词汇,为《现代汉语词典》收录,或进入各种文献,有更多的词为《汉语大词典》收录。至于各种方言词典之类收载,更是数量众多。笔者对《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41册地方分卷作细致普遍调查,这类趣难词数量在每种词典词条总数中的比例,都约在1%到6%之间。但这套词典所收无方言特色的词条很多,而几种北京方言词典所收无方言特色的词条不多,因而这类词语的比例就很高。陈刚《北京方言词典》收词6000条,比例是10%。徐世荣《北京土语辞典》收词10000条,比例也是10%。陈刚、宋孝才、张秀珍《现代北京口语词典》收词11000条,这类词语约1400条,比例高达12.7%。

    丁,包括方言词典在内的辞书对这类词语大多避释理据,对极少数以比喻作解释而错误。可见,它们是很值得认真研究的汉语独特的词汇现象和规律。

    这类词语刻意追求的是趣难智巧。“鸡”竟然有五十多种谐音造词广鸡”与同一个字的组合会有多种相差很大的意思。以“鸡公”言,可指:1供给;2“极”“滚”复说;3食指会计;5公路、飞机;6滚动吼吼声;7螳螂。

    笔者以为,这一研究还有理论上的其他意义。

    王力先生1980年《积极发展中国的语言学》文中说:“我们学习语言学理论,不是消极的接受,还要力求发展它。现在普通语言学的书多是欧美人写的,他们用的材料古代是希腊文、拉丁文直至印度梵文,现代的则是欧美各国的语言,没有或很少引用中国的语言材料。我们身为中国人,如果能运用汉语或少数民族语言的材料研究普通语言学,就有可能发展语言学理论。”

    1981年他在《我对语言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一文中论及我国语言研究有三个优势,其中一个就是:“我国方言复杂,我们得天独厚,方言研究也是我们的优势。”

    吕叔湘1981年《把我国语言科学推向前进》:“有一种偏向是空讲语言学,不结合中国实际,有时候引些中国事例,也不怎么恰当。介绍外国的学说当然重要,我们现在介绍得还不够,但是介绍的目的是借鉴,是促进我们的研究。我们不能老谈隔壁人家的事情,而不联系自己家里的事情。”

    汉语隐实示虚设难成趣的大批词语正有这个意义。

    普通语言学认为词语只是一种语言符号,而生动活泼、情趣意味又是与语句、语段、文章等相联系,是修辞学的内容。汉语大量的这种趣难词语是固定、独立的词,是语言最小的独立使用单位,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它们也是语言的符号,但兼有显明而奇特的修辞性,有艺术巧趣的欣赏性。也就是说突破了单纯的符号性,是对词语符号功能开拓了一种艺术性的价值。它的大前提是语言本身不仅是符号,而且也是提倡表达效果、追求艺术性的。词语的符号性与艺术性不但不相背,而且有双兼的可能。与其利用已有的词语在句、段中实现艺术性,不妨在创造新词时同时兼顾,甚至刻意追求艺术性。

    我国文化的许多方面都是有巧趣特点的,如谜语、小说、戏剧的创作,古代建筑、园林景致,民间工艺品、服饰、饮食、民俗等,是千百年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隐实示虚,设难成趣词语也是如此,它充分利用了汉语同音字特多和各方言音系中同音字不同的特点,富有民族性,在语词兼有艺术性方面作了成功的开拓创造,这是可发展普通语言学的一方面意义。

    在普通语义学中有西方学者所倡“词的内部形式”和“恢复中断的词源结构”一说。词的得名原由或词的理据,就是词的词源结构。张永言《关于词的“内部形式”》说:“在语言发展过程中,由于一些词和语素消亡了或者它们的形、音、义有了变化,有的词可能跟它所由形成的词失去语义联系而孤立起来,从而其内部形式也就变得暧昧不明,以至为人们所遗忘。这种现象就是所谓词的理据磨灭或‘词源中断’。尽管如此,我们借助于历史语言学和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研究方法……这类词的已经消失或趋于消失的内部形式往往还是可以重新探明的。”

    汉语中也有不少这类词源中断的词,张先生文中正确指出,从清代以来,段玉裁、王念孙等许多学者都从事这种研究,成果非常丰富。张永言先生对此也发明甚多,比如指出“葚”的内部形式是“黑色‘铜”的内部形式是“红色”等等。然而,汉语隐实示虚趣难词也是一种词源中断,它们多是常用词,更需要探明中断的理据,只有如此才能充分体现趣难的欣赏价值。这种情况与西方学者所论,在词源“中断”上完全相同,而在许多方面大为不同。

    西方学者所论的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自觉的产生的。中断后的新词形并无趣意,无欣赏性。中断词源的多数是古词语,数量有限。即令著名的语言学者,也难以探明许多。而汉语隐实示虚语词,绝大多数是近代汉语和当代方言产生的。不是因为某种词或语素的消亡或独立性的变化,而是有意用现实语言中的词或语素来谐音。它们有明显的各种妙趣巧智。它们数量极多,而且相互之间的规律性明显,也有一定的系列性。这类词语虽也有历史上过客而已死亡的,但也有新生的。如“马大嫂(卖、汰、烧)”、“床头柜(跪广)、“气管炎(妻管严)”、“向钱(前)看”等词,就是近几十年新生的。可以肯定,只要现行汉字继续使用,这种词语就会继续产生。

    从小学开始的传统语言学,把经书词语作为基础,而民族语言的基础却是活的口语。直到现在,语言研究与口语的脱节仍然一贯如前。从本文的语料来看,口语中包含着丰富而生动的语言学学问。语言学研究应当回归到自己的基础一方言口语。

    (原载《励耘学刊》语言卷2010年第2辑)

本站推荐:误惹妖孽王爷:废材逆天四小姐我老婆是冰山女总裁总裁大人,要够了没!霸情恶少:调教小逃妻修仙高手混花都一号红人无相仙诀校园绝品狂神神级龙卫狼与兄弟

刘瑞明文史述林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人人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刘瑞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刘瑞明并收藏刘瑞明文史述林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