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小说网 > 刘瑞明文史述林 > 论汉语人伦文化内涵的机制——详释“戴发含齿”系列词

论汉语人伦文化内涵的机制——详释“戴发含齿”系列词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人人小说网 www.rrxs.net,最快更新刘瑞明文史述林最新章节!

    汉语中有一批类义是“不够人不是人”的词语,包含着古代人伦文化机制,组成几个词汇系列。其中有的词语目前的释义并不精当,甚或成误,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对它们的文化内涵还未曾把握。本文旨在阐释它们的确义,并辨析有关词语的渊源及系统性。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释名》:“人,仁也。”《玉篇》人:《周书》云:‘惟人万物之贵。’孔安国曰:天地所生,惟人为贵。《易》曰:‘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礼记》云:‘人者,五行端。’”《现代汉语词典》:“人:能制造工具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应当说,这传统性的释义,实在不是“人”的语言学解释,而是从哲学的角度概括人类同其他动物的本质区别,同时涉及了“人”在古代文化和人伦道德中的一些联系。正是以这种事理为基础为机抒,对于某个具体的人达不到属于人类的上述特点,不符合上述本质,便从这些方面(或者说取材于此)来创造词语作生动性的表述。也就是说,这些词语积淀着我国民族文化某些特点。忽略这一点,理解词义便有乖误。

    1.1较早的一个难词就是“戴发含齿”。

    《列子.黄帝》:“状不必童(同)而智童;智不必童而状童。圣人取童智而遗童状;众人近童状而疏童智。状与我童者,近而爱之;状与我异者,疏而畏之。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趋者,谓之人。而人未必无兽心。虽有兽心,以状而见亲矣。傅翼戴角,分牙布爪,仰飞伏走,谓之禽兽。而禽兽未必无人心。虽有人心,以状而见疏矣。庖牺氏,女娲氏、神农氏、夏后氏,蛇首人面,牛首虎鼻,此有非人之状,而有大圣之道。夏桀、殷纣、鲁桓、楚穆,状貌七窍,皆同于人,而有禽兽之心。而众人守一状以求至智,未可几也。”这是“戴发含齿”的出处。是以人与兽的形和心智的异同作比较,而言有的人具人形而无人心人智。所谓“戴发”是人有头发,但却是以此对比人身体和四肢不披毛,而同禽兽有区别,兽是全身披毛。这个表述又渊承于《荀子.非相》:“然则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辨也。”人与禽兽的形体区别是:人是“二足”,即有手,能使用工具,仅头有发而身无毛。人与禽兽最大的区别是“有辨”,即有智力。这个论述就不涉及“含齿”,因为“含齿”是人与兽类相同,所以《史记.律书》:“自含齿戴角之兽见犯则校。”《大戴礼记.易本命》:“倮之虫三百六十,而圣人为之长。”也只说“裸”即“戴发”。唐寒山诗:“寒山有倮虫,身白而头黑。手把两卷经,一道将一德。”身白而头黑即体无毛。又诗:“人是黑头虫,刚作千年调。铸铁作门限,鬼见拍手笑。”均从头黑即戴发言,不及含齿而并言倮身。《列子.黄帝》中“分牙布爪”即言兽有牙齿。

    1.2哺乳类动物都有齿,老鼠的牙齿还特别发达。《淮南子.坠形训》:“四足者无羽翼,戴角者无上齿。”这个说法也许另有所指,而兽类中仅牛的上齿无门牙。民间故事,牛原是天神。天帝令他向人间传达旨意:人应一天三打扮(即洗梳妆饰)吃一餐。他误传为一打扮,吃三餐。吃饭顿次增加了,却又没有那么多的粮食可以供给,天帝就着急生气,踢掉了他的上门牙,让他变牛给人耕种多打粮食,饲养人。这应是个特例,不能作为人与动物或兽类形体的区别特征。

    1.3那么为什么特说人“含齿”呢?原来此“含齿”却曲折的是“含耻”的谐音。《诗经.鄘风.相鼠》:“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古今对此诗都只说人,而不解释为什么偏与鼠比,而其他动物都是有齿、体的。因此就没有讲透彻。老鼠是躲在阴暗处的害人贼。由“齿”而引发说以“止”谐音的“耻”。所以《列子.黄帝》就以“齿”谐音“耻”。“含齿”就是“含耻”。这正是从人的行为说,而不是从形体说。因此“齿”也可以指人。晋陆机《门有车马客行》:“亲友多零落,旧齿皆凋丧。”宋司马光《为文相公许州谢上表》:“民齿夥繁。”

    1.4再看辞书对“戴发含齿”的解释。

    《辞源》释为“指人”。引例《列子.黄帝》:“戴发含齿,倚而趣者谓之人,而人未必无兽心,虽有兽心,以状而见亲也。”也作“含齿载发”。引例《魏书.韩之熙传》:“(刘腾)遂乃擅废太后,离隔二宫,拷掠胡定,诬王行毒,含齿戴发,莫不悲惋。”《汉语大词典》:“戴发含齿:谓人的形状。亦以指人。”“含齿戴发:口中有齿,头上长发。指人类。”

    简单地把“戴发含齿”释为“谓人的形状”就泯失了词的创作意图,虽符合人的实际形状,却未达词的本义。本义的“所指”实是仅头有发而体无毛;而“能指”是人之形状与兽类有所不同,因而人应有仁义,有智慧。所以“亦以指人”的补充解释,也是不确的。或者说,它的词义应是言:人应该真正成人。这就是“人为万物之灵”的哲理和人伦内涵。《汉语大词典》有例,贯休《续姚梁公座右铭》:“丁宁丁宁,戴发含齿。”按,《铭》的大部分内容是说应当遵行的各种节操德行。结篇言:“天人之行,尽此而已。丁宁丁宁,戴发含齿。”准确细致的意思应是;我一再丁宁自己,要做一个真正的人。“天人”即洞悉宇宙人生本原的人,出自《庄子.天下》:“不离于宗,谓之天人。”所以例句引得不全,难见词义之确。以上辨析的是此词创造的缘起和本义。明张煌言《送冯生归天台序》:“所以羽毛鳞介,总成异类,而戴发含齿,则独钟于倮灵。”也言人为万物之灵。倮灵即倮虫,从身无羽毛鳞甲言。

    1.5因为“戴发含齿”的核心或关键的是“含齿”谐音的“含耻”,所以“戴发含齿”也省说为“含齿”。而《汉语大词典》:“含齿:口中有齿。指人类。”引《列子》“戴发含齿”外,有例《宋书.顾琛传》:“刘涎猖狂,遂构衅逆,凡属含齿,莫不骇惋。”,按此与《魏书》例属于一类,尚得细辨一层。今口语常有这样的话:“对这种暴行,只要是人,没有不愤恨的。”实是有条件的言有正义感的人。这如同“他不是人”的说法中实言不够人。另一类例子如《宋史.乐志八》:“嘉承天休,赉及含齿。”此确是泛指人。这就是说,“含齿”是“戴发含齿”的省说。奇特的是恰恰省去了实意的“戴发”,而保留了原本虚陪的“含齿”。所以释为“口中有齿”,就更难看出词的理据:仅头有发而身无毛,看不出兽也有齿,为什么偏指称人。

    1.6“戴发含齿”中实际是谐音“含齿”,这属于俗语词中一种“隐实示虚”的谐音造词法。举个简单而熟知的例子,即《庄子.至乐》“柳生其肘”中是一般的“瘤”的通假为趣意。但王维《老将行》:“昔时飞雀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又是隐“柳(瘤)”之音实,而示“杨”之音虚。关于“隐实示虚”,笔者另有专文,此仅提及而已。

    可见“戴发含齿”本义是人之形与兽有别。后又倒序为“含齿戴发”,或者说为“含齿”,三者是同义词。但除保留本义之外,又引申为“够人、是真正的人”之义。

    2.1元剧中又或易变“含”字而成“噙齿戴发”。《宋元语言词典》噙齿戴发:有齿有发,比喻堂堂正正的人。《独角牛》二折:‘你是个男子汉,顶天立地,噙齿戴发,带眼安眉,……你这般冤仇,怎生不报?’《连环计》三折:‘你是个男子汉,顶天立地,……与老婆做不的主,要你何用!’亦作‘噙齿带发’。《水浒传》二十四回:‘武二是个顶天立地噙齿带发男子汉,不是那等败坏风俗没人伦的猪狗。’”又言词源出自《列子.黄帝》而言:“此泛指人。后以指有人格,堂堂正正的人。《异闻集.柳毅》:‘公,乃陌上人也,而能急之。幸被齿发,何敢负德!’则唐人己始有此用法。”按,这实是说反了引申关系,本义是人之形状与兽不同,寓含要真正成人之理。前引魏晋南北朝“凡属含齿”之类例句,正已是引申为此义。此“被齿发”犹言有良心,即与兽相别的真正的人,所以它不是始例。而“堂堂正正的人”也就是真正的人,但前三例却不属此义。《汉语大词典》也是此三例,而释为“形容男子汉的豪迈气概”,确当,因为例中都与“男子汉”连说,而且只用来称有志气不怯儒的男性。但女性不仅也有发,而且比男发更有特点,为什么偏不称说女性呢?可见词义的根据还未找到。原来这时的“发”又不指头发,而另指胡须。

    2.2《汉语大词典》“戴发含齿”条有以下二例。《长生殿.骂贼》:“雷海青呵!若不把一肩担,可不枉了戴发含牙人是俺。但得纲常无缺,须眉无愧,便九死也心甘。”即以“戴发”同“须眉”复说。又,王夫之《石崖先生传略》:“夫孰知我兄弟之戴眉含齿,抱余疚于泉台也。”又是把“戴发”明明白白地换成“戴眉”。男女皆有眉。“须眉男子”中,义偏于“须”,“眉”是虚意陪衬。不言“戴须”,而言“戴眉”,又是如同“含齿”一样,故作“隐实示虚”修辞。发、须、眉,可统说成毛,因而可把“戴发”专就男性言而指为胡须。这才是词义为男子汉气概的奥妙和关键。不知词的理据曲折,仅就字面释为“有齿有发”,无论曰“堂堂正正的人”,或“男子汉”的释义,都是风马牛不相及的。释为“男子汉的豪迈气概”仍属宽泛。究竟是“男子汉”之义,还是“豪迈气概”之义?确切的词义应是同于“须眉丈夫”即男子汉,而“豪迈的气概”只是词义相关的事理。

    2.3胡竹安《水浒词典》:“噙齿戴发:意为像个人的样子。”自然泯失了以男子汉语大丈夫自负的关键之处。只说自己像个人的样子,与武松此时的正气凛然大相径庭。王利器主王编《金瓶梅词典》:“即有齿有发。喻有面目,有头脑。”于武松例句的事理倒也不背,但对引证的《独角牛》剧例(见前文)却显违实情。剧中的“你”即普通的农民儿子,又正患重病,完全说不上“有面有目,有头脑”。白维国《金瓶梅词典》:“牙齿不外露,头上有头发,是对人的形象的描述。”把“含齿、噙齿”讲成不露齿,既无词义根据,也不合事理,有许多野兽实际上也都是不外露牙的。此释虽也言词出《列子》,却不辨即从人身不长毛来表述与兽形之比,把虚陪的“含齿”误为实意。由此可见,不联系词语的文化内涵会导致出人意料之误。

    3.1还需要辨析“黑头虫”释义之误。朱居易《元剧俗语方言例释》:“黑头虫:亡恩负义。民间相传黑头虫和黄口,都是吃父母的虫鸟,故引为喻。”引例为《赵氏孤儿》二折《牧羊关》:“也不是有血性的白衣相,子是个无恩念的黑头虫。”《小尉迟》一折《后庭花》:“我道你是个顶天立地男儿汉,怎做了背离祖宗的牛马风,可不骂你个黑头虫!”王元鼎《河西后庭花.嘲妓》:“泥中剌,锦里针,黑头虫,黄口鶚!”

    3.2由于所引例的剧中人物确实都有忘恩负义的情事,所以这个释义普遍的为后来的辞书所承认,包括《汉语大词典》也是如此。但是,词义究竟是否如此?我们不能只看它是否把句意讲通(因为可把句意讲通的可能往往不是独一无二的),关键在于有没有这种传说,有没有吃父母的“黑头虫”。如果不存在这个喻体,就不会用它来做比喻。然而对此对键之处,一般释者正是语焉不详,便令人怀疑。顾学颉、王学奇《元曲释词》第二册即承用此释,而有补说:“《太平广记》卷四七七‘法通’条载:‘……今蝗虫首有王字,固自不可晓(按,引文原脱‘不’字)。或言鱼子变,近之矣。旧言虫食谷者,部吏所致,侵渔百姓,则虫食谷。虫身黑头赤,武官也;头黑身赤,儒吏也。’按,此言官吏贪污残暴,则虫身(头)黑食谷,黑头虫与官吏大有关连,民间传说遂用以讥寓官吏,当有可能。录之备参。”其实,所谓的“旧言”应是说:无论文武吏,只要贪污残暴,老天爷都要惩罚它们,使死后不能托生,而要轮回为虫。但这种人贪暴之性虽死不改,变为虫后仍然要吃粮食害人。蝗虫也许就是它们变成的。可见这只是一种讽剌揭露贪官污吏的文学说法,并非民间传说。这种说法与虫食父母还相距甚远。

    3.3上引“黑头虫,黄口鶚”例,是揭露妓儿骟钱之心狠毒,却用黄口幼鸟鸣声娇嫩动听来比喻易讨人喜爱,其实她们所说的山盟海誓都是不算数的。此例也并非直言妓儿对久久迷恋的人忘恩负义。而且此义也同前引寒山诗例句不相一。释义更值得怀疑。“人是黑头虫,刚做千年调。”意思是:人和兽类一样,只是全身无毛罢了。兽不会长生,也不想长生。人却一心要长生不死。可见“黑头虫”正是承“戴发含齿”而来的又一个变体。上引元剧中反比的是“有血性”“男子汉”,同比的又是“牛马风”“黄口”。这岂不是充分证明了,词义仍是:虽具人形,实同禽兽。简言之:不是人。忘恩负义也是不够人的一种具体情况,所以可把句意讲通,便被代替成词义了。

    4.1《宋元语言词典》:“带眼安眉。意谓有眉有目。比喻有面目的,有见识的。”但,有面目即有面子,指自己或靠他人有身份,有地位,与有见识各是一回事。“有眉有目”可以是“有眼无珠”的反面,即可指有见识。但例句或非此义。例二《看钱奴》一折:“又无房舍又无田,每日城南窑里眠,一般带眼安眉汉,何事手中偏没钱?”其人无身份地位即无面目可言。例中的贾仁此上场诗后又说:“我每日家不会做甚么营生,则是与人家挑土筑墙,和泥托坯,担水运浆,做坌工生活度日。”可见也不是说他有什么见识。即句只言我也长眉毛眼睛,也是个人,而命运不同。例三《独角牛》二折:“你是个男子汉,顶天立地,啮齿戴发,带眼安眉。”是称说病刘千他也是普通农家儿子,无身份地位,也未特言有何见识。也只是说是个男子汉,应有报仇的志气。本文前面已讲明“噙齿戴发”实际仅以发指胡须而已,所以“带眼安眉”中实际仅只言眉,二者从而合成“须眉丈夫”之义。由眉而及眼,又是笔者所议言的虚义粘连的造词方法,或简单视为偏义复词。

    当然,“安眉带眼”的上述语源及文化内涵不是万千群众所能知晓的,因而它也可以只是有眉有眼之义以指也是个人,或言有见识。而“须眉男子”之义也可粗解为“是个人。”例五《岳阳楼》三折:“来时节,刚才得安眉待眼,去时节,只落得赤手空拳。”此是吕洞宾以荣华富贵如过眼烟云,人生短暂,劝化世人弃世修仙。句言:人刚生到世间时,才有眉有眼成人形,即令家财万贯,死后也带不去,还要轮回为异类。可见非言有面情或有见识。

    4.2《汉语大词典》释为:“有眉有眼。意谓像个人样。”就比较正确。但疏漏了“须眉丈夫,直言有眉有眼”,或指有见识之义。例句也有不符释义的。也有《岳阳楼》例,却不宜说人生下来像个人样。又例明无名氏《渔樵闲话》二折:“安眉带眼,藏头顿项,耸背缩肩。所般的本见佯不看,耳装聋得到心安。”从“本见佯不看”两句知,“安眉带眼”即言有眼有耳而不看不闻。不是说像个人形的贬义。

    4.3人形是可以特从头部来说的,即五官如何。也可以单从眼睛来说,即顾恺之所言:“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这实际是艺术和文学的创作手法。若从词汇言,从词汇史言,“安眉带眼”实是“戴发含齿”的语义衍生词。

    5.1《汉语大词典》“顶天立地”释有三义。一、“头顶青天,脚踏大地。谓生存于天地之间。”引例明高濂《遵生八笺.清修妙论笺上》孙真人《卫生歌》曰:‘……顶天立地非容易,饱食暖衣宁不愧?……’”二,形容身体魁伟。巴金《家》一:“两扇大门开在里面,门上各站了一位手执大刀的顶天立地的彩色门神。”三,形容堂堂正正,志向远大,气概不凡。《五灯会元.道场法全禅师》:“汝等诸人,个个顶天立地,肩横榔栗,到处行脚,勘验诸方,更来这里觅个甚么?”《范张鸡黍》一折:“想为人怎敢言而无信……枉了咱顶天立地,束发冠巾。”按,从词的渊源作论,此词仍是由《例子.黄帝》言人与兽的形状不同而产生。文中说“倚而趣者,谓之人”,即人是直立行走。头顶正向天。“仰飞伏走,谓之禽兽”,禽兽是俯身行走的,虽也是脚踏地,却不是头直顶天。所以“顶天立地”即言人形,进而引申为真正成人。所释第二义实际并不确切,例仍言门神担当守卫的重任,非言形体魁伟。第三义所释也费辞,志向远大云云无非是相关的事理。又,释义一也不恰切。许多生物都生存于天地之间,却未必都说成顶天立地。“顶天立地非容易”,实言真正做人不易,即对所食所衣要问心无愧。可见三义实为同一义。此词自然可以直言“头顶天脚踏地的”,但并未举出例证来。

    5.2《汉语大词典》:“顶天踵地:犹言顶天面地。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没用处》:‘夫人顶天踵地,惟呼最灵。’”这就避言了是“顶天立地”三义中的哪一义。例实言:人能直立行走,因此称为万物之灵。此可证笔者上条所释之义。

    6.1以上讨论了几组从人与兽形状有异而取材表达要作真正的人,不要行为也同于禽兽的难词。属于这一机制的词还有:衣冠禽兽、沐猴而冠、蛇蝎心肠、人面狗心、人面兽心、狼心狗肺……为数甚多,都不难理解。“匪人”本是非亲近者义,后来泛化为“不是人”即如兽之义,这实际上是同“戴发含齿”的造词方法相反相成的。近年来语言研究常讲词义系统,却未见详论的。系统可以体现在许多方面,同义、同源,同义兼同源,也应是一个系统。系统中的词语反映的民族的文化内涵更为明显而集中些,而民族文化内涵又可使词义及异形的认知更为容易和精确,更能显示词的系统性。

    补言

    苏州方言有“竖头众牲”词,是骂人如畜生,只是头是竖起的,与畜生头是不俯的区别。这也是说虽与兽形区别而与兽性无别。

    《太平广记》“法通”条中的“旧言”实际指《论衡.商虫》:“变复之家谓虫食谷者,部吏所致也。贪则侵渔,故虫食谷。身黑头赤,则谓武官:头黑身赤,则谓文官。使加罚于虫所象类之吏,则虫灭不复见矣。”

    (原载《青海师专学报》1995年第3期)

本站推荐:误惹妖孽王爷:废材逆天四小姐我老婆是冰山女总裁总裁大人,要够了没!霸情恶少:调教小逃妻修仙高手混花都一号红人无相仙诀校园绝品狂神神级龙卫狼与兄弟

刘瑞明文史述林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人人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刘瑞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刘瑞明并收藏刘瑞明文史述林最新章节